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魏晉南北朝佛教精舍類別與形制考略

        2023-01-30 06:40:44王建斌
        云岡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譯經精舍佛教

        王建斌

        (山西大同大學美術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精舍”原指儒家早期講經的學舍,后來隨著佛教的傳入與本土道教的活躍“精舍”在語義上產生了泛化,將儒家、佛教、道教為進行相關活動而創(chuàng)建的建筑通稱為“精舍”。最早創(chuàng)建的佛教精舍是天竺“竹林精舍”與稍晚的“祗園精舍”。隨著佛教東漸,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建筑也通過犍陀羅、西域及河西走廊傳入中原,這其中就包括佛教精舍。佛教精舍傳入中國早期,在名稱、形制與布局上還未完全定型,在與本土道教、建筑形式及建筑材料互相影響、融合下,在建筑形式、布局與功能上發(fā)生了轉變,且逐漸發(fā)展、形成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建筑形式與功能布局?!八姆绞健备⊥涝从跐h代重樓建筑形制,并成為中國式浮屠的主要樣式。這種精舍的配置與早期佛教依附于中國傳統(tǒng)道教有關。本文從佛教精舍的選址、功能、建筑布局上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祗園精舍劃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分別為造像石浮屠式精舍、講法譯經式精舍與修行禮佛式精舍。家經學的高級學舍或私人創(chuàng)建的書齋。佛教傳入后“精舍”一詞的語義才發(fā)生變化,將僧侶、道士修行、居住的佛寺與道觀通稱為“精舍”。

        漢朝是經學最繁榮昌盛的時期,官學與私學競相爭艷,誦讀經典蔚然成風。東漢時期的經學大師門生眾多,規(guī)模最大的受業(yè)弟子可達萬人。建造的高級專經研習學舍規(guī)模宏大、盛況空前,已經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講授古典經學的教育機構與教學體系。這種私人經學家創(chuàng)建的講經場所就稱做“精舍”,也是唐宋書院的前身。據《后漢書·包咸傳》“因住東海,立精舍講授?!盵2](卷79《包咸傳》,P1733)經學家包咸來到東海地界興建精舍,講授儒家經學。包咸當年所建的“精舍”當指講授儒家經學的學舍,與佛教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魏書·平恒傳》:“別構精廬,并置經籍于其中?!盵3](卷84《平恒傳》,P1248)北魏中書博士平恒,廣覽群書,博通經籍,專門建了一處私人“精廬”,并把收藏的經籍置于其中,供自己日常誦讀經典之用。平恒所建“精廬”實為一所私家書齋。

        于吉,東漢末著名道士,原本瑯邪人,后來寄居于吳郡和會稽二郡。《三國志·孫策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時有道士瑯邪于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制作符水以治病?!盵4](卷46《吳書一》,P821)并在吳會地區(qū)建造了道教精舍,傳道、施法、治病。

        一、何為“精舍”

        “精舍”一語本漢語詞匯,因為精勤修行者所居,故稱之為“精舍”,亦稱“精廬”。《四分戒本如釋》:“言精舍者,謂其處,非粗暴者所止,乃精練行者所居也。”[1](卷10,P207)最初指漢朝由私人創(chuàng)辦的專門講授儒此精舍的具體形制已無從考證,但從文獻記載來分析,當為道教的配套建筑。東漢末“精舍”一詞的語義還比較寬泛,佛道儒的相關建筑都可以通稱為“精舍”。

        南北朝時出身弘農楊氏的楊愔赴梁州上任途中經過濟州,《北齊書·楊愔傳》“州內有愔家舊佛寺,入精廬禮拜,見太傅容像,悲感慟哭?!盵5](卷34《楊愔傳》,P317)其父楊津為爾朱兆所殺,后于北魏太昌初被追贈為大將軍、太傅,故文獻中“太傅”當指楊愔之父楊津。此處“精廬”應該是指弘農楊氏修建的家廟。

        《四分戒本如釋》:“今稱僧住處為寺者,寺亦此方公院之名,諸侯所止之處。昔西僧初來,權止鴻臚寺,后造白馬精舍,而請居之,居止雖遷,以不忘其本,還標寺號,自此以來,皆稱曰寺?!盵1](卷10,P214)

