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行,潘德聰,劉亦晨,劉竝,馮揚明,潘清林
(1.廣東偉業(yè)鋁廠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231;2.中南大學(xué)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83)
6005A鋁合金具有中等強度、優(yōu)良的耐腐蝕和焊接性能,廣泛應(yīng)用于軌道交通和汽車等領(lǐng)域中[1-2]。在軌道交通領(lǐng)域中,擬將高鐵時速從300 km·h-1提高到400 km·h-1[3],這對作為高鐵動車組車車體用6005A鋁合金型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證合金可焊性和耐蝕性不變的前提下,使其強度和塑性進一步提高。
鑒于目前的鑄造冶金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的特點,以及微合金化可顯著改變合金的性能,希望在現(xiàn)有的鑄錠冶金法的基礎(chǔ)上通過添加微量元素使6005A合金的強度和塑性得到進一步提高[7]。Sc既屬于過渡金屬(TE)又是稀土元素(RE),將其添加到鋁合金中可同時起到TE的細化晶粒、抑制再結(jié)晶和RE的凈化作用[4-5]。WANG等[4]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添加等量的Al-5Ti-1B晶粒細化劑相比,在純鋁中添加Sc元素,其細化晶粒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Al-5Ti-1B;此外,Sc原子和Al原子形成的共格Al3Sc強化相,可以進一步提高鋁合金的強度。目前,鋁合金中Sc元素的微合金化主要集中在純Al系、Al-Mg系、Al-Zn-Mg-(Cu)系[5],Sc元素的加入對這些合金組織和性能都有較大的改善,但Sc在Al-Mg-Si合金中的作用研究還很不充分。由Al-Si-Sc三元合金相圖[11]可知,當(dāng)Sc含量過高時會與Si形成粗大難溶的AlSi2Sc2相,減少甚至消除Sc在Al-Mg-Si合金中的有益作用。因此,本文在6005A合金中添加質(zhì)量分數(shù)為0.06%的Sc元素,研究其添加對6005A合金拉伸性能和微觀組織的影響,以及不同時效制度下含Sc的6005A合金的組織與性能。
以純鋁錠(A00,質(zhì)量分數(shù)為99.7%)、Mg錠、Al-12Si、Al-50Cu、Al-10Mn、Al-5Cr和Al-2Sc中 間合金為原料,采用鑄錠冶金方法制備了含微量Sc和不含Sc的6005A鋁合金鑄錠。試樣的實際化學(xué)成分列于表1。
表1 實驗合金的化學(xué)成分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alloys used in this study
合金熔鑄工藝流程和主要參數(shù):配料→裝爐(投料)→熔煉(750—760℃)→爐內(nèi)精煉(第一次)→攪拌→扒渣→成分調(diào)整(第一次)→轉(zhuǎn)爐→調(diào)溫(720—730℃))→爐內(nèi)精煉(第二次)→成分調(diào)整(第二次)→放流→在線細化→在線精煉(除氣、除雜)→熱頂鑄造(鑄棒直徑258 mm)→超聲波探傷→鋸切鑄錠切片取樣。
合金鑄錠經(jīng)545—560℃/12 h均勻化處理后,在30 MN擠壓機上熱擠壓成型材。合金鑄錠熱擠壓工藝技術(shù)路線:鑄錠加熱(480—520℃)→模具加熱(440—460℃)→擠壓(出口溫度510—540℃)→水冷淬火→拉伸矯直(50℃以下,拉伸率≤1.5%)→定尺鋸切→檢查。合金型材經(jīng)155—195℃時效不同時間后,進行性能檢測和組織觀察分析。
將合金型材按國標(biāo)GB/T 228.1-2010線切割成拉伸試樣,采用WDW-100型萬能材料試驗機進行拉伸性能測試,拉伸速度為2 mm·min-1,取4個試樣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截取20 mm×20 mm的小塊試樣,經(jīng)過粗磨、精磨、機械拋光、電解拋光(電解拋光液的成分為高氯酸和無水乙醇,(體積比為1∶9)、陽極覆膜(覆膜液成分為30 mL的氟硼酸和100 mL的蒸餾水),用LEICA DMILMLED DFC295倒置光學(xué)顯微鏡對合金試樣進行金相組織觀察,通過Tecnai G2 20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析出相的特性。
