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輝
(豐城市人民醫(yī)院, 江西 豐城 331100)
癥狀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在脊柱外科中屬于一種常見的疾病,常見椎體為胸腰椎,臨床癥狀以呼吸困難、腰背部顯著痛感、脊柱畸形和活動受限等為主,大幅度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在臨床治療中,由于早期手術技術有局限性,因而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牽引等保守治療為主,雖然獲得一定程度的效果,但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來治療,使患者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恢復,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增加,預后效果受到影響[2]。近些年來,臨床外科手術技術正呈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使現(xiàn)階段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同時相關指南指出[3],針對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骨折患者,與保守治療相比,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的效果更為理想。鑒于此,本研究從2019-03~2022-03我院就醫(yī)的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中選取69例進行分析,綜合分析經皮椎體成形術在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2019-03~2022-03來我院就醫(yī)的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中,選取69例進行分析,根據數(shù)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4)。對照組:男、女各19例、16例;年齡58~70(65.47±3.12)歲;骨折部位:胸椎骨折14例,腰椎骨折21例。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55~72(65.32±3.08)歲;骨折部位:胸椎、腰椎骨折各15例、19例。兩組相對應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已經通過豐城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CT、X線、MRI)確診為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且從各項檢查結果中得知受骨折部位牽連一個椎體,壓縮高度與正常高度相比不足1/3;②精神正常,意識清晰;③存在明確外傷史者;④具有真實、有效臨床資料者。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②椎體廣泛性骨質破壞,后緣完整性欠缺;③椎體壓縮程度在75%以上者;④不具備良好依從性者。
對照組接受保守治療,方法如下:待患者入院后,予以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骨質疏松等藥物對癥治療。將復位矯正枕墊放置在患者受損椎體位置,以患者能夠承受住的最大高度為主,逐漸升高枕墊高度,確保治療內7d臥床恢復。入院3d后開始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在硬板床上仰臥,對腰背肌功能進行鍛煉,將腰部拱起,持續(xù)5s后放平,每日鍛煉50次。入院10d后,對壓縮椎體恢復情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入院15d后,采用脊柱后伸性支具幫助患者下床進行活動,對椎體功能恢復有促進作用,持續(xù)佩戴1個月。
觀察組接受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方法如下:指導患者將姿勢擺放為俯臥,通過C臂機對穿刺點進行標記,隨后常規(guī)鋪巾消毒予以局部麻醉。從椎弓根向椎體內刺入穿刺針,直至病椎弓根外上象限,采用C臂機對針尖的方向進行確定,以緩慢的速度進針,并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結合,對進針角度及時調整。當針尖到達椎體中央1/3的位置時,需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并詢問其下肢實際感受,避免損傷脊髓神經根。隨后把針芯退出,并將用來擴張的球囊插入,適當將壓縮椎體撐開,此過程需要對上下椎板的實際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如果發(fā)生異常,馬上停止操作。把提前調制好的骨水泥經C臂機顯示下,以緩慢的速度向椎體注入,胸椎注入量在3~4mL內,腰椎注入量在4~6mL內。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入骨水泥之前,予以10mg地塞米松,降低骨水泥過敏發(fā)生風險。如果發(fā)生骨水泥滲出,則馬上停止注入,置入針芯,直到骨水泥完全凝固后,把穿刺導管拔除,進行壓迫性止血,最后無菌包扎。
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前椎體前緣高度、椎體中線高度、Cobb角,以評估臨床效果。同時在治療前、治療后15d、治療后1個月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4](VAS)對兩組的疼痛程度進行比較。VAS:VAS共有10個刻度,最左端0表示無痛,最右端10表示最痛,分值越低痛感越輕。
對比兩組治療前椎體前緣高度、椎體中線高度、Cobb角,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椎體前緣高度、椎體中線高度大于對照組,且Cobb角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腰椎恢復情況對比
治療前比較兩組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15d和1個月的治療后,兩組的VAS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痛感對比分)
近些年來,我國老年化程度持續(xù)增加,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50歲以上人群發(fā)生骨質疏松的概率為19.2%。且年齡超過65歲人群中的發(fā)病率高達32%,而在這些骨質疏松癥患者中發(fā)生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概率在9%~10%[5]。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主要臨床特征為骨小梁和微結構退化、骨脆性增加和骨量減少等,一旦患上該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及時為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
既往臨床中采用保守治療,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該治療方式中需要較長的時間在床上休息和恢復,使患者骨丟失速度加快,且會引起各種并發(fā)癥,如壓瘡、肌肉萎縮等,不利于改善預后。近些年來,隨著臨床外科技術的發(fā)展,且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研究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經皮椎體成形術作為一種新型的臨床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將其應用于該疾病的治療中,可獲得較好的效果[6]。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將經皮椎體成形術在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中有效應用,臨床效果良好。經分析,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的患者,其前椎體前緣高度、椎體中線高度、Cobb角均優(yōu)于保守治療患者。由上述結果提示,將經皮椎體成形術在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患者中應用,能夠將其Cobb角及椎體高度進行改善,促進椎體恢復。主要是因為,經皮椎體成形術主要是穿刺椎弓根,在壓縮椎體中將骨水泥注入,使傷椎強度增強,從而脊柱穩(wěn)定性增加,對椎體恢復有促進作用。同時,該術式的骨水泥凝固早期階段,在影像技術的引領下注入適量的骨水泥,能夠在早期傷椎內充分發(fā)揮骨水泥的彌散作用,把骨水泥通道前緣作為核心,并向椎體內緩慢擴散,促使骨折愈合速度加快,從而恢復椎體前緣及中線高度,且及時對Cobb角進行糾正,促進疾病恢復[7]。此外,在應用骨水泥治療的過程中,對骨水泥移位風險進行積極規(guī)避,從而對脊椎功能恢復有促進作用,對骨折愈合有利,并將骨密度和骨結構學特性增加,強化治療效果。從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況對經皮椎體成形術的應用效果進行評估,本次研究中,采用應用經皮椎體成形術的患者,其疼痛程度緩解幅度大于保守治療患者,由此提示在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應用這一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這可能是因為,骨水泥中含有的成分會對神經細胞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而該不良反應則可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有效緩解,且在高溫條件下骨水泥可消除神經細胞和病變細胞,機體敏感性降低,從而減輕痛感。
綜上,在急性癥狀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中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改善患者的前椎體前緣高度、椎體中線高度、Cobb角,促進椎體功能恢復,減輕術后痛感,有利于疾病康復,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