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志剛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習作要求不明等問題:要么被人為拔高,學生望而生畏;要么被無限降低,機械重復。不少專家學者和教師試圖根據課程標準、學生年段特點,構建習作教學序列。筆者認為,對于“序列”一詞的理解不應過于狹隘,可以從多維度去建構。
統(tǒng)編教材中習作教材的編排均呈現(xiàn)鮮明的序列化特征。從橫向看,每個“單元導語”明確提出語文要素,從“讀”和“寫”兩個維度分別提出要求?!敖涣髌脚_”進一步梳理總結,強化語文要素。部分課后習題中的“小練筆”和“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分散習作難點?!傲曌鲉卧眲t是對本單元聽、說、讀、寫能力學習的綜合檢驗,是對閱讀中學到的方法的遷移運用。各部分內容緊密結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習作的“助力系統(tǒng)”[1]。從縱向看,不同年段和冊次的習作要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習作訓練目標與要求上體現(xiàn)層次性、發(fā)展性。習作起步階段側重于興趣的調動、觀察的指導、想象的激發(fā),四五年級著力于指導寫不同類型的習作,六年級總結梳理小學階段的習作要點。對于寫實作文,三四年級強調寫清楚,五六年級強調寫具體、寫出情感,話題范圍也在逐步擴大。對于想象作文,三四年級重在引導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想,五六年級則要求學生能根據要求展開豐富奇特的想象。教學中,教師需研究統(tǒng)編教材習作體系,把握習作訓練要點,圍繞序列開展習作教學。
一要橫向聚焦,促進閱讀、寫作的融合。與傳統(tǒng)文選型教材不同,統(tǒng)編教材特別重視表達,同步推進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教學要順應這一特點,用好習作的“助力系統(tǒng)”,樹立單元整體意識,明晰本單元語文要素和課文的表達技巧,對單元中的相關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搭建寫作支架,促進閱讀和表達的融通。
二要厘清層次,找準每次習作的邊界。同在寫人序列,三上《猜猜他是誰》要求用幾句話或一段話寫一個同學,四上習作《小小“動物園”》指導學生寫人時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寫出來,四下習作《我的“自畫像”》練習從多個方面寫人物的特點,習作的要求在逐步提高。教師要知曉習作教材的編排序列,找準每一次教學的起點,落實語文要素,追求一課一得。要力避對習作要求低水平的重復和無限拔高。
三是精準施教,避免泛化無用的指導。習作課堂上,很多教師捕捉不到教學的重點,不能預設當次習作可能遇到的難點,總是泛泛地要求學生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教”未能真正作用于學生的“寫”。有效的指導,往往伴隨著精準習作知識的教授,要針對兒童語用環(huán)境,契合習作語境,“量身定制”寫作知識,發(fā)揮習作的語用功能[2]。
四是轉換任務,體現(xiàn)功能寫作的特點。榮維東教授倡導“交際語境寫作”,認為必須強調并明確寫作的功能性、目的性、任務性、情境性,以改變過去那種普遍的無目的、無對象、無任務的“為寫而寫”的語篇制作,讓學生獲得應對生活需要的書面交流技能[3]。習作有特定的對象,對象不一樣,寫法自然不一樣,應體現(xiàn)習作的交際功能。有些習作要求缺少語境,教師可以模擬生活場景,形成真實的寫作任務情境,讓學生“真實寫作”。
生活是一座富礦,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這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教材習作是確定的,兒童的生活卻是豐富的,在他們身上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在發(fā)生,而這些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的事情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應讓學生從兒童的視角觀察,用兒童的語言記錄童年發(fā)生的事,給童年留下難忘的記憶。
