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美
實踐教育在高職學生政治意識形成中的作用探究
鄭玉美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高職學生的政治意識萌動,整體上健康向上,但是政治意識不夠成熟,政治認識不夠全面。影響高職學生政治意識的因素很多,有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網絡媒體的影響,學生政治意識的自我修養(yǎng)等等。影響高職學生政治意識的形成,從根源上來說是因為高職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教育。因此提出要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不只是理論教育,而要積極開展實踐教育,實踐教育可以在學生政治意識培育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政治意識教育;實踐教育;高職學生
政治意識作為一種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觀點,以及對于政治現象的態(tài)度和評價,也就是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必須遵守的規(guī)矩。政治意識是“四個意識”之首, 對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起著統(tǒng)領作用。高職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其政治意識培養(yǎng)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能否后繼有人。影響高職學生政治意識的形成有多種因素,本文擬結合當下高職學生政治意識的現狀,從影響高職學生政治意識的因素入手,探究實踐教育對高職學生政治意識形成的重要性及途徑。
隨著時代發(fā)展,高職院校學生在政治思想、政治觀點、政治參與等方面,都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點。
高職學生對部分政治領域、政治事件有較高的敏感性。表面看,他們給人們的印象是,只關心娛樂、游戲,只關心自己的學習和未來的就業(yè)。其實不然,他們并不像有些人所認為的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課余時間,他們刷著抖音,玩著微信和QQ,對于在手機上刷到的國內外重大事件,他們了然于心,并且有著較為正確的判斷;看到重大的政治新聞,他們津津樂道,并且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看到他人朋友圈里轉發(fā)的重大政治事件,他們也會自動轉發(fā);當別人談及某個重大事件時他們會主動說“我知道這個事”。他們看似是不聞天下事,事實是無論國際大事、還是國內大事,也許他們的認識不夠深入,但是他們大多都知曉。
雖然社會的諸多因素都會影響著高職學生的方方面面,也影響著他們的政治意識、政治判斷力。但是從整體上來說,高職生的政治意識健康、積極向上。高職學生大多已經成年,他們渴望著自由、民主,對于政治基本知識,對法律賦予的權利有正確的認識。這種健康向上的政治意識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老師們沒有特別提醒他們去關注,他們自覺地關注許多重大事件,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孟晚舟回國,等等。雖然他們有年少的沖動,但是他們的政治立場和意識是正確的,他們能異口同聲地說孟晚舟能不認罪獲釋那是因為她的背后有一個強大的國家;雖然他們對社會的認知還比較淺,但是他們卻堅定“四個自信”,他們都積極加入共青團組織,都想在校期間就能加入中國共產黨[1]。
高職學生有濃厚的政治意識,健康向上。但是,由于高職生心智還不成熟,他們天天在校園里,對世情國情還缺乏充分的認識,很容易受周圍的影響。特別是信息時代,網絡各種平臺上一旦有大量的同等聲音,他們很容易不加思考地加以認同,甚至還會因此改變自己原有的正確的認識。如果他們看到大家都在關注某個重大新聞事件,他們會去關注;如果看到很多人都在發(fā)表看法和觀點,他們也會去發(fā)表。但是,如果周邊沒有多少同學關注這個重大時政新聞,他們即使是關注到了,也不會去主動地與他人分享交流……這些現象的背后說明了學生們政治意識不夠成熟。
由于種種原因,一些高職學生的政治認識不夠全面。他們對基本的政治理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更深層面的認識缺乏深度和廣度。一般來說,他們對與自己關系密切的政治領域、政治事件關注度比較高,而對那些在他們看來與已無關的就不太關注。他們對時政熱點的關注度高,對于大政方針政策的關注度不夠。同時,對重大政治事件的基本認識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深度不夠,不能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比如說當下由于防疫的需要,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并接受,但內心充滿了抱怨,這就說明他們對疫情防控的形勢認識不足,對實行封閉管理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大局意識不夠。
影響高職學生政治意識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當下我國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了重大的歷史性變革。世界也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局[2]。世情、國情的變化,對大學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都產生的重大的影響。文化多元,社會轉型,西方思潮的涌入,都會對大學生的政治思想認識產生重大的影響,對于高職學生來講,影響更為重大。高職生由于政治判斷力還比較弱,理論基礎薄,對社會各種現象的認識和分析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加之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還沒有完全穩(wěn)定,所以,他們自然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具體表現為,政治意識淡漠,理想信仰迷茫甚至缺失、對社會現實認識的片面化和表面化,甚至個別人還會形成錯誤的價值取向,少數學生對外來思想文化盲崇,等等。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發(fā)達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各種網絡媒體上的無所不有,信息傳播的速度之快,對于還不太成熟的高職生的是非判斷、價值取向、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信息智能化,手機智能化,一機在手,應有盡有。特別是當下疫情下,不能外出的學生更多的課余時間就是在手機上,在電腦上,在紛繁復雜的各種信息浪潮中。網絡媒體一方面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但是它還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網絡媒體上有不少的負面的人和事,而高職學生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價值判斷的標準還不明確,對信息的選擇和鑒別能力比較欠缺,部分學生就會認同網絡中錯誤的觀點和思想;另外部分學生沉迷網絡,導致個人信仰缺失,各種不該有的思想意識不斷的膨脹涌現,嚴重影響他們的道德素質、政治意識。
在學生政治意識的養(yǎng)成方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F階段是知識競爭激烈的時代,高職學生進入大學后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專業(yè)課的學習上,他們會主動地、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但是在政治意識的養(yǎng)成上自覺性、主動性不夠,忽略了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與深化,忽略了政治意識的自我培養(yǎng)與提升。部分學生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政治意識的重要性和嚴肅性。一方面,他們能夠聽從學校的組織安排,參加政治學習:他們能聽老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思想政治理論。但是,另一方面,他們的參加學習基本上都是被動的,缺乏應有的自覺和主動。他們不能更加深入地去學習、理解、交流,也就不能夠主動而積極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了。
培養(yǎng)和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青年,既是黨和國家對青年大學生的期望,更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影響高職學生正確的政治意識的形成,有以上多方面的因素。要克服這些因素的影響,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不能只是進行理論教育,而且要充分發(fā)揮實踐教育的作用。
