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就娣 林嘉隆 沈灝
非酒精性脂肪肝?。∟AFLD)屬代謝應激性肝臟損傷的一種,發(fā)病機制繁雜,脂質代謝異常、胰島素抵抗、氧化應激等均可誘發(fā)該病,且隨疾病遷延,可進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繼而對人們生命安全構成威脅[1]。多烯磷脂酰膽堿為目前臨床治療NAFLD 常用藥,其具有加速肝功能恢復、促使肝組織再生、改善肝臟能量平衡等作用,但實踐發(fā)現(xiàn),單獨給藥療效不甚理想[2]。中醫(yī)認為,NAFLD 病位在肝,但與脾腎關系密切,肝脾不調、痰濁內生、氣機阻滯為其主要病機,故治療應以健脾益氣、疏肝散瘀、行氣活血為原則[3]。疏肝健脾法由女貞子、澤瀉、虎杖等多種中藥組成,其有疏肝化瘀、健脾柔肝、活血益氣之功[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疏肝健脾法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對NAFLD 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收治的97 例NAFLD 患者。診斷標準:NAFLD 符合文獻[5]中西醫(yī)相關診斷;符合中醫(yī)文獻[6]中肝郁脾虛證相關診斷,主癥為抑郁不舒、脅肋脹悶、腹痛欲瀉、倦怠乏力;次癥為惡心欲吐、腹脹不適、便溏不爽、善太息、食欲不振;舌脈為舌苔白、舌質淡紅,脈弦細。必備2 項主癥或1 項及以上次癥,結合理化檢查、舌脈即可診斷。納入標準:(1)符合以上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檢查證實;(2)入組前14 d 內未使用過保肝、降脂類藥物治療。排除標準:(1)對已知治療藥物或成分過敏;(2)感染性疾?。唬?)哺乳期/妊娠期婦女;(4)伴精神障礙;(5)惡性腫瘤。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49)和試驗組(n=48)。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自愿參與臨床研究,且簽訂相關文件。
1.2 方法 兩組均予控制飲食、調節(jié)血脂、合理運動及控制體質量等基礎治療。于此基礎上,對照組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生產廠家: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9010,規(guī)格:228 mg/粒]治療,456 mg/次,3 次/d。于對照組基礎上,試驗組聯(lián)用疏肝健脾法治療,方劑如下:女貞子、澤瀉、虎杖、白芍、決明子、山楂各30 g,當歸、白術、枳殼、郁金、茯苓各10 g,柴胡15 g,甘草、陳皮各6 g。清水浸泡1 h 后煎煮,去渣留汁200 mL,分兩次服用,1 劑/d。兩組均治療1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臨床療效:治療12 周后,患者主要體征、癥狀消失,B 超下肝臟回聲、形態(tài)恢復正常為痊愈;主要體征、癥狀顯著改善,B 超下重度脂肪肝轉為輕度脂肪肝為顯效;主要體征、癥狀有所減輕,B 超下重度脂肪肝轉為中度,或由中度轉為輕度為有效;未達以上標準或出現(xiàn)惡化現(xiàn)象視為無效。痊愈+顯效+有效=總有效。(2)血脂指標:采集治療前、治療12 周后兩組空腹3 mL 靜脈血,離心10 min 取上層清液,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測定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3)肝功能指標:采集治療前、治療12 周后兩組空腹3 mL 靜脈血,離心10 min 取上層清液,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女20 例,男 29 例;年齡36~61 歲,平均(43.25±3.45)歲;病程 0.9~9 年,平均(4.31±1.28)年;病情程度:輕度脂肪肝16 例,中度脂肪肝30 例,重度脂肪肝3 例。試驗組女22 例,男26 例;年齡36~64 歲,平均(43.39±3.51)歲;病程0.9~8 年,平均(4.47±1.35)年;病情程度:輕度脂肪肝13 例,中度脂肪肝31 例,重度脂肪肝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試驗組總有效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63,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TC、LDL-C、TG、HDL-C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兩組治療12 周后TC、LDL-C、TG 水平均下降,HDL 水平均上升,且試驗組TC、LDL-C、TG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mmol/L,()]
