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政黨治理視域下新型政黨制度的結構、功能與價值分析

        2023-01-06 05:13:53韋堡山
        社會主義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政黨中國共產黨國家

        韋堡山

        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特色政黨政治形態(tài)的制度化表達,凝結著治理型結構、功能與價值,是我國政治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治黨理政”具有重要作用。自習近平總書記重申“新型政黨制度”1在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江澤民首先提出了“新型政黨制度”概念,他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參見江澤民:《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五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1999年09月23日。概念以來,學界與之相關的研究呈現爆發(fā)式增長趨勢。基于既有研究成果,借鑒政黨治理理論,考察新型政黨制度的結構、功能與價值,有助于揭示新型政黨制度優(yōu)勢和效能的制度邏輯與根源。

        一、政黨治理:考察新型政黨制度的一種整體性視角

        政黨治理是治理理論與政黨政治相結合而創(chuàng)生的理論范式。政黨治理的要素涉及治理主體與機構、治理客體與行為、治理程序與規(guī)則、治理方式與方法、治理目的與目標等方面;其特征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責任性、法治性、回應性、有效性等2參見劉紅凜:《當代英國政黨治理模式變遷——從“政黨自治”到“法律擇要規(guī)范”》,載于《政治學研究》2017年第4期。。政黨治理的要素和特征與新型政黨制度的結構、功能和價值具有通約性,為分析新型政黨制度提供了整體性框架。

        (一)政黨治理釋義:基于中國政黨政治形態(tài)的話語構建

        政黨治理強調治理理論的基本理念和價值取向3姜崇輝:《大黨治理探討——主要以規(guī)模為視角》,載于《社會科學論壇》2012年第8期。,即強調公共利益至上、主體多元、合作共治、平等協商、法治化、民主化、制度化等要素與特征1參見俞可平:《中國的治理改革(1978-2018)》,載于《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政黨治理概念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政黨治理主要指政黨內部治理2參見劉紅凜:《當代英國政黨治理模式變遷——從“政黨自治”到“法律擇要規(guī)范”》,載于《政治學研究》2017年第4期。,是政黨加強自身建設和治理,提升政黨自主性、適應性和回應性的過程。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需要,研究者將政黨治理的內涵與外延拓展到了國家治理、社會治理方面,由此形成了廣義的政黨治理概念3參見羅峰:《轉型期中國的政黨治理:生成、資源與框架》,載于《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年第5期。。廣義的政黨治理是政黨加強自身建設和治理,進而有效領導或參與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廣義的政黨治理統(tǒng)合了政黨內部治理、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符合我國政黨政治運作的現狀和邏輯。此外,在新型政黨制度下,政黨的內涵與外延都比執(zhí)政黨概念本身要大。政黨治理的主體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治理的對象和作用場域包括政黨、國家和社會。因此,從廣義上界定和使用“政黨治理”,更符合新型政黨制度的內在邏輯4從既有研究來看,學界關于“政黨治理”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尚未形成共識,廣義和狹義的區(qū)別在于治理對象和作用場域不同,且多數研究者僅將中國共產黨視作政黨治理主體,忽視了民主黨派。而本文界定和使用“政黨治理”概念,“政黨”和“治理”都是取其廣義。。

        (二)新型政黨制度的政黨治理邏輯:要素與特征的契合

        政黨治理包括主體、客體、組織、制度、價值等要素?;谶@些要素,政黨治理衍生出法治化、民主化、制度化等特征。新型政黨制度從結構、功能和價值方面體現政黨治理的要素與特征。

