李鳳桂
猶記得孩童時,夜晚與同伴們奔跑在長長的胡同里,總能聽到母親悠長的呼喚。未進家門,在濃稠的夜色中,就看到老屋里那盞油燈透過窗戶,發(fā)出橘黃色暖暖的光。數(shù)年來,這束光一直牽動著我的心扉,不論年齡幾何,不論遠隔千里萬里,都阻擋不了我思念的腳步。
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母親擔(dān)負起了家庭的重任。童年時,母親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做出花樣繁多的美食,讓我們感受到貧寒生活里的溫馨。母親會做筋道爽滑、白白嫩嫩的涼粉;母親會搟出層層疊疊、香味撲鼻的蔥油餅;母親會蒸出圓圓滿滿、碧綠鮮香的奇溜。尤其是每年秋天,母親都要施展她的手藝,釀造出一壇夠全家人食用一年的豆醬。
每到秋天,母親都會用簸箕甄選出一些飽滿完整的黃豆,然后讓我和姐姐去村西的河壩上掐上一籃翠綠的麻葉,黃豆煮熟晾透后攤開在麻葉上。待黃豆發(fā)酵后生出長長的白毛,加入切碎的脆瓜,然后放上花椒、茴香、生姜等佐料,盛進圓圓的壇子里,用黃泥封上壇口。待到一個多月,揭開壇口,豆瓣發(fā)出紅彤彤的醬色,一股濃濃的醬香撲面而來。母親切上細碎的蔥花,拌在上面,作為我們的主菜。有親戚來我家,母親也會把醬裝在罐頭瓶里,讓他們品嘗。
母親幼時家貧,從未進過校門,但母親的聰明穎悟,總令鄉(xiāng)鄰們異常佩服!母親能把小九九背得滾瓜爛熟,每當(dāng)趕集上店買賣糧食蔬菜,母親總能把幾斤幾兩的款項很快算出,令好多讀書多年的人汗顏。村里或家庭中發(fā)生的大事,母親總是記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母親沒有文化,但自有做人的道理和風(fēng)范。母親孝順爺爺奶奶,伺候老人多年,與奶奶親如母女,從未有一句怨言。母親待人和善,不論與什么人相處,都能尊重對方。“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是母親經(jīng)常告誡我們的話語。母親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更多的道理,母親的一生就是對丈夫的支持順從和對孩子的呵護、疼愛,母親的愛應(yīng)當(dāng)算得上溺愛了。尤其是對我,小時候,已經(jīng)四五歲的我,還賴在娘的懷里吃奶,從外地回來的父親對我的行為非常不滿,用哄騙、強硬的手段才給我斷了奶……
從小到大,不論小時候多么纏人,不論遇到多么煩惱的事情,母親從來沒有動手打過我們一下,家里的活計母親也只愿自己一個人受累……
母親的愛源源不斷地給了我們。我明白:她對孩子的溺愛源于她心中濃濃的愛意流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愛溫暖著我、感染著我,也養(yǎng)育了我,我知道了“孝子愛日”,我理解了“烏鴉反哺”。上小學(xué)時,有時老師發(fā)給每人兩個蘋果,看著旁邊的同學(xué)拿著紅彤彤的蘋果大口大口地吞咽,雖然饞涎欲滴,但我一直舍不得咬上一口,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地拿回家讓母親先嘗……高中畢業(yè)那年,我從母親的手里搶過了面盆,學(xué)會了和面、蒸饅頭。以至以后到外地上學(xué)、工作以后,每次回家,我都會讓母親閑著,看我給她做飯、炒菜、刷鍋洗碗、洗衣服。滿足的母親總是對鄰居們說:“從小看大,三生知老,俺的孩子俺心里有數(shù),啥時候都錯不了!”
母親的離去是我無法言說的痛:那年夏天,母親在洗完家里的一堆衣服,又打掃庭院時,突然摔倒。
夜深忽夢年少事,山水萬重音斷絕!去年的清明節(jié),我回到了故鄉(xiāng),在蒼老斑駁的老屋前,我久久地佇立徘徊,尋覓母親的足跡,感受母親的溫暖。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shè)的步伐,這里即將拆遷規(guī)劃,昔日的老屋將徹底與我們別離……
今天,我在細雨紛飛中淚眼迷蒙,多想再聽一聲母親悠長的呼喚,多想在濃稠的夜色中看到老屋橘黃色的燈光??墒请鼥V夜色中的萬家燈火再也沒有母親的等候,我只有把這束溫暖的燈光珍藏于心,在漫漫的人生之路照亮我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