表2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mmol/L,()]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ALT、GGT、AST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兩組治療12 周后ALT、GGT、AST 水平均下降,且試驗組ALT、GGT、AST 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U/L,()]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U/L,()]
*與治療前比較,P<0.05。
NAFLD 為消化內科常見病癥,據(jù)相關調查顯示,成人NAFLD 發(fā)病率可達15%~30%,且逐漸呈低齡化,對社會發(fā)展及人們健康均構成嚴重影響[7]。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脂類物質代謝與肝臟關系密切,當血脂水平異常升高時,易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繼而損害肝細胞[8]。ALT、GGT、AST 為檢測肝功能常用指標,其中ALT 僅分布于肝細胞的細胞漿中,肝細胞有1%受損時,其水平明顯上升[9];AST 屬肝細胞功能酶,細胞受損時,會經細胞膜進入血清,促使AST 水平上升;GGT 為膽道合成酶,肝細胞出現(xiàn)脂肪變性時,其含量明顯升高。因此,調節(jié)上述血脂及ALT、GGT、AST 水平是治療該病的關鍵所在。
多烯磷脂酰膽堿為治療NAFLD 常用藥,其進入機體后能夠滲入亞細胞膜和細胞膜內,增強膜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繼而加快脂肪分解,減少肝內脂肪堆積[10-11];還可通過拮抗炎性細胞產生,調節(jié)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進而降低炎性反應,阻滯肝細胞凋亡[12]。但仍有部分患者經治療后病情改善不顯著。中醫(yī)將NAFLD 歸為“肝癖”“肋痛”等范疇,情志失調、飲食失宜、勞逸不當?shù)纫蛩鼐芍缕⑹Ы∵\、肝失疏泄、氣滯血瘀、痰濁內蘊,最終導致瘀、濕、痰、熱互相搏結,痹阻于肝臟脈絡發(fā)為NAFLD[13-14]。故治以健脾益氣、疏肝散瘀、行氣活血為法。疏肝健脾法中郁金、枳殼可行氣解郁、消脹止痛;白術、茯苓、陳皮可補氣健脾、利水燥濕、和胃;女貞子、澤瀉可滋補肝腎、祛濕護肝;虎杖可清熱利濕、祛瘀活血;決明子可明目清肝、通便潤腸;白芍、山楂可柔肝健脾、活血化滯、止痛;當歸可活血、止痛、潤燥;柴胡可疏肝利膽、散邪;甘草可補中益氣、調和諸藥,全方合用,標本兼顧,共達疏肝化瘀、健脾柔肝、活血益氣之功[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2 周后,較對照組,試驗組總有效率高,TC、LDL-C、TG、ALT、GGT、AST水平均下降,HDL-C 水平上升,與劉二蘭等[17]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疏肝健脾法與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用可有效調節(jié)NAFLD 患者血脂,改善肝功能,提高療效。分析原因,現(xiàn)代藥理證實,疏肝健脾法中山楂有效成分不僅可降低TG、TC、LDL-C含量,而且可阻滯脂肪沉積于肝內,加速肝臟內脂肪清除,繼而提高肝功能,促進肝組織修復[18];柴胡所含柴胡皂苷可抑制脂質合成及肝細胞脂肪堆積,促使肝臟細胞修復,同時還具有降血糖、改善蛋白質代謝等功用[19];茯苓可通過拮抗脂質過氧化,降低血清ALT、AST 水平,減緩肝纖維化進展[20]。且與多烯磷脂酰膽堿合用可起協(xié)同、互補作用,既可改善單獨用藥的不足,又可從不同機制調節(jié)脂質代謝,降低血脂含量,從而減緩肝臟脂肪變性,改善肝功能。
綜上所述,疏肝健脾法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可有效調節(jié)NAFLD 患者血脂,改善肝功能,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