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正明煤業(yè),山西 左權 032600)
下煤組主水倉設計全長211.4 m,其中-15°下山斜巷長9.4 m,平巷202 m,坡度+2‰;硐室斷面:直墻半圓拱形,凈寬3.8 m,凈高2.6 m,鋪底厚度0.1 m;支護形式:錨網索噴射混凝土支護,錨桿采用Φ20 mm×2 200 mm 無縱肋螺紋鋼樹脂錨桿,布置間排距800 mm×800 mm 呈矩形布置;錨索采用Φ17.8 mm×7 300 mm 預應力鋼絞線,布置間排距1 600 mm×2 000 mm 矩形布置;金屬網采用Φ6.5 mm鋼筋焊接成1 000 mm×2 000 mm,網格100 mm×100 mm;硐室噴漿厚度200 mm,砼強度C25。截止2020 年7 月17 日,主水倉已施工至第一拐正點(S5d點)前25 m,根據施工瓦斯抽放孔揭露巖性分析,主水倉再向前施工10 m 將揭露15 號煤層,按目前施工進度預計7 月22 日前后揭露15 號煤層。為確保揭煤安全,特編制本措施,以指導施工。
根據《正明煤業(yè)井田地質報告》獲悉,本次揭露煤層的控制情況、基本特征及變化規(guī)律分述如下。
15 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下段下部,上距K2灰?guī)r16.0~20.1 m,一般為18 m,下距太原組底界K1砂巖5.5 m,一般為2~3 m。煤層層位極其穩(wěn)定,全井田分布廣泛,厚度4.15~8.07 m,平均厚度為5.58 m,可采系數100%,是本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層,煤層厚度變化不大,厚度變異系數10.3%,含1~3 層灰-黑灰色泥巖夾矸,煤層結構多為復雜結構。15 號煤層具有突出危險性,在施工中嚴格執(zhí)行兩個“四位一體”的防突措施進行施工,確保施工安全。
15 號煤層掘進工作面實測原始瓦斯含量11.26~12.98 m3/t;煤塵具有爆炸性,自然傾向性等級為Ⅱ類,屬自然煤層;地溫正常,無高溫熱害區(qū),無沖擊地壓危險性。
1)巷道在掘進過程中將從高莊水庫周邊穿過,層間距約340 m。預計對該掘進區(qū)域的影響很小,但仍要加強防治水工作。
2)巷道出水主要來源于K2石灰?guī)r含水層,15 號煤層頂板距K2灰?guī)r16~20 m。K2石灰?guī)r厚3.79~7.50 m,平均5.60 m,裂隙較發(fā)育,富水性不均,且較弱,單位涌水量q=0.009 6 L/(s·m),滲透系數K=4.57 m/d,富水性弱。此含水層為15 號煤層直接和間接充水含水層,遇構造裂隙或陷落柱時巷道頂板可能出現滴、淋水現象。對工作面掘進影響較小。
3)根據《山西汾西瑞泰井礦正明煤業(yè)有限公司礦井水文地質補充勘探報告》井田內太原組灰?guī)r水水位標高802.60~890.66 m,雖承壓水頭較高,但涌水量一般較小,單位涌水量0.000 474 L/(s·m),含水層富水性弱。井田內奧灰水位標高為828.75~829.75 m,該掘進巷道的標高在860 m,不存在奧灰水帶壓開采。遇到構造時,需探明該構造的含水性及其導水性,防止水害事故發(fā)生,確保安全生產。
4)預計該巷道在掘進期間正常涌水量為3.0 m3/h,最大涌水量為5.0 m3/h。對掘進影響不大,要密切監(jiān)測頂板出水情況。掘進期間嚴格執(zhí)行“物探先行,鉆探跟進”的探放水要求,對物探異常區(qū)要進行鉆探驗證,確定無水害威脅后,方可進行作業(yè)。
5)井田范圍內15 號煤層未開采,該掘進范圍內不存在采空區(qū)。
1)在施工中,嚴格按下煤組主、副水倉揭15 號煤層防突設計施工。
2)當工作面掘進至距煤層法線距離10 m 時,停止掘進,在工作面進行長探,打4 個前探鉆孔、鉆孔必須穿透煤層且進入煤層底板不小于0.5 m,穿掘煤層厚度、賦存、位置等情況。
3)工作面掘進點煤層距法線距離5 m 時,在工作面打4 個測壓鉆孔、測定煤層瓦斯壓力,同時對煤層進行突出危險性預測預報,采用WTC 防突儀測定K1值和Smax值,當K1值和Smax值小于臨界時,視為無突出危險性煤層。
4)工作面掘進至煤層法線距離2 m 時,再進行突出危險性預測預報,確認煤層無突出性危險時,在下煤組井底車場反向風門外500 m 采用遠距離放炮。
1)為防止誤穿煤層,必須采用測量導線點控制掘進,由地測科下達揭煤通知單,技術人員現場標定掘進長度的控制點,施工隊嚴格按準掘長度掘進,嚴禁超掘,并且在掘進時,每次打眼前后必須用4 m 長纖子在巷道底板中線至兩幫800 mm 處各打1 個探眼,眼深不小于3 m,探眼與巷道底板夾角控制在15°~55°,若探眼探著煤,由當班負責人及時向施工隊、礦調度室匯報,以準確控制煤層層位和保護巖性。
2)工作面掘進距煤層垂距5 m 時,采用遠距離放炮揭開15 號煤層。
3.3.1 便攜式甲烷報警儀的配備和使用
跟班隊長、技術人員、當班班組長、電工、安全員下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對工作面及其分管范圍內的甲烷進行不間斷監(jiān)測,如有報警現象(甲烷報警濃度為0.8%)必須停止作業(yè),進行處理,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3.3.2 瓦斯傳感器的配備和使用
