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萬林
北京人過年貼年畫由來已久。20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每逢過完臘月二十三“小年”之后,家家打掃房屋,把墻上的舊年畫取下來,再買幾張鮮艷悅目的新年畫換上,以表達對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的喜慶和企盼之情,增添新春佳節(jié)的祥和氣氛。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起源于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shù)品之一,其名稱有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在宋代曾被稱為“紙畫”,明代則稱為“畫貼”,清代稱作“畫片”“畫張”等。年畫因過年時張貼,裝飾環(huán)境,張貼后又可供一年欣賞之用,在清光緒年間被正式稱為 “年畫”。
年畫是中國社會的歷史、生活、信仰和風俗的反映。傳統(tǒng)民間年畫多用木版水印制作,畫面線條單純、色彩鮮明。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傳統(tǒng)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我國現(xiàn)今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一幅則是《老鼠娶親》的年畫。
新中國成立后,年畫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推陳出新,更為大眾所喜愛。年畫在適應(yīng)年節(jié)裝飾需要的前提下,取材內(nèi)容極為廣泛,諸如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戲劇人物、世界風情、現(xiàn)代生活以及山水花鳥等。年畫大部分是對開大小,也有四屏條,繪制都很精美。年畫的作者不少是美術(shù)大家,畫法在年畫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上,還吸收了國畫、油畫、水粉畫等藝術(shù)形式,更加喜聞樂見。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國》、古元的《毛主席和農(nóng)民說話》、劉繼卣的《武松打虎》、李慕白的《大鯉魚》等都是傳播很廣的作品。
當年,過年前買年畫是我的一項重要任務(wù)。一過元旦,年畫就大批上市了。新華書店、文化用品商店、百貨商店的文化用品柜臺都有年畫專區(qū),就連街巷里的小店也掛上了年畫,一些鬧市的街頭還有專賣年畫的地攤。商店里把年畫都用曲別針別在繩子上,然后掛在柜臺上方,一掛就是好幾排,看得我目不暇接。年畫的品種真多,每次我都買上三四張,回到家里在大人的指點下小心翼翼地貼在墻上,頓時屋里煥然一新。
我不但買年畫,還賣過年畫。上高中時,為了響應(yīng)“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我們班在寒假里組織起來到東四人民市場參加售貨勞動,我和另外兩個同學被分配到文化用品組幫著賣年畫。
人民市場里年畫的品種很多,大概能有百八十種。掛在柜臺上方的每張年畫都別著一張寫有編號的小白紙塊,以便顧客選好后,報出選中的年畫號碼,售貨員按號取貨。整摞的年畫按編號排列放在柜臺里和背后的貨架上,暢銷的幾種年畫則直接擺在柜臺上面,便于取貨,節(jié)省顧客等候時間。
早上9點鐘一開門,人們蜂擁而入,年畫柜臺前不一會兒就站滿了選畫的顧客。趁人們還沒選定的這工夫,我們仨在售貨員的指點下,趕忙熟悉放在柜臺上下的那一摞摞年畫的編號,省得顧客買時找不到。就是這樣,真到顧客要買時,我們還是忙得暈頭轉(zhuǎn)向團團轉(zhuǎn)。每當找到一幅年畫時,則高興得了不得。顧客選年畫時心思不盡相同,但是具有時代特點的年畫,似乎都愿意買兩張,如《我們熱愛和平》《邢燕子》《雷鋒和紅領(lǐng)巾》《學天橋趕天橋》等反映新人新事新風尚、先進人物先進集體的年畫。《開國大典》《毛主席和少年兒童》《周總理和我們在一起》等描寫革命領(lǐng)袖和群眾在一起的年畫都是各家各戶喜歡貼的。寓意著吉慶有余的大胖小子騎鯉魚的年畫《吉慶有余》,祝福老人的《長命百歲》《大壽桃》,祈盼五谷豐登的孩子們舉著碩大的玉米谷穗的年畫,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年畫,像《慶祝節(jié)日》《打扮起來》《入隊》《少年音樂隊》《北海溜冰》《按時到校》《我們的小白兔》等以及古典戲劇和電影劇照的年畫也都是搶手貨。買年畫時,一個人往往要買上三五張,除了自己用,過年串門送年畫也是一景。
買年畫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和售貨員一起從柜臺里按號把顧客所要的那摞年畫搬上柜臺,打開畫卷取出最里面的一張,再把這摞年畫放回柜臺里面,就這樣不斷地搬上搬下,每摞年畫都有幾十張,分量也不輕,不一會兒,就感到兩只胳膊酸痛。雖然外面是數(shù)九寒天,我們卻忙得頭上冒汗珠,棉衣都穿不住了。但只是累點還好說,給顧客包年畫可是技術(shù)活。先把顧客挑好的畫疊在一起卷起來,用一張一尺見方的粉紅色包裝紙包上,再用紙繩捆上,這活不重,技巧很高,一不留神就會把年畫弄撕了。那時人們似乎都很大度,特別是看到我們這些戴著?;盏膶W生在義務(wù)勞動則更加寬容。有一次,我給一位大媽包年畫,就撕了一個寸長的口子,立刻,我滿臉通紅,不知如何是好,可大媽接過年畫,說了聲:“學生,沒關(guān)系,回家貼在墻上看不出來。”就走了。后來,在售貨員的指導下,我們終于掌握了包扎的技巧,看著顧客拿著包扎好的年畫滿意而歸,心里都樂滋滋的。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年畫除了在舊書市場的地攤上,幾乎沒了蹤影,過年的飾物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無論是年畫,還是掛歷、中國結(jié),人們祈求平安吉祥、新的一年紅紅火火的心情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