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剛
近日,韓國、日本的相關(guān)詞條頻繁登上熱搜,內(nèi)容都是這兩個國家對中國旅客掛牌標記、區(qū)別對待的核酸檢測、強制隔離等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作為對等反制措施,1月10日,中國政府相繼發(fā)布了暫停韓國公民赴華短期簽證、暫停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的通知,網(wǎng)絡(luò)評論區(qū)一片叫好!
隨著中國防疫政策的重大調(diào)整,時隔3年,出境游再次開啟。在此之前,美國及其小弟們多次要求中國政府“放松管控”“歡迎中國游客來玩”,不少中國消費者也信以為真。沒想到,當我們真的準備出國游玩時,喊得最兇的那幾個國家又想和中國保持距離了。
遠到美國和歐洲數(shù)國,近到東亞兩個近鄰,分別針對中國旅客提出暫停部分簽證、自費核酸檢測乃至強制隔離等入境限制措施。說句難聽的,它們恨不得把“中國人”這三個字刻在中國旅客臉上。
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上演變臉戲碼的幾個國家,有兩個共同特征:一是其本國疫情始終很嚴重,每次防不住時就污蔑中國,把責(zé)任推到中國身上,過去3年它們一直在玩這種伎倆;二是這些國家是以美國為軸心的“政治鐵桿盟友”,它們的行為從來不是從事實和科學(xué)出發(fā),而是從政治利益出發(fā)的,換句話說,只要是對中國不利的事情,就要不遺余力地去做。
它們真的不饞人民幣嗎?當然不是??纯磾?shù)據(jù)就知道:2020年之前,中國游客每年貢獻給世界的消費額是2800億美元,超過了很多國家甚至是發(fā)達國家一年的GDP。出境游玩過的人都知道,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日本、韓國,那些知名景點曾有多少中國游客,購買了多少奢侈品和馬桶蓋。
疫情前,中國人不是不知道這些國家愛的是我們的錢包,但我們不以意識形態(tài)區(qū)別對待它們,凡是可以提供正常消費服務(wù)的國家和地區(qū),我們都一視同仁。因為我們認為出境旅游是利人利己的雙贏行為,我花錢買高興,還幫你提高了GDP和國民收入,你也高興。
但現(xiàn)在,當中國消費者面對“花錢買歧視”“花錢買罪受”“花錢買污名”的局面時,怎么可能不憤怒,怎么可能不說“不”!
我們出國游玩,不是去受氣、受欺負的。那些赤裸裸的限制措施不僅沒把我們當“上帝”,甚至沒把我們當成正常人。更荒謬的是,中國國內(nèi)的病毒變種幾乎都是從這些防著我們的國家來的,而且早就在歐美流行過多少輪了,它們還要跟我們講“科學(xué)防疫”,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世界很大,此處不迎客,自有迎客處。除了上述那幾個國家外,很多國家和地區(qū)正在大力吸引中國游客前往。比如泰國,沒有對中國游客采取任何區(qū)別對待措施,還派出副總理等高級官員前往機場迎接。這樣的誠意,才能贏得中國消費者的尊重。
疫情讓中國人看清了很多事。出去旅游的國人要考慮清楚,錢應(yīng)該花在哪里、應(yīng)該花給誰,都要想得更明白些。中國人包容性強、心胸寬廣,但有原則和底線。我們也要奉勸某些國家,風(fēng)物長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