        在結構方面,新型政黨制度形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的治理主體格局,并搭建了政黨圍繞政黨內部治理、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以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方式開展民主協商、合作共治的制度平臺,從而保障政黨治理的秩序與效能。在功能方面,新型政黨制度發(fā)揮著政黨內部治理、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功能。政黨內部治理與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之間存在著耦合共進關系:政黨內部治理的成效關聯著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的成效;優(yōu)化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能力與效度,是加強政黨內部治理的目標。新型政黨制度拓展了政黨合作的空間與范圍,發(fā)揮著維系政黨政治關系和諧,保障政黨治理活動有效開展,進而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功能。在價值方面,新型政黨制度內蘊權威、民主、法治等價值,這些價值構成新型政黨制度的“制度精神”,是塑造新型政黨制度和引領政黨治理的價值元素。此外,新型政黨制度以其獨特的政黨治理邏輯,開辟了政黨政治的新型實踐形態(tài),豐富了政黨政治理論。在價值定位上,“新型政黨制度是偉大的政治創(chuàng)造”5《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0頁。。

        二、新型政黨制度的復合立體結構:政黨政治關系分析視角

        新型政黨制度本質上是政黨政治關系的制度化表達6參見周淑真:《論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yōu)勢——基于內涵要義、演進邏輯與結構關系的分析》,載于《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年第7期。。關于新型政黨制度的內在關系結構,可從兩個層面、三個維度來把握。第一個層面是新型政黨制度內含的政黨政治關系;第二個層面是不同政黨政治關系之間的聯系,其中黨與社會的關系是根本,政黨關系是主體,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是核心。兩個層面、三個維度的關系形構了新型政黨制度“復合形式、立體結構的關系格局”7周淑真:《論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yōu)勢——基于內涵要義、演進邏輯與結構關系的分析》,載于《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年第7期。。復合立體的關系結構決定著新型政黨制度的運作邏輯、功能與價值8不同的政黨關系結構形成不同的政黨制度,參見周淑真:《論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yōu)勢——基于內涵要義、演進邏輯與結構關系的分析》,載于《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年第7期。因此,所謂“新型”,主要是針對新型政黨制度所表達的政黨政治關系而言的,這涉及對政黨性質、角色、職能、功能及政黨政治關系的判定。。

        (一)根本關系結構:政黨與社會的關系決定新型政黨制度的創(chuàng)生、發(fā)展與價值

        政黨的社會性決定新型政黨制度的社會性。政黨與社會的關系是新型政黨制度層面政黨關系、政黨與國家政權關系的前提,并決定二者的內容與實質。

        首先,政黨與社會的關系的根本性決定著政黨制度的創(chuàng)生、發(fā)展與價值。政黨是代表和實現特定社會階級利益的政治組織,若政黨缺乏社會的支持與認同,政黨將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政黨政治大行其道的時代,是社會選擇政黨,而不是政黨選擇社會。政黨制度作為規(guī)范政黨行為的制度規(guī)則,必然受制于政黨與社會的關系。一方面,政黨與社會的關系是政黨制度產生和發(fā)展的正當性基礎。特定社會環(huán)境以及由此衍生的政黨與社會的關系是政黨制度產生和發(fā)展的客觀條件。社會環(huán)境不同,政黨制度也不同。正因如此,政黨制度在具體樣態(tài)上才呈現出時代特色與國別特色。另一方面,政黨與社會的關系決定政黨制度的價值旨趣。政黨制度對政黨政治關系與政黨活動的規(guī)范和調整,最終歸宿在于服務社會發(fā)展需要。唯有如此,才能維持政黨制度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政黨與社會的關系的邏輯延伸到政黨制度層面,就構成了其中最根本的政黨政治關系。在此意義上,新型政黨制度因社會需要而創(chuàng)生,因滿足社會需要而存續(xù)和發(fā)展。

        其次,政黨與社會的關系的根本性體現為它制約著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政黨關系、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從歷史邏輯看,中國政黨的創(chuàng)生適應了中國革命的需要。中國共產黨因其先進性和革命歷史功績成為領導黨和執(zhí)政黨,民主黨派也因其歷史貢獻成為參政黨。在此基礎上,新型政黨制度將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熔鑄于政黨關系中,形塑了政黨制度層面政黨關系的主要內容和特征。從現實邏輯看,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未來方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此,必須在新型政黨制度層面確立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執(zhí)政黨地位。新型政黨制度以此為前提,再配置政黨關系、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就形成了治理型關系結構。

