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嘉,胡守紫
(1.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護理部,上海 200438;2.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腫瘤科)
我國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發(fā)病率高居惡性腫瘤排行榜第四位,死亡率位居第二位[1]。全世界近50% HCC發(fā)生在中國,嚴重影響著我國人民的健康[2]。隨著術后抗病毒治療以及其他輔助治療的開展,約65% HCC患者術后生存時間超過5年,越來越多幸存者能重返工作[3-4]。重返工作適應性是指個體因某種原因離開工作后,重新返回原有或類似工作崗位、重新承擔工作任務,應對資源及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5-6]。研究[7-8]發(fā)現(xiàn)重返工作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改善其身心健康。重返工作的癌癥患者心理困擾水平低于未重返工作者,對疾病認知以及心理適應能力也更好[8]。然而,由于身體疲乏、心理適應社會不良等一系列問題可能導致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能力降低[9-10]。目前未見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相關報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現(xiàn)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對后續(xù)開展針對性干預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10-12月在上海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肝臟外科行根治性切除手術治療的182例HCC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完成根治性切除(R0或R1切除),且病理診斷為HCC的患者;(2)年齡為18~60周歲;(3)術后已返回工作崗位;(4)知曉自己診斷和病情;(5)患病前正常工作;(6)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意識不清、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的患者;(2)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并發(fā)癥。根據(jù)樣本量計算標準[11]:樣本量至少是變量數(shù)的5~10倍,考慮20%的無效率,本研究至少納入樣本量為138例,最終實際納入182例。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EHBHKY2022-K-037)。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如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子女情況等;疾病相關資料,如病程、疾病治療等;工作相關資料,如職業(yè)、是否重返工作、每周工作時間等。(2)癌癥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量表:由李佳鎂等[6]編制,包括調(diào)整規(guī)劃、重建效能、專注康復3個維度,共2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水平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數(shù)為0.937[6],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1.2.2 資料收集方法 在患者根治性切除術后第6個月隨訪時進行問卷調(diào)查。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介紹研究目的、意義及填寫方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通過微信發(fā)送問卷鏈接,患者在線填答,所有題目均為必答項。結(jié)果由調(diào)查者通過問卷星統(tǒng)一導出。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82份,回收有效問卷18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1 HCC術后患者的一般資料及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的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納入182例HCC術后重返工作的患者,年齡33~59歲,平均(49.52±6.80)歲,51.6%的患者年齡超過50歲,23.1%的患者伴有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有8例(4.0%)患者仍在持續(xù)口服靶向藥物預防復發(fā)治療。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術后預防復發(fā)治療情況、子女人數(shù)、工作性質(zhì)、每周工作時間的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詳見表1。
表1 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的單因素分析(N=182)
2.2 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情況 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為24~120分,平均得分 (95.10±8.68)分。三個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重建效能(35.93±3.64)分、調(diào)整規(guī)劃(35.33±3.67)分、專注康復(23.84±2.33)分。
2.3 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將重返工作適應性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2。結(jié)果顯示:患者術后預防復發(fā)治療、宗教信仰、婚姻狀況均是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影響因素,且能顯著預測重返工作適應性19.3%的變異,回歸分析結(jié)果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3 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多元回歸分析結(jié)果(n=182)
3.1 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情況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平均得分為(95.10±8.68)分,高于崔天嬌等[10]對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研究得分(57.86±9.81)分,也高于肖嬋娟等[12]對肺癌生存者的調(diào)查(73.62±11.57)分。其中,重建效能維度得分最高為(35.93±3.64)分,與許嘉碩等[13]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說明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良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對象均為HCC根治性切除術后患者,因術中徹底切除對腫瘤病灶并保留足夠的正常肝組織,預后相對較好;術后只需定期復查隨訪,不需要進行放化療等輔助治療,避免了放化療副反應的困擾,生活質(zhì)量較高;重返工作崗位后,能夠較好的調(diào)整身心,重新建立做事的效率與能力,維持工作的信心。
3.2 影響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因素
3.2.1 術后預防復發(fā)治療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預防復發(fā)治療的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更好,與以往研究[14]結(jié)果相反。原因可能是既往研究中處在治療期的患者受治療副作用影響,以及擔心癌癥復發(fā)而被迫停止工作,他們重返工作后,承受巨大的身體和心理負荷[14]。本研究中的對象均為行根治性切除的早期肝癌患者,心理負擔相對較輕,8例術后預防復發(fā)治療患者均僅服用一種抗腫瘤的靶向藥物,通過及時的劑量調(diào)整后副作用較小。且由于當時該藥價格較高,患者經(jīng)濟負擔加重,可能增加患者外出工作的動力,增強重返工作的適應性。
3.2.2 宗教信仰 本研究中有宗教信仰的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更好。分析其原因,可能有宗教信仰者比無宗教信仰者具有更高的存在性需求及積極給予需求,對生活更積極[15]。研究[16]表明,宗教信仰可以幫助老年人緩解抑郁心境,減輕或消除對癌癥及死亡的恐懼心理。有宗教信仰的重返工作的HCC術后患者,可以通過心理調(diào)節(jié)、精神寄托等降低心理負荷,提高重返工作后面臨的各種復雜問題的應對反應能力。另外,護理管理者需加強對護理人員人文內(nèi)涵的培養(yǎng),鼓勵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理念及知識,為患者提供多元文化的整體護理。
3.2.3 婚姻狀況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婚姻狀況是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的重要影響因素,已婚患者的重返工作適應性高于未婚、離異、喪偶患者,與對宮頸癌及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17-18]。分析原因,可能是癌癥幸存者重返工作適應性主要在于利用現(xiàn)有資源,通過積極地自我管理和汲取他人力量,克服消極情緒,調(diào)整身心以重新適應現(xiàn)有工作環(huán)境?;橐鲫P系中的伴侶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愛護及心理情緒支持,是患者可利用的最有力的社會資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重返工作的適應能力。因此,HCC術后已婚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更好。臨床醫(yī)護人員應重點關注未婚、離異、喪偶的HCC術后患者,鼓勵其訴說術后健康狀況及重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為其提供合理的建議與指導,并通過個體化的評估,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其重返工作的適應性,幫助其更好的回歸社會,提高生命質(zhì)量。
我國HCC術后患者的重返工作適應性良好,術后抗復發(fā)治療、宗教信仰、婚姻狀況是影響HCC術后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重要因素,醫(yī)護人員在臨床實踐中,應充分重視影響重返工作適應性因素的人群,開展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制訂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其重返工作適應性水平,促使其實現(xiàn)真正的回歸社會,更好的體現(xiàn)人生價值及生命意義,進而提高癌癥幸存者的生命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