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國梁
小時候,我特別盼望秋收時節(jié)的到來。在我看來,秋收簡直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盛大節(jié)日。因為我們家族每年都會在祖父、祖母的帶領(lǐng)下舉行一場“豐收宴”,那種熱鬧的氣氛、喜慶的場面,想起來都讓人有些熱血沸騰。雖然秋收的時候下地干活很累,但跟辦一場“豐收宴”比起來,再累也值得。
我家的“豐收宴”,是一大桌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那锶彰朗?。食材都是取自自家的田地、菜園和果園,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美味。雖然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都是最普通家常的味道,但那種一個大家庭二十多口人齊聚一堂的歡樂氣氛,讓美食有了別樣的味道。
“豐收宴”上都是豐收的果實。煮嫩玉米、煮毛豆、煮花生,炒土豆、炒茄子、炒辣椒、炒絲瓜,蒸紅薯、蒸南瓜、蒸玉米餅,還有蘋果、梨子、葡萄。各色豐收果實經(jīng)過祖母之手,都變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要開飯了,滿院子飄蕩著濃濃的香味,常常把我們的口水都逗引出來。不過“豐收宴”的“前奏”很長,祖父、祖母要借此機(jī)會講上一大段話,我們家族的家風(fēng)就在這樣隆重的儀式感中傳承著。既然是“豐收宴”,祖父、祖母的話題自然離不開豐收。祖母很會烘托氣氛,先總結(jié)一下秋天的收成,告訴我們又遇上了好年景,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家人聽了之后,滿心喜悅。
緊接著,祖父會把豐收的意義做一個很好的“升華”。他慷慨激昂地講了起來:“俗話說,人勤地不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習(xí)慣用一連串的俗語來教育我們,很有說服力。祖父的文化水平不低,在村里很有威信,經(jīng)常給大家講道理,也練就了出口成章的本領(lǐng)。他繼續(xù)說:“今年的收成為啥這樣好,因為咱家的人都付出了汗水,豐收的果實是汗水換來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吃苦耐勞,所以咱們的日子才會越來越紅火……”祖父最喜歡勤勞肯干的人,那時候我雖然只有十來歲,但干活兒從來不偷懶。秋收的時候,我干活最賣力,掰玉米棒子速度不輸大人。為此,祖父特別喜歡我。
我家“豐收宴”上還有一個儀式,就是把果園里最大最紅的蘋果獎勵給最勤快的孩子。這是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我?guī)缀趺磕甓紩玫竭@個“最高榮譽”。在我看來,這種方式類似盛大的頒獎儀式,每次從祖父的手中接過那只大蘋果時,仿佛是接受勛章一般,讓我無限榮耀。
當(dāng)然,家里的每個孩子都會得到獎賞,雖然獎品略有不同,但我們都很開心。祖父、祖母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懂得了勞動最光榮,付出勞動終會得到應(yīng)有的回報,同時也讓我們家族勤勞的家風(fēng)悄然傳承。
隆重的儀式結(jié)束后,“豐收宴”終于開始了。雖然孩子們的口水都抑制不住了,但都忍著,要讓長輩們先動筷。一桌美美的豐收宴,一家人吃得非常開心,因為里面全都是家人勞動的果實,是收獲的味道。一家人吃飯的時候,祖父祖母總是停下筷子,笑瞇瞇地看著我們,他們笑起來的皺紋層層疊疊的,無比慈愛,眼神里滿是欣慰和幸福。
歲月流逝,祖父和祖母已經(jīng)去了另一個世界,我們大家族的人陸續(xù)到祖國各地發(fā)展,都在通過自己的勞動默默地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雖然難得再組織一場“豐收宴”,但當(dāng)年“豐收宴”的場景給我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