        隨著佛教建筑的傳入,“精舍”一詞在原有語義的基礎之上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熬帷币辉~的語義也發(fā)生了延展。“寺”原本為古時官署的名稱,如:太常寺、大理寺等。漢所設“鴻臚寺”便是接待外賓的官署。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自西域以白馬馱經來到洛陽,暫時居于“鴻臚寺”。次年于洛陽城外立“白馬寺”用來安置二位高僧,因二僧為西來之客,故仍以“寺”為名,乃出于待賓以禮。此中國有佛寺之始也。此后,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精舍”與“寺”并存,后來“佛教精舍”逐步被“寺”所代替。

        二、佛寺起源之“祗園精舍”

        “祗洹”為Jetavana之音譯?!办蟆痹诜鸾探浖卸嘧鳌暗o”?!办箐∩帷笔恰办箐【帷钡暮喎Q。最早的“祗洹精舍”起源于古印度。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①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伯希和敦煌手稿(卷軸、水墨紙本)編號P.2373。

        “祗洹”即祗陀,皆一語之類譯?!熬帷奔此R,息心精練者所棲,故曰“精舍”?!办箐【帷币喾Q“祗園精舍”、“祗園寺”、“祗園”。“祗園精舍”全稱“祗陀樹給孤獨園”,是天竺佛教圣地之一?!办髨@精舍”是釋迦牟尼當年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wèi)城講經傳法的重要場所,建造時代晚于竹林精舍。舍衛(wèi)城在今印度北方邦靠近尼泊爾附近,恒河支流拉普蒂河南岸。傳為釋迦牟尼長年居留說法處,與摩揭陀國王舍城的“竹園精舍”同為釋迦牟尼傳法的兩大精舍(圖1)。

        圖1 印度北方邦舍衛(wèi)城祗園精舍遺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5322010102vh1x.html)

        《關中創(chuàng)立戒壇圖經》:“然五大精舍,佛所常游,祇桓一代,最住經久,故二十五載弘化在茲,四藏、五部咸稱舍衛(wèi)……致諸教中,樹立祇桓,開化元首,總而會之,大有科要。如《賢愚經》,初構祇洹,在八十頃地中,布金買地。舍利弗角神通,力伏外道六師,與須達捉繩,經度精舍?!盵6](第45冊,P310)

        《彌勒上生經疏》(卷上)解釋了以二人之名載園林名之因緣:據說古印度舍衛(wèi)城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商人名須達,此人居家巨富,樂善好施,經常賑濟貧乏及諸孤老,時人稱之曰“給孤獨長者”。釋迦牟尼在摩揭陀國講法時,須達來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為子求妻,得見佛陀,并皈依佛門,于是邀請佛陀到舍衛(wèi)城來弘法。在釋迦牟尼得道后的第六年,須達想購買位于舍衛(wèi)城南的波斯匿王祗陀太子的園子作為釋迦牟尼傳法之精舍。祗陀不同意,戲言道,除非用黃金鋪滿園子,便同意出售。須達長者果然以金鋪地。祗陀反悔,經波斯匿王裁決,祗陀愿捐獻出祗園之樹(簡稱祗樹)與須達共建精舍。六師外道聞訊后趕來要與佛陀門生舍利弗斗法。最終舍利弗獲勝,并主持建成祗園精舍,以獻佛陀。故精舍建成后以二人名字命名,稱作“祗陀樹給孤獨園”。釋迦牟尼在祗園精舍住了25年,宣講了諸多佛法。

        《佛說十二游經》:“六年須達與太子只陀。共為佛作精舍。作十二佛圖寺。七十二講堂。三千六百間屋。五百樓閣?!盵6](第4冊,P102)

        《分別功德論》:“有七十二講堂,千二百五十房舍,其中平正,果木豐茂,流泉浴池,寒溫調適,四望清顯,冬夏不改,嚴治都訖,共請世尊。世尊即與千二百五十比丘,游止其中,檀越供養(yǎng),四事無乏?!盵7(]卷2,第50冊,P3591)

        相對于南方傳教中心——竹林精舍,祗園精舍是佛陀北方傳教中心。祗園精舍是佛陀在世時規(guī)模最大的精舍,是專供佛教僧人使用的專用建筑物,也是佛教寺院的早期形式。“祗園”后用為佛寺的代稱。

        《佛說十二游經》:“菩薩于城外甘果園中,以作精舍,于中獨坐。”[6](第4冊,P103)

        《大唐西域記》:“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是給孤獨園。勝軍王大臣善施為佛建精舍。”[8](卷6,P518)

