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葉覆盆子高產(chǎn)栽培技術"/>
掌葉覆盆子,又稱華東覆盆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漿果植物,是野生樹莓的一種。它的果實味道酸甜,營養(yǎng)豐富,是世界糧農(nóng)組織推薦的世界第三代無公害營養(yǎng)保健水果,具有抗衰老、保健、美容等功效,是近年來休閑采摘農(nóng)業(yè)行業(yè)的“新寵”。它廣泛分布在安徽南部山區(qū)、浙江西部天目山、浙江東部山區(qū)、福建武夷山、江西東北部山區(qū)和江蘇西南部地區(qū),目前浙江地區(qū)鮮食掌葉覆盆子田頭游客采摘價格為60~100元/千克,豐產(chǎn)期能夠達到2萬~3萬元/畝純收入,是適種地區(qū)的一種具有極大發(fā)展?jié)摿?、值得大力推廣的采摘鮮食用果樹品種。
落葉蔓性灌木,幼枝淡綠色,表面有白色粉狀物。葉片掌狀5深裂,稀3裂或7裂,中裂片菱狀卵形,先端漸尖,基部近心形,邊緣有重鋸齒?;▋尚?,單生,花期3-4月。果實由小核果集生于花托上而成聚合果,多漿,果期5-6月。
覆盆子屬于淺根系植物,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適應性強。主根不明顯,側根和須根發(fā)達,有橫走根莖。每年春季由根部萌發(fā)新枝,生長壯大,到冬季落葉休眠,至第二年春,二年生枝條的混合芽萌動成花蕾并形成果實。
覆盆子根莖(橫走莖)和枝條基部分布著不定芽原基,因此覆盆子以根蘗繁殖方式為主,一般在3月發(fā)出根蘗苗,當年11月待其落葉后挖出根蘗苗出售或移栽。
選擇交通便利(通常距離市區(qū)中心30分鐘內(nèi)車程)、朝陽避風、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土壤濕潤且不宜積水的平地、坡地建立采摘園。整地前撒施腐熟農(nóng)家肥(5000千克/畝)作為底肥,秋季深翻30~50厘米,清除樹根、石塊等,起壟栽培,壟高30厘米,壟寬80~100厘米。
采用帶狀栽植方式,平地宜南北走向,坡地的行向與等高線平行即可。定植時間在當年的11月完全落葉后至次年3月下旬。為保證成年植株冠幅過密影響采光通風,建議定植株距1.5~2米,行距2.5~3米。種植穴尺寸 為30厘 米×30厘 米×30厘米,每穴施入有機肥1~2千克,與表土拌勻同時施入。栽植的要求是“深栽淺埋”,深栽就是苗木根系距離地面10~15厘米,淺埋就是覆土不要超過苗木原有的土印。栽植時間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栽植苗木時應該注意保護基生芽,盡量避免損傷。栽后及時平茬,留茬15厘米左右,每穴至少栽植2株,以便早日進入采摘豐產(chǎn)期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
掌葉覆盆子為淺根系植物,對水分非常敏感,極不耐澇,因此在平原地區(qū)種植覆盆子建議采用高畦栽培,同時深挖排水溝,浙江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較高,排水溝深度至少40厘米以上,以利于排水防澇,在雨季要迅速排除土地積水,避免植株根系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易導致死亡。
掌葉覆盆子每年施4次肥,包括1次基肥和3次追肥。在開花期和結果期進行追肥,開花后至幼果形成期,以氮肥為主,果實形成后以磷、鉀肥為主。在秋季施農(nóng)家肥作基肥,基肥施肥方法:在植株外圍滴水線處開溝40厘米,將腐熟有機肥施入溝中后覆土即可,隔年在植株另一側挖溝施肥。
掌葉覆盆子病蟲害發(fā)生多在3-6月,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葉斑病,蟲害主要有蚜蟲和鉆心蟲。防治根腐病要做到及時除澇排水、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上灑石灰消毒。防治葉斑病的方法是在發(fā)病前期噴灑1∶100波爾多液或6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施90%敵百蟲800倍液可有效防治蚜蟲和鉆心蟲。
掌葉覆盆子枝條柔軟、易下垂,會導致枝條密集而影響通風透光,同時易影響果實產(chǎn)量和品質,建議對覆盆子結果植株搭架引枝。在栽植行一側,距株叢基部45厘米左右埋設立柱至地下50厘米深處,沿種植行每隔5~8米設置1個立柱,在每個立柱距離地面1.3米處綁扎1個橫桿(長度1米),在橫桿兩端牽引鐵絲,將結果母枝左右交錯綁縛在兩道鐵絲上,能夠增加植株內(nèi)膛光照,促進枝葉合理分布,同時承載結果重量,便于采摘作業(yè)。
覆盆子的地上部分由一年生枝條和兩年生結果枝條組成,春季應該疏去基部過密枝和病蟲枝,為避免枝葉擁擠遮蔽影響采光通風,不宜保留過多的兩年生枝條,每株留7-8個兩年生枝為宜,5月采果結束后,從基部及時剪除兩年生枝條,以減少植株營養(yǎng)消耗,把植株營養(yǎng)集中供應一年生枝條,促進花芽分化,提升花芽質量,提高花芽數(shù)量,為來年豐產(chǎn)打下基礎。當新枝發(fā)生側枝時,要及時摘心,以促進側枝生長,同時也要對側枝進行摘心,促使其發(fā)生二次側枝,培養(yǎng)側枝有利于發(fā)展結果母枝、增加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