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陸游題跋的追憶書寫
        ——兼論題跋的時間指示性

        2023-01-11 23:20:41王潤英
        關鍵詞:題跋陸游書寫

        王潤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 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題跋是勃興于宋代的特殊文體,折射出其時學術文化的全面昌盛和文人士夫豐盈的精神世界,目前已吸引不少論者的眼光。在熱門的北宋學術類題跋代表歐陽修和文學類題跋代表蘇軾、黃庭堅之外,陸游作為南宋的題跋大家,近年來頗受關注。然而相關研究多從文本的題材內容、表述方式及其展現(xiàn)的文化意蘊諸方面定位陸游題跋,①尚處于描述表層。我們認為,觀照陸游題跋中極具特色的追憶書寫或能深入把握此論題,并藉此真正標的陸游在題跋文體上的位置,推進對長期以來討論不足的題跋文體特性的深度感知。 陸游題跋收錄于其自為編定的《渭南文集》,凡六卷258則,②約占其散文總量的四分之一,此數(shù)量放諸南宋亦相當突出。但陸游題跋最特別之處更在于其中大量的追憶書寫,即借由題跋對象引出對舊事故人的懷想,有時甚至毫不顧及題跋對象,展現(xiàn)出對文本強烈的主體掌控。事實上,學界對陸游詩歌中頻繁的回憶已有覺察和論析,③值得注意的是,進入文章世界后,雖然《渭南文集》共收錄陸游創(chuàng)作的11種文類,但追憶書寫卻成規(guī)模地出現(xiàn)在題跋里。單從題跋相對其他文體較少體制規(guī)約而更便于主體的自由表達等易見因素去考量,顯然不足以解釋此種現(xiàn)象。那么,陸游的追憶書寫與題跋文體之間究竟存在何種深層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包括追憶如何進入題跋,在進入之后又怎樣在文體規(guī)約下開展、結構而呈現(xiàn)最終的文本等,這些問題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一、順應與搭載的選擇:進入追憶的方式

        對題跋的界定,歷代諸說中最清晰者當為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按題跋者,簡編之后語也。凡經傳、子史、詩文、圖書之類,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謂盡矣。其后覽者或因人之請求,或因感而有得,則復撰詞以綴于末簡,而總謂之題跋?!盵1]這段話交待了題跋的依托對象、寫作緣由和文本所處的位置。然而在離開題跋書寫的歷史現(xiàn)場后,其中最易被忽視的是,題跋并非憑空而起,它是題跋作者在觀覽一個具體對象或媒介物之后產生的。而后覽的行為本身暗含了一種時間差,即題跋撰作并非伴隨所題對象產生而進行的共時性寫作。即便古人在游宴場合,可能一人或多人作書作畫并預留出空白的文本位置,其他人很快在后面題跋,其中仍然存在程序的先后;而更多時候,題跋書寫面向的往往是“舊時之物”。舊物仿佛信使,天然攜帶來自逝去光陰里的復雜信息,或者說它其實指向了舊時光。題跋既然在觀覽舊物后寫成,便意味著題跋作者從書寫之初即面臨舊物帶來的時間提示。但在題跋撰作實踐中,它仍然只是明顯的可選項,是否接收提示而進入對舊時的追憶書寫,需要考慮題跋作者的主體選擇。

        陸游性分敏銳易感,朱熹稱之具難得的“詩人風致”(《答徐載叔庚》)。[2]在其漫長人生里,歷“慶元黨禁”“開禧北伐”等多番國家動蕩,從幼年奔竄避禍,到中年輾轉遠游,尤其在晚歲退居山陰后長達二十年的時光里,陸游總是以追憶的方式反復咀嚼和回味過去。正如研究者所論,他亦擅長利用深情的審美追憶,形成一種藝術思維方式行于筆下,他的詩歌晚年創(chuàng)作最豐,充滿動人的追憶之作。[3]事實上,陸游的絕大部分題跋亦作于退居家鄉(xiāng)之后??梢韵胍姡斢兄鴱娏易窇浶枨?、慣于且長于追憶的陸游與自帶舊時提示的題跋文體相遇,等于雙向信號成功接通,他在題跋中隨舊物提示進入追憶書寫,自有不言而喻的默契。題跋作者與文體之間的奇妙契合,促使陸游筆下呈現(xiàn)出以往題跋文本都不曾出現(xiàn)的追憶書寫景觀。這種特出的景觀不只在于陸游題跋顯眼的追憶書寫規(guī)模,更在于陸游撰作題跋時如何進入追憶,而后者是達成前者的關鍵。按照西方的理論探索,回憶特別是審美回憶應是“思的聚合”,[4]要重新開啟或聚合被時光掩藏到后臺的漂浮之“思”,需要媒介的召喚。陸游撰作題跋時,在舊時之物這個理想觸媒下,順應提示直接進入追憶書寫,是最便捷也最常見的方式。

