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豐縣中醫(yī)醫(yī)院消化內科,江蘇 徐州 221700)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肝硬化晚期并發(fā)癥,其發(fā)生機制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常見的臨床特征有病情進展快、發(fā)病急、出血量大等,患者多表現為嘔血、黑便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多采用質子泵抑制劑或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其中奧美拉唑作為脂溶性、弱堿性的質子泵抑制劑,能夠與機體內的血漿蛋白結合后分布于肝、腎、十二指腸等位置,可促進血小板的聚集,抑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進而發(fā)揮止血效果,同時還可減少胃酸含量;但是臨床治療發(fā)現,質子泵抑制劑的持續(xù)使用,可能會增加消化道感染的風險,也不適用于部分高齡或病情嚴重的患者[2]。生長抑素作為一種神經激素,其可作用于垂體,抑制胃蛋白酶和胃泌素的釋放,從而降低內臟的血流量及門靜脈壓力,發(fā)揮止血的作用,其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急性胃潰瘍出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3]。故本研究旨在探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豐縣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分為對照組(44例)與觀察組(44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23、21例;年齡25~69歲,平均(51.42±2.61)歲;出血量850~2 000 mL,平均 (1 543.26±204.67) mL。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24、20例;年齡24~71歲,平均(51.45±2.58)歲;出血量860~2 020 mL,平均(1 557.33±198.68) mL。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防治指南(2015)》[4]中關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經鋇餐造影、胃鏡檢查等確診者;臨床表現有黑便、嘔血或伴有心悸、頭暈等癥狀者;初次發(fā)病且發(fā)病時間在72 h內者;精神正常可進行相關指標評價者等。排除標準:合并有血液系統疾病者;有惡性腫瘤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妊娠、哺乳期婦女等。研究已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進行禁食、常規(guī)生命體征監(jiān)測、輸血、補液、保肝及調節(jié)水與電解質、酸堿平衡等常規(guī)處理[5]。同時給予對照組患者注射用奧美拉唑鈉(海南葫蘆娃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034,規(guī)格:60 mg/支)治療,取40 mg該藥溶于20 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混勻后靜脈推注,1次/12 h。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將3 mg的注射用生長抑素(昆明龍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7092,規(guī)格:3 mg/支)溶于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勻后靜脈泵注給藥,2次/d。兩組患者均 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輸血量及治療后72 h再出血率等臨床相關指標。②于治療前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青島海信醫(y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HD60)對兩組患者的脾、門靜脈內徑及血流速度進行檢測,血流量(mL/min) = 0.25π×內徑(長軸) × 內徑(短軸) × 0.57×血流速度×60[6]計算脾靜脈血流量、門靜脈血流量。③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3 000 r/min,15 min)制備血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應激反應因子皮質醇(Cor)水平以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④對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皮疹、心悸、胃腸道反應、短期眩暈)發(fā)生情況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72 h再出血率及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等計數資料采用 [ 例(%)]表示,行χ2檢驗;止血時間、住院時間、輸血量、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血清炎癥因子及應激反應因子水平等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均顯著縮短,輸血量與對照組比顯著減少,72 h再出血率與對照組比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2.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脾靜脈內徑、門靜脈內徑較治療前均顯著減小,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顯著減?。黄㈧o脈血流量、門靜脈血流量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脾靜脈內徑(mm) 門靜脈內徑(mm) 脾靜脈血流量(mL/min) 門靜脈血流量(mL/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4 9.05±0.51 7.94±1.29*18.23±0.59 14.06±0.37*410.55±68.47 300.18±81.22*821.55±141.06 673.96±112.33*觀察組 44 9.01±0.55 6.89±1.41*18.00±0.62 13.17±0.05*405.23±70.06 189.51±59.63*816.73±138.29 552.41±118.42*t值 0.354 3.645 1.783 15.812 0.360 7.286 0.162 4.94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應激反應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2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顯著升高;血清hs-CRP、TNF-α、COR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應激反應因子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應激反應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hs-CRP:超敏-C反應蛋白;IL-2:白細胞介素-2;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Cor:皮質醇。