含Sc的6005A合金拉伸性能列于表2。由表2可知,與未添加Sc的合金相比,添加Sc的合金強度和塑性均得到明顯的改善,其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比未加Sc的6005A合金分別提高了14.8%和16.8%,而伸長率提高2.3%。
表2 實驗合金的室溫拉伸性能Table 2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experimental alloys used in this study
圖1為含Sc和不含Sc合金的鑄態(tài)金相組織。從圖1可見,與未加Sc的合金相比,添加微量Sc元素具有晶粒細化的效果,合金大部分枝晶得到消除。圖2為含Sc和不含Sc的合金擠壓態(tài)金相組織。從圖2可見,與未加Sc的合金相比,添加微量Sc的合金未發(fā)生再結(jié)晶,纖維組織更加細小。
圖1鑄態(tài)合金的金相組織Figure 1 Optical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s-cast alloys
圖2 加工態(tài)合金的金相組織Figure 2 Optical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lloys after treatment
圖3為含Sc的鑄態(tài)6005A合金組織的TEM圖。從圖3(a)和(b)可看到,合金基體中彌散分布著大量的馬蹄狀第二相,該相對位錯起到釘扎作用;從圖3(c)第二相的選取電子衍射圖可見,該相與基體共格,根據(jù)合金成分和相關(guān)相圖,該相為Al3Sc相。
圖3 鑄態(tài)6005A+0.06%Sc合金組織的TEM圖Figure 3 TEM images of the as-cast 6005A alloy with 0.06%Sc
2.2.1 不同時效制度下6005A+Sc合金型材的拉伸性能
圖4為合金型材在175 °C、不同保溫時間下的拉伸性能。從圖4可見:隨著時效時間的延長,合金的伸長率先降低后保持基本穩(wěn)定,而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均為先增加后降低,試樣在峰時效制度下(175°C/8 h)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達最高值;隨著時效溫度的升高,合金的伸長率降低,而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75°C時強度達到最高值。
圖4 6005A+Sc合金經(jīng)不同時效處理后的拉伸性能變化Figure 4 Changes in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6005A+Sc alloy after different ageing treatments
2.2.2 不同時效制度下6005A+Sc合金型材的微觀組織
圖5為合金經(jīng)不同時效處理后的EBSD組織。從圖5可見:經(jīng)175 °C/8 h峰時效后,合金組織呈纖維狀分布,與擠壓態(tài)相比,在晶界周圍的亞晶組織和再結(jié)晶晶粒數(shù)量增多;經(jīng)175 °C/48 h過時效處理后,合金組織仍呈纖維狀分布,但亞晶和再結(jié)晶晶粒尺寸稍有增加。
圖5 6005A+Sc合金經(jīng)不同時效處理后的EBSD組織Figure 5 EBSD microstructure of the 6005A+Sc alloy after different ageing treatments
合金經(jīng)175 °C/2 h時效后的TEM組織如圖6所示。圖中列出了典型的β"相在低倍透射電鏡下的形貌及其相應(yīng)的SADP、插入型β"相的高分辨透射電鏡圖及其相應(yīng)的FFT圖,揭示插入型β"相的形成過程。從圖6(a)可見,經(jīng)175 °C/2 h人工時效后,由于時效時間短,強化相析出不充分,析出GP區(qū)和β"相,并且β"相尺寸較小且數(shù)量密度低(圖中圈內(nèi)所示)。從圖6(b)析出相對應(yīng)的[001]Al帶軸下的SADP可見,鋁基體的衍射斑點在相鄰基體衍射斑點中央,圍繞[110]Al衍射位置沿著<100>Al方向排列的“十字形”衍射圖案,說明基體中存在強化相。從圖6(c)高分辨透射電鏡圖可見,基體中存在不同形貌的強化相。