        其中一類乃讀書覽畫等文人日常中因感題跋。如隆興元年(1163),32歲的陸游于鎮(zhèn)江任上讀到杲禪師所作《蒙泉銘》,跟隨這篇舊銘,在題跋中憶及年少時過鄭禹功處和杲禪師有過的一面之緣,繼而想起自己當年在座上醉飲闊論的灑爽輕狂。(《跋杲闡師〈蒙泉銘〉》)[5]138-139又如淳熙八年(1181),陸游在山陰故廬中統(tǒng)得家藏舊籍《朝制要覽》,故于題跋里憶起父親陸宰晚年喜讀此書,常為子弟講論因革直至夜分的情形。(《跋〈朝制要覽〉》)[5]157紹熙元年(1190)正月,陸游夜閱故書,嘉泰四年(1204)再曝此書,因此在題跋里念及南鄭時的同幕好友和曾經跨馬呼鷹的前線歲月。(《跋陜西印章》)[5]199

        另一類則是應他人之請而題跋。如乾道七年(1171)時任夔州通判的陸游因事偶至臥龍山咸平寺,寺中長老預備將《關著作行記》刻石,故向陸游請題。陸游在題跋中遂憶起行記作者關耆孫出使硤中時震栗眾人的風采和對陸游獨獨厚遇的情誼。(《跋〈關著作行記〉》)[5]150而嘉泰元年(1201),已是77歲的陸游收到昔日老友張維之子寄來一軸《槃澗圖》求題,于是借題跋懷念與張維自福建時“朝莫相從”到張去世二十余年間書信不斷的深厚交誼。(《跋〈槃澗圖〉》)[5]251-252不論因感而題或是應人請題,舊籍、古畫甚至老印章等這些作為題跋媒介的舊物總是將陸游的思緒情感帶至幽遠的昔日,他在撰作題跋時順應提示便輕易叩開了記憶花園。

        值得注意的是,雖偶有枝蔓,陸游眾多順應舊物提示而進入的追憶書寫卻總是指向相似或同質的方向,展現(xiàn)出其生命中最關切的人事和最深重的情感所系:國家恢復與親人摯友。關于前者在陸詩中的飽和程度,正如錢鍾書先生《宋詩選注》描述:“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了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6]同樣的道理,當對國家恢復和親人摯友的關懷濃烈至一定程度,陸游在撰作題跋時,進入追憶書寫的方式就不再只是順應媒介舊物的提示,我們甚至能從順應中見出他有意無意地搭載媒介舊物,將追憶拐向內心牽掛的主題。

        陸游曾為陳師道《后山居士詩話》作跋,文章從當時流傳的“《談叢》《詩話》皆可疑”起,前段對《詩話》來歷真?zhèn)巫饕环摫?,后段卻突然轉向,不敘詩話作者陳師道,而是跳至與題跋對象不相干的陳之二子陳豐與陳登。讀完全文方能明白,原來二子中的陳登曾于過江為李鄴之攝局時因李降金受牽連被驅以北。(《跋〈后山居士詩話〉》)[5]165陳登不過三試不第、貧窘中因父得官的普通官吏,[5]166亦不見與陸游有過從,此跋從《后山居士詩話》繞到憶陳登,陸游所申之事無非金人入侵而致南北隔阻。又如《跋〈臨汝志〉》,陸游在為這部淳熙年間編刊的地方志作跋時,全文追憶歐陽澈。歐陽澈曾于金人犯闕時上書請使金庭,建炎初再上書極詆用事大臣誤國,年三十一而抗言被殺。《臨汝志》非歐陽澈編撰,二者唯一的關聯(lián)即后者乃臨川人,在眾多的臨川人中獨憶其人其事,足見陸游搭載《臨汝志》記錄主戰(zhàn)忠臣的偏好選擇。[7]23

        相對于國家恢復,陸游對親人摯友的系念較少被討論,但從其題跋的追憶書寫來看卻是另一不容忽視的主題。陸游題跋多次順應舊物提示進入追憶書寫,皆轉向了對親人摯友的追念?!段寄衔募分杏忻鞔_日期標注最早的一篇題跋是陸游31歲時所作《跋尹耘師書〈劉隨州集〉》,彼時陸游僅追記《劉隨州集》的得書經過;然而到紹熙元年(1190)再跋時,卻補記手抄該集的尹耘師乃其鄉(xiāng)里前輩,曾經“與九伯父及先君游”,通過“與游者”最后繞到親人上。[5]136又如嘉泰二年(1202),陸游為洪興祖之帖作跋,跟隨舊帖走進回憶,卻主要記自己兒時在丹陽先生門下和友人許子威親如兄弟的美好時光,題跋末才交待洪興祖只是許子威曾言及的一位有學行的人。(《跋洪慶善帖》)[5]259

