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超 王泓午 王東軍 田之魁 孫 璇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性呼吸道疾病,常表現(xiàn)為咳嗽、呼吸急促、少痰或無痰、喘息、胸悶等癥狀,可引起氣道變應性,嚴重影響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發(fā)作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1]。臨床上治療支氣管哮喘主要是擴張支氣管藥物、抗感染藥物等藥物療法,可以有效抑制炎癥反應,增強機體免疫力,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2]。近年來中藥湯劑治療支氣管哮喘取得了良好療效,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小青龍湯為《傷寒雜病論》名方,具有解表散寒、溫肺止咳化痰之效,可以緩解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癥狀,促進患者恢復。本次研究旨在觀察小青龍湯治療支氣管哮喘外寒內(nèi)飲證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呼吸功能和炎癥反應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9月—2021年9月于天津市南開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進行治療的支氣管哮喘外寒內(nèi)飲證患者72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常規(guī)組36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中藥組36例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給予小青龍湯治療。中藥組: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為35~56歲,平均年齡(44.68±6.17)歲;病程為2~13年,平均病程(7.52±2.64)年;哮喘急性期病情程度:輕度15例,中度21例。常規(guī)組: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為34~53歲,平均年齡(44.15±5.94)歲;病程為3~14年,平均病程(7.75±3.12)年;哮喘急性期病情程度:輕度17例,中度1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符合支氣管哮喘西醫(yī)診斷標準者[3]:①患者存在胸悶、氣急、咳嗽、喘息等癥狀,且常常反復發(fā)作;②疾病發(fā)作時,肺部有彌漫性或散在的哮鳴音;③上述癥狀可得到緩解;④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憋等癥狀;⑤臨床癥狀不典型者,具備以下實驗中至少一項陽性:氣管激發(fā)實驗陽性、運動實驗陽性、氣管舒張實驗陽性(第1秒呼氣容積增加>200 ml或>15%),最高呼氣流量晝夜波動率或1 d變異率>20%。上述條件符合前4條或符合第4條、第5條,即可確診。中醫(yī)診斷符合《支氣管哮喘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2012)》[4]外寒內(nèi)飲證:主癥:噴嚏,鼻塞流涕,咽痛咽癢;次癥:咳嗽,氣喘,有干、濕性啰音,痰白而多,且清稀,呈泡沫樣或蛋清狀,不能平臥;舌象:舌苔水滑,舌質(zhì)淡嫩;脈象:脈浮弦或浮緊。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支氣管哮喘西醫(yī)診斷標準者;符合外寒內(nèi)飲證中醫(yī)診斷標準者;哮喘急性發(fā)作期輕、中度患者;近1個月內(nèi)未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等治療支氣管哮喘疾病的藥物者;年齡在30~60歲者;自愿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存在精神病者;合并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存在嚴重心腦血管疾疾病者;存在肺、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常規(guī)組給予患者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5,2 ml∶1 mg)吸入治療,每次0.5~1.0 mg,每日治療2次;復方異丙托溴銨氣霧劑(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117,10 ml)吸入治療,每次2噴,每日治療4次;同時給予氧療、調(diào)節(jié)酸堿平衡、抗感染、調(diào)節(jié)水電解質(zhì)等基本治療。中藥組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小青龍湯治療。藥方組成為桂枝9 g,清半夏9 g,麻黃9 g,白芍9 g,細辛6 g,甘草6 g,五味子6 g,干姜6 g。加水煎煮至200 ml,分早晚各服用1次,連續(xù)治療2周。
1.4.2 觀察指標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經(jīng)20 min靜置后,離心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淀粉樣蛋白A(SAA)、白細胞介素-22(IL-22)、白細胞介素-4(IL-4)水平。采用Power Cube-Ergo肺功能測試系統(tǒng)(Ganshorn Medizin-Electronic GmbH)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氣道阻力(Raw)、最大自主通氣量(MVV)、呼氣流速峰值(PEFR)。觀察2組患者哮鳴音、咳嗽、呼吸困難、喘憋等癥狀消失時間。