        (二)主體關系結構:“一核多元”的圓錐形政黨關系結構

        政黨是新型政黨制度的構成主體,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構成了“一核多元”的圓錐形政黨關系結構。首先,政黨的地位及功能決定著政黨關系是新型政黨制度的主體關系結構。一方面,政黨是新型政黨制度的能動構成主體,新型政黨制度功能的發(fā)揮有賴于政黨履行職能和發(fā)揮功能。另一方面,政黨關系的主體性還體現在其對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政黨與社會的關系的影響方面。在政黨關系和諧的情況下,政黨能夠處理好其他兩對關系。反之,政黨關系失調不僅會破壞其他兩對關系的穩(wěn)定,最終還會傷及政黨關系本身。因此,對政黨地位、職能、功能和相互關系的判定,就成為新型政黨制度中的主體關系。新型政黨制度的構成主體包括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1《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頁。。新型政黨制度所內含的政黨關系,既包括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也包括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結構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zhí)政、多黨派參政”2《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頁。。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具有不同的內涵3參見張恒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執(zhí)政辨析》,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由此也塑造著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政黨關系。一是從領導角度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黨,“中國各民主黨派承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4《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5、375頁。,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存在領導與自覺接受領導的關系。領導維度的關系表明,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政治地位“并不是在一個水平上”5《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5、375頁。。二是從執(zhí)政角度看,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處于平行地位。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是以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為中介形成的。執(zhí)政包括執(zhí)掌和行使國家權力6參見張恒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執(zhí)政辨析》,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參政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和行使國家權力,執(zhí)政為參政提供前提條件。因此,執(zhí)政黨和參政黨并非對立概念。三是從領導、執(zhí)政、參政的關系看,中國共產黨因領導而執(zhí)政7劉紅凜:《執(zhí)政黨意識的共性與中國特色》,載于《探索》2010年第1期。。如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執(zhí)政提供條件一樣,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領導與自覺接受領導的關系為執(zhí)政與參政關系奠定了基礎。此外,領導的范圍要比執(zhí)政與參政的范圍寬泛,由此也拓展了新型政黨制度的作用場域和功能。

        最后,從新型政黨制度的發(fā)展歷程來看,中國共產黨對領導與執(zhí)政的觀念、體制和方式的調整,為新型政黨制度的發(fā)展提供了政治基礎和空間。中國共產黨主導了新型政黨制度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因此,可將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結構進一步概括為“一核多元”的圓錐形結構1有研究者認為我國政黨制度是“主次、交叉結構”,參見郭亞丁:《中西政黨制度的差異性比較分析》,載于《唯實》2005年第7期;也有研究者認為我國政黨制度是“同心圓結構”,參見龔勝生:《提升多黨合作制度效能的系統(tǒng)論思考》,載于《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但從新型政黨制度的內在關系結構特征來看,概括為“圓錐形結構”可能更貼切。。其中,“一核”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和執(zhí)政地位的唯一性,“多元”是指八個民主黨派的主體多元性。圓錐頂點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底面圓形四周代表民主黨派,體現縱向維度的領導與自覺接受領導關系。底面圓形的圓心代表執(zhí)政黨,四周代表參政黨,體現橫向維度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的平行關系。在此結構中,因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地位和執(zhí)政地位的唯一性,政黨之間并不存在權力競爭關系,而是合作關系。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執(zhí)政和參政都服務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政黨關系,要以堅持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為最高政治準則。削弱和破壞這一原則,就虛化了新型政黨制度的政治基礎。

