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麗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yī)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對直腸癌患者術前病情分期的作用。方法:選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直腸癌患者,對患者實施3.0T磁共振掃描,對直腸癌患者實施影像T分期與術前評估,并將評估結果與術后的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比。結果:經(jīng)檢查,70例直腸癌患者T分期準確性:單純平掃為82.86%(58/70);平掃結合增強為92.86%(65/70)。在70例患者中,67例患者與其術后病理結果一致,其中3例在進行影像學分析后,表現(xiàn)為陽性,1例為MR高估。在對患者進行MR矢狀位檢查時,可以清晰顯示患者肛緣距腫瘤下緣的曲線距離。結論:臨床醫(yī)師在對直腸癌患者進行診斷時,3.0T磁共振具有高臨床價值,能夠準確對直腸癌患者實施術前T分期與評估,與術后病理結果一致。
直腸癌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直腸癌患者發(fā)病機制因素較多,其主要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而導致病發(fā)[1]。我國經(jīng)濟實現(xiàn)高速發(fā)展后,人們生活與飲食習慣變化顯著,直腸癌患病數(shù)量呈現(xiàn)年輕化與提升趨勢,我國直腸癌發(fā)病率較高。另外,直腸癌其實是由于一種較多復雜原因導致患者的腸道部位出現(xiàn)問題的慢性疾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腸道功能出現(xiàn)損壞等癥狀[2,3]?;颊咴诨加兄蹦c癌后,若并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對患者安全造成威脅。但目前該疾病早期表現(xiàn)并不顯著,與其他疾病癥狀較為相似,病情在發(fā)展后,可能發(fā)生腸梗阻、便血等情況,因此在臨床上對其進行診斷時,難度較大。目前在治療該疾病,降低病死率時,關鍵是早期對其進行準確的診斷與分期?;诖?,本次研究選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直腸癌患者,對患者實施3.0T磁共振掃描,對直腸癌患者實施影像T分期與術前評估,并將評估結果與術后的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比,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直腸癌患者,男女分別為38例,32例,年齡25~78歲,平均(35.12±1.14)歲;病程1~6個月,平均(3.21±0.12)個月。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均知情同意,且本次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直腸癌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均在20歲以上;③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肝腎基礎型功能疾??;②患者合并存在其他良惡性腫瘤;③患者存在精神意識障礙,無法與醫(yī)護人員正常交流。
中途退出標準:①受試者中途提出提前結束研究;②受試者研究中途去世,或病情快速發(fā)展嚴重,無法繼續(xù)研究;③臨床醫(yī)師評估患者實際情況后,認為患者應中止研究,需立刻退出;④患者在治療期間存在嚴重不良反應;⑤患者由于個人因素,無法完成醫(yī)囑治療療程。
腸道準備:患者應確保前1d食用少渣食物,前10h禁食禁水。在對患者進行掃描前2h,展開1~2次清潔處理,注射10mg的654-2,臀部肌注。若患者存在前列腺肥大、心臟基本、青光眼不可食用。等待5min左側臥位后,進行溫水灌腸。醫(yī)師利用常規(guī)的灌腸器,在靜水壓的輔助下進行灌腸?;颊呷魹榈臀荒[瘤,需灌水300mL;高位腫瘤,則應>600mL。具體量應根據(jù)患者耐受度進行分析。
