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價格爭議糾紛調解全鏈條服務的杭州模式"/>
文 張俏敏
價格認定是指經有關國家機關提出,價格認定機構對紀檢監(jiān)察、司法、行政工作中涉及的,價格不明或者價格有爭議的,實行市場調節(jié)價的有形產品、無形資產和各類有償服務進行價格確認的行為。近年來,杭州市價格認定機構聚焦基層價格爭議糾紛調解現實需求,充分發(fā)揮職能,采取組織共建筑網格、服務共情抓隊伍、社會共治用巧勁的辦法,探索建立了“紛源共建-服務共情-解紛共治” 的杭價調解全鏈條服務模式,做好解紛“價”駛者,跑好矛盾糾紛提交訴訟前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基層治理“金名片”。
注重發(fā)揮價格認定機構主體職能,以黨支部為支點,織密市域范圍價格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網格,著力拓寬調解職能覆蓋面,確保群眾的訴求表達、利益協(xié)調、權益保障得到更好地維護,把基層價格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
從先鋒點破題。杭州市價格認定機構深入踐行“民呼我為”理念,采取“黨建+”模式,通過黨組織聯動,以點帶面織密全市價格調解網絡,設立“市、區(qū)(縣)、聯建黨支部”三方共建的“價格爭議糾紛調解點”。早在最高法、國家發(fā)改委和司法部聯合下發(fā)《關于深入開展價格爭議糾紛調解工作的意見》之前,2018年11月1日,杭州市首個以支部共建形式設立的價格爭議糾紛調解點在上城區(qū)濮家聯合社區(qū)成立。截至目前,設立價格爭議糾紛調解點14個,實現全市域覆蓋。
以示范點探路。在前期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注重充分發(fā)揮黨建引領、紅色賦能、支部聯創(chuàng)作用,以“發(fā)改急先鋒”“紅雁小兵團”黨建品牌創(chuàng)建為牽引,全力打造基層價格矛盾糾紛調解示范樣板。今年以來,以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杭州東站派出所黨支部為聯建主體,著力開展杭價調解“紅楓驛站”示范創(chuàng)建,采取電話和信訪調解、現場調解及價格認定書面調解等形式,積極創(chuàng)新調解手段,不斷增強調解力量,著力提升調解成效,做足“車站”文章,做實“旅客”品牌,共同守護杭州“東大門”。
借平臺點擴面。杭州市價格認定機構堅持早分析、早發(fā)現、早行動、早解決,借助連線信訪、接入“浙江解紛碼”,入駐大調解中心,進駐“共享法庭”等平臺,主動靠前進入糾紛源頭,已成功調解多起價格爭議糾紛,調解成功率超過90%,受到社區(qū)和群眾廣泛認可。如:成功調解某綜合體城市廣場商戶和物業(yè)之間關于垃圾清運費、物業(yè)費及能耗費的價格糾紛;聯合市公租房管理中心等成功調解信訪反映的關于某街道小區(qū)停車收費的價格糾紛等。對于每一件糾紛,各調解點按照“最多跑一次、最多來一地、最多找一人”的原則,堅持即時對接、定時反饋、限時辦結,有力助推了基層平安建設。
注重建章立制。去年以來,杭州市本級價格認定機構緊抓黨史學習教育契機,以“學黨史、踐初心、辦實事”集中服務月活動為抓手,大力弘揚新時代楓橋精神,積極搭建解紛橋梁,發(fā)動黨員干部主動參與百姓消費、社區(qū)物業(yè)等領域價格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通過實踐探索,及時總結梳理工作中遇到的難點、疑點、重點問題,研究制定了《杭州市價格爭議糾紛調解工作辦法》,有效規(guī)范了價格爭議糾紛調解流程。
堅持常態(tài)培訓。杭州市本級價格認定機構采取小組領辦機制,“雙月談”形式,以工作實踐中遇到的疑難案例為分析樣本,每兩個月組織一次市區(qū)聯動的專題培訓會、經驗交流會、案例分享會,全面指導區(qū)縣價格爭議糾紛調解業(yè)務。
注重寓情于理。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杭州市價格認定機構注重寓情于理、細處入手,引導雙方當事人各退一步、互讓三分,不擴大事態(tài)、不激化矛盾、不傷害感情,以調解工作最大限度促進社會和諧和鄉(xiāng)風文明。今年5月,杭州某地發(fā)生一起村民因泄憤潑油漆毀損銅門案,受害方要求賠償至少1萬元。假如損失以此定價,加害人將被立案追究刑事責任。價格認定機構介入案情后,及時邀請專家對受損銅門進行勘驗,認為可以基本修復,據此認定損失價格約3千元,并以此基準及時展開調解,成功將一起刑事案件化解為普通民事爭議,消除了矛盾激化的可能性。
因地制宜布局。為更好便民利民,最大程度覆蓋群眾生產生活范圍,杭州市價格認定機構在設立價格爭議糾紛調解點時堅持因地制宜、以點帶面原則,有的設在城市綜合體,有的設在居民社區(qū),有的設在基層派出所。群眾生活中遇到的諸如夫妻離婚、遺產繼承、車輛損傷、運輸途中貨物損壞等引發(fā)的價格爭議糾紛,可以就近就便到價格爭議糾紛調解點咨詢或申請調解。站點以服務群眾為宗旨,秉持客觀公正原則,不收取任何費用。
協(xié)同各方參與。為凝聚價格爭議糾紛調解合力,杭州市價格認定機構堅持內外結合,充分整合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吸引更多社會組織力量參與;堅持黨員群眾結合,結合黨員雙報到和志愿者服務,開展社區(qū)調解共治;堅持專家業(yè)余結合,以專家隊伍為支撐,以業(yè)余兼職隊伍為補充;堅持線上線下結合,依托“浙江解紛碼”網上調解業(yè)務平臺,搭建矛盾糾紛及時響應程序,創(chuàng)新網上不見面調解,節(jié)約調解成本,提高調解效率,促進“平安杭州” 和“數字法治”建設。
行政司法聯動。杭州市價格認定機構在調解工作中注重與當地司法調解、人民調解或行政調解等機構共建聯動、相互銜接、相互配合,探索社區(qū)、派出所、法院、價格爭議糾紛調解點、大矛調中心等線下實體點和信訪通道、“浙江解紛碼”等線上平臺的協(xié)同聯動機制。如在“紅楓驛站”杭州東站價格爭議糾紛調解點,通過依托“派駐企業(yè)民警工作站”“老娘舅矛盾調解工作站”“駐站律師調解工作室”“警姐心理疏導工作室”等,以縱向組織協(xié)同、橫向司法、行政、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協(xié)同共治,做好解紛“價”駛者,化一地矛盾,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