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豆子
11月是上海秋天的尾巴。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位于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的愛心窗口又迎來了多位愛心人士,他們結對助學,情暖莘莘學子的求學之路。
65歲的吳寶光家住黃浦區(qū)重慶北路,每年都會來基金會的愛心窗口捐款資助在讀大學生。他與妻子陳彩珍在上海共同創(chuàng)辦經(jīng)營幾家珠寶公司。11月2日下午,陳彩珍女士再次來到愛心窗口捐款18 000元,用于資助6名大學生。
據(jù)了解,夫妻二人是浙江溫州人,1992年來上海打拼,30多年來一直從事工藝飾品行業(yè)。據(jù)陳彩珍介紹:“雖然創(chuàng)業(yè)艱辛,但是我們行善的初心不變,并要一直堅持下去?!薄袄瞎珔菍毠馐且晃缓芄?jié)儉的人,平時多選擇乘坐公交車或地鐵出行,對公益也是十分執(zhí)著,已經(jīng)堅持20多年了?!?/p>
上世紀90年代初,黨中央、國務院批準開放浦東,對其實行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和特區(qū)經(jīng)濟政策。那時,夫妻二人都已是共產(chǎn)黨員,對于黨中央的號召可以說是堅決響應。1993年,二人就來到上海浦東新區(qū),“依稀記得我們倆是7月份來到上海的,當時這座國際性的大都市讓我們十分震撼,到現(xiàn)在我都還記得第一腳踏上上海這片土地的感覺。”經(jīng)過幾年的打拼,很快二人就在這里打下了扎實的根基。生意漸漸步入正軌,二人卻始終沒忘記行善的初衷?!吧虾J且蛔形幕滋N的城市,是這座城市的博愛與包容溫暖了我們,我們心里始終想著要做點事情去回饋這座城市?!标惒收浠貞浀?。
01 愛心人士陳彩珍來到基金會的愛心窗口
有一天,二人在《解放日報》上看到了基金會刊登的“藍天下的至愛”手拉手結對助學活動,讓他們眼前一亮。立即打電話到《解放日報》咨詢是否還有資助名額,結果被工作人員告知“已經(jīng)都被認領了,可以等下一批名額出來”。結果第二批名額還是很快被好心人申領了。二人又聯(lián)系上了基金會,并親自前往。那時,基金會還坐落在陜西北路80號,夫妻二人拿出報紙,眼含期盼地盯著工作人員詢問:“是否還有結對助學的名額?我們也想為學生們出一份力?!钡玫娇隙ù饛秃?,二人的心終于落了地?!耙婚_始,我們每年資助4名學生,隨著后來創(chuàng)業(yè)越來越穩(wěn)定,我們資助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最高的時候一年會結對10名學生?!边@一堅持,就是20多年。“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是我們依然想為慈善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以后我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到我們做不動了為止。”從陳彩珍堅定的眼神里,筆者看到了一名黨員的態(tài)度與堅持,彰顯著一種不畏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令人感動。
在被其資助的學生中,有一位讓陳彩珍印象十分深刻?!笆苜Y助沒多久,這名學生給我們夫妻二人寫了一封感謝信,從信中我們得知她的家庭出現(xiàn)了一些變故,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了解到她的情況后,夫妻二人決定除了每年資助其學費外,額外再捐助一筆善款幫她改善生活?!艾F(xiàn)在,這名學生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孩子已經(jīng)4歲多了,生活十分美滿?!闭f到這里,陳彩珍的臉上也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正值二十大剛結束不久,對此陳彩珍特意向筆者提道:“感謝祖國,感謝黨。作為一名企業(yè)家,我切身感受到了經(jīng)營環(huán)境的改善,國民幸福指數(shù)的提升。希望我們的國家在習總書記的領導下,國富民 強!”
幾年前,松江區(qū)南九峰小區(qū)物業(yè)經(jīng)理魯綿忠通過一位朋友的介紹,了解到基金會“藍天下的至愛”的結對助學項目,從此開始了他的愛心助學路。2018年4月4日,魯綿忠給基金會愛心窗口打來電話,想幫助困難家庭學生。因為住在松江路途太遠,不方便前來便打電話詢問該如何操作,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與他加了微信,并解答了他的問題。
經(jīng)過篩選,魯綿忠很快確定了資助對象,選擇了上海師范大學2017屆的一名學生,每年捐助3000元,直至4年后該學生畢業(yè)。
2020年,魯綿忠又新結對了一名小學生和一名大學生,一直持續(xù)至今。結對助學對于魯先生來說不僅僅是把一份善款交付出去,每逢年節(jié)或特殊日子,魯先生還會帶著禮品上門探望。據(jù)魯先生介紹:“我資助的一名學生今年考上了崇明區(qū)重點中學,我特意買了水果去學生家里探望,以表達對這名學生的關愛與鼓勵?!睂τ隰斚壬鷣碚f,他參與公益的時間不是很長,資助的學生數(shù)量也不是特別多,但是他希望把這份愛心做好、做大、做得有意義,讓被資助的學生切身感受到公益的力量,“當我老了,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我可以對自己說一句問心無愧就可以了。雖然我做的事情對于公益事業(yè)來說微不足道,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愛心之花需要眾人的澆灌才會更加枝繁葉茂。而我,愿意成為浩瀚銀河中的一顆凡星?!?/p>
"希望參與公益的人越來越多,希望基金會越辦越好,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
據(jù)魯先生介紹,他本人原來在房管所工作,經(jīng)歷了事業(yè)單位改企的過程?!拔液茉缇腿肓它h,每年都參與黨組織號召的愛心捐款活動,那時我記得單位就是把錢捐給了基金會。”所以很多年后,當魯先生聽朋友談起基金會的結對助學項目時,沒有任何猶豫就打電話過來確定了捐贈意向,“可能多年前,對基金會的信任就已經(jīng)在我心里扎了根,我相信基金會能做好愛的橋梁,將捐助者的善款交到受助人手 里。”
臨走時,魯先生還對筆者表示:“希望參與公益的人越來越多,希望基金會越辦越好,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