        (三)核心關系結構:政黨與國家政權間穩(wěn)定持續(xù)的制度化聯系

        新型政黨制度將政黨與國家政權的歷史關系固定為穩(wěn)定持續(xù)的制度化聯系,奠定了政黨關系和諧的制度基礎。首先,政黨的政治屬性決定著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是新型政黨制度的核心關系所在。作為政治組織,獲取或參與國家政權是政黨的首要目標。在多黨并存的政黨格局下,規(guī)范政黨獲取或參與國家政權的方式、規(guī)范與調整政黨和國家政權的關系就成了政黨制度的核心內容,由此形成政黨制度的核心關系結構,這是政黨制度的一般邏輯。但不同的是,中國政黨與國家政權之間獨特的歷史關系,決定著政黨活動不是圍繞獲取國家政權展開,而是圍繞行使國家權力展開。這種歷史邏輯體現在新型政黨制度層面,就形構了獨特的政黨與國家政權關系。新型政黨制度對政黨與國家政權關系的確認,在政黨與國家政權之間建立了穩(wěn)定持續(xù)的制度化聯系,不僅形塑了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2有研究者認為,政黨與國家或政府的關系決定了政黨的性質。參見陳堯、左夢瑩:《“領導黨制”:類型學視角的中國政體新認識》,載于《探索》2021年第3期。在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前,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僅存在領導與自覺接受領導關系。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后,才形成了執(zhí)政與參政、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在此意義上,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構成政黨關系的前提。,而且根除了政黨之間爭奪權力的可能。這是實現政黨關系和諧、政治秩序穩(wěn)定、保障治理效能的制度邏輯所在。

        其次,作為新型政黨制度的核心關系結構,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是連接政黨關系、政黨與社會的關系的中介紐帶。這種中介作用體現為,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雙向關系影響著政黨與社會、政黨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政黨與國家政權之間制度化的、穩(wěn)定持久的聯系,有助于實現政黨關系和諧,有利于政黨更好地代表和服務社會,密切黨與社會的關系。但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是雙向的,政黨在執(zhí)掌或行使國家權力的同時,權力會反噬政黨,這使得權力監(jiān)督和制約、政黨內部治理變得尤為重要。國家權力雖是政黨借以實現綱領目標、政策主張的工具,但政黨受權力侵蝕也容易滋生腐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問題,破壞政黨的性質與功能。在執(zhí)政和參政的同時,防范國家權力侵蝕政黨,是黨內治理的核心議題。在此意義上,執(zhí)掌或行使權力、監(jiān)督和制約權力構成了新型政黨制度下政黨與國家政權關系的一體兩面。

        三、新型政黨制度的作用場域與治理功能

        新型政黨制度作用于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和政黨內部治理三個場域。從“黨建國家”到“黨治國家”,政黨內部治理與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新型政黨制度的功能主要依靠政黨履行職能和發(fā)揮功能,但不等同于政黨的職能和功能。在制度化意義上,新型政黨制度的功能是對政黨職能和功能的有機整合與表達。

        (一)社會治理功能:主體融入、價值引領與資源下沉

        政黨與社會的關系是新型政黨制度中最根本的關系。這種關系結構作用于社會治理過程,就是新型政黨制度發(fā)揮社會治理功能的過程。首先,新型政黨制度保證和支持政黨治理主體在場,共同分擔社會治理責任。政黨“具有國家與社會的雙重性格”1劉紅凜:《政黨政治與政黨規(guī)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頁。。在中國,黨同時存在于國家與社會之中2郁建興:《中國地方治理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載于《治理研究》2018年第1期。?!罢h既有融入國家政權的本性,又懼怕脫離群眾而失去民意支持,因此,必須與國家保持一定的距離,與社會保持一定聯系。”3劉紅凜:《建構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理論體系的三個基本問題》,載于《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換言之,政黨要平衡好與國家、社會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政黨來源于社會,其根基和血脈在社會之中。在執(zhí)政與參政條件下,政黨若只關注自身在國家政權中的位置和作用,而忽視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會失去賴以存在的根基。因此,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要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參政黨要進行社會服務,增進社會效益4參見《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0年第2期。。在執(zhí)政為民、參政為民的政黨責任倫理下,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既要行使國家權力,又要克服由此導致的疏離社會的傾向。在通過國家政權發(fā)揮作用的同時,政黨還需融入社會,將政黨自身帶進社會治理場域,發(fā)揮政黨引領社會、組織社會、服務社會的功能。