        順應舊物提示而進入追憶書寫,陸游仍會在題跋中不時拐向他最關切的方向。事實上,由于題跋內設的時間指示性,順應提示進入追憶書寫變得極為容易?;诖?,題跋的這種文體特性也往往被題跋作者所利用。從陸游的題跋中可見,很多時候他并不只是被動順應,或者順應后再變化方向,而是主動利用題跋內設舊時提示的文體優(yōu)勢,不露痕跡地搭載題跋進入追憶書寫,以順利抒發(fā)和展現(xiàn)他的心之所系。并且,陸游有大部分題跋并非因人之請而是因感而發(fā)所作,此種情況下,甚至題跋對象也可以自主挑選。如淳熙三年(1176),剛經歷了罷官風波、在失望無奈的心緒下自號“放翁”的陸游,于重陽這個特殊的日子又捧起得自蜀中的《溫庭筠詩集》,此集曾為其父陸宰舊藏。(《跋〈溫庭筠集〉》)[5]163顯然,這是漂泊異鄉(xiāng)又仕途受挫的陸游主動選擇能與舊時發(fā)生勾連的特定載體,在題跋的追憶書寫中搭載對父親的懷念,也讓內心暫有停倚。

        開禧三年(1207)正月,距韓侂胄請下詔伐金已半年有余,北伐戰(zhàn)事正吃緊,朝中仍有反對北伐的主和派,陸游連續(xù)為《周侍郎奏稿》及周侍郎《尋姊妹帖》作跋,前者憶年少時所見,和父親往來的賢公卿們“每言及高廟盜環(huán)之寇、乾陵斧柏之憂,未嘗不相與流涕哀慟。雖設食,率不下咽引去。先君歸,亦不復食也”(《跋〈周侍郎奏稿〉》)。[5]307-308后者則記建炎多故時,“群盜如林,士大夫家罹禍,有盡室不知在亡者”(《跋周侍郎〈尋姊妹帖〉》)[5]309-310的悲慘情狀。接連兩篇跋文,陸游皆是在特殊關頭選擇適宜的題跋對象,以順利展開對往事的追憶,搭載其切望彼時國勢危蹙下士大夫皆能振起捍虜?shù)慕棺坪蛻嵖倪@個意義上看,內設舊時提示的題跋,仿佛是為陸游提供的一葉可以自由搭載的時光之舟,通過它能穿越時空與往昔再度相遇??梢哉f,從順應提示到主動搭載,陸游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題跋時間指示性的文體特性,也因此得以在題跋中構建一個豐富的追憶書寫世界。

        二、“昔”與“今”的排布:開展追憶的技巧

        無論順應或是搭載舊物提示,作者在進入具體的題跋撰作后,如何開展追憶書寫便成為關鍵。事實上,以舊物作為題跋對象,它一方面提示著過去,另一方面舊物本身即是連接當下與過去的線索。因此追憶書寫總是存在隱形的參照原點,總是可以回落到時間的標尺上與參照原點相互觀照和對話。正是在這種今昔相看中,追憶書寫的意義才得以實現(xiàn)與彰顯。換句話說,題跋中追憶書寫如何開展的問題,也即是如何排布追憶書寫中的“昔”與隱形的可參照的“今”之間的問題。落實到題跋撰作中,便包括在追憶書寫中如何安排往昔內容的比重,往昔和隱形的參照今日之間如何產生關聯(lián),二者在怎樣的空間里相互觀看,“昔”與“今”如此騰挪又能助力呈現(xiàn)怎樣的表達效果等,這些問題,并非借助以往粗簡的“今昔對比”就能涵容和詮釋的。

        陸游題跋中的追憶書寫,始終存在兩個參照原點,圍繞人生的“今夕”和圍繞國家的“當時”。在這兩個參照原點分別后退的時間標尺上,停落著陸游無比豐盛的往昔追憶。以下為方便討論,將分別從這兩組時間標尺來考察陸游題跋對追憶書寫的開展。

        首先是人生的時間標尺。陸游的親人朋舊多出現(xiàn)在這組標尺上。開展追憶書寫時,陸游往往將題跋的全部篇幅分配給往昔追憶,著意記錄與其個人生命史有交集但不一定擁有聲名的親友。并且考慮到題跋“綴于末簡”的位置不宜長篇大論,故常采用梗概或截取代表性側面的方式來呈現(xiàn)追憶對象。前者最典型的如陸游為外兄王正夫所著《三近齋余錄》作跋,以極簡之筆留下對正夫的介紹:“正夫名從,元豐中書舍人震字子發(fā)之子,仕至上饒守云。”(《跋〈三近齋余錄〉》)[5]289后者使用面更加廣泛,如陸游在《跋世父大夫詩稿》和《先左丞〈使遼語錄〉》中追憶三十八伯父陸宦,皆把握住伯父令人稱奇的特點,即雖然自幼染末疾只能左手鈔書但筆力清??;[5]174、314在《跋〈之罘先生稿〉》和《跋蔡肩吾所作〈蘧府君墓志銘〉》中憶及蜀中莫逆蔡迨時,又兩回皆敘蔡迨在調任桂陽令途中染暴病一夕而亡、令人難以釋懷的悲劇。[5]192、212把題跋的文本空間完全留讓給往昔,作為參照的今日始終在題跋正文之外,處于隱形狀態(tài)。如此布置,既能以盡可能多的筆墨敘述追憶對象,在書寫態(tài)度上也顯得更加客觀,陸游仿佛靜默在題跋落款里的史家,此類題跋亦具有了人物小傳的意義。

