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群,黃添容,黃春芳,曾 瀅,曠 麗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廣州510600
我國已步入老年社會,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老年病人已成為住院病人的主要人群,老年病人具有合并癥、并發(fā)癥多、病情變化快且隱匿等特點,為臨床護理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衰弱(frailty)是一種老年綜合征,指老年人生理儲備下降導致機體易損性增加、抗應激能力減退的非特異性狀態(tài)[1]。抑郁是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點的精神障礙[2]。我國老年人抑郁癥狀檢出率為19.5%~26.2%[3]。老年住院病人由于疾病導致自理能力受損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而衰弱可造成老年人失能、住院、死亡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發(fā)生,衰弱使老年人死亡率增加1.8~2.3倍、喪失自理能力的風險增加1.6~2.0倍、身體受限的風險增加1.5~2.6倍、住院風險增加1.2~1.8倍[4]。因此,本研究對158例老年住院病人開展衰弱、自理能力及抑郁的現(xiàn)狀調查,了解其相關性,為臨床老年住院病人的衰弱管理提供依據(jù)。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2月—2021年8月在廣州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住院的老年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住院時間>72 h;③生命體征平穩(wěn),意識清晰,能正常溝通;④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調查。排除標準:①處于疾病的急性期、終末期,大手術后3 d內;②伴有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如惡性腫瘤晚期、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③嚴重失語,視力、聽力以及重度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異常無法配合問卷調查者。采用描述性橫斷面研究,樣本量為自變量數(shù)的5~10倍。本研究的自變量有14個,考慮失訪率10%,計算樣本量為77~154例。本次調查共發(fā)放16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58份,有效回收率為95.76%。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為研究者自行編制,內容分為2部分。①人口學資料,包括病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地、經(jīng)濟收入、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家庭成員及環(huán)境等;②疾病相關資料,主要從病例資料獲取,包括病程、臨床診斷、有無手術治療及慢性疼痛情況、慢性傷口、口服藥物種類、共病、跌倒史等。
1.2.2 衰弱量表(Frail Scale)
衰弱量表是目前應用比較成熟的衰弱評估工具,國內外多個衰弱管理指南均推薦使用衰弱量表,該量表于2008年由國際營養(yǎng)、健康和老年工作組的老年專家團提出[5],包括疲勞感(過去1個月感覺疲勞)、耐力(獨立上下10級臺階感到困難)、行動力(獨立行走100 m受限)、多病共存(患5種以上慢性疾病)和體重下降(最近1年體重下降5%以上)5項,每項回答“是”計1分,回答“否”計0分,總分為5分。0分為無衰弱健壯老人,1~2分為衰弱前期,≥3分為衰弱。衛(wèi)尹等[6]的研究顯示,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26,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 0.93~1.00。
1.2.3 Barthel指數(shù)(Barthel Index,BI)評定量表
為美國學者Mahoney等[7]于1965年研制,用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估。包括進食、洗澡、排便等10項內容,總分100 分?!?0分為重度依賴,41~60分為中度依賴,61~99為輕度依賴,100為無依賴。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7~0.99,重測信度為0.89,評定者間信度為0.95[7]。本研究中重度依賴表示不能自理,輕、中度依賴表示部分自理,無依賴表示完全自理。
1.2.4 簡版老年抑郁量表(Short For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5)
GDS-15于1986年由Sheikh等[8]編制,包括消極想法、低落情緒、活動量減少、對現(xiàn)在及未來生活的消極評價等方面的判斷。量表共15個條目,要求受試者回答“是”或“否”。條目1,5,7,11為反向計分,回答“否”計1分,其他條目回答“是”計1分。最高分為15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抑郁癥狀越明顯,≥8分為有抑郁癥狀。2013年,唐丹[9]在我國老年人中應用該量表測得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93,重測信度為0.730。