        《中天竺舍衛(wèi)國祇洹寺圖經》:“寺名祇樹給孤獨園(依《寺誥》中凡有十名:一曰寺也;二曰凈住舍;三曰法同舍;四曰出世舍;五曰精舍;六曰清凈園;七曰金剛凈剎;八曰寂滅道場;九曰遠離處;十曰親近處也)。此上十名,依經釋相各有其致,如彼誥中?!盵1](卷1,P234)

        《關中創(chuàng)立戒壇圖經》:“今約祇樹園中,總有六十四院,通衢大巷,南有二十六院。”[6(]第45冊,P315)

        《戒壇圖經》記述了中天竺祇洹精舍共有“六十四院”的建筑規(guī)模。這對唐及后世中國佛教本土建筑的形制產生了深遠影響(圖2)。

        圖2 祇洹寺圖(唐·道宣《關中創(chuàng)立戒壇圖經》卷一,《大正藏》第45冊,此圖是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刻本附圖)

        三、造像石浮屠式精舍

        此類精舍以石材制成,常立于墓冢之上、禪房與殿堂之內。漢明帝陵祗洹、平城惠始冢石精舍、洛陽景林寺精舍當屬此類。多為三層或單層石構造。推測這類浮屠形精舍與當時流行的浮屠相類似,只是規(guī)模體量較小、裝飾簡單而已。

        《洛陽伽藍記》:“明帝崩,起祗洹于陵上。自此以后,百姓冢上或作浮圖焉。[9](卷4《城西》,P45)

        《晉書》:“六年春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內,引諸沙門以居之?!盵10](卷9《孝武帝紀》,P148)

        《洛陽伽藍記校釋》:“景林寺……寺西有園……中有禪房一所,內置祗洹精舍,形制雖小,巧構難比?!盵9](卷1,P4)

        禪房者,習禪之所。從文中描述推測此精舍為一種內置佛像的小室,類似于龕。

        《魏書·釋老志》:“至真君六年,制城內不得留瘞,乃葬于南郊之外……惠始冢上,立石精舍,圖其形像?!盵3](卷114《釋老志》,P2016)

        太平真君六年在平城南郊外惠始冢建過一座石浮屠。此石精舍從用材與建造于墓地來分析應屬于墓塔。據上述文獻可知,惠始冢石浮屠建于平城南郊之外,且主要建筑材料為石材。太延元年(435年)惠始在平城城內八角寺圓寂,隨后便將其安葬于寺內。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朝廷下詔令城內不準埋葬,便將惠始移葬到平城南郊外。平城為他送葬的人達6000余人,無不痛哭流淚。中書監(jiān)高允為他親自寫了傳記,并贊美了惠始的道德與業(yè)績。又在惠始墳上建起了石精舍,精舍上雕刻僧人法像。石精舍雖然經歷后來的太武滅佛毀寺事件,但沒有被破壞,仍然完整地保留下來。

        《關中創(chuàng)立戒壇圖經》:“今北印度……烏仗那舊都……于園北山石崖造大寺……五重精舍,純石為之。最上重者高三百余尺,中安栴檀像,相亦如之;乃至下重安赤銅像。今上四重皆閉,非凡所幸……其下重者,今人受用,四周華果列植充滿?!盵6](第45冊,P309)

        道宣《圖經》中所記之“五重精舍”似石造像浮屠,最上一重安栴檀像,四重安赤銅像。從“今上四重皆閉”來分析,此精舍在建造初期是可以供僧人登臨逐層參拜。從“四周華果列植”來分析,此“五重精舍”并非依崖而造,是平地而起。故推測此“五重精舍”為石材建造的大型造像石浮屠。

        四、講法譯經式精舍

        講法譯經式精舍一般建在城市或人口相對密集的區(qū)域,有官辦,亦有民辦。主要以譯經、講經為事業(yè)。這類精舍兼具講堂、譯場與僧團生活居住的功能,亦是一座佛學教育與普及機構,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有點像學舍或書院。此類精舍一般不立浮屠。起初譯經式精舍的建造是在民間小規(guī)模的開展,沒有官方的參與。東晉初隨著佛經翻譯的興盛,譯經開始從民間轉為官方有組織的行為,官辦的譯經精舍開始正式建立。譯經在固定的精舍進行,有主持人,亦有分工明確的助手。在此類精舍均聘請來自天竺、罽賓、西域諸國胡僧來主持譯場的佛經翻譯工作,并由其弟子擔任助手來協(xié)助譯經。這種“講譯同施”型精舍通過高僧譯主的講解與釋疑,參與譯經的僧俗信眾的問難論辯,對佛經所包含的佛理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避免了對佛經的曲解與繆種流傳,促進了眾門生對佛經義理的認知。