時效剛開始時,原子運動速度加劇,通過擴散發(fā)生遷移,聚集形成Mg-Si原子團簇,這些原子團簇尺寸很小,與基體共格,又由于Mg和Si的原子半徑與基體相近,團簇的出現(xiàn)引起的晶格畸變小,原子團簇在透射電鏡圖中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應(yīng)變場襯度;隨時效的進行,原子擴散運動加劇,越來越多的溶質(zhì)原子聚集在一起,部分原子團簇轉(zhuǎn)變?yōu)镚P區(qū)(如圖中方框A所示)。從圖6(d)為A區(qū)域相應(yīng)的FFT可見:在[001]Al帶軸下,除基體的衍射斑點外,還可觀察到微弱的衍射斑紋沿著<110>Al方向分布,這些斑紋來自GP區(qū)組織。這些密度很高的GP區(qū)可作為后續(xù)β"相形核的核心,隨原子擴散的繼續(xù)進行,GP區(qū)沿著基體的<100>Al方向生長,形成與基體部分共格的新相(圖(c)中箭頭B所示),這些相是β"相的前驅(qū)相,前驅(qū)相尺寸較小約為2 nm,與Al基體部分共格,可觀察到微弱的衍射斑紋;隨后,前驅(qū)相進一步轉(zhuǎn)變?yōu)榫哂嗅槧钚蚊驳摩?相(圖(c)中箭頭C所示)。圖6(e)為一個放大的插入型β"相,從圖6(f)插入型β"相的FFT圖可觀察到明顯的衍射斑紋。
圖6 6005A+Sc合金經(jīng)175℃/2 h時效處理后的TEM圖Figure 6 TEM images of the 6005A+Sc alloy after aging treatment at 175 °C/2 h
合 金 經(jīng)175 °C時 效4—96 h后 的TEM圖 及 相應(yīng)的SADP圖如圖7所示。從圖7(a)可見:當(dāng)合金經(jīng) 過175 °C/4 h時效后,基 體中析 出 大 量 的GP區(qū),同時沿著<100>Al方向析出的針狀β"相數(shù)量增加,析出相面密度為5.4×10-3nm-2;GP區(qū)與基體共格、β"相與基體部分共格,二者均為合金的強化相,在其相應(yīng)的[001]Al的方向出現(xiàn)了弱的衍射條紋。從圖7(b)和圖7(c)可見:經(jīng)175 °C/8 h時效后,合金中存在高密度且互相垂直的針狀β"強化相(見圖中箭頭A所示),β"相為合金的主要強化相,此時強化效果最佳,對應(yīng)于合金強度的最高值,合金達到峰時效狀態(tài);β"強化相在[100]Al和[010]Al方向上顯示出明顯的相干衍射,在與其垂直的方向均勻地分布著點狀析出相,這些點狀析出相為針狀強化相在[001]Al方向上的形態(tài)(見圖中箭頭B所示);析出相均勻地分布在Al基體中,β"沉淀相數(shù)量增加,析出相面密度為5.6×10-3nm-2,其長度增大;在相應(yīng)的[001]AlSADP光譜中,可以觀察到明顯的“十字型”的衍射斑紋;在其高分辨透射圖中,虛線圓圈中為插入型β"相,尺寸 為4—6 nm,在a軸和c軸方 向與Al基體不共格;虛線方框內(nèi)為平躺型β"相,尺寸為30—40 nm,在b軸方向與Al基體共格。圖7(d)為時效24 h時合金微觀組織。從圖7(d)可見:合金部分GP區(qū)回溶到基體中,部分GP區(qū)長大形成β"相;此時,β"相仍占主導(dǎo)地位,但尺寸變大,長度為60—80 nm,這時合金的性能輕微下降。圖7(e)為時效時間延長至48 h時合金的微觀組織。從圖7(e)可見:析出相面密度減少至3.2×10-3nm-2,β′相開始出現(xiàn);β′相呈現(xiàn)桿狀形貌,長度為100—500 nm,其與基體半共格,但其強化效果不如β"相,是Al-Mg-Si合金的次強化相。圖7(f)為時效時間96 h時的微觀組織。從圖7(f)可見,β′相尺寸增大,析出相密度進一步減少,面密度為2.0×10-3nm-2,β′相主要為細長桿狀、棒狀形貌,此時合金的強度下降。
圖7 6005A+Sc合金經(jīng)175℃保溫不同時效時間后的TEM圖Figure 7 TEM microstructures of the 6005A+Sc alloy after holding at 175°C for different times
圖8為合金在不同時效溫度下保溫8 h后的TEM圖。從圖8(a)可見:當(dāng)時效溫度為155 °C時,合金內(nèi)部主要由大量的GP區(qū)和少量的β"相組成;此時,β"相尺寸較小,長度為10—20 nm,析出相面密度為5.5×10-3nm-2,在相應(yīng)的SADP中可觀察到衍射斑紋,此時合金強度較高。從圖8(b)可見:當(dāng)時效溫度為175 °C時,晶內(nèi)以高密度的針狀β"相為主,尺寸為30—40 nm,沿著3個<100>Al取向分布;β"相在b軸方向與基體共格,在另外兩個方向與基體非共格,此時強度、硬度均達到峰值,但塑性稍有下降。從圖8(c)可見,當(dāng)時效溫度為195 °C時,針狀β"相仍占主導(dǎo)地位,尺寸增大,長度為60—80 nm,此時合金強度、硬度輕微下降。