        其次,新型政黨制度為社會治理提供價值引領?!罢h首先是一種社會組織,同時也是一種最高級、最規(guī)整的政治組織?!?齊衛(wèi)平、柴奕:《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的國家治理優(yōu)勢》,載于《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融入社會治理,是以社會中政治組織的身份參與社會治理,與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團體、群團組織一樣處于平等的主體地位。換言之,政黨與其他社會治理主體之間不是治理與被治理的關系,而是治理主體間的關系。但由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其在社會治理中兼具領導者和參與者雙重身份?!爸袊厣纳鐣卫斫Y構實際上是把黨的領導與多主體合作治理理念有機結合于一體?!?李友梅:《當代中國社會治理轉型的經驗邏輯》,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1期。在新型政黨制度下,這種社會治理結構堅持和貫徹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又將新型政黨制度作為社會治理的規(guī)范依據,使得政黨不僅能夠正確處理與其他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還能夠引導其他治理主體實現關系和諧,有效化解利益矛盾??傊滦驼h制度作用于社會治理領域,將其蘊含的權威、秩序、民主、協商等“制度精神”注入社會治理領域,為社會治理提供價值引領。

        最后,新型政黨制度使政黨治理資源下沉到社會治理領域。當代中國的社會治理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各主體之間通過民主協商進行合作共治。政黨作為重要的治理主體,其自身的優(yōu)勢蘊含著豐富的治理資源,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帶來政治、思想、組織、人力等方面的資源,確保了社會治理的政治方向和成效;民主黨派的參與帶來專業(yè)化人力資源、豐富物質資源等,提高了社會治理能力與效度。

        (二)國家治理功能:融通政黨內部治理與國家治理,優(yōu)化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政黨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主體,新型政黨制度作為政黨進行國家治理的制度路徑,發(fā)揮著國家治理功能。首先,新型政黨制度是融通政黨內部治理與國家治理的互動機制。從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到黨領導人民治理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治國必先治黨的政黨政治邏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是執(zhí)政黨,黨的建設、黨的領導、黨的事業(yè)是相輔相成的7劉紅凜:《十八大以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思路與顯著特征》,載于《求實》2015年第5期。。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民主黨派內部治理關乎參政議政水平,也關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因此,在我國政黨政治實踐中,形成了“政黨中心主義”8參見郭定平:《政黨中心的國家治理:中國的經驗》,載于《政治學研究》2019年第3期。的國家治理模式。在這種國家治理模式下,政黨內部治理是非自足的,優(yōu)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是政黨內部治理的重要目標。新型政黨制度通過規(guī)定政黨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職能及作用方式等內容,為融通政黨內部治理與國家治理架設了制度路徑。政黨內部治理效能通過新型政黨制度作用于國家治理,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政黨根據國家治理效能反饋,加強和改進內部治理。以新型政黨制度為渠道,政黨內部治理與國家治理形成良性互動。

        其次,新型政黨制度優(yōu)化了國家治理體系。新型政黨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政黨關系、政黨與國家政權關系(包括黨與政府的關系)的優(yōu)化,具有國家治理層面的意義。一方面,在“政黨中心主義”的國家治理模式下,政黨關系上升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關系結構。新型政黨制度對政黨地位的判定、治理權責的劃分,對政黨治理國家的方式、內容的規(guī)定,對政黨與國家政權關系的配置,有助于理順政黨關系,進而優(yōu)化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主體關系結構。另一方面,政黨與政府的關系是國家治理體系中最重要的關系結構。理順政黨與政府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權責,是優(yōu)化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新型政黨制度對政黨與國家政權關系的制度化配置,也有助于理順國家治理中政黨與政府的關系,進而優(yōu)化國家治理體系。

        最后,以新型政黨制度為載體,政黨融入國家治理全過程,提升決策、監(jiān)督和執(zhí)行的能力與效能。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是民主黨派參政的前提和保障,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是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執(zhí)政的補充,二者在國家治理過程中通過民主協商,開展互動合作,實現功能互補,共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國家治理能力和效能的提升,有賴于政黨與政府的互動合作。政黨與政府依托新型政黨制度進行互動合作,實現政黨、政府的職能和功能的相互支持,既提升執(zhí)政和參政的效能,又提升政府治理績效。此外,在國家治理過程中,政黨能夠對政府形成監(jiān)督和制約。如中國共產黨對黨員領導干部的約束,能夠矯正政府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產生的官僚主義弊病。政黨在政府之外依托政黨組織體系發(fā)揮國家治理功能,也可以克服政府科層化運作帶來的官僚主義、效率低下等問題。

