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冬日 肖小虎
(深圳市福田區(qū)南園小學 深圳福田 518000)
該學段的學生以無意注意①為主,容易受外物的影響導致注意力分散,但有趣的是,他們往往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保持長時間注意力。例如,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網(wǎng)癮低齡化”現(xiàn)象,在擔憂孩子們長時間迷戀網(wǎng)絡的同時,我們是否能夠巧借其中的原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
帶著這樣的思考,本課例對“上癮”模型進行分析、解構,并以一堂二年級的“油畫棒”社團課。進行實踐與討論,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深化美育改革,推動校本社團課普及化,改善個別地區(qū)“重少數(shù)輕全體”的學校美育狀況。
“上癮”模型由斯坦福大學教授尼爾·埃亞爾(bireval)與學者瑞安· 胡佛(Ryan Hoover)提出,據(jù)他們的統(tǒng)計,現(xiàn)代人每天解鎖屏幕約110次,假設成年一天睡眠時間為7小時,那么在非睡眠時間內,平均9.2分鐘就要解鎖一次手機。為找出讓人如此“上癮”的原因,兩位學者對人們高頻率使用的程序進行跟蹤,發(fā)現(xiàn)其有著驚人的相似點——一個令人“上癮”的模型,兩位學者將該模型的公式總結為:觸發(fā)(Trigger)-行動(Action)-多變的獎勵(viable rewards)-持續(xù)的投入(Continuous Investment)。
“觸發(fā)”的形式分為外部和內部。外部觸發(fā)通常由一個醒目的事務所引起,并持續(xù)吸引人的注意力。內部觸發(fā)則是人的某種內在需要,如虛榮心、空虛感,或某種社交需求、情緒表達等。
“行動”通常是一個動作,如點擊、滑動等,這會提高參與者的參與感,使其快速進入角色。
“多變的獎勵”指非定向獎勵,因每次不同的回報,獎賞的多樣性,刺激大腦形成多巴胺②。具體獎勵方式分為三大類:一、群體(Tribe),社會身份認同的訴求,同伴的點贊、關注、留言等;二、打獵(Hunt),滿足人的挑戰(zhàn)欲,勝負欲;三、不確定性(Uncertainty),這是最容易導致上癮的因素,獎勵的不確定性讓人產(chǎn)生不斷嘗試的欲望;四、持續(xù)的投入(Continuous Investment),不斷投入時間等成本,意味著不斷地增加價值,產(chǎn)生更為強烈內部的需求,并導致再次“觸發(fā)”,形成循環(huán),即“上癮”模型形成。
圖1 “上癮”模型演示圖
一款引人入勝的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必然滿足用戶的個體訴求,才能實現(xiàn)所謂的“用戶黏性”。同理,建構一堂成功的課堂,不僅要有前沿的理論支持,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本次實踐的課題為《尋找雷鋒叔叔的紅領巾》,要求孩子們在接受愛國主義情懷熏陶的同時,學會使用油畫棒的“厚涂”技法。
低學段的孩子思維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還未成型,不能理解的概念較多,往往需要從直觀、具體的形式入手來掌握概念,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選擇了3月5日“雷鋒日”當天來講授,以本校已有的宣傳氛圍來啟動“外部觸發(fā)”,通過簡單直觀的提問,“同學們,今天老師看到校園里更換了好多新標語,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節(jié)日呀?”進行導入,引導同學們進入情境。
作為一節(jié)與德育結合的社團課,本課程設計中插入了一個重溫雷鋒故事的環(huán)節(jié),而低學段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需要通過直觀、形象、新穎的教具、教學方式引起其注意。
于是,在設計“行動”的“動作”時,本課采用了跨學科的方式,以背誦同學們剛剛學過的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為“密碼”,開啟線上雷鋒VR紀念館。在從未體驗過的新媒體技術中,在不絕的驚嘆聲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
圖2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原文
圖3 線上雷鋒VR紀念館