        《水經注疏補》:“東郭外,太和中,閹人宕昌公鉗耳慶時立祗洹舍于東睪①明代朱謀瑋撰《水經注箋》作“睪”。“睪”通“澤”,水邊之意。,椽瓦梁棟,臺壁櫺陛,尊容圣像,及床坐軒帳,悉青石也。圖②指浮屠。制可觀,所恨惟列壁合石,疎而不密。庭中有《祗洹碑》,碑題大篆,非佳耳。”[11](卷13《水》,P137-138)

        “祗洹舍”乃“祗洹精舍”的簡稱,位于平城東郭外,修建于北魏太和中期(477-499年)。精舍內浮屠的規(guī)??捎^。由于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故平城祗洹舍建于477年至494年間。

        《南齊仆射王奐枳園寺剎下石記》:“佛教東流,適未尤著;始自洛京……造枳園精舍……雖房殿嚴整,而瓊剎未樹。”[12](卷16,P154)

        此文獻中“枳園精舍”的“枳”通“祇”,是“祇”字的同音替換。本祇園精舍屬民間立寺,雖然僧房、殿宇布局整齊,但卻沒有修建浮屠。

        《高僧傳》:“帛遠字法祖……乃于長安造筑精舍。以講習為業(yè)白黑宗稟幾且千人?!盵13(]卷1,P97)

        法祖為西晉初著名的高僧,一生研講經論、講習經典、譯經頗豐。法祖大師于西晉初年在長安城建造了一座精舍,并與門徒以講經、說法、譯經為業(yè)。

        《高僧傳》:“(僧伽提婆)至隆安元年來游京師……時衛(wèi)軍東亭侯瑯琊王珣淵懿有深信。荷持正法建立精舍,廣招學眾。提婆既至,珣即延請,仍于其舍講阿毗曇?!盵13](卷1,P104)

        東晉隆安元年(397年),僧伽提婆從洛陽來到東晉首都建康。時尚書令王珣承擔起弘揚佛法的事業(yè),并建立精舍,廣招學眾,準備譯經,并請?zhí)崞庞谄渚嶂v《阿毗曇》。其年冬,王珣請?zhí)崞旁谄渚嶂刈g《中阿含經》60卷,校改《增一阿含經》51卷。

        此類精舍一般采用中國傳統(tǒng)院落式格局,由一座或數座獨立院落構成。這種多院式精舍配置源于南朝,北朝晚期因受到江南精舍布局的影響亦出現此類精舍。此類精舍的修建不求壯觀、但求實用。這么一座相對獨立的別院就好似一塊完整的功能模塊。眾多別院式模塊又按照大致功能屬性進行分布,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功能模塊體系,最終形成了一種方陣式的功能模塊化精舍布局。[14]這是一種復合型的多空間模式精舍,學院式色彩非常明顯(圖3)。

        圖3 講法譯經式精舍布局示意圖(作者自繪)

        五、修行禮佛式精舍

        修行禮佛式精舍也可稱為桃源式精舍,主要為高僧提供一處“息心所棲,精修其行”的場所。一般建在依山傍水、幽靜之所或景色宜人、清雅寂靜的園林中。此類精舍一般由高僧創(chuàng)建,主要用于僧人修行與居住,兼具講經說法的功能。此類精舍開始由民間資助建造,后來亦有官方出資。精舍的形制最初是以浮屠為中心,僧房環(huán)繞四周而形成的方形格局,這也是佛寺傳入中國初期立塔為寺式布局。就是在罽賓③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史書對罽賓的地域范疇的記載亦不盡相同,基本上相當于大犍陀羅或犍陀羅文化圈,即克什米爾及烏萇等地。罽賓保存有非常多的佛教遺址,其中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馬爾丹市北古犍陀羅中心的塔赫特巴希寺院遺址最具代表性。本寺院遺址建于一座山脈的北坡頂上,沿山頂綿延3里。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與罽賓的佛教往來非常頻繁,有大量的罽賓高僧來中原傳法、譯經,亦有中原高僧赴罽賓求法、游歷。受罽賓佛教寺院布局的影響,漢魏西晉及南北朝時期的中原僧伽藍形態(tài)基本上也是“塔寺”式布局。寺院制度的基礎上,把塔院與僧院合二為一,即浮屠居中建造,僧房周匝設置。這也是將大犍陀羅佛教寺院布局中國化的最初嘗試(圖4)。