        (三)政黨內部治理功能:同頻共振與相互支持

        加強政黨內部治理,“既要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又要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1《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550-551、551頁。,從而“使執(zhí)政黨建設與參政黨建設相互促進,更好地統(tǒng)一于多黨合作、共創(chuàng)偉業(yè)的歷史進程中”2《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550-551、551頁。。借助新型政黨制度,政黨內部治理實現了同頻共振與相互支持。

        首先,對中國共產黨內部治理而言,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民主監(jiān)督功能。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制度化渠道保障和發(fā)揮民主黨派的監(jiān)督功能,幫助中國共產黨查找并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把黨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其具體實現方式是民主黨派監(jiān)督中國共產黨行使公權力的行為和中國共產黨內部運作狀況,并提供改進建議。如中國共產黨支持民主黨派“參與黨和國家有關重大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執(zhí)行和實施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受黨委委托就有關重大問題進行專項監(jiān)督等工作中,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等方式,對中國共產黨進行民主監(jiān)督”3《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4、14頁。。民主黨派監(jiān)督中國共產黨“依法執(zhí)政及中共黨員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況”4《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4頁。。

        其次,對民主黨派內部治理而言,新型政黨制度發(fā)揮更廣泛的支持功能。新型政黨制度下,除了開展政黨監(jiān)督外,中國共產黨還憑借其豐富的黨內治理經驗為民主黨派加強內部治理提供指導與幫助,包括目標設定、資源配備和理論指導等。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支持民主黨派加強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習近平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強調 鞏固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載于《黨建》2015年第6期。這里明確了民主黨派的“五種能力”建設。又如《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規(guī)定:“各級黨委應當支持民主黨派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履職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支持無黨派人士加強自身建設?!?《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4、14頁。這里明確了民主黨派建設的內容布局。再如中國共產黨將民主黨派定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7《習近平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人民日報》,2013年02月08日。,不僅明確了民主黨派的性質和政治地位,也指明了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的目標。新型政黨制度為中國共產黨支持參政黨內部治理提供了制度依據與途徑,將領導與自覺接受領導、合作共治的關系運用到參政黨內部治理。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領導并推進了民主黨派內部治理。

        四、新型政黨制度的價值內核:權威、民主與法治

        特定“制度體系是否具有優(yōu)勢,一方面取決于制度體系中蘊含的基本價值,另一方面有賴于制度體系的內在結構是否科學合理?!?張賢明、張力偉:《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責任政治邏輯》,載于《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20年第4期。因此,考察新型政黨制度的優(yōu)勢,既要分析其結構與功能,也要關注其價值內核。新型政黨制度的價值內核是一種“制度象征”和“價值象征”,是塑造和引領新型政黨制度的“制度精神”。權威、民主和法治構成新型政黨制度的價值內核,三者共同規(guī)范和保障政黨政治的有效運行,引領新型政黨制度的發(fā)展方向。

        (一)權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治理結構和治理過程

        新型政黨制度將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靜態(tài)制度規(guī)定與動態(tài)治理過程,確立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權威,保障中國共產黨發(fā)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首先,在治理結構方面,新型政黨制度以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為旨趣。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頁。。要維護中國共產黨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地位,“黨的‘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就是它的內在的組織特性和外在的制度要求”3陳明明:《雙重邏輯交互作用中的黨治與法治》,載于《學術月刊》2019年第1期。。這種“制度要求”灌注到新型政黨制度中,就是政黨在共享權力的基礎上保障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權威的政治支持4參見艾明江:《嵌入型邏輯:新型政黨制度與中國國家治理——基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fā)展經驗》,載于《理論與改革》2019年第5期。。在治理過程方面,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是全方位、全過程領導。為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得到貫徹落實,新型政黨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融入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和政黨內部治理全方位,貫穿決策、監(jiān)督、執(zhí)行全過程。

