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怡 譯 王文策 校
摘要:藥用真菌冬蟲夏草及其無形體被毛菌因其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而在傳統(tǒng)中藥中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腸道微生物區(qū)系的改變被認為與肥胖癥和2 型糖尿病有關。我們研究了中華絨毛蟲菌絲體(HSM)及其含有多糖的分離部分,探究其通過調(diào)節(jié)腸道微生物區(qū)系的組成來預防飲食誘導的肥胖和2 型糖尿病的可行性。以高脂飲食(HFD)喂養(yǎng)的小鼠,用中華絨毛蟲菌絲體(HSM)或含有不同分子量多糖的提取物進行治療。通過糞便移植(FMT)、抗生素處理和基于16S rDNA 的微生物區(qū)系分析,評估HSM和多糖對腸道微生物區(qū)系的影響。含有高分子量多糖(>300 kDa)的組分H1 顯著降低了喂食高脂飼料的小鼠的體重增加(約減少50%)和代謝紊亂。這些效應與脂肪組織中產(chǎn)熱蛋白標記物的表達增加、增強腸道完整性、減少腸道和全身炎癥,以及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脂質(zhì)代謝有關。腸道微生物區(qū)系分析表明,H1 多糖選擇性地促進了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 的生長,這是一種共生細菌,其水平在喂食HFD 的小鼠中降低。FMT 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顯示,新霉素敏感的腸道細菌與肥胖性狀呈負相關,是H1 抗肥胖作用所必需的。值得注意的是,口服活體P.goldsteinii 可減少肥胖,并與脂肪組織產(chǎn)熱增加、增強腸道完整性以及降低炎癥和胰島素抵抗水平有關。研究證實了HSM多糖和腸道細菌P.goldsteinii 有可能作為治療肥胖癥和2 型糖尿病的新型益生素和益生菌。
關鍵詞:中華絨毛蟲菌絲體;被毛菌多糖;腸道微生物;益生素;肥胖癥;2 型糖尿病
資料來源:Wu T R,et al.Gut 2019;68:24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