圖8 6005A+Sc合金經(jīng)不同時效溫度保溫8 h后的TEM組織Figure 8 TEM images of the 6005A+Sc alloy after holding at different aging temperatures for 8 h
微量Sc在6005A合金中除少量固溶在基體中外,主要的存在形態(tài)為Al3Sc相,初生的Al3Sc通常在合金凝固過程中形成,可以明顯地細化晶粒。主要是因為Al3Sc相的晶體結(jié)構(gòu)(L12型,a=0.4103 nm)與Al基體(FCC,a=0.4059 nm)極為相近,且兩相之間的錯配度小于1.25%;其次,Sc元素與Al元素之間的親和力遠大于其他元素,因此在合金凝固過程中往往優(yōu)先形成Al3Sc相;還有,Al3Sc的熔點高(1320℃)且分布均勻,其可作為其它相的形核核心,大大降低形核功,使晶??焖傩魏?,從而達到細化晶粒的效果。
次生的Al3Sc是在均勻化或熱加工過程中從基體中析出來的,其形貌細小、彌散、均勻,主要對合金起再結(jié)晶抑制作用,由于Sc在Al中的固溶度極?。?00℃下為0.23%),在隨后的熱處理過程中析出了大量彌散分布的Al3Sc顆粒,這些顆??梢杂行У刈柚箒喚Ы绲倪w移和合并,釘扎位錯,阻礙位錯的遷移,提高合金的再結(jié)晶溫度,從而抑制了合金的再結(jié)晶。
合金經(jīng)在線淬火后,Mg2Si相溶解到基體中,形成含Mg原子和Si原子的過飽和固溶體,其極易發(fā)生分解脫溶,經(jīng)時效后將析出一系列原子團簇和納米級別的亞穩(wěn)相,引起合金強度的變化。
合金時效時首處于欠時效狀態(tài),大量的GP區(qū)從基體中析出,部分GP區(qū)轉(zhuǎn)變?yōu)槎提槧瞀?相,β"相沿著<100>Al方向析出,在b軸方向與基體共格、在a軸和c軸方向與基體不共格,其是合金最主要的強化相。繼續(xù)增加時效時間,β"相的數(shù)量密度和體積分數(shù)均增加,而合金強度也隨之增加。當(dāng)時效制度為175 °C/8 h時,合金中主要存在大量小尺寸的β"相和少量的GP區(qū),針狀β"相沿三個方向垂直分布且長度為30—40 nm,此時合金達到峰時效。隨時效時間的進一步增加,合金進入過時效狀態(tài),β"相尺寸增加、數(shù)量密度減少,并逐漸向β′(Mg9Si5)相轉(zhuǎn)變。β′相與基體半共格,呈桿狀形貌且尺寸比β"相大,強化能力也弱于β"相,是合金的次強化相,隨著大部分β"相向β′相轉(zhuǎn)變,合金強度下降。當(dāng)時效時間為175 °C/96 h時,β"相消失,β′相的數(shù)量密度也隨之降低,以及尺寸增大為500 nm,此時合金強度下降。
經(jīng)高溫長時間處理后,最終平衡相為β相(Mg2Si)和Si相。平衡相尺寸粗大且數(shù)量密度很低,強化效果差。通過上述對合金經(jīng)不同時效制度下的相和性能分析可知,合金峰時效發(fā)生在175 °C/8 h,β"相為主要強化相并呈針狀形貌,而析出相則沿著三個<100>Al方向垂直分布于基體中,此時合金的強度達到最大值。團簇、GP區(qū)、β′析出相及β平衡相均起到一定的強化作用,但他們的強化效果不如β"相。合金脫溶序列可歸納為過飽和固溶體→Mg-Si原子團簇→GP區(qū)→針狀β"相→桿狀β′相→片狀β相和Si相。
基于6005A合金,在其中添加0.06%的Sc元素,研究Sc元素的添加對6005A合金的拉伸性能和微觀組織的影響,以及不同時效制度下含Sc的6005A合金的組織與性能。
(1)添加微量的Sc到6005A合金中,可顯著提高合金的強度和延伸率,與6005A合金相比,6006A+Sc合金的抗拉強度及屈服強度分別提高了14.8%和16.8%,伸長率提高了2.3%。
(2)添加微量Sc的合金晶粒得到細化,減少了枝晶偏析,形成了彌散的Al3Sc相,抑制了合金的再結(jié)晶。
(3)合金經(jīng)175 °C時效8 h后,析出了大量彌散分布的細小β"相,其強化效果最好。延長時效時間,β"相尺寸增加并逐漸轉(zhuǎn)變?yōu)棣隆湎?,?jīng)96 h過時后,β"相消失,β′相尺寸增大且數(shù)量密度低,合金的強度和伸長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