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彬(北京)
如果說祁連山是屬于霍去病的,汨羅江是屬于屈原的,那么揚州就一定屬于二十四橋上那個叫杜牧的青衫公子。
他是大唐最后的風(fēng)流,一人一座城,他是屬于揚州的。
喜老莊道學(xué),詩、賦、古文都堪稱名家,少年作《阿房宮賦》而名動天下,入仕后卻輾轉(zhuǎn)多地并不如意。
他做了一場夢,讓整個揚州都是夢境。
二十四橋仍在,唯獨那個青衫公子只能站在歷史深處,在張望中惆悵,在惆悵中遺忘。
杜牧出生在一個典型的官宦世家,在杜牧出生后不久,其祖父杜佑(735—812年)在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成為宰相,杜家認為這是小杜牧給家族帶來的福音,因此對杜牧的疼愛更甚。
從王宮貴胄到庶民要多久?或許只需要那么一瞬,這猶如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fēng)那樣。杜牧九歲這年,祖父杜佑去世,十一歲,父親也因為疾病去世,短短的兩年時間,杜家從此出現(xiàn)了急劇的衰敗。如此以來,孤兒寡母的生活也可想而知,生活的日益窘迫給了杜牧立志求學(xué)、重振家門的強大動力。
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20歲時的杜牧已經(jīng)博通經(jīng)史,尤其專注于治亂與軍事。
很快讓杜牧名揚天下的機會來了。
唐敬宗(李湛)寶歷元年(公元825年),面對危機四伏的朝野,23歲的杜牧寫出名滿天下的名篇《阿房宮賦》。這篇借古諷今的文章一出,立馬引起轟動,遺憾的是昏庸無能的唐敬宗卻未能看到自己的危機,最終落得個“后人復(fù)哀后人也”的結(jié)局。
兩年后,輾轉(zhuǎn)各地的杜牧以一腔青年熱血寫下飽含感情色彩的長詩《感懷詩》。他在詩中追述自唐代以來的歷代賢明帝王,慷慨陳論安史之亂后70年間的國勢,最后剖心明志,自比賈誼,表示愿以才華事君,平藩亂,定太平。
《阿房宮賦》名滿天下在前,因此這篇可與杜甫的《北征》、李商隱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相媲美的《感懷詩》剛一問世,再一次引發(fā)洛陽紙貴。清人翁方綱在《石洲詩話》卷二評曰:“小杜《感懷詩》,為滄州用兵作,宜與《罪言》同讀?!跚G公云:‘末世篇章有逸才?!渌娬呱钜印!?/p>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杜牧幾乎以內(nèi)定的形式當(dāng)年以第五名進士及第,制策登科。
放榜當(dāng)日杜牧作詩《及第后寄長安故人》:“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即將春色入關(guān)來”。
中舉后的杜牧在長安做了半年左右的官后,便跟著當(dāng)時的書法家沈傳師到江西幕中,開啟為數(shù)十年的幕府生涯。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十月,杜牧的這次江西之行,得以認識張好好,一個和杜牧糾纏了多年,讓杜牧惆悵不已的女子。
張好好,天生麗質(zhì),年少即流落風(fēng)塵,以善歌舞被歸入樂藉。杜牧贊她“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色藝俱佳的好好更是長期為達官貴人看重。
在一次州府舉辦的酒宴上杜牧初識張好好,十三歲的姑娘和二十六歲的才子上演了蘿莉愛大叔的一幕,那段時間兩人攜手看秋浪,月夜泛舟,才子佳人繾綣情深。甚至到了“自此每相見,三日以為疏”的程度。
遺憾的是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十七歲的張好好被沈傳師的弟弟納為小妾。惆悵的杜牧寫詩《贈沈?qū)W士張歌人》“拖袖事當(dāng)年,郎教唱客前。斷時輕裂玉,收處遠繰煙。孤直縆云定,光明滴水圓。泥情遲急管,流恨咽長弦。吳苑春風(fēng)起,河橋酒旆懸。憑君更一醉,家在杜陵邊”。
一年后,杜牧應(yīng)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之辟,從宣州到揚州任淮南節(jié)度推官,轉(zhuǎn)掌書記。
這是杜牧和揚州的第一次相識。
生命是一種必然,所有的遇見都是前世的約定。
揚州,那個春風(fēng)十里的揚州,那個十年一夢的揚州,杜牧還是來了,這個他一生都無法逃脫的宿命。
在此期間,三十歲的杜牧愛上了風(fēng)月場,愛上了那些青樓的女子,以此來排解仕途的不順。
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離開揚州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司職洛陽,離開揚州之前,杜牧寫下兩首和揚州有關(guān)且名垂千古的贈別詩《贈別二首》 。
其一:
“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記憶擱淺在煙花三月,江南的夢,像落花那樣輕,穿過季節(jié)的長河,是否可以抵達彼岸?
