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玉霞
古往今來寫云的詩句,讀來每一句都令人心旌搖蕩,而我獨愛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里的那句“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一顆心如云般,乘物游心,自然,曠達,無憂,如要以不可果腹為代價,怕是難以做到。但是如果能在心中養(yǎng)一朵無憂的云,那么無論是在鬧市還是在深山,我們都可以如飲清露,如沐清風。
單位同事退休了,囑托我收拾他的桌子,只幾支筆,幾本書。學校沒有任何的儀式,我有些為他不值。他卻笑了,告訴我,辦公室窗角有盆小花,留給我了。那是盆銅錢草,在一個四圍都是小柵欄的小白瓷盆里,綠意蔥蔥,頗有些小田園的風格。多年前,我和他搭班,他還是意氣風發(fā),課也講得好,管理學生很有方法。記得有一次,我被學生氣壞了,向他們一頓“怒吼”,被他路過看到了。他找機會對我說:“一個真正讓學生心服口服的老師,是云淡風輕,不怒自威的!”我原來以為,我的怒吼很有威嚴,原來是如此的沒有素養(yǎng)!從此,我和同事們開朗地笑著,無論何時都那么從容。他說:“不要總覺得自己很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你以為很重要的一天,對于別人也許就是無數(shù)個平凡的一天。”無數(shù)多姿的云,構造了一個美麗的世界。
“煙云供養(yǎng)”出自古人一段記述書畫人的記錄:“黃大癡九十而貌如童顏,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無疾而逝,蓋畫中煙云供養(yǎng)也?!碑嫾业漠嬜饔猩接兴辛髟疲栽起B(yǎng)心,抬頭看云,多么自然而然??!庸常生活里的每一朵云,都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滋養(yǎng)我們的性情,讓我們在塵世奔忙中,種一盆花,寫一幅字,讀一首詩,我們又何必拘泥于畫作呢?
生命若說要回家,回到哪里去呢?初秋的天,我看著天上自由自在的云,就想,回到云朵上去吧,養(yǎng)一朵云!人生終要歸去,不如學學陶淵明,歸去得瀟灑從容。
(常朔摘自《北海日報》2022年11月7日 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