一要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學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生活中的事也可以被寫成作文,而是迎合成人,編造他們所謂高大上的故事。學生不喜歡作文,缺乏習作的動機。他們認為作文是只寫給老師一個人看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在他們眼中,作文就是一項作業(yè),甚至是一種負擔。習作沒有真實的寫作對象,無法發(fā)揮交流作用,學生就難以享受寫作帶來的快樂。教師應當從轉變觀念入手,鼓勵學生說真話、寫真事,寫有用的作文,讓他們感受到習作是有用的,好的語言文字是有力量的。教師要學會“忽悠”,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上作文。如:針對學校管理上的不足,給校長寫信提建議;假設遠方客人即將來訪,為他制作家鄉(xiāng)洪澤湖濕地游覽攻略;為冬奧會加油,開展小組作文“接力賽”;開展“班級小作家”評選,選樹優(yōu)秀標兵;等等。
二要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有素材意識,是語文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要教會學生“找米下鍋”,學會觀察自然、體驗生活,積累習作素材。如:看到秋天的第一片落葉急急地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試寫回報母愛的故事;看到秋天層林盡染、色彩豐富,就有了《五彩的秋天》;看到秋天樹上殘留的樹葉遲遲不肯落下,想象這片樹葉的坎坷遭遇,歌頌葉的頑強。多篇習作形成“秋”序列。再如:學校的“跳蚤書市”結束了,有的同學點面結合寫出書市場景;有的同學寫下了砍價時精彩的對話;有的同學則以《書本漂流記》為題,從一本書的視角批評舊主人的邋遢、不愛護圖書,順帶夸一夸新主人(自己)的勤奮好學。學生用心記錄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形成“活動作文”序列。教師還要會“造米下鍋”,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將課外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讀寫相融互補,續(xù)寫故事,寫出自己對情節(jié)的期待;補寫故事,創(chuàng)生新的內容。此外,口語交際、科學實驗、數(shù)學知識學習、音樂美術作品欣賞等學習活動都可以巧妙地引入習作教學之中。
三要進行情趣化習作指導。教師應重視兩方面的指導。一是作前指導。作前指導應要言不煩,找準最能作用于寫的精準的知識來指導。如當學生的習作多停留在視覺水平時,教會學生調用多種感官來觀察,“添油加醋”寫。二是作后點評。作后點評應賞析精彩語句,指出常見問題。比如:師生約定過一個“讀寫”暑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暑假后,班級學生以《暑假去哪兒——讓作文告訴你》為題,進行創(chuàng)作并交流、分享佳作。我是這樣進行情趣化點評指導的:“寫作就像拍照一樣,要拍出全景,拍出細節(jié),拍出虛實,拍出期待,還要常拍常新?!盵4]
四要開展多維習作評價。教師在評價時應著重褒揚那些題材新、構思巧、語言活、感情深的習作,以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學會捕捉生活中的小事、平凡事來表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教師還要用放大鏡來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呵護童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想說的話是安全的。我們對習作批改進行了優(yōu)化,以“基礎分+附加分”的形式來評價?;A分評價的是作文的立意、選材、語言、謀篇布局、書寫等,分值從60~200 分不等。附加分從標題、遣詞造句、修辭等方面來考量,剛學過的詞語在文章中巧妙運用,可以加5 分;某一句話寫得精彩,可以加10 分。這樣,得分變成了學生很容易實現(xiàn)的“小目標”。這種方式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升了學生寫作的動力。
五要鼓勵學生發(fā)表習作。具有童真童趣的作文是童年生活的寶貴財富,值得珍藏,教師要為這些作品尋找合適的發(fā)表途徑。當眾朗讀是發(fā)表,發(fā)在朋友圈、微博也是發(fā)表。我們創(chuàng)辦了《作文月報》,刊登優(yōu)秀習作,并向正規(guī)期刊推薦。作品發(fā)表為學生積極寫作帶來持久的動力。
學校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促進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幾乎所有的活動方案都是由教師制定、組織的,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活動。如果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方案的制定、落實,一定會增加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活動組織能力,提高用語文“做事”的水平。如秋游活動之前教師帶領學生看地圖找地點、制定活動方案、發(fā)布通知、撰寫保護環(huán)境倡議書,秋游之后組織學生寫游記……活動成為項目化寫作的載體。
