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偉
(太原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由于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等環(huán)節(jié)存在著一些影響因素,市政工程造價控制工作的開展受到了一些影響,難以加強對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的管控。在當前形勢下,市政工程造價控制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因此,研究影響市政工程造價的因素,并分析造價控制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EPC 項目工程較傳統(tǒng)施工業(yè)務盈利方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EPC 更加注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多維優(yōu)化。例如,最大程度上節(jié)省施工材料,完善施工工藝,利用各項資源,進而使工程項目的盈利既可基于外部獲取,又可源于內部控制,以減少投入成本,完成最優(yōu)工程項目,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EPC 項目管理過程中,可以將采購、設計、施工環(huán)節(jié)進行整合,促使各個單位相互協(xié)作,基于一個目標,秉持相同的原則,眾志成城、降低成本。具體來說,基于EPC 模式的成本管控,可優(yōu)化各項成本、深入其里、注重細節(jié)、減少浪費、提高利潤[1]。
EPC 模式下建設單位只與總承包單位簽訂工程合同,項目的組織實施和分包工作交由總承包單位負責,招標完成后對建設單位而言,組織協(xié)調工作量可大大降低。但是在現(xiàn)有EPC 管理模式不對等情況下,招標后的項目管理脫離了建設單位掌控,不利于項目經濟管理,往往會造成投入成本超過建設單位預期。
EPC 項目工程較傳統(tǒng)施工項目成本支出的結構不同。這是因為除卻變更和圖紙設計費用支出,EPC 項目工程可在成本管理過程中結合機械設備、材料物資、人力資源,突破分類支出的局限,優(yōu)化成本支出模式,有效降低投入成本,不斷凸顯管控成效。
設計方案對市政工程的造價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設計方案是施工人員完成市政工程施工的依據,高水平的設計方案是市政工程施工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保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市政工程設計人員在工作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充分考慮到市政工程施工的各個因素,而且對市政工程施工環(huán)境缺乏有效的評估,設計方案中存在著較多的不合理因素,難以為造價控制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依據。設計人員在制定設計方案時不能充分考慮到各個細節(jié)的具體成本,多是對市政工程總成本進行預測,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造價控制的難度。
招投標文件編制不夠嚴謹,或受各部門主觀因素,或市場不正當行為的負性作用影響,工程造價的管控效能及其質量還相對低下,常見問題包括:招投標文件編制不夠嚴謹,缺漏項較多或描述存在較大差異;投標人不按照程序投標、抄襲相關材料、惡意競價等。造成上述問題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條件下市場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不正當競爭無法徹底根除。諸如個別單位為實現(xiàn)中標目的,投標文件弄虛作假,故意造成上述問題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條件下市場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不正當競爭無法徹底根除。例如,個別單位為實現(xiàn)中標,投標文件弄虛作假,故意甚至惡意壓低價格,在實現(xiàn)中標后為達到利潤愿望,在工程材料以及人員方面進行削減,甚至會虛報工程量,從而造成整體工程造價管理失控。另一方面,是標書編制不規(guī)范,受主觀因素的左右較多,評標標準具有差異性。由于資金缺乏,在招投標程序上,沒有嚴格按照規(guī)定要求預算定額、編制控制價,甚至顯著性低于初設投資額;同時,標書編制不嚴謹,缺漏項多或功能描述差異較大,造成后期必須增加而導致造價控制失控;由于工程招投標評標標準在描述上沒有嚴格統(tǒng)一標準,建設單位或招標代理機構部分是按照個人的主觀想法而制定的評標標準,受太多人為因素和主觀方面的干預影響,公平公正無法保證[2]。