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及相關科室的同意;調查前研究者向研究對象解釋研究目的、方法和意義,取得其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調查過程中采用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和指導語言,由研究者向研究對象復述問題及備選答案,由其獨立選擇,研究者代填;問卷填寫完畢,立即回收并檢查,及時補漏和糾正錯誤。
本研究中的158例老年住院病人,年齡為60~94(70.37±7.68)歲,其中衰弱組病人65例,占41.1%,衰弱前期組55例,占34.8%,非衰弱組38例,占24.1%。衰弱量表總分為(1.96±1.53)分。衰弱量表各條目得分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耐力[(0.60±0.49)分]、行動力[(0.50±0.50)分]、疲勞感[(0.48±0.50)分]、體重下降[(0.22±0.41)分]、多病共存[(0.15±0.36)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住院病人GDS-15得分為(3.73±3.00)分,27例病人(17.1%)有抑郁癥狀;老年住院病人BI得分為(78.64±23.87)分,17例(10.8%)病人不能自理,95例(60.1%)部分自理,46例(29.1%)完全自理。
表1 不同人口特征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單因素分析(n=158) 單位:例(%)
(續(xù)表)
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老年住院病人衰弱與BI得分呈負相關,與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關(P<0.05)。見表2。
表2 老年住院病人自理能力、抑郁與衰弱的相關性分析(n=158)
以衰弱組別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采取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年齡、住院時間、自理能力、抑郁得分、身體鍛煉進入回歸方程。Deviance擬合優(yōu)度檢驗χ2=81.784,P=0.947,表明模型擬合好。年齡(OR=6.001)、住院時間(OR=2.164)、自理能力(OR=30.784)、抑郁(OR=5.161)為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危險因素,而身體鍛煉(OR=0.394)是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保護因素。見表3。
表3 老年住院病人衰弱影響因素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發(fā)生率為41.1%,衰弱前期發(fā)生率為34.8%,高于楊帆等[10]調查的3所醫(yī)院1 400例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發(fā)生率(252例,18.0%)及衰弱前期患病率(458例,32.7%)??赡芘c使用的衰弱評估工具、樣本量、調查方法不同有關。由于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衰弱評估工具,各國各地報道的衰弱患病率不盡相同,且差異較大。一項系統(tǒng)評價研究顯示,國內住院病人衰弱患病率為22.6%,其中65~74歲老人衰弱患病率為12.2%,75~84歲者患病率為33.2%,≥85歲者患病率為46.8%[11]。另有研究表明,經(jīng)過1年半時間,由衰弱前期發(fā)展為衰弱的風險是無衰弱老人的5倍[12]。因此,對住院病人盡早開展衰弱篩查和評估、早識別、早干預,可逆轉衰弱狀態(tài),減少住院老人不良事件和結局的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住院病人GDS-15得分為(3.73±3.00)分,17.1%的病人存在抑郁癥狀,略低于夏艷秋等[13]的研究結果(18.41%)。由于老年住院病人多數(shù)患有多種慢性疾病,軀體功能狀況不如健康人群,加之反復入院,缺乏子女照顧等各種影響因素,容易引發(fā)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因此,提示臨床醫(yī)務人員應重視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患病時間長、病情嚴重、缺乏家人照顧的老年病人[14-15]。
老年住院病人BI得分為(78.64±23.87)分,10.8%的病人不能自理,60.1%的病人部分自理??梢姸鄶?shù)老年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受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由于高齡的影響,身體器官和組織結構退化導致生理機能下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數(shù)量會影響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慢性疾病在導致老年人失能的同時會不斷加劇其失能程度,進而影響老年人的生命質量[16]。老年住院病人由于衰老與疾病的疊加影響,其日常生活能力受損的發(fā)生率及程度較一般老年人要高。
3.3.1 年齡