1.4.3 療效判斷標準患者咳嗽、喘憋、呼吸困難等癥狀得到明顯緩解,且聽診肺部有少許哮鳴音,活動后無氣急視為顯效;患者咳嗽、喘憋、呼吸困難等癥狀有好轉(zhuǎn),且患者肺部哮鳴音有減少,但活動后仍感覺氣急視為有效;患者上述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視為無效[5]??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2組患者SAA IL-22 IL-4水平變化對比2組治療后SAA、IL-22、IL-4水平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中藥組患者治療后SAA、IL-22、IL-4水平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SAA IL-22 IL-4水平變化對比 (例,
2.2 2組患者Raw MVV PEFR變化情況對比2組患者治療后Raw較治療前降低(P<0.05),MVV、PEFR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中藥組患者治療后Raw低于常規(guī)組(P<0.05),MVV、PEFR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Raw MVV PEFR變化情況對比 (例,
2.3 2組患者各項癥狀消失時間對比中藥組患者哮鳴音、咳嗽、呼吸困難、喘憋等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各項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2.4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中藥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例,%)
研究表明,支氣管哮喘是一種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以氣道高反應性、氣道慢性炎癥為主要特征,易受到環(huán)境、飲食、變應原、遺傳及細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影響,受到刺激后會引起氣道強烈收縮,導致氣道變狹窄,進而誘發(fā)胸悶、喘息、咳嗽、呼吸窘迫等癥狀,輕者可采用藥物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重者可能出現(xiàn)支氣管擴張癥、肺氣腫、間質(zhì)性肺炎、肺不張等并發(fā)癥,嚴重損害患者身體健康[6,7]。臨床上主要采用β2受體激動劑、糖皮質(zhì)激素等藥物治療該疾病,可以有效治療哮喘,但仍有部分患者未得到控制[8]。
中醫(yī)學認為支氣管哮喘屬于“哮證”“哮喘”等范疇,其基本病機為痰飲伏肺,受外邪引動伏痰誘發(fā)疾病,該疾病的主要證候為外寒內(nèi)飲證。體虛、情志不暢、外邪侵襲、飲食不節(jié)、氣候交替等因素皆可引動伏痰,導致痰阻氣道,痰氣交搏于肺,肺氣肅降失常,氣機逆亂,氣道攣急,引發(fā)肺部哮鳴音等癥狀[9]。因此,治療支氣管哮喘應當以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為主要治療原則。本次所用小青龍湯中桂枝具有發(fā)汗、解表、散寒之效,清半夏具有燥濕化痰之效,麻黃具有宣肺平喘、發(fā)汗散寒之效,白芍具有和養(yǎng)營血之效,細辛具有溫肺化飲、祛風散寒之效,五味子具有斂肺止咳之效,甘草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之效,干姜具有溫肺化飲、溫中散寒之效。諸藥合用共奏宣通肺氣、溫中散寒之功?,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桂枝主要化學成分具有抗炎、抗過敏、抑菌、抗病毒及增強免疫等作用[10];半夏主要化學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藥理作用[11];麻黃主要化學成分具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抗病毒、免疫抑制等作用[12]。
研究表明,當患者在感染急性期或炎癥時,體內(nèi)SAA會快速增多;在疾病恢復期,SAA會下降,檢測該指標可以反映患者炎癥反應情況。IL-22、IL-4不僅與免疫調(diào)節(jié)有關,還參與了支氣管哮喘患者炎癥反應,檢測該指標可以反映患者的炎癥反應及哮喘嚴重程度[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中藥組患者治療后的Raw、SAA、IL-22、IL-4水平低于常規(guī)組,MVV、PEFR高于常規(guī)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說明小青龍湯治療支氣管哮喘外寒內(nèi)飲證的療效顯著,可緩解患者喘憋等臨床癥狀,改善呼吸功能,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有關。
綜上所述,小青龍湯治療支氣管哮喘外寒內(nèi)飲證的療效顯著,可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緩解患者喘憋等臨床癥狀。但本次研究病例數(shù)較少,時間較短,無法觀察到遠期療效,在以后的研究中應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