施工階段包括前期的簽訂合同,施工過程,以及竣工驗收等。市政工程本來就相對變更多、隱蔽工程多,若施工前期的圖紙會審、管線協(xié)調會和其他相關技術協(xié)調會手續(xù)未辦好就急于開工,或者還有施工組織設計未按程序審批,施工組織設計不合理等,那么,施工中就會造成邊施工邊整改,影響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這就導致簽證多,造價可能也就增加。況且現(xiàn)場簽證又經常存在計量和計價分離的情況,如果現(xiàn)場簽證人員不負責任,不按實際簽證隱蔽工程,就可能導致投資大大增加。例如:某污水主干管網及提升泵站工程,由于該工程是EPC 工程,合同明確規(guī)定由于承包方原因造成的變更及增加工作量不給予計算。該工程因承包方設計施工錯誤導致樁基增加38 萬,結算時不給予認可。室外管線和附屬構筑物也屬于設計未考慮周到,結算時增加造價52 萬,結算時仍不予認可。
目前,需要完善EPC 項目成本管理制度。這是因為EPC 項目成本管理模式初步走向市場,應用經驗不足,一些企業(yè)沒有準確把握成本管理的核心。而傳統(tǒng)的施工成本管理方式介入管控較為滯后。同時,因管理被動導致部分資金流向不明、用途不當,造成資金損失。另外,管理人員對EPC 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夠深入,人才之間缺少競爭,致使EPC 管理模式“初始有力、后勁不足”,難以獲得長效發(fā)展。與此同時,也會由于管理缺位,導致總體工程和分包工程出現(xiàn)施工管理風險,難以真正提高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就整體發(fā)展趨勢而言,相較于傳統(tǒng)的工程建設模式,EPC 項目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共享資源,實現(xiàn)有限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為建筑行業(yè)成本管理提供更多的實踐經驗。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EPC 項目成本管理更需得到相關單位與人員的高度重視,以滿足行業(yè)建設的需求,推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因此,相關企業(yè)需要明確自身的發(fā)展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積極引進成本管理前沿理念,在EPC 項目中實現(xiàn)更優(yōu)質的成本管理,穩(wěn)步實現(xiàn)預期成本管理目標,獲得理想的綜合收益。
首先是項目功能定位明確,從而科學制定建設規(guī)模,這是項目成敗的重要基礎,決定工程造價是否合理。確定工程項目建設規(guī)模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工程項目內部對應因素所具備的功能定位、數量要求、能力設置。還必須確保由所有生產力因素共同構成的建設項目在規(guī)模上最大化科學匹配,進而科學設定并嚴格控制工程造價,切實加強投資效益。其次,要科學制訂建設標準以及對應的操作技術方案。一旦確定方案,必須嚴格按照工程規(guī)模以及對應的工藝流程,落實對應的設施設備。最后,要以最終獲批的投資估算作為參考,將其作為工程造價限額,切實嚴格控制設計概算、施工預算和竣工結算。
招標人的招標文件內容需明確工程的規(guī)模、范圍、目的、性能或產能保證指標、建設周期要求、主要技術要求和標準規(guī)范要求。例如:房屋建筑工程明確地上建筑面積、地下建筑面積、層高、戶型及戶數、開間大小與比例、停車位數量與比例等;市政工程需明確道路寬度、道路地下所有管線(給水、雨污水、電力、燃氣、熱力等)及附屬設施位置、橋梁長度及跨度、污水處理能力及工程規(guī)模。對招標范圍內的工作內容實行總價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除合同約定的調價原則外,實際合同總價是不予調整的,投標人的報價為完成工程設計所有內容,并驗收合格,可交付使用的全部費用。合同文件中要明確變更工程量的條件和計算方式,約定材料價格風險范圍及調整辦法[3]。