        如前所述,陸游的題跋多作于晚年,自淳熙五年(1178)從蜀地歸山陰后,其老友故舊相繼離世,高壽的他眼見故人凋零,悲痛中難免思及自身。反映到題跋中,則可見陸游在部分追憶書寫中雖將主要篇幅留給往昔,但總會在最末不自覺地引入參照的今日。作于嘉泰三年(1203)的《跋范元卿舍人〈書陳公實長短句〉后》,面對陳公實郎君所出范元卿手書卷軸,陸游憶起紹興間自己十六七歲即與陳公實等作六人游,公實還稱其“小陸兄”,此種“聯(lián)杖履、均茵憑”的景象尚在睫前,然六十余年間,六人中五人竟已離世,陸游在題跋中不覺寫下“予年七十九”,太息彌日。[5]270如果說陳、范等人與陸游兄長同場屋,年紀稍長,那么和陸游年齡接近且多年往還不斷的老友,則更使他不由地想到自身。此跋作后第二年嘉泰四年(1204),比陸游小一歲的周必大去世。陸游與周壯年時相識于高宗紹興朝——高宗曾對陸游有知遇之恩,紹興朝亦數(shù)次作為盛世的象征出現(xiàn)在陸詩中:“高皇昔中興,風雨躬沐櫛?!?《歲暮感懷以余年諒無幾休日愴已迫為韻十首》其七)[8]“高帝中興萬物春,青衫曾忝綴廷紳?!?《望永思陵》)[9]“貞觀開元嗟已遠,為君試說紹興初?!?《山墅》)[10]——周必大在陸游的紹興朋舊里最晚離世,對陸游來說其離世實更有連同盛世遠去之感,令他無限悲慟和失落。因此當開禧二年為《周益公詩卷》作跋,追憶起和周必大的相交過往時,陸游不免也想到自己的限期:“今益公舍我去,所不知者,相距幾何時耳。”[5]306開展追憶書寫時,在主要敘述往昔內容后引入參照的今日,雖然只需寥寥幾筆,卻使往昔與原本隱形的參照今日處于同一文本空間,一方面由于省略掉“昔”與“今”中間漫長細微的動態(tài)量變過程,將“今”“昔”兩種懸殊的情態(tài)并置,能產生巨大的情感張力;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今昔互看”的視角:今日之我在追憶中回望昔日,又通過昔日的鏡子重新看到今日之我,留下思緒和情感的余韻。

        其次是國家的時間標尺。執(zhí)著于國家恢復且頻繁行之筆下,是作家陸游的重要特點。在其題跋的追憶書寫中,人生時間標尺以外,圍繞國家的時間標尺自難忽略。在這組標尺上,陸游總是追憶起許多前朝人物。如嘉泰四年(1204)陸游作《跋韓忠獻帖》,憶北宋名臣韓琦:“方曩霄犯邊時,忠獻公首當御戎重任,功冠諸公。后入輔帷幄,陳謨畫策,駕馭人材,鎮(zhèn)服虜情,自曾集賢以降,皆協(xié)贊而已。”[5]276在追憶書寫中主要敘往事,絲毫不引入可參照的當下,但言辭里滿是對韓琦的推贊尊崇。又如嘉定二年(1209),已行至生命最后一年的陸游作《跋傅給事帖》,憶傅崧卿等紹興初士大夫:“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逮王室,雖丑裔方張,視之蔑如也。卒能使虜消沮退縮,自遣行人請盟。”[7]21跋文前段充滿情感地描摹當時主戰(zhàn)派的生生群像,后段悲憤指斥秦檜掠以為功,變恢復為屈辱的和戎,使志士仁人抱憤入地,將最大的文本容量留給往昔追憶,明顯的褒貶態(tài)度亦貫穿全文。聯(lián)系兩文的撰作背景,作前文時陸游已得聞宋廷意欲北伐(《睡起已亭午終日涼甚有賦》),[11]作后文時距北伐失敗逾二年,可知陸游在追憶書寫中同樣以往昔內容為主,不引入參照當下,卻增加感情色彩和意圖指向,今昔內容如此排布,就不僅是人生標尺上對親友故舊人物小傳似的著意記錄,更是在借助追憶前朝人物傾吐胸臆和抱負,在圍繞國家的時間標尺上喚醒歷史上與其心意相通的理想符號。