六年級最后一個單元“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教材雖未提出明確的習作要求,但活動的每一步都指向語言運用、思維提升、審美創(chuàng)造和文化陶冶。教師可以整合教材資源,引導學生開展“填寫時間軸”“分享難忘回憶”“制作成長紀念冊”“策劃畢業(yè)聯(lián)歡會”“給老師或同學寫一封信”等活動。一系列任務組成任務群,有助于提升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應用文的最大價值在于“應用”,但受應試思維的束縛,教師一味地強調格式正確,重“文”輕“用”,教學被定位于考試不丟分等功利目標。應用文教學必須另辟蹊徑。張幼琴老師將“文學性寫作”和“非文學性寫作”巧妙融合,開展“書信體寫作課程”,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寫作、傾訴交流?!皝韽堊援嬒瘛?,向筆友介紹自己的性格、愛好、家庭等基本情況;“班級故事多”,告訴筆友發(fā)生在班級里的趣事;“共讀‘三國’”,和遠方朋友同讀一本書,交流讀書心得;“我的心事與誰說”,跟朋友說說心里話;“誰不夸俺家鄉(xiāng)好”,夸一夸家鄉(xiāng)的景,夸一夸家鄉(xiāng)的人……[5]學生在真實的言語交際場景中投入地寫作,融閱讀、寫作、分享于一體。這樣的寫作指向真實的語言運用,組成有前因后果的文字鏈條,形成任務序列。
同一個班的學生,難免存在個體差異,學生的習作水平也良莠不齊。有的學生才思敏捷,妙筆生花;有的學生語言匱乏,思維混亂。教師要做到心中有“人”,立足于人的發(fā)展開展教學,既“教書”,又“育人”。
一要承認差異,查找原因。教師要明白學生習作水平存在差異是正常的。教學中應以表揚激勵為主,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呵護學生言語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表達,敢于表達。教師要特別關注薄弱學生,找準他們習作方面的薄弱點,分析原因,開展補償訓練,巧妙設置訓練點,量身打造個性化的“習作課程”?!鞍僮肿魑摹薄靶【毠P”等短平快式的訓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6]。
二要利用差異,互幫互學。差異是一種資源,如果利用得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在班內開展“小作家”“小才子”“大文豪”評選,并組建學習共同體,讓習作水平高的同學帶動習作水平低的同學。習作水平低的同學,多讀同伴習作,在比較閱讀中尋找差距,總結經驗教訓,增強習作體驗;習作水平高的同學,指導習作水平低的同學訂正錯別字、批改習作,在指導他人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水平。班級學生在典型引領、同伴互助、具體指導中實現(xiàn)共同進步。
三要廣泛讀寫,因材施教。閱讀與寫作關系非常密切,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習作水平較差的同學,往往閱讀習慣不好,或者閱讀方法欠佳。教師要加強閱讀指導,提升閱讀品質。應鼓勵學生博覽群書,與好書做伴,培養(yǎng)閱讀習慣;鼓勵學生反復閱讀同一本書,從關注情節(jié)到關注人物形象、語言現(xiàn)象;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學習書中的表達,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習作中。
四要寓教于樂,形式多樣。作文教學要與時俱進,拓展資源渠道,可以把短視頻、微電影、動畫引入習作,設計富有趣味的寫作任務,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動作分解”,學會寫細節(jié),學會表現(xiàn)“畫面感”。這樣,即使對寫作不太感興趣的同學,也容易被這些資源吸引,情動辭發(fā),寫出有一定質量的片段或作文。
多維視角形成多個作文教學序列,共同作用于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由此帶來習作教學取向的轉變,由為“文”而教轉向為“人”而教。學生在習作中提升語言能力,發(fā)展思維,完善自我,增強運用習作來生活和做事的本領,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