安設位置:T1 安裝于風筒對側距工作面迎頭不大于5 m,距頂板不大于300 mm,距幫不小于200 mm;T2 安裝在距巷道回風口10~15 m 范圍內;T3 安裝在水倉入口距井底車場混合風流處;T4 安裝在進風巷距回風巷口10~15 m 位置,瓦斯傳感器與工作面控制開關必須聯鎖,實現瓦斯電閉鎖;風筒傳感器安裝在距出風口20 m 位置,并設置風電閉鎖,斷電范圍為掘進巷道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瓦斯?jié)舛龋w積分數下同)≥0.8%時,T1、T2 發(fā)出警告,當工作面瓦斯?jié)舛取?.2%時,T1 能切斷工作面所有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的電源;當回風巷中瓦斯?jié)舛取?.8%,T2 能切斷工作面及回風流中所有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電源;當進風風流口瓦斯?jié)舛取?.4%,T4 發(fā)出警告,并能切斷工作面所有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電源。當回風巷瓦斯?jié)舛?0.8%時、進風分風口瓦斯?jié)舛?0.4%時,經檢測后,方可人工送電。
當工作面瓦斯?jié)舛取?.8%時,必須停止作業(yè)及時處理。當工作面瓦斯?jié)舛取?.2%時,所有施工人員立即撤出,并匯報調度室,由通風區(qū)編制排放瓦斯安全措施,等侯處理。
1)距煤層法線5 m 的位置開始采用“短掘短支、弱爆破”的施工技術,邊探邊掘,通過遠距離放炮揭開煤層。
2)爆破材料。1 爆破采用三級煤礦許用乳化炸藥,規(guī)格Φ32 mm×200 mm,每卷重200 g。兩起爆采用銅質腳線毫秒延期電雷管,1~3 段,總延期時間不超過130 ms,不允許隔段使用。
3)炮眼深度為1.2 m,所有炮眼都在炸藥和封泥間裝1~2 個水炮泥,封泥都必須密實地裝至孔口。
4)聯線方法。串聯。
5)起爆方法。放炮采用FD-200 型放炮器遠距離一次起爆的方式,放炮地點距下煤組井底車場反向風門500 m 位置外。
6)爆破警戒。揭煤爆破時,將井下人員全部撤至副斜井500 m 位置,切斷工作面所有電源。在回風巷與瓦斯管道聯絡巷位置設置警戒站崗,嚴禁人員進入。由跟班領導、隊長負責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后人員全部撤到副斜井風機位置起爆,揭煤領導組組長下達起爆指令,放炮員方可聯線放炮。放炮后,等待炮煙吹凈后,由瓦斯員檢查回風流中瓦斯?jié)舛?,經檢測瓦斯?jié)舛炔怀迺r,由跟班領導、隊長、班組長、放炮員、安全員、瓦斯員共同進入工作面,檢查工作面瞎炮、瓦斯及頂板情況,確定無隱患后方可恢復工作面送電,進行下一工序作業(yè)。
工作面通風采用局部通風機壓入式通風,在副斜井780 m 位置安設2 臺FBD№8.0/2×55 kW 對旋式局部通風機(1 備1 用),配Φ800 mm 阻燃風筒供風。
新鮮風流:地面→副斜井→局部通風機→下煤組主水倉→工作面。
乏風:工作面→沉淀池硐室→下煤組井底車場→回風聯絡巷→回風斜井→地面。
1)臨時支護。掘進揭煤過程中,采用前探梁支護作為臨時支護。每次放炮后,首先用長柄工具由外向里、先頂后幫順序,嚴格執(zhí)行敲幫問頂制度,找凈頂幫活矸、危巖,確認安全后鋪上網片,使用前探梁、背板將頂板支設牢固,然后進行錨桿支護。
2)永久支護。永久支護采用錨網索噴射混凝土支護,頂板巖石破碎時縮短掘進進尺,每炮循環(huán)進尺不超過1.6 m,爆破后及時進行永久支護,根據工作面實際情況縮小錨桿、錨索支護間排距或增加29U型鋼噴漿支護穿過15 號煤層。
3)嚴把工程支護質量關,不合格的工序要及時處理,方可進行下到工序施工,噴漿前要報驗,經礦方、監(jiān)理方驗收合格后方可噴漿施工。
通過對主水倉掘進工作面采取的綜合揭煤技術措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未產生瓦斯超限事故,為以后的防治瓦斯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本次的工作中,本人認為準確的地質預報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預報準確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保障;長距離鉆探是瓦斯治理的關鍵,鉆孔方向是否正確;鉆孔是否有塌孔;鉆孔數量是否合理都是關鍵因子。通過本次揭煤為以后的瓦斯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且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但也清楚認識到由于每個煤礦的地質條件不同,煤種不同,瓦斯含量和壓力也不近相同,也存在其局限性。建議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多進行準確的地質預報,多進行有效的長距離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