多情的揚州春夜,多情的揚州女孩,多情的杜牧就這樣第一次暫別。
揚州永遠留下了杜公子的風(fēng)雅和纏綿。
回到洛陽后一次偶然的機會,杜牧遇到已經(jīng)是當(dāng)壚賣酒女郎的張好好。兩個天涯淪落人,昔日歡好的一對戀人上演了“君淚盈、妾淚盈”的一幕,杜牧寫下著名的《張好好詩》,不僅如此,杜牧還將該詩寫成書法,成為杜牧留存在世的唯一真跡,現(xiàn)為故宮博物院收藏。
據(jù)說杜牧死后,張好好在其墓前殉情,為這場少年時代的愛情畫上了一個憂傷哀鳴的句號,這一千多年前的癡情如今讀來依然讓人唏噓。
在洛陽做官的杜牧寫下了第三首和揚州有關(guān)的著名詩篇——《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對于此詩《唐詩箋注》:“‘十年一覺揚州夢’,牧之于揚州綣戀久矣?!臉颉痪洌猩裢?,借韓以發(fā)之”。
《唐詩三百首》則評價道:“二語與謫仙‘煙花三月’七字,皆千古麗句(末二句下)”。
其實在杜牧從揚州回長安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并司職洛陽期間,杜牧還寫有《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中一首是:“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遁齋閑覽》云:“杜牧《華清宮》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尤膾炙人口。”
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936年),杜牧的《洛中送冀處士東游》:“……我感有淚下,君唱高歌酬。嵩山高千尺,洛水流千秋。往事不可問,天地空悠悠。四百年炎漢,三十代宗周。二三里遺堵,八九所高丘。人生一世內(nèi),何必多悲愁” 。全詩用了九個數(shù)字,把人生的虛無感擴展到整個人類歷史中,不但不顯突兀,還顯得具體直觀,彰顯杜牧的才情之高。
此后不久杜牧回揚州看望患眼疾的弟弟,并借口留在了江南,很快杜牧就帶著生病的弟弟到宣州任團練判官去了。
宣州時間,這個風(fēng)流才子不僅為當(dāng)?shù)氐拈_元寺留下了不少佳作,也為一個歌女留下了十年之約“等我十年,不來然后嫁”,并以重金約之。遺憾的是多年后杜牧申請赴湖州做刺史,早已經(jīng)過了十年之約,而當(dāng)年那個等他的女孩也已嫁為人婦。為此事,杜牧悵然若失,嘆息聲中,賦了一首七絕以自怨。《嘆花》:“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耧L(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唐文宗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底,杜牧再度被召入京,任左補闕、史館修撰。在從宣州回京的途中經(jīng)過和縣烏江亭,在楚霸王這個自刎的地方寫下《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多年后宋朝的另一位大詞人李清照逃難中路過烏江,同樣也寫了一首豪氣云天的詩作《夏日絕句》:“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繼續(xù)北上的路上杜牧寫下《自宣城赴官上京》“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贈好友裴坦。
杜牧此次回京任職期間,正是牛李兩黨中的李黨當(dāng)政,由于杜牧年輕時曾做過牛增孺的掌書記,因此當(dāng)時并沒有得到李黨的重用,在長安呆了兩年后,覺得無趣的杜牧申請外調(diào)。拉開杜牧在地方輾轉(zhuǎn)任職的序幕。
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春,杜牧外放為黃州刺史,然后又遷池州與睦州,做了七年的地方官,這也就是他所自嘲的“三守僻左,七換星霜”的經(jīng)歷。
在去黃州的路上,杜牧一路順水南下,路過江陰,看到諸多大肆修建的寺廟,感慨不已的杜牧寫下了《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當(dāng)時的黃州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除掉偏僻之外,兵連禍結(jié),戰(zhàn)火紛飛,官不曾安位,民不得聊生,被京官視為“鄙陋州郡”,甚至到北宋“蘇門四學(xué)子”之一的張耒,在其《齊安秋日》詩中也曾說黃州是一處“齊安荒僻地,平昔放逐臣”的地方??上攵谔瞥臅r候這個地方是多么的荒涼。
雖然初到黃州寫下《初冬夜飲》:“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但從小就立志為國為民的杜牧很快調(diào)整狀態(tài),在黃州刺史任上三年,他把黃州治理得井井有條,明弘治《黃州府志》贊其“有才名,多奇節(jié),吏民懷服之”。
然而一天勞碌后,寂寞的杜牧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揚州。