        國家的時間標尺上,當時之南宋是陸游始終無法放下的重石,其題跋的追憶書寫在涉及相關內容時呈現(xiàn)出今昔內容排布上的變化。慶元改元(1195),陸游作《跋張監(jiān)丞〈云莊詩集〉》:“虜覆神州七十年,東南士大夫視長淮以北,猶傖荒也。以使事往者,不復黍離、麥秀之悲。此張公為使官賦詩,忠義之氣郁然,為之悲慨彌日。”[5]220全文皆敘當時南宋士大夫偏安的情狀,雖只字不提往昔,但“虜覆神州七十年”一句卻分明指向對宋室南渡前的追憶。類似的寫法,還有《跋呂侍講〈歲時雜記〉》?!稓q時雜記》乃呂希哲記故都節(jié)物及中州風俗的一部著作,陸游跋文針對其時士大夫安于江左,難求新亭對泣者的狀況,談及此書的意義:承平無事時,對于這些人盡皆知的常識似不必記,但“自喪亂來七十年”遺老凋零后則知其不可闕,追憶的思緒自然拉回到喪亂之前。而《跋〈嵩山景迂集〉》中,陸游又借《嵩山景迂集》中一句詩因涉故都之事在當時變得難解,嘆息“喪亂隔絕,南人不復知”,以此牽動對故都的追憶。顯然,在追憶故國故都時,陸游注意到了時間標尺上可參照的今日,并打破常規(guī)將隱形的參照今日作為追憶書寫的主體,通過“虜覆神州七十年”“喪亂隔絕”等具有時間切分意義的詞句打開微妙的豁口,以引導追憶。如此排布,即便往昔在題跋文本中并不出場,也能從當下截然不同的變遷中遙想一個可能回不去的深廣往事時空。

        現(xiàn)實的情況是,在陸游的生命中,人生和國家的時間標尺實難涇渭分明。壯年時去到南鄭,他曾無限接近過恢復國家的理想,此后留下半生追憶。晚年何曾預料再遇開禧北伐,卻不為所用。彼時陸游為老師曾幾的《曾文清公奏議稿》作跋,跋文前段追憶紹興末金兵入塞時,年逾七旬的曾幾聚族百口未嘗以為憂,而憂國深重;后段轉向四十七年后宋廷北伐討金,年過八十的自己卻不能上前線殺虜,愧而嗟嘆:“真先生之罪人也?!盵5]301原本隱形的參照今日再被引入追憶書寫,與往昔處于同一文本空間相互比照并且容量相當,將陸游二度與理想擦肩而過的失落展現(xiàn)殆盡。人生和國家的時間標尺在陸游這里又繼續(xù)平行下去,并且這兩組平行線又都將走向終點。此文作后的次年即開禧三年,陸游在《跋〈劉戒之東歸詩〉》中追憶起當年在南鄭王炎幕中的同舍好友,從“乾道中”十四五人,到“開禧中”張季長和陸游尚存,再到“今春”獨剩孑然的自己,陸游又在追憶書寫里將往昔切分成多個有意味的時間單元,它們逐次掉落到時間的標尺上,將時間的緊迫感和擠壓感突顯出來,恢復國家的愿望隨北伐失敗遙遙無期,而人生之限的腳步正迫促趕來。通過“昔”與“今”的花式騰挪排布,陸游題跋中的追憶書寫得到了極致化的開展。

        三、暗示與明言的設置:傳遞追憶的結構

        題跋基于一定的載體或媒介物而寫成,實際上意味著媒介物始終保持著開放的姿態(tài)和結構。它對首次題跋者是敞開的,同樣對二次、三次甚至跨越時空的未來題跋者皆是公平敞開的。題跋從撰作之時起即處于這種自體開放的結構當中,所以題跋作者對可能出現(xiàn)的未來題跋者(也是讀者)很難不會有所預料。陸游題跋的追憶書寫自然也屬于此范疇,它聯(lián)系著過去與當下,作者也已經預見到未來的存在。反映到具體的題跋撰作,則呈現(xiàn)為陸游在追憶書寫中主動留下可以引發(fā)他人參與和回應的結構,設置暗示乃至直白的明言,向來者發(fā)出邀請,以各種方式試圖使追憶書寫攜帶的信息穿越時空一直傳遞。

        題跋的撰作以文字與來者發(fā)生交流,實際上貫穿著文人之間默默的心靈碰撞與智力交接。要在題跋中展現(xiàn)開放的文本結構,呈現(xiàn)邀請的態(tài)度和引導的意圖,相較于直白的明言,帶有適當接受“障礙”的暗示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它既引發(fā)來者探索的熱情,又使他們在跨越“障礙”后收獲知音相接的會心體驗。陸游題跋的追憶書寫,為傳遞追憶信息,正是在文本結構的暗示設置上極盡變化。

        首先是在題跋的結尾處作文章,以提問的方式向來者發(fā)出對話邀請,如此便將原有的文本結構完全打開。如《跋朱新仲舍人自作墓志》,陸游全文追憶朱翌于秦檜擅權之時持守正氣竄避嶠南十余載后自識其墓,在文末又設問道:“向使公諂附以茍富貴,至莫年世事一變,方憂愧內積,惟恐人道其平日事,其能慨然奮筆自敘如此乎?”[5]240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幾乎不容來者產生任何質疑,但以提問的方式打開文本結構后,陸游的追憶就不再困頓于原文,還將隨著引導而來的來者的認同甚至繼續(xù)書寫而延續(xù)和生長。此外,在《跋朱希真所書雜鈔》中,追憶朱敦儒等諸賢于建炎間裔夷南牧、群盜四起時仍相與講學之事后,陸游于跋文末問道:“吾輩生平世,安居鄉(xiāng)里,乃欲飽而嬉,可乎?”[7]12以及《跋韓立道所藏〈蘭亭序〉》里借觀書帖引出對西漢丞相王商于未央庭中見單于之事的追憶,且在末尾問:“雖單于不覺自失,況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哉?”[5]300個中設置有異曲同工之妙,皆以提問敞開文本結構,靜候更多認同意見加入追憶。