        其次,新型政黨制度維護和保障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構筑了政黨治理的“政治勢能”5參見賀東航、孔繁斌:《中國公共政策執(zhí)行中的政治勢能——基于近20年農村林改政策的分析》,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政黨沒有被多元化的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所分化,反而增強了利益代表的廣泛性、利益整合的公平性、利益協調的有效性?;谛滦驼h制度提供的協商共治平臺,中國共產黨以制度化方式對民主黨派進行領導,使政黨“從‘宗派性的部分’角色向‘作為整體的部分’的角色轉換,從分散性、甚至是分裂性的力量向表達性和整合性的力量轉化”6林尚立等著:《新中國政黨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0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政黨實現從代表“部分”到代表“整體”的升華,使政黨成為整合的工具而非沖突的力量。本質上看,新型政黨制度確立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權威,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歷史功績決定的,具有深刻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

        (二)民主:治理主體、方式、過程、目標民主化

        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方式,從治理主體、方式、過程和目標四個維度體現了人民民主的要求與實質。首先,治理主體民主化。在新型政黨制度中,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居于領導核心地位。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進新型政黨制度的建設和發(fā)展,不斷明確民主黨派的地位、角色、職能和功能,賦予了民主黨派的治理主體地位,構建了“一核多元”的民主治理主體格局。

        其次,治理方式民主化。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在政黨之間進行民主分權,劃分治理主體的權責范圍和邊界,理順了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新型政黨制度搭建民主化制度機制,保障政黨之間以民主協商的方式開展合作共治。新型政黨制度所體現的民主化治理方式建立在民主分權之上,區(qū)別于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式管理方式。

        再次,治理過程民主化。在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和政黨內部治理場域,決策、監(jiān)督和執(zhí)行是貫穿政黨治理過程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將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民主協商精神貫穿于決策、監(jiān)督和執(zhí)行全過程,開展全過程、全方位的合作共治,用民主保障治理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最后,治理目標民主化。當代民主政治是責任政治,政黨政治是責任政治的主要實現形式。新型政黨制度作為人民民主的一種實現形式,更要體現責任政治。新型政黨制度對政黨政治關系的確認、調整和規(guī)范,其最終目的在于依據一定政治價值引導政黨之間的關系和行為,促進政黨政治關系和諧有序,增進人民的利益福祉。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標是新型政黨制度的最高價值所在,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從根本上說,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根本宗旨決定的。中國共產黨將執(zhí)政為民的根本宗旨貫徹到新型政黨制度中,推動人民民主與中國特色政黨政治相結合,使新型政黨制度呈現出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價值特征,也使政黨政治走向更加負責的責任政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現方式,新型政黨制度最終要以服務人民,增進公共利益為歸宿。唯有如此,新型政黨制度的存續(xù)和發(fā)展才能獲得深厚的社會基礎。

        (三)法治:治理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1《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5、35頁。對政黨治理而言,法治既要求政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政黨運用法治理念和思維加強政黨內部治理。作為政黨治理體系,新型政黨制度貫徹法治要求,關鍵是要用制度規(guī)范政黨的權力運行,保證政黨權力行使的公共性,這是法治的核心要義。

        首先,對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而言,憲法法律是政黨治理的主要依據。這是因為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都以政黨分享公共權力為基礎,且人民民主的實質要求政黨必須利用公共權力為人民服務。憲法法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體現,為防止權力失范和異化,必須用憲法法律規(guī)范權力。當政黨以公權力的執(zhí)掌者、行使者身份行動時,新型政黨制度對政黨治理活動的規(guī)范和調整就必須以憲法法律為最高準則,踐行法治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必須以憲法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習近平:《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載于《求是》2019年第4期。對中國共產黨來說,“要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3習近平:《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載于《求是》2019年第4期。。與之對應,民主黨派也要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參與治理國家,提高依法參政議政水平。