何處又聞簫聲?每每回想起自己在揚州放蕩不羈的生活,渾如一夢,回想西園長堤春柳散布在窈窕曲折的碧水兩岸,迎風(fēng)起舞,一如浣溪沙少女,惹了無數(shù)相思的樣子。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夜不能寐的杜牧寫下關(guān)于揚州的第四首成名作《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畫一幅江南煙雨,那油紙傘下的期盼,已經(jīng)望穿秋水,散發(fā)著丁香一樣的芬芳,唯美了千年浪漫的詩篇。
攜一紙?zhí)圃娝卧~里的韻腳,在江南二十橋里奏一曲生命的樂章。任心底的愛意兀自開放成一朵幸福之花,在明月的夜里熠熠生輝,搖曳一室的清香。
對于杜牧來說,江南是一個浪漫和奇跡并存的地方,那小橋流水人家又是醉了多少過往的遷客騷人,在很多文人的心里,更是成為了精神的故鄉(xiāng),載酒江南,楚腰多情,江南給了杜牧無限的美好和回味,這是不容置疑的。
多年后,南宋詞人姜夔帶著杜牧的詩,做著怡麗夢來到揚州寫下《揚州慢·淮左名都》其中:“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便是借助《遣懷》后二句,雖然也寫得清雅空靈,但是相較于杜牧,“終落第二手”。
在黃州的三年杜牧留下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币嗍敲?/p>
多年后另一位大詩人被流放在黃州,同樣在赤壁留下了諸多千古名篇,那個人叫蘇軾。
四十二歲的杜牧在黃州三年后前往池州做刺史。這個風(fēng)流才子留下一首最著名的詩篇《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首小詩,短短二十八字,如同白話卻鮮活生動,意境優(yōu)美,讀后余音邈然,回味無窮?!肚Ъ以姟吩u:“此清明遇雨而作也。游人遇雨,巾履沾濕,行倦而興敗矣。神魂散亂,思入酒家暫息而未能也。故見牧童而同酒家,遙望杏花深處而指示之也”。
唐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武宗崩,宣宗即位,牛黨得勢,杜牧不僅沒有高升,反而被貶到更遠的睦州做刺史,睦州任內(nèi)作《上鹽鐵裴侍郎書》力呈睦州鹽政之弊,堅持改革鹽政,為睦州人所贊頌。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在宰相周墀的幫助下,杜牧內(nèi)遷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在從睦州回京的路上,路過金陵,夜泊秦淮,寫下名篇《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p>
關(guān)于此詩《唐詩別裁》的評述簡單成兩個字:“絕唱”。
杜牧的一首詩讓秦淮河家喻戶曉,因詩而出名。當(dāng)然全詩的最后兩句,更經(jīng)典,多年后從宰相位置退下來的王安石在金陵寫下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其中的“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就是化用了該詩。
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杜牧內(nèi)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到長安第二年,遷中書舍人。這段時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并且閑暇之時經(jīng)常在這里以文會友。
次年,杜牧臨死之時,心知大限將至的他,自撰墓志銘。據(jù)《新唐書》記載,墓志銘寫好后,杜牧閉門在家,搜羅生前文章,對火焚之,僅吩咐家人留下十之二三。以至于今天未能看到杜牧全部的詩稿,只能說是遺憾。
我們只知道杜牧號樊川居士,其實他在做中書舍人的時候,還有個“杜紫薇”的雅稱。并寫過一首七言絕句《紫薇花》:“曉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園中最上春。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fēng)偏笑艷陽人”。
在歷史的延續(xù)和嬗變中,江南依然是江南,但遷客騷人卻換了一茬又一茬。當(dāng)我們說到揚州的時候,總感覺揚州是杜牧一個人的揚州,即便早于他的李白、孟浩然已經(jīng)在煙花三月下了揚州,即便是有大量歌詠揚州的詩詞。如王建《夜看揚州市》詩:“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毙炷稇洆P州》詩:“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p>
其實當(dāng)我們在尋找那些遺跡和令人羨慕的故事時,一些人,一些事,包括那纏繞在心頭的思念,總是像千里之外的鶯啼,江南的春雨,柔情和惆悵并存,相思與繾綣同在,每個人都會生出些許悵惘的思緒,迷失在煙雨中的豈能僅僅是亭臺軒榭和樓閣。
更有那些摸不著的往事和看不見的愁思,連同那飄忽不定的相思。
生命是一堆點燃的篝火,溫暖而明亮。
生命中最美的色彩,是沙白草青楓葉紅,好與不好,其實都已經(jīng)歸于塵煙,趨于平靜,從杜牧所取得的成就上看,絕對是晚唐的一代翹楚,更可以稱得上大唐最后一抹風(fēng)流。
如果說祁連山是屬于霍去病的,汨羅江是屬于屈原的,那么揚州就一定屬于二十四橋上那個叫杜牧的青衫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