        文末設置的提問有時更會升級為無望中對未來知音的呼喚,如前引名篇《跋傅給事帖》。陸游在追憶傅崧卿等紹興初主戰(zhàn)派后,跋文末哀慟而問:“今觀傅給事與呂尚書遺帖,死者可作,吾誰與歸?”時運而往,在北伐失敗、朝中主降派當?shù)赖募味ǘ?,士大夫心氣衰頹,實難尋得如傅崧卿等人那般的同道知己了。失望的陸游以問題的方式結束此跋,但又借提問敞開文本結構,把期待留給更遙遠的未來。更為有趣的是,在《跋張魏公〈與劉察院帖〉》中,陸游還將文末設置的提問折返,直接向追憶對象發(fā)問。此文正文追憶名臣張浚并展開評論,而針對自己的此番評論,陸游在文末設想能和張浚對話:“使御史公無恙,得予此說,其將以為能知言乎?”[5]314獨辟蹊徑的一問,文本結構被成功打開,并且因為首先向追憶對象提問,等于獲得了權威認可,而把同樣的問題再拋給未來讀者時,自然比通過陸游本人提問更能獲得他們的信服和跟隨。

        其次,已有研究者注意到陸游題跋中強烈的情感表達,然而更準確的是,陸游題跋尤其是題跋中的追憶書寫整體彌漫著悲傷的情感;這或許源于追憶行為本身總是關涉遺憾,[12]但從書寫的角度來看,亦可見出陸游在文本結構設置方面的特點。即在題跋結束時表達傳播力極強的悲傷慨嘆,④“悲乎”“可悲也”“為之涕下”“太息不能自已”等詞句在其跋文末尾隨處可見,這些悲傷情感具有能夠繼續(xù)流動擴散、溢出原文的特點,方便打開文本結構,引導和觸發(fā)未來讀者相似的情感體驗。陸游追憶書寫中的悲傷慨嘆,有來自國家經歷喪亂劇變后的今不如昔,如《跋張監(jiān)丞〈云莊詩集〉》,面對宋室南遷七十年后東南士大夫對故國的淡忘,當讀到詩集中張監(jiān)丞為奉使官屬時所賦的數(shù)十篇詩歌,感受到久違郁勃的忠義之氣,陸游難以抑制內心傷悲,“為之悲慨彌日”。又如《跋韓干馬》,陸游觀韓干所繪,聯(lián)系當時南渡將八十年而秦兵洮馬不復可見的情形,從而憶及北方淪陷的故土,“殆欲霣涕矣”。文末真摯的悲傷慨嘆作為打開文本結構的情感暗示,極易引發(fā)來者的認同和反饋。國家而外,陸游跋文末尾的悲傷慨嘆亦來自對他人悲慘遭際的同情或共情。如對《跋蔡肩吾所作〈蘧府君墓志銘〉》與《跋〈之罘先生稿〉》中得官不易且于就任途中暴病而亡的蔡迨,陸游分別在兩篇跋文末以沉重的“每念之,未嘗不流涕也”與“哀哉”表達對莫逆中道奄忽的哀慟;《跋〈三蘇遺文〉》里,又對故史官周輔雖得唐安守而歸、然未至家卻暴卒之事嘆息曰:“可悲也?!盵5]179悲慨在文末戛然而止,卻將情感蔓延到文本以外,召喚來者的聚集和新文本的接續(xù)。

        最后,時光易逝、親朋凋零以及理想終歸于失落,是陸游題跋追憶書寫中最深重的悲慨。這類涉及個人切身經歷的永恒話題在歷史中無數(shù)次重現(xiàn),每個時空里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因此也最有可能收獲讀者的回音。如《跋〈京本家語〉》,《京本家語》本是陸宰從故都攜來,中遭兵火與蟲龁鼠傷后好不容易綴輯修復。當陸子聿于五十七年后再次裝輯,陸游在這部傳遞了三代人的書中又見到父親所書的題跋,且在其后續(xù)題,文末曰:“方先少保書此時,某年十四,今七十矣,不覺老淚之濡睫也?!盵5]213-214將幾十載時光人事的悲慨凝在淚水濡睫間,使高飽和的情感在文本結束后仍然延續(xù)。而追憶六十年間相繼離世故友的《跋范元卿舍人〈書陳公實長短句〉后》,則幾乎暴露了陸游這種情感引導暗示的有意設置。跋文原可在“為之太息彌日”的悲傷情緒中結束,但陸游又添加“雖然,使死而有知,吾六人者安知不復相從如紹興間乎?會當相與挈手一笑,尚何嘆?”顯然已預料到讀者對文末設置的情感跟隨,于是將自我開解的想法也一并無保留地付予未來的知音。開禧北伐之時陸游作《跋〈曾文清公奏議稿〉》,又在終生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內在傷悲上,加碼愧對先生厚望的自我深責,文末“真先生之罪人也”一句將志向難酬的郁慟推至頂點,打開文本結構,同時也埋下連接古今相似情感的線索。