本研究結果顯示,60~<70歲的病人衰弱患病率17.7%,70~<80歲者衰弱患病率12.0%,≥80歲者衰弱患病率為11.4%。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是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危險因素,與國內外多項研究結果一致[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80歲老年病人發(fā)生衰弱的風險高于60~<70歲者(OR=6.001)??赡苁怯捎诟啐g老年人的身體器官功能的退行性改變,健康儲備和應激能力更為低下,更容易發(fā)生衰弱。因此,應將≥80歲的高齡老年住院病人列為臨床衰弱篩查和管理的重點人群,加強風險防范意識,保證病人安全。
3.3.2 住院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住院時間是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危險因素,住院時間>14 d者發(fā)生衰弱風險是住院時間≤14 d病人的2.164倍。一般而言,病人的病情決定了住院時間的長短,病情越重,住院時間越長,需要的治療和護理也越多。因此,住院時間長的病人具備更高的衰弱風險。然而,目前住院時間作為衰弱的危險因素國內外未見相關報道,今后仍需進一步驗證。
3.3.3 身體鍛煉
本研究結果顯示,身體鍛煉是老年病人衰弱的保護因素(OR=0.394),與任青卓等[19]的研究結論一致。分析原因,由于衰弱是一種以肌肉減少為主的人體機能減退的狀態(tài),肌肉質量減少、肌力下降為主要特征,肌少癥已被證實是衰弱的病理生理基礎[20]。而身體鍛煉可增強老年人的肌肉質量和數(shù)量,延緩衰老,預防衰弱的發(fā)生。目前,多個衰弱管理指南均推薦老年人應規(guī)律進行抗阻訓練、平衡訓練和有氧運動均可改善衰弱狀況,降低病死率[21-22]。
3.3.4 自理能力
本研究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衰弱與自理能力呈負相關?;貧w分析結果顯示,部分自理、不能自理病人的衰弱發(fā)生風險分別是完全自理病人的9.016倍、30.784倍。本研究結果表明,自理能力是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影響因素,與國內外多項研究結果一致[19,23]。國內任青卓等[19]研究顯示,不能自理是廣州老年人衰弱的危險因素(OR=3.295)。國外一項研究也指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DL)得分低與衰弱相關(OR=2.85)[23]。荷蘭學者Gobbens等[24]提出“衰弱整合模式”,指出衰弱會導致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出現(xiàn)不同程度地下降,從而使其醫(yī)療資源的需求增加,增加死亡的風險。其原因可能與老年人自理能力降低時,進食能力受到影響,易引起營養(yǎng)不良;身體活動量減少,長期臥床導致肌肉力量下降并易引起并發(fā)癥,最終導致衰弱。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應重點關注病人的自理能力,對于存在自理能力缺陷病人,應基于奧瑞姆自理理論,為其制定合理的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計劃,盡最大可能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從而減少衰弱的發(fā)生。
3.3.5 抑郁
本研究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抑郁與衰弱呈正相關,衰弱的5個條目均與抑郁呈正相關,與張紹敏等[25]的研究結果一致。抑郁是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危險因素,有抑郁癥狀的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發(fā)生風險更高(OR=5.161),與多數(shù)研究結論一致[19,26]。有研究發(fā)現(xiàn),46.5%的衰弱病人同時存在抑郁癥狀,且伴有抑郁癥狀的人群發(fā)生衰弱的風險顯著增加[27]。另外一項隨訪4年的縱向研究表明,衰弱和衰弱前期的老年人相比非衰弱者更容易新發(fā)抑郁且抑郁癥狀持續(xù)時間長[28]。研究表明,炎癥因子升高與抑郁和衰弱的發(fā)生均呈正相關,衰弱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引起的皮質醇增多、腎上腺雄激素脫氫表雄酮減少有關,將導致肌肉退化或骨密度減低,而老年人抑郁癥狀的發(fā)生也與該功能失調相關[29]。因此,提示臨床護理人員應多關注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喪偶、獨居、病程較長的病人,對于有抑郁傾向的病人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通過逆轉衰弱或抑郁癥狀達到改善抑郁癥狀或衰弱的目的。
綜上所述,老年住院病人的衰弱狀況不容樂觀,高齡、住院時間>14 d、自理能力受損、有抑郁癥狀的老年病人具有更高的衰弱風險,而身體鍛煉能降低衰弱的發(fā)生風險。因此,臨床應重視老年住院病人自理能力、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與干預,建立包括醫(yī)療、護理、心理等多學科的衰弱管理團隊,從衰弱病人的評估、治療、預防、護理多維度進行,預防衰弱發(fā)生,延緩衰弱進展。本研究由于調查時間較短,樣本量較少,調查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將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衰弱調查,從生理、心理、社會、環(huán)境等全面評估老年住院病人,探討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多種危險因素,構建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發(fā)生的預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