        圖4 塔赫特巴希寺院遺址平面圖(斯普納1908年測繪)

        此類精舍是佛教進入中國早期寺院規(guī)制與形制還未完全定型的產物,略同于阿蘭若,但比阿蘭若正規(guī)、規(guī)模大。蘭若一般是少數幾位僧人隱居修行處。此類精舍后來多數演變?yōu)樯?。如竺僧朗在泰山“琨瑞谷”修建的精舍,后稱“朗公寺”;北魏王遇在平城外東睪主持建造的“石祗洹舍”皆屬此類。

        《題東武丘寺六韻》“:香剎看未遠,祗園入漸深?!盵15(]P456)

        (清)姚鼎《鷲峰寺》“:寂寂清溪水,蕭蕭祗樹園?!盵16(]P239)

        《高僧傳》:“攝摩騰……漢永平中……明帝甚加賞接,于城西門外立精舍以處之,漢地有沙門之始也……騰譯四十二章經一卷,初緘在蘭臺石室第十四間中,騰所住處。今雒陽城西雍門外白馬寺是也?!盵13](卷1,P112)

        “蘭臺”,戰(zhàn)國楚臺名。“蘭臺石室”指漢朝宮廷修建的珍藏經籍的地方。之所以用石材是考慮到火災與戰(zhàn)亂的緣故。漢焦贛《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書,藏蘭臺,雖遭潰亂,獨不逢災?!薄赌鲜贰ば烀銈鳌罚骸疤m臺石室之典,用盡于帷蓋?!睎|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明帝于洛陽城西雍門外3里御道北興修精舍,也是佛教東傳華夏后興修的第1座官辦佛寺——白馬寺。起初精舍中建有蘭臺石室10多間,皆為譯經與藏經之所。北魏都城遷洛后,白馬寺位于西陽門外3里御道南,寺內主要建筑有浮屠、經堂,寺前種樹有荼林、葡萄。

        《水經注疏補》:“武周川水又東南流,水側有石祗洹舍并諸窟室,比邱尼所居也。其水又東轉,逕靈巖南,鑿石開山,因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盵11](卷13《水》,P142)

        根據酈道元的描述石祗洹舍與武州山石窟寺應該位于武州川水東南流又東轉環(huán)繞形成的區(qū)域內,即現云岡石窟。據《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記載:“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有十名……復有上方一位石室數間?!贝耸箐∩嵛挥诘?9窟窟頂至45窟窟頂以西30m的山岡上。武州川石祗洹舍之營造,疑與曇曜五窟的開鑿同時期,完工于和平三年之前。此石祗洹舍推測為高級僧侶的修行與生活區(qū)(圖5)。[17](第1集,P443)

        圖5 2009-2010年發(fā)掘的云岡石窟西部山頂北魏佛教寺院遺址與石窟關系示意圖(云岡研究院等《云岡石窟山頂佛教寺院遺址發(fā)掘報告》上,文物出版社,2021年,第100頁)

        《魏書·馮熙傳》:“(熙)信佛法,自出家財,在諸州鎮(zhèn)建佛圖精舍,合七十二處,寫一十六部一切經……而在諸州營塔寺多在高山秀阜,傷殺牛人。有沙門勸止之,熙曰:‘成就后,人唯見佛圖,焉知殺人牛也?!盵3](卷83上《馮熙傳》,P1230)

        北魏太和年間,文明太后兄馮熙屢任高官,外任期間在高山秀川自出資金建造了許多精舍,從《魏書·馮熙傳》寥寥數筆的記載中可知馮熙所建之精舍大都有浮屠配置,且浮屠居精舍之主體地位。亦可推測精舍中除浮屠外還可能配置有譯經或講經之所。文中沙門與馮熙的一問一答頗具禪宗公案色彩。千年過后,馮熙所建72處精舍無一存世,故后人曰:“今不見佛圖,更焉知當初殺人牛?”