        古代繪畫發(fā)展到宋代,逐漸走向尚意,重視留白,宋代繪畫文本系統(tǒng)也因此具有極大的開放性,研究者認為這是宋代繪畫題跋興盛的重要原因。[13]事實上反之亦然,形制簡約的題跋,若考慮對讀者的導引,追求文本的開放,那么在文本結構上適度留白是題跋作者能夠嘗試的突破口。陸游題跋的追憶書寫注意到此點,不限于在題跋結尾處提問和作悲傷慨嘆產生情感導引,還通過設置文章結構的留白,給來者以暗示。

        首先是跋文與落款之間的留白。在《跋〈秘閣續(xù)帖·張長史率意帖〉》中,陸游于正文追憶其年少時,曾在故簽書樞密王倫家得見其出使時從故都帶回的張旭《率意帖》,從文本意義上看屬于完整的往事追憶;然而在落款中,陸游又寫道“時年六十有六,距初見時四十有五年矣”。于是結合前面所讀的正文,方才將作者之意連綴起來:宋廷南渡多年,自己已從少年變?yōu)槔衔?,而復國的理想何時才能實現(xiàn)?在跋文和落款間留白,等于為未來讀者設置謎題,留下吸引他們去銜接和探索的部分,在此過程中題跋的文本結構即被打開。

        其次是題跋正文內部的留白。《跋〈之罘先生稿〉》里,陸游于正文中記蔡迨的悲慘遭遇,文末卻突然旁逸:“嘉父,犍為人,肩吾沒后數(shù)年,始以進士起家。”只交待蔡迨和這位嘉父唯一的聯(lián)系是,前者去世數(shù)年,后者才以進士起家,但嘉父是誰,他和蔡迨究竟有何關系,陸游為何要在此文中言及嘉父,這些信息讀者讀完此文后皆不可知。直到我們讀《劍南詩稿》之《次韻楊嘉父先輩贈行》,中有“嘉客如晨星,俗子如春萍”句,[14]方知楊嘉父和蔡迨皆是陸游的老友,將貌似無關的二人置于同一篇題跋,意在傳達易逝生命時光里朋舊散落如曉星的悲愁。

        最后是跋文與跋文之間的留白。陸游78歲時曾為高宗御書作跋,文中追憶其求學云門時初次見高宗御題以及紹興三十二年(1162)得面孝宗而蒙恩賜同進士出身一事;81歲開禧北伐前,陸游再次為此幅御書題跋,文中則記施師點得到善于用人的仁祖高宗重用卻早逝的悲劇。[5]131-133前后兩跋追憶毫不相干的二人之往事,需要讀者兩相參看,填補陸游預留的文本結構空白,方知施師點之事只是一種類比寄托,陸游所傷乃為其人生將近終點而不得用,抱負再難施展。

        暗示的設置在于觸發(fā)未來讀者的心領神會和情感默契,文本結構通過適當?shù)挠螒蛘系K而敞開,使得陸游題跋的追憶更加順利地被交接和延續(xù)。然而在非常之事上,將暗示設置運用得異常嫻熟的陸游,卻主動舍棄操作技術的便利。如在《跋東坡帖》中,陸游追憶汪應辰敢于忤秦檜意,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深受汪氏生氣凜然的意氣感染,針對南宋當時令人失望的士風,陸游直白地呼吁“忠臣烈士,所當取法也”,并命其子將汪所刻東坡帖再求善工堅石刻之以傳天下。[5]248又如《跋〈周侍郎奏稿〉》,憶及建炎間內平群盜、外捍強虜?shù)氖看蠓颍懹沃苯雨U明作跋的意圖:“某故具載之,以勵士大夫。倘人人知所勉,則北平燕趙,西復關輔,實度內事也?!盵5]307對未來讀者如此直白的明言,在書寫上并不算巧妙,但針對非常事、非常時,真摯強烈的情感總是勝于花哨的書寫技術,并且依然能夠超越文本結構,帶給讀者震撼人心的力量,傳遞陸游最希望留給未來的追憶。

        四、題跋時間指示性的再發(fā)現(xiàn)

        通過對陸游題跋中追憶書寫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陸游在題跋一體上的貢獻。首先,從進入追憶的方式上看,具有強烈追憶需求且長于審美追憶的陸游與題跋內設的時間指示性異常契合,不僅順應媒介物的提示進入追憶書寫,陸游更變被動為主動,利用題跋的此種文體優(yōu)勢搭載自身最關切的內容,在題跋中構建了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追憶書寫世界;其次,從開展追憶的技巧來看,陸游針對不同的敘述目的,在題跋的追憶書寫中花式排布“昔”與“今”的文本容量和位置,以成熟的技巧在題跋中最大限度地開展追憶,增強了題跋追憶書寫的表現(xiàn)力;最后,從傳遞追憶的結構上看,陸游通過暗示的設置,以及面對非常事、非常時而直白地明言,敞開題跋文本結構,助力追憶信息在不息的時光中傳遞延續(xù)。雖然題跋中的追憶書寫由來已久,但在之前和之后的作者中,再難找出如陸游般執(zhí)著追憶并在題跋中開展大規(guī)模追憶書寫者;在題跋追憶書寫的技術層面,陸游亦將其推到了難以超越的地步。明人毛晉曾言:“題跋一派,唯宋人當家”,[15]那么題跋的追憶書寫,則有陸游當家。并且陸游在題跋追憶書寫上的拓展和貢獻,也代表著題跋在南宋的新發(fā)展。