        其次,對政黨內部治理來說,黨內規(guī)章制度是主要依據4劉紅凜:《當代英國政黨治理模式變遷——從“政黨自治”到“法律擇要規(guī)范”》,載于《政治學研究》2017年第4期。。黨章及其統(tǒng)領下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開展政黨內部治理的制度依據。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屬性決定的。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著中國共產黨要踐行更高標準的行為準則。國家法律只是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員在內的中國公民的行為底線。因此,制定比國家法律的要求更嚴格、更全面的黨內法規(guī),是中國共產黨內部治理的規(guī)律使然。同國家法律相比,黨內法規(guī)在思想、道德、行為層面對黨員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體現紀在法前、紀嚴于法的高標準。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作為政黨組織,擁有政黨內部自治的權利,其內部治理的基本內容和事項應由黨內法規(guī)加以規(guī)定。對民主黨派而言,黨內規(guī)章制度也是進行內部治理的主要依據。但由于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法規(guī)也會對民主黨派內部治理產生影響。在政黨內部治理過程中,政黨內部規(guī)章制度不得與憲法法律相抵觸。實現政黨內部規(guī)章制度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協調,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

        最后,對新型政黨制度本身來說,法治對于新型政黨制度具有雙重含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各民主黨派參政,沒有反對黨,不是三權鼎立、多黨輪流坐莊,我國法治體系要跟這個制度相配套?!?《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5、35頁。換言之,法治體系建設需要適應新型政黨制度的內在邏輯,新型政黨制度需要從制度建設和制度執(zhí)行兩個維度貫徹法治的要求。堅持和貫徹社會主義法治要求,既是加強新型政黨制度建設的過程,也是新型政黨制度獲得穩(wěn)定性的過程。一方面,將法治要求融入新型政黨制度建設的過程,就是政黨政治關系制度化、政黨治理制度化的過程。另一方面,新型政黨制度建設的成果作用于政黨治理,發(fā)揮規(guī)范和調整政黨治理活動的作用,是貫徹法治要求的過程,有助于確立新型政黨制度的權威,使之具有穩(wěn)定性。

        五、結語

        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特色政黨政治的制度化實現方式,本質上是政黨政治關系的制度化表達。透過政黨治理視角觀察,新型政黨制度內蘊治理型結構、功能和價值,內含政黨治理的要素與特征。新型政黨制度通過理順政黨之間的主體關系,劃分政黨的權責范圍和邊界,形構了“一核多元”的圓錐形治理主體結構。新型政黨制度建立了政黨與國家政權之間穩(wěn)定持續(xù)的制度化聯系,根除了政黨爭奪權力的可能,奠定了政黨關系和諧的制度基礎,構筑了制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治理體系,保障和規(guī)范了政黨治理的秩序與效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型政黨制度發(fā)揮著政黨內部治理、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功能,實現政黨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耦合共進。權威、民主、法治是新型政黨制度蘊含的價值內核,為多黨合作共治、新型政黨制度的建設與發(fā)展提供了價值引領。新型政黨制度的治理型結構、功能和價值,是其制度優(yōu)勢和治理效能的深層根源,展現了強大適應性和生命力,釋放強大治理效能,為堅定政黨制度自信提供了堅實的經驗證據。作為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形態(tài),新型政黨制度在體現政黨政治一般邏輯的同時,以其獨特的經驗和知識重構著政黨政治理論,為人類政治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

        猜你喜歡
        政黨中國共產黨國家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布達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免费亚洲老熟熟女熟女熟女|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丁香|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美女主播国产三级| 刚出嫁新婚少妇很紧很爽| 最新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主播| av在线免费观看大全| 欧美真人性野外做爰|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女优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自拍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激激的五月天|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国产综合自拍| 少妇人妻在线伊人春色|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欧美日韩高清一本大道免费| 我揉搓少妇好久没做高潮|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四虎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性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日本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 漂亮人妻被强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av是男人的天堂免费| 三个男吃我奶头一边一个视频|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操| 丝袜美腿在线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