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雪梅
多年前,初入新的單位,我被辦公室里迎面而來的一面綠墻驚呆了。
只見墻壁上爬滿了密密匝匝的綠藤,準確地說應該是綠蘿,葉子寬大透亮,閃著耀眼的光芒,結實的莖仿佛伸開的觸爪,在墻壁的四周伸展開來。定睛看,還有蓬蓬勃勃的文竹纏繞其間,綠蘿和文竹相互攙扶、彼此照應,一團和氣。藤蔓就這樣肆無忌憚、歡歡喜喜把一面本來單調(diào)無味的白墻裝扮的生機盎然,詩情畫意,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從此,我與綠藤共存一方雅室,我們就像心有靈犀的知己,彼此懂得,配合默契,又是那樣的情投意合,不離不棄。清晨,當東方一抹朝陽透過明亮的大玻璃窗灑在綠藤上時,翠綠的葉子撲啦啦一片,仿佛調(diào)皮的孩童睜開朦朧的睡眼,伸展著懶腰,朝我做著鬼臉。每天進了辦公室,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那盆綠藤,輕輕摘掉枯黃的葉子,幫它將新長上來的藤蔓用透明膠帶固定好,再澆上水后才開始干別的事情。
很多時候,當我鉆在繁瑣冗長的文案中累得氣喘吁吁,昏天暗地,抑或是被生活中莫名的紛紛擾擾壓得無所適從,找不到北時,我總會禁不住抬頭看看眼前墻上的綠藤,那碧綠碧綠的色彩,養(yǎng)眼又養(yǎng)心,瞬間,我的心中好像長出一片片希望的綠葉來,所有的疲憊和不快消失的無影無蹤,一股淡淡的小清新襲上心頭。
去年,當滿目的蔥蘢過后,日子到了清秋時節(jié),外面已是萬物蕭條,落葉紛紛,而綠藤依然葳蕤精神。那位義務為老干部編撰養(yǎng)生書籍的老人一進門,就指著那綠藤說:“‘撲面臨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纯?,能有這家伙入住,你們都成文人雅士了!”老人的話雖然說的有些文縐縐,但是,他也是羨慕這一墻的綠意盎然呢。
老人是位退休干部,已是鮐背之年。他退休不褪色,堅持自費印刷一本叫《老年養(yǎng)生知識拾零》的書籍已有二十個年頭了,二十年如一日,從沒有間斷過。就像他說:“我從一個放牛娃干到正縣級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給我的榮譽和地位。作為一名退休老干部,為老年人做點事,是應該的。”樸實而真摯的言語中,無不滲透著一位老干部對黨、對國家深深的感恩情懷,讓人敬仰。
那些天,老人又為編寫新一年的書本開始忙碌了,隔三岔五就來辦公室,佝僂著身子,提筆伏案勞作。冬天的時候,他的新書終于付梓完成。他拿著一本散發(fā)著油墨香氣的新書遞給我說:“這是我的最后一本,任務完成了!”我忽地抬頭,望了望老人,那黯然無光、干癟空洞的眼神讓我想起去世多年的爺爺,剎那間,我的心里酸酸的,轉而又強忍住內(nèi)心的傷感。
有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墻上的綠藤全枯萎了,滿墻破敗不堪,地上也落滿了枯枝敗葉……想不到,翌日,老人就撒手人寰了,這本珍貴的《老年養(yǎng)生知識拾零》真的成了老人最后的遺作。那是個大雪飄飛的日子,我坐在桌前,慢慢翻閱著那本凝聚著老人心血和汗水的集子,看看依舊生機勃勃的綠藤,心里隱隱作痛。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如果,人的生命也像綠藤一樣,永遠長青多好,就像那位老人,即使燈盡油干,也要把自己的余熱發(fā)揮出來,奉獻給后人,激勵更多的人向上,向善,向美,留給這個世界無比美麗、芬芳,使人如此難以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