        《高僧傳·釋僧淵傳》:“淵風姿宏偉,腰帶十圍,神氣清遠,含吐灑落。隱士劉因之,舍所住山,給為精舍?!盵13](卷8,P314)

        《高僧傳·竺僧朗傳》:“以偽秦皇始元年,移卜泰山……朗乃于金輿谷昆侖山中,別立精舍。猶是泰山西北之一巖也。峰岫高險,水石宏壯。朗創(chuàng)筑房室,制窮山美。內外屋宇數十余區(qū),聞風而造者百有余人……魏主拓跋珪亦送致物?!盵13](卷5,P246)

        《魏書·釋老志》:“有沙門僧朗,與其徒隱于泰山之琨 谷。帝遣使致書,以繒、素、旃罽、銀缽為禮。今猶號朗公谷焉?!盵3](卷114《釋老志》,P3030)

        (清)姚鼐《游靈巖記》:“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當苻堅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樓閣,甚壯。其后,頹廢至盡?!盵16](P328)

        《水經注校證》:“太山朗公谷,舊名琨瑞溪,有沙門竺僧朗,少事佛圖澄,碩學淵通,尤明氣緯,隱于此谷,因謂之朗公谷。故車頻《秦書》云:苻堅時……朗居琨瑞山,大起殿舍,連樓累閣,雖素飾不同,并以靜外致稱,即此谷也?!盵16](卷8,P413)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西晉泰山金輿谷朗公寺者……其寺至今三百五十許歲,寺塔基構如其本焉。隋改為神通道場,今仍立寺?!盵6](卷2,P529)

        《法苑珠林》:“晉太元中,于奉高縣金輿山谷,起立塔寺,造制形像。”[17](卷19,P2180)

        竺僧朗,人稱朗公,十六國高僧,晉代名僧佛圖澄的弟子。前秦國君苻堅皇始元年(351年),竺僧朗從長安來到泰山北麓的琨瑞谷,聚徒講經。并于東晉太元(376-396年)中期大興土木,建造精舍,規(guī)模宏大,十分壯觀。根據文獻記載,竺僧朗建造的精舍位于泰山之北,大規(guī)模興建的殿宇、樓閣、房舍在山間連成片,山谷內外屋宇數十余區(qū)。并于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組織了泰山“金輿谷之會”。

        朗公寺地處古齊州通向泰山之陰的古道中,遺址位于今濟南市歷城區(qū)柳埠鎮(zhèn)東北約2km青龍山與白虎山之間的峽谷中,南距泰山約45里。1964年在在神通寺遺址西北隅墓塔群處清理墓塔基淤土時發(fā)現一處唐代石砌基臺,基臺東西長12.77m,南北寬10.77m,通高0.75m,略呈方形,南側中央有踏道,臺基呈束腰須彌座式,基座四周束腰處均雕刻伎樂。從基臺的形制與位于寺院的位置綜合分析可能為一座唐代木構浮屠的基座。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好黃老之學,也喜歡博覽佛經,因天下初定,未建圖宇,故招延僧眾。拓跋珪聽說竺僧朗與其弟子隱居在泰山北麓的琨瑞谷,便于天興元年(398年)遣使節(jié)致書問好,并贈送帛、生絹、絹、銀缽等禮物。南燕皇帝慕容德亦于建平(400-405年)初年致朗公書信,賜給他兩個縣的租稅,以資助竺僧朗建精舍。竺僧朗因受“六帝爭請”,朗公谷很快便成為泰山一帶最興盛的佛教盛地。僧朗籌資所建精舍被稱作“朗公寺”,隋開皇三年(583年)改為神通寺,唐朝時寺院與浮屠還保持著當初的形制,清乾隆以后便逐漸衰敗。清末民初,這座創(chuàng)建于十六國時期的殿宇遭戰(zhàn)火破壞倒塌廢棄了。正如詩云:“朗公精舍古神通,劫火殘燒五代空,唯有四門孤塔下,長松九頂尚青蔥?!雹偾宕娙硕|《神通寺》。

        隨著佛經的大量傳入與譯經的興起,對普通大眾講經、誦經成為佛教精舍必備的功能,這種單一浮屠配置的佛教精舍形態(tài)已經不能適應佛教發(fā)展的需要。隨著北朝晚期佛教義學的興起,形成了禪理并舉的局面。同時精舍的形態(tài)與功能也隨之發(fā)展,在原立塔建精舍的基礎上發(fā)展出浮屠與講堂并存的形態(tài)。精舍的整體布局由于增加了講堂而變成了矩形布局。北魏后期建造的洛陽永寧寺在這種布局的基礎之上又進一步發(fā)展,“在浮圖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極殿。……僧房樓觀,一千余間?!盵9(]卷1《城內》,P15)至此,這種修行禮佛式精舍基本上本土化了(圖6、圖7)。