“多變的獎勵”是所有“爆款”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最“引人入勝”的部分。雷鋒的故事離現(xiàn)在的孩子已有一定的年限,如何讓孩子保持持續(xù)的注意力,是本課堂設計中應該關注的焦點,也是該課堂嘗試的重點。在觀看VR紀念館的同時,課程設計中包含了給孩子們進行挑戰(zhàn)的任務,即誰能夠在雷鋒紀念館中找到自己身上佩戴的一件物品(紅領巾),使第二類獎勵——“勝負欲”“挑戰(zhàn)欲”得到滿足,并且調動了第一類獎勵——群體(Tribe)認同,得到同伴的“點贊”“關注”“贊美”,大大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并且提高了孩子們的專注力。最后,老師允諾,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同學將獲得優(yōu)先挑選色卡紙進行創(chuàng)作的“特權”,并將多種漂亮的色卡紙展示,放于可見之處,這就滿足了第三點——不確定性。即學生在未發(fā)現(xiàn)指定物品時,會一直保持想要嘗試找到的興趣點,不會中途放棄,在不斷投入的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中,引起“持續(xù)的投入”。
圖4 雷鋒博物館中展出的紅領巾
課堂層次的遞進與課堂節(jié)奏的把控是決定一堂課優(yōu)劣的指標,也是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關鍵,這與“上癮”模型中的“循環(huán)”不謀而合。在找到雷鋒遺物中的紅領巾之后,教師隨即請孩子們說出紅領巾的寓意,此時,學生心中的愛國主義熱情被喚醒,當這種內在情感被喚醒時,模型的“觸發(fā)”選項再次被開啟。通過讓同桌互相為對方整理紅領巾的課堂活動觸發(fā)“行動”,當學生將胸前的紅領巾整理端正之后,教師以“獎勵”的方式為學生現(xiàn)場示范紅領巾的畫法,同時講解顏色的運用及分析厚涂與平涂的區(qū)別。通過獎勵的方式,學生更加認真地觀看教師示范,掌握知識點,并在后續(xù)的繪畫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嘗試,在教師的鼓勵與指導下,完成“持續(xù)的投入”。在每次油畫棒與紙面接觸的過程中,再次形成“觸發(fā)-行動-獎勵-投入-觸發(fā)”的循環(huán),在教師不斷的言語激勵下,學生在逐步完成繪畫中獲得滿足感。他們集中精力、形成秩序、養(yǎng)成習慣。最終,每一位同學都達到了預期目標,拿著鮮艷的紅領巾,在深切的自豪感中。獲得技能的進步、專注力的提升,以及內心的滿足。
圖5 學生作品合照 攝影俞冬日
圖6 優(yōu)秀學生作品 攝影俞冬日
本課程共發(fā)放問卷12份,回收12份,回收率100%。據(jù)統(tǒng)計,課堂中33%的學生曾有走神經(jīng)歷。本課時長90分鐘,7到10歲學生持續(xù)注意時間通常為20分鐘左右,在本課時間范圍內走神4到5次為合理范圍,可見使用該模型后,學生注意力約提高2到2.5倍,雖然存在受到新鮮感與好奇心的影響,但不可否認該模型對改善小學低段課堂注意力不集中而導致的紀律渙散等問題具較高的研究價值;對本課的滿意程度的調查中,11名學生填寫“非常滿意”,1名學生填寫“滿意”,沒有學生填寫“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可見學生對該授課方式有較高認可度;在“最吸引人的環(huán)節(jié)”這一選項中,75%的學生勾選了“雷鋒叔叔”這一主題和83%的學生選擇“畫紅領巾”,說明小學低學段的孩子對“雷鋒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較為強烈的認同感,也證明在今后開展的社團課中,品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參與其中的必要性;85%的學生勾選了“線上VR博物館”,再次說明新穎的技術手段和直觀的學習模式深受小學低段學生喜愛,在今后的社團課程設計中可適當增加具新鮮感、創(chuàng)新感的事物,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及引起“外部觸發(fā)”;41%的學生選擇了“結合語文教材”,證明該設計有待考量,需及時改進;由于社團課是根據(jù)學生自身興趣選報的,所以92%的學生勾選了油畫棒“厚涂技法實踐”,這點無可厚非,也給予教師在未來設計課程時,把握興趣的基礎上設計“觸發(fā)”環(huán)節(jié)予以方向性的啟示。
表1 走神情況餅狀圖
表2 本課最有吸引力的環(huán)節(jié)柱狀圖
表3 《尋找雷鋒叔叔的紅領巾》課堂反饋表
任何個人興趣的養(yǎng)成,或許都得益于一次“上癮”。明朝張岱在其文集《陶庵夢憶》中打趣地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v使人始終“有癖”“有癮”,何不把握此“癮”的規(guī)律,來服務我們的教學,服務美育的改革,服務孩子的成長呢?
注釋
①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無須意志努力的注意。無意注意一般維持的時間很短,往往很快消失或者轉移到別的事物之上。
②多巴胺是一種神經(jīng)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沖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