在明確思政工程造價控制影響因素后,施工單位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保證造價控制工作可以在提升建造整體水平中發(fā)揮其該有的作用。設計階段是建筑工作建設的最初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加強對工程造價工作的控制,以此保證造價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在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不能依靠自身想象開展工作,要積極地進入施工現(xiàn)場,在明確施工現(xiàn)場的各項數據后實施設計工作,在設計中選擇合適的建造材料,降低建筑工程的造價,以此為造價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首先,要最大化防止工程施工后、甚至完工后的變更,以盡可能避免浪費,同時避免造成糾紛,避免損害投資方或者承包方的合理利益,進而避免影響項目目標控制。因工程變更,尤其是施工后的變更,必將造成工程量發(fā)生明顯變化、承包方維權等,都會造成最終投資顯著性大于預計,因此,必須密切注意和加強對工程變更所涉及的價款變化做出及時的科學決策。其次,要進一步加強工程設備、建筑材料的嚴格監(jiān)管。研究結果顯示,在施工過程中,材料費占比該階段約65%。因此,必須嚴格落實施工材料優(yōu)化配置相關要求,盡可能維護并實現(xiàn)資源共享,確保材料價格盡可能公開透明,方便監(jiān)督管控。要強化審核工程材料采購,防止材料浪費。最后,要進一步嚴格合同管理。審查其相關實施細則尤其是量化標準,重點留意后續(xù)變更項目及其內容,有效規(guī)避產生結算糾紛的可能性。
結算階段是全過程造價控制的最后階段,關系到建設單位最終支付的工程金額,EPC 項目是由總承包單位自行編制工程量清單并報價,但是最終結算價格要以建設單位和總承包單位共同認可的第三方造價機構審定價格為準。第三方審核機構要核實竣工圖紙與項目實際完工現(xiàn)場的一致性,按照合同約定及工程計量規(guī)則計算工程造價,在無重大設計變更,比如:工程范圍、規(guī)模、主要技術標準、特殊地質處理要求的前提下,結算價款不應突破項目審批確認投資概算中相應費用的限額。當總承包單位對第三方造價機構審定結算價格有爭議時,首要看的是總承包單位的投標文件,其次是工程簽證、變更的內容,若還存在疑問,需要調閱監(jiān)理日記,同時現(xiàn)場核驗。
市政工程EPC 項目需要相關企業(yè)立足現(xiàn)狀,健全內部管控體系。企業(yè)領導層和決策層應做好頂層設計,精簡機構、細化分工、明確責任,使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具備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將任務完成情況與績效相關聯(lián),切實保障員工利益,激發(fā)員工的潛力,使其可以在自覺、自發(fā)、自主的工作狀態(tài)中穩(wěn)步提高工作質量,加速完成工作任務。同時,全員努力,共同提高管理水準,推動項目進展。另外,市政工程建設需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員工。具體來說,在建設的各個階段,應鼓勵員工創(chuàng)新、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探索可以降低市政工程造價的新途徑與新思路。同時,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員工,從物質與精神方面給予雙重嘉獎。通過這種廣開言路的方式,為員工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優(yōu)良的工作環(huán)境,提高每個工作人員有較強的成本管理意識,使成本管理貫穿EPC 項目的各個階段、各個層面、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市政工程的綜合效益[4]。
基于宏觀層面加強市政工程EPC 項目成本管控,首先,需要明確市政工程的建設意義和落成效用,進而明確各項工作內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預先搭建EPC項目管理結構,促使各項工作內容皆有對應責任人,保障相關人員可以各司其職、各展所長,有效完成工作任務。另外,EPC 項目建設過程中,覆蓋較多的業(yè)務領域,涉及眾多科目內容。針對這些項目特點,更要先確定核心目標、做好總體核算。只有如此,市政工程的EPC 項目才可根據總體規(guī)劃,時刻保持正確方向,融合各項成本管理方式,圍繞一個中心,多維度地展開成本管理工作。由縱向到橫向,統(tǒng)籌安排,貫徹落實,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及時解決問題,真正發(fā)揮EPC 項目宏觀層面成本管控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實際情況,科學有效嚴格落實EPC總承包工程項目造價控制工作要求,是保證項目管理目標的基本前提及前置條件。實施工程建設項目造價管理,必須確保決策科學,同時嚴格執(zhí)行全過程監(jiān)管,才可以更加高效、優(yōu)質、低耗地達成設定目標,最大化確保工程項目安全、資金安全,保障投資效益以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