        陸游題跋中極富特色的追憶書寫,促使我們重新回到題跋書寫的歷史現(xiàn)場,思考題跋文體與追憶書寫之間的聯(lián)系。于是,題跋多基于舊時之物寫成而具有內設的時間指示性這一文體特性被重新發(fā)現(xiàn)。也正因此,我們得以真正把握陸游在題跋文體上的貢獻,并明晰題跋于南宋的發(fā)展。長久以來,在題跋較少文體規(guī)約、書寫相對自由的傳統(tǒng)認識影響下,學界對題跋文體特性的討論并不充分。作為定型和興盛于宋代的特殊文體,隨著題跋的時間指示性被闡明,題跋文體附著的宋代文化特性也得到充分揭示。比如宋人的題跋撰作為何總是走向追憶,特別是宋人強烈的主體性介入之后,宋人題跋中何以出現(xiàn)大量的追憶書寫,這些問題便都能得到更加有效的解釋。換句話說,研究宋代題跋中的追憶書寫,相當于觀照到宋代題跋中占比極大的一類,最具題跋作者主體色彩的一類,同時也是其中最能代表宋人氣韻的一類。

        再往前一步,題跋的時間指示性與追憶書寫密切相關,這其實也為宋代題跋為何多作于作家晚年提供了重要的解釋視角。陸游及其之前的蘇軾和黃庭堅,之后的劉克莊等都呈現(xiàn)出這類特點。由此可知,宋代的題跋書寫又可能呈現(xiàn)出一種“老”,它包括書寫技法上的成熟老練、傳達情感的深沉蘊藉和思想的銳利精當?shù)龋w現(xiàn)著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眼光。但與此同時,這種“老”又絕非封閉的狀態(tài)。如前文所述,題跋始終處于自體開放的文本狀態(tài),而宋人題跋中的追憶書寫又很好地詮釋了題跋文體如何串聯(lián)起往昔、當下和未來。劉東先生曾啟發(fā)性地提出宋人具有“題跋意識”,[16]保持著與古人、今人和后人的對話態(tài)度。思想上內轉的成熟深刻和意識態(tài)度上的開放從來就不矛盾,或者說它們恰好組成宋代題跋的核心質素,承載著宋人延續(xù)文明的自覺擔當。

        注釋:

        ①例如鄭硯云:《陸游題跋文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陜西師范大學,2007;倪海權:《陸游文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朱迎平:《讀〈渭南文集〉跋文札記》,《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

        ②有不少研究者將《渭南文集》第二十五卷“雜書”類12篇均歸入陸游題跋,我們認為這種歸類有待商榷。題跋在一定的載體或媒介物上寫成,而“雜書”類多為“讀……后”,本質上更接近讀后感,陸游在文集中的分類實際上已體現(xiàn)出清晰的題跋文體意識,故本文統(tǒng)計其題跋數(shù)量時不計入“雜書”類。

        ③較有代表性的如高利華:《論陸游之“詩人風致”——兼論從戎為原型的審美回憶》,《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李文月:《論陸游詩歌的回憶書寫》,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師范大學,2019,等等。

        ④傳播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商務印書館,2000,第257頁)和喬納森·芬比在《個人隱私與公開曝光》(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第15頁)中的觀點類似,二者皆認為人們對負面信息更加關注,因此負面信息往往具有更強的傳播力。陸游題跋末尾的“悲慨”正是一種負面信息。

        猜你喜歡
        題跋陸游書寫
        Unwritten 尚未書寫
        用什么書寫呢?
        款、印、題跋對古書畫的鑒定作用
        藝術品鑒(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28
        姜宸英《選詩類鈔》題跋續(xù)考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4
        一轉身,就是一輩子——陸游和他的《釵頭鳳》
        離婚起訴書寫好之后
        傅以禮《華延年室題跋》校補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6
        除夜雪
        書寫春天的“草”
        陸游詩中“花汞”一詞考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大乳在线视频不卡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大胆美女人体一二三区| 伊人情人色综合网站|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本道久久综合一人|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免费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国产制服网站 |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制服bt| 亚洲国产日韩综一区二区在性色|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国语| 久久精品无码av| 午夜高清福利| 国产视频在线播放亚洲| 欧美国产激情18| 野花在线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天堂av在线网站| 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影院| 久久综合色鬼| 四虎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蛋壳| 色窝窝手在线视频| 五月婷婷六月丁香久久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精品| 四川老熟妇乱子xx性bbw|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播放|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