3.0T磁共振檢查:利用GE HD3.0T磁共振掃描儀檢測,其掃描時,范圍如下:雙側髂前上棘連線至肛門。對患者進行軸位、矢狀位與冠狀位掃描,設置如下:層厚6mm,層距1mm。在必要情況下,應對患者進行平掃。注入對比劑(磁顯葡胺,生產(chǎn)廠家:北京北陸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10960045),速率為3mL/s,劑量為0.1mmol/kg。注射對比劑20s、20min以及5min后,進行掃描,時間為5min。圖像分析:在圖像分析時,應選2位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①利用MR平掃與增強掃描圖像,對患者進行分期診斷;②對腫瘤向外浸潤腸壁最深處、腫大淋巴結距離系膜筋膜最短距離進行檢測,并將最小數(shù)值記錄在冊。矢狀位上對患者腫塊下緣與肛緣的曲線距離進行測量,并記錄在冊。
最后將所有結果,與術后病理檢查情況相對比。
分期標準:型號在黏膜下層;T2期:入侵肌層;T3期:穿透肌層進入腸周脂肪;T4期:侵入周邊結構或臟器。
經(jīng)檢查,70例直腸癌患者在進行3.0T磁共振診斷后,均可以較為清晰地反應該患者T2-T4期的腸壁浸潤情況,但對于T1以及T2期的影像區(qū)分,準確度較低。所以對本次研究患者T1、T2期作為一個分期進行評估分析。在實施手術以及術后進行病理診斷:局限于肌層內40例T1-2期腫瘤患者中,平掃準確診斷的共有29例,8例患者高估預測為T3期,3例高估預測為T4期,準確率為72.50%(29/40);平掃結合增強準確診斷35例,3例患者高估預測為T3期,1例高估預測為T4期,準確率為87.50%(35/40)。侵犯漿膜或腸周組織的24例T3期腫瘤患者,平掃準確診斷的共有23例,1例患者高估預測為T4期,準確率為95.83%(23/24);MRI平掃結合增強準確診斷24例,準確率為100.00%(24/24)。侵犯周圍結構或臟器的6例T3期腫瘤患者,平掃及增強掃描均作出準確診斷。T分期準確性:單純平掃為82.86%(58/70);平掃結合增強為92.86%(65/70)。
70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影像判斷筋膜受累陰性者與術后的病理檢查結果相一致;3例影像學判斷受累陽性,其中1例出現(xiàn)MR高估情況。經(jīng)3.0T磁共振檢查后,能夠將患者腫瘤邊緣、肛緣、腸壁進行清晰地反應,70例直腸癌患者MR均在矢狀位上實施曲線測,能夠將70例患者的肛緣距腫瘤下緣的曲線距離進行清晰顯示。
直腸癌是目前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患者患病時間較長,且較易復發(fā),預后較差。所以在診治直腸癌患者時,需在早期利用準確診斷措施,依據(jù)診斷結果進行科學治療,保障治療效果?;颊咴诨加兄蹦c癌后,雖然其會表現(xiàn)出部分癥狀,但缺乏典型性,因此會發(fā)生誤診、漏診,致使最佳治療時機被錯過,治療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狀態(tài)。由此可見,對直腸癌患者,在術前進行準確的影像學診斷與分期,能夠使臨床醫(yī)師在術前做好切除評估,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保障治療效果與預后。
當前利用3.0T磁共振診斷時,關鍵便是獲取高質量、強化均勻的血管圖像,以及實質臟器的多期掃描,從而分析患者的病灶情況[4,5]。臨床在利用3.0T磁共振掃描時,依據(jù)患者個體化差異,選擇合適的造影劑,進行3.0T磁共振強化技術掃描,獲得更佳的診斷結果。在利用3.0T磁共振掃描時,由于其速度較快,且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且造影劑使用劑量較低,可以較完整采集數(shù)據(jù)結果信息,掃描的層面更薄,因此每周其旋轉時間能夠縮短在0.33s之內。
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70例直腸癌患者T分期準確性:單純平掃為82.86%(58/70);平掃結合增強為92.86%(65/70)。70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影像判斷筋膜受累陰性者與術后的病理檢查結果相一致;其中3例在進行影像學分析后,表現(xiàn)為陽性,1例為MR高估。在對患者進行MR矢狀位檢查時,可以清晰顯示患者肛緣距腫瘤下緣的曲線距離。