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青池
(遼寧省天然林保護中心, 遼寧 沈陽 110036)
物理防治是通過人工或利用簡單工具結合其他物理因素(如光、熱、濕、顏色等)防治林業(yè)有害生物一種手段,具有少殺傷天敵、不污染環(huán)境和針對部分害蟲防治效果佳的顯著優(yōu)勢,在我國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對我國多年來總結形成的物理防治技術,如人工捕殺、誘集與誘殺、微波輻射、阻隔分離等進行初步梳理,匯總了現有技術的成型經驗,指出當前應用物理防治存在的主要困難,以期為更好地應用物理防治方法防治林業(yè)有害生物提供參考。
人工器械防治是指人工或利用器械直接清除林業(yè)有害生物的一種方法,主要包括:捕捉、摘除、砸卵、刮除、鏟除、挖蛹等。許多害蟲可以通過摘除或人工捕捉的方法直接殺死,如摘除舞毒蛾(Lymantriadispar)、天幕毛蟲(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的卵塊,摘除楊小舟蛾(Micromelalophasieversi)的群聚葉片都是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中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1,2]。對鉆蛀性害蟲如小蠹蟲類、天牛類、象蟲類、木蠹蛾類和透翅蛾類等,可使用器械在樹干、樹枝等潛蛀處找到幼蟲、蛹并將其殺死;或使用小型吸蟲管、螺絲刀、竹簽等適宜的器械,于幼蟲還未蛀入木質部前,撥開樹皮,殺死蛀道處幼蟲;或在害蟲隱蔽處及樹木周圍的墻縫、樹皮翹起處、堆物下、磚下等地,尋找零星分布害蟲的蹤跡,用鐵鉤將其鉤出殺死[3]。在鼠害防治中,應用器械捕殺,如采取鼠鋏、捕鼠籠、壓板、水淹、刺殺、套扣、電子滅鼠、粘鼠板捕捉等方法,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得到大量應用[4]。
燈光誘殺是利用昆蟲趨光的特點,選擇特定光譜范圍的誘蟲光源,誘集昆蟲并通過電網、誘集袋、誘集箱或水盆等殺滅害蟲的一種方法[5]。采取燈光誘殺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對天敵的傷害,經濟簡便,越來越受到重視及應用。20世紀90年代,頻振式殺蟲燈被應用于食葉類害蟲的防治[6]。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太陽能技術的發(fā)展,燈光誘蟲逐步向多元化發(fā)展,出現了諸如LED誘蟲燈、太陽能智能新型節(jié)能高效誘蟲燈等[7]。
利用害蟲對顏色的趨向,與粘蟲膠結合制成不同顏色的誘板可有效防治害蟲,已在果園、苗圃和大棚中得到應用。相關研究發(fā)現,土黃色誘板對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誘殺效果最好,黃色誘板對柑橘粉虱(Dialeurodescitri)、黑翅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等有較好的控制效果[8,9]。
利用害蟲和鼠類對食物的趨性,可配制適當的食餌進行誘殺。如利用食餌誘殺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梨小食心蟲(Grapholithamolesta)、蘋果小卷葉蛾(Adoxophyesorana)等[10]。
還可利用某些害蟲的潛伏特性進行誘殺,如在樹干基部束扎稻草或麥秸引誘美國白蛾(Hyphandriacunea)和松毛蟲類等蛾類幼蟲化蛹,然后集中處理[11]。
熱烘、輻照、微波主要用于林業(yè)有害生物危害的木材處理,以果實類害蟲和蛀干類害蟲為主。其中,熱烘處理是在密閉的烘房內對蟲害木進行加熱、加壓到一定的時間,以達到殺死其中害蟲的方法。該方法主要用于森林植物檢疫,早期也用于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12]。輻照處理是通過鈷-60照射,使有害生物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從而防止有害生物的傳播擴散或將其殺滅的方法[13],主要應用于經濟林果。微波處理技術在加熱、干燥、殺蟲、滅菌等方面應用較多,具有穿透性強、速度快、容易控制、均勻度好的明顯優(yōu)勢,可有效殺死白蟻和蛀干害蟲[14]。
阻隔帶是利用害蟲上下樹的習性,采用樹干纏繞塑料、膠帶或涂抹黏膠等方法,可將害蟲阻隔在樹下使其不能上樹,從而降低危害,主要有毒環(huán)法、毒繩法、塑料裙法、塑料薄膜法、塑料膠帶法、涂膠法等,可有效控制松毛蟲類、蚧蟲類、尺蛾類、葉甲類等害蟲。在山西省、陜西省、河南省等地草履蚧(Drosichacorpulenta)防治中,阻隔法已成為主要防治措施[15]。毒環(huán)法、毒繩法與塑料膠帶等方法還可配套使用,效果更為顯著,山西省延長縣采用涂膠、毒繩與膠帶配套阻隔防治,3種方法的防治效果分別為89.96 %、78.53 %和54.09 %,不同阻隔法之間差異顯著[16]。謝壽安等對草履蚧開展了膠環(huán)、毒環(huán)、綁扎塑料裙和毒繩阻隔試驗,發(fā)現采取廢機油混合羊毛脂(質量比5∶1)涂環(huán)效果最好,持效期可達80~120 d[17]。
多年來的實踐表明,應用物理防治可有效控制林業(yè)有害生物,但更需要注意的是,現今物理防治也面臨著許多實際困難:一是人工成本上升,防治作業(yè)經費難以負擔物理防治大面積推廣應用;二是應用范圍存在局限,不適用于山高路陡、人跡難達的地區(qū),與其他措施如飛機防治、釋放天敵等技術相比,施用條件要求更高;三是部分傳統(tǒng)技術有待優(yōu)化,制作工藝過于繁瑣且配比不清,難以規(guī)?;a。
針對當前物理防治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嘗試以下幾個方面:研發(fā)操作更為簡便高效的小型器械,進一步降低作業(yè)施工人員的技術能力要求;對園林綠化植物、城市景觀等不宜施用農藥的林地,組裝配套現有成型技術,實現蟲害有效預防的目的;優(yōu)化阻隔技術配方配比,早日實現工廠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