        圖6 修行禮佛式精舍平面布局示意圖之一(作者自繪)

        圖7 修行禮佛式精舍平面布局示意圖之二(作者自繪)

        結語

        佛教精舍的形態(tài)主要取決于禮拜方式、使用功能與建寺方式等因素。故這一時期南北雙方形成不同的佛教精舍配置與格局。從魏晉到南北朝中國大部分時間處于南北分治狀態(tài),在南方佛教得到漢族士大夫階層的普遍認同與支待,崇佛之風盛行,王公士族舍宅為寺漸成風尚,民間立寺較普遍。佛事活動亦離不開相關的佛教配套建筑,六朝良好的經濟基礎促進了佛教的發(fā)展、精舍的建造與對僧團的供養(yǎng)。六朝佛寺多中式傳統(tǒng)院落式格局配置。每座別院式精舍就是一塊完整的功能模塊,多座這樣的別院式精舍按不同的功能共同組建成一個完整的佛教功能模塊復合體,有點類似于后世的書院。南方漢族政權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重視佛學與義理,故六朝多講法譯經式精舍。但東晉成康之際,在避世思想的影響之下,也有一些高僧選擇了隱跡山野,建立山林精舍來行道講學。

        本時期中國北方多為游牧民族政權,統(tǒng)治階層普遍認可:“佛是戎神,正所應奉。”皇室多佞佛,常尊西域高僧為國師,官方出資立塔造像、營造佛寺、供養(yǎng)僧團。僧人亦多趨附于皇權,佛教的傳播與精舍的建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統(tǒng)治階層統(tǒng)的意志與意愿。因北方重視佛教徒個人的修行、坐窟行禪,故形成尚禪修的佛教思想。在這種佛教思想的倡導下北方多開石窟、立修行禮佛式精舍。

        從魏晉、十六國到南北朝,佛教在中國進入繁榮時期。上有皇室的推崇,下有民間的效仿。在皇室,佛教高僧常伴君王左右,曾經一度使佛教成為國教;在民間,佛教也將十六國、南北朝時期被迫卷入戰(zhàn)亂,對現實生活感到迷惑的蕓蕓眾生解救了出來。佛教精舍同時成為生活在世俗之中因社會動蕩迷惘而希望得到拯救的眾生的避難之所。所以在皇室與民間的共同推動之下,中國南北皆興建了許多佛教精舍。平城與建康一度在歷史長河中出現浮屠高聳、寺廟林立、香煙繚繞、僧侶蕓蕓的繁華景象。正如《水經注·水》中所述的北魏平城:“京邑帝里,佛法豐盛,神圖妙塔,桀跱相望?!狈鸾痰呐d盛同時亦促進了佛教精舍、石窟造像的大量建造,且佛教建筑與佛教造像是在吸收外來建筑與藝術形式的基礎之上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布局,并最終創(chuàng)造出獨具中原特色的佛教造型藝術形式語言。佛教的本土化過程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建筑藝術與佛教造像藝術推向一個高峰。

        猜你喜歡
        譯經精舍佛教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補山精舍
        佛教藝術
        “精舍繞層阿,千龕鄰峭壁”
        藝術品鑒(2020年5期)2020-01-03 11:14:47
        譯經用字與譯經詞語新釋
        由《安持精舍印話》淺析陳巨來的細元朱文篆刻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44
        《秦漢文學編年史》獻疑
        北方文學(2017年26期)2017-09-21 07:37:59
        佛教史視閾下康僧會譯經之儒學化及其意義
        中州學刊(2016年5期)2016-05-30 10:36:34
        民國理學家群體的政治認同及其嬗變——以靈峰精舍為例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合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亚洲熟少妇在线播放999|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 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vr|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中文字幕天堂在线|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日韩久久一级毛片| 青青草伊人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在线|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 亚洲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 9lporm自拍视频区| 亚洲中文字幕av天堂|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av偷偷| 大香焦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另类人妖在线观看| 麻豆蜜桃av蜜臀av色欲av|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的| 人妻少妇69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夜夜爽妓女8888888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