由此可知,臨床醫(yī)師在對直腸癌患者進行診斷時,3.0T磁共振具有高臨床價值,能夠準確對直腸癌患者實施術前T分期與評估,與術后病理結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對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時,使用3.0T磁共振的優(yōu)勢主要為以下幾點。①能夠實施動態(tài)掃描。在對患者實施3.0T磁共振掃描時,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動脈期、門脈期以及平衡器掃描,在動脈期中的動脈重建方面,其所獲得圖像,能夠與利用數(shù)字剪影所形成的造影展開對比[6]。另外,實施3.0T磁共振,在重建門脈方面清晰度也較高,可以對直腸癌等疾病進行準確性分析。而該優(yōu)勢是單純螺旋CT無法實現(xiàn)的;②掃描范圍更大。患者在進行一次屏氣時,能夠短時間內連續(xù)性進行整個檢查部位的掃描,有效節(jié)約檢查時間,從而降低檢查中患者所承受的輻射劑量。由于3.0T磁共振能夠有效提升時間分辨率,縮短掃描時間,因此在進行掃描過程中,造影劑的使用劑量也會隨之減少,造影劑注射速率有所提高[7]。在該情況下,提高患者血管成像質量的同時,降低造影劑的使用劑量;③在利用3.0T磁共振對患者進行掃描時,其利用特殊方式對影像進行三維重建。3.0T磁共振主要是利用MIP、VR與MPR等質量較高的技術,對后期圖像展開細化處理,數(shù)字丟失的信息內容會更少。原始周圍圖像作為后期圖像展開處理的基礎圖像,其能夠有效顯示患者血管信息,但對于患者上下層血管連續(xù)關系存在欠缺。利用MPR能夠了解患者冠狀與矢狀面血管的具體走向以及狹窄情況,但血管彎曲度依舊缺少全面性圖像[8]。而展開曲面重建,則可以有效解決該問題。MIP則是對患者血管本身進行顯示,能夠直觀展現(xiàn)血管狹窄,閉塞情況,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了解患者血管腔內結構,對管徑進行評估,分析血管通路是否處于通暢情況。而VR則能夠為醫(yī)護人員提供三維視圖,在對患者病灶展開評估時,效果較佳。
當前在對患者展開影像成像時,對靜脈注入造影劑,能夠有效提升動態(tài)增強掃描,且會因循環(huán)途徑存在的時間差,在各階段影像學中有所體現(xiàn)。臨床在對患者展開3.0T磁共振增強掃描技術實施時,需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例如其疾病發(fā)展情況、年齡、體質等,進一步分析延遲掃描時間、造影劑的注射劑量、速率與方式,避免出現(xiàn)造影劑過量情況,影響檢查準確度[9]。另外,還需確定患者目前的生理情況,例如患者若存在心臟疾病,心輸出量便會降低,體循環(huán)時間會更長,從而使動脈期時間出現(xiàn)延長。因此在影像學增強掃描時,準確了解患者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掃描、延遲時間,能夠保障影像學成像的準確度,為臨床診斷提供準確的依據(jù)。
在對患者進行3.0T磁共振掃描時,能夠更為全面的展現(xiàn)患者肩袖形態(tài),判斷其低信號連續(xù)性情況,從而協(xié)助臨床醫(yī)師進行更加全面化的診斷與檢測[10]。其次,3.0T磁共振掃描多平面掃描具有多序列特點,其屬于非創(chuàng)傷性檢查技術,能夠對患者肩袖損傷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在3.0T磁共振掃描時,能夠選擇三個層面對患者進行全方位檢查,對其軸位、冠狀位與矢狀位均可進行全面分析,成像更為清晰,能夠更好的顯示水信號,脂肪影不會對其造成影響,清晰顯示患者解剖情況,通過化學位移序列,將脂肪與水進行分開,從而實現(xiàn)抑制脂肪信號,突出水信號的效果?;颊卟∽儾课坏乃肿訒兴鰪?,能夠清晰顯示患者肩關節(jié)細微的病變問題,提高直腸癌患者分期預估的準確度。所以臨床醫(yī)師在對直腸癌患者實施術前T分期與評估時,可以利用3.0T磁共振,對患者進行準確分期,避免出現(xiàn)誤診情況,發(fā)揮其參考作用,提高臨床診斷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醫(yī)師在對直腸癌患者進行診斷時,3.0T磁共振具有高臨床價值,能夠準確對直腸癌患者實施術前T分期與評估,與術后病理結果一致。但本次研究存在一定問題,例如范圍受眾面以及樣本的數(shù)量相對較少,后期應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增加研究樣本數(shù)量,選取更具代表性的指標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