組別 例數 hs-CRP(mg/L) IL-2(ng/L) TNF-α(μg/L) Cor(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4 251.06±18.43 191.23±20.05*2.97±1.06 4.99±1.22* 15.69±1.83 10.43±1.12*359.12±11.83 307.23±11.53*觀察組 44 252.41±18.45 115.22±8.49* 2.95±1.03 9.05±1.15* 15.72±1.80 4.28±0.83*359.15±11.80 253.89±11.22*t值 0.343 23.156 0.090 16.063 0.078 29.264 0.012 21.99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分別為11.36%、4.55%,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肝硬化發(fā)病機制復雜,主要表現為肝纖維化和門靜脈高壓,病情進展后期易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門靜脈血流受阻等,從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對于該類患者,臨床常采用三腔管壓迫、內科藥物等多種治療方式,但三腔管的壓迫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再出血現象,因此,臨床多以內科藥物保守治療為主。奧美拉唑作為常用的藥物,臨床上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其可對H+-K+-ATP酶的活性進行抑制,減少胃酸分泌,通過提升胃內部的pH值來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促進血小板的聚集,但單一的奧美拉唑治療止血效果并不顯著,因此,需聯合其他藥物進行治療,來提高治療效果[7]。
生長抑素分子結構與天然的生長抑素相同,是人工合成的環(huán)狀十四氨基酸肽,其具有增強機體內臟血管選擇性收縮的作用,可在降低門靜脈壓力的基礎上,減少對體循環(huán)壓力的影響,進而發(fā)揮止血作用;此外,其還可有效地保障血凝塊的穩(wěn)定性,抑制其脫落,從而降低患者臨床上再出血的發(fā)生概率,聯合奧美拉唑治療,可起到快速止血的效果[8]。本研究結果顯示,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縮短,輸血量顯著減少,72 h再出血率顯著降低,提示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用于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提升止血效果,減少患者的輸血量與再次出血率,療效顯著。另外,本研究還觀察了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各項指標,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脾靜脈內徑、門靜脈內徑與對照組比均縮小,且脾靜脈血流量、門靜脈血流量均顯著減少,說明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來說,采用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可有效促進脾、門靜脈收縮,降低其血流量,進而起到止血效果。這可能是因為生長抑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可抑制腎素 - 血管緊張素 - 醛固酮系統的環(huán)狀十四氨基酸肽,其可直接作用于內臟血管平滑肌,減少血管活性腸肽、前列環(huán)素等擴血管物質分泌,還能通過降低肝內血管阻力與肝動脈血流,提高內臟血管對縮血管物質的敏感性,間接阻斷血管擴張,促使內臟血管收縮,進而減少血流量[9]。
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情發(fā)展期間,機體會產生一系列的炎癥反應、應激反應,多以腎上腺髓質分泌兒茶酚胺增加與交感神經活動增強為主要表現,可通過抑制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對內分泌與代謝功能產生影響[10]。 hs-CRP、TNF-α作為常見的促炎因子,可在患者出血時大量產生;IL-2作為可調節(jié)免疫系統中白細胞活性的物質,其在血清中水平升高,可促進免疫調節(jié),抑制機體的炎癥反應;Cor是機體重要的糖皮質激素,其水平高低可與機體應激反應程度有關,其水平越高,表明機體應激反應越強烈。生長抑素可直接對下丘腦和胃腸道產生作用,保障細胞膜的穩(wěn)定,對機體的迷走神經興奮性進行抑制,進而降低細胞膜的損傷,提升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機體的炎癥反應和應激反應[11]。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 hs-CRP、TNF-α、COR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IL-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可有效抑制其炎癥反應、應激反應,進而達到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此外,本研究中,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不會增加其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這是因為生長抑素作為環(huán)狀多肽類物質,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體內胃腸道環(huán)境,且可通過調節(jié)平滑肌有效抑制患者體內出血狀況,因此可減少胃腸道、眩暈等不良反應。
綜上,采用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有效促進患者機體脾、門靜脈收縮,降低其血流量,抑制炎癥反應、應激反應,提升止血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