實踐教育簡單地說就是從實踐活動中去教育人,是指為促進學生更好地接受學校教育和全面發(fā)展而開展的各項實踐活動。實踐教育不追求教科書式的靜態(tài)的理論體系構建,而是始終緊跟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列,使教育充滿了源于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的生命活力。學生通過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加深對政治理論的理解,既開闊眼界,又提升能力。
1. 實踐教育是學生政治意識養(yǎng)成的必要條件
高職學生年少,對于課堂上的理論認知興趣度本來就不高,其理解就更為缺乏深度。實踐教育是高職學生政治意識養(yǎng)成的必要條件。相對于老師的課堂理論說教,他們更相信眼見為實。所以,要想把思想政治理論轉化為學生的思想認同、政治自覺,就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感同深受,讓他們自覺、自愿地去認同、接受,從而形成并不斷提升政治意識。教師結合政治理論,結合當下的社會現象、時政熱點,可以在思政課堂上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如觀看視頻,分析案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展開辯論、討論,分享交流,這些實踐活動,把抽象的理論生動化、形象化、具體化,對學生更富有吸引力。特別是一些重大的政治理論,通過大量真實的史事視頻錄像資源來印證,增強高職學生的實際感知,把他們代入其中,產生認同、共鳴,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去關注、去分析交流,從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頭腦,進一步堅定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堅定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的政治情懷。
2. 實踐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政治意識的重要抓手
復雜化、信息化的社會環(huán)境,對思辨能力不成熟的高職生政治意識的形成產生重大的影響。實踐教育是聯(lián)結環(huán)境影響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紐帶,是克服復雜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培養(yǎng)學生政治意識的重要抓手。在實踐活動中,學生主動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自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克服環(huán)境不良影響,進而自覺形成正確的政治意識。結合高職學生的行為特點和學習習慣,開展豐富的實踐教育活動,如各種專業(yè)社團、各種讀書活動、各類志愿者活動,等等,讓學生參與其中,發(fā)揮潛能,提高綜合素質,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激發(fā)興趣,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在這些豐富而生動活潑的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的實踐活動中,自覺關注與之相關的政策、理論,可以進一步理解黨的理論,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進一步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 實踐教育是增強學生政治意識的重要途徑
高職院校要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意識,僅僅依靠課堂思政教育是不夠的,實踐教育是增強高職學生政治意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課堂上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形成初步的認知。但是對于高職生來說,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政治意識,堅定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讓學生了解外面的世界,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去調查、參觀訪問,親自去體念,親自去踐行。實踐教育就是讓學生把書本的理論知識作用于社會的實踐過程。學生通過一系列實踐教育活動,如參觀考察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各類具有代表性的工廠企業(yè)、事業(yè)單位、農村組織等,對課堂所學的政治理論就形成了直觀的認識,對校園的了解拓展到社會。這些實踐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學思結合、知行統(tǒng)一,學生聽到的是生動鮮活的真人真事,看到的是可喜的巨變,想到的自然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這種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新時代的實踐教育,真正激發(fā)出學生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政治情懷。
1. 加強思想教育,提高認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開展實踐教育活動,首先要加強高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對他們實踐活動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大學生的成長,就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實踐育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高職院校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引導高職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參加各種校內外實踐活動;要引導他們充分認識到實踐的重性,進而高度重視實踐,積極主動參與實踐,在實踐中養(yǎng)成,在實踐中提升。
2. 建立長效機制,強化管理
在高職學生政治意識的養(yǎng)成過程中,實踐育人猶為重要。高職院校開展實踐教育活動,不能是一時興起,不能漫無目的,更不能朝令夕改。學校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活動目標,明確實踐教育的活動方式方法,活動的內容、地點等,為開展實踐教育活動提供制度保證。結合學生不同年級的不同要求以及學生不同年齡的特點、不同的專業(yè),結合不同的思政課理論教學要求,結合當下社會實際,設置不同的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并把這些實踐教育活動的設置開展規(guī)范化、制度化。對于設置實踐教育活動既要有宏觀的規(guī)劃,又要有明確的實施細則,還要有科學合理的考核評議,讓教師和學生真正地重視并認真開展、參與實踐活動[3]。
3. 強化貫徹落實,提高實效
第一,建立實踐育人體系,注重實踐育人質量。根據高職學生專業(yè)的不同及個人成長的不同方向,建立實踐育人體系??茖W制定實踐教育方案,為學生政治意識的形成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的實踐教育師資隊伍。注重實踐教育的質量提升,開展什么樣的實踐活動,什么時候開展實踐活動,如何評價等等,需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yè)、不同類型學生的成長特點,圍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形成學生社會實踐評估支撐體系,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成長引領和價值塑造。通過評估體系,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并保證學生沿著既定的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第二,加強實踐育人基礎建設,構建實踐育人大環(huán)境。通過實踐活動,學生既可以直觀地了解社會,同時又能夠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升華自己,對于推動大學生政治意識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相于本科生來說,當下高職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較少,這樣就不利于他們正確地看待社會現象,不利于他們充分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高職院校既要加強校內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又要積極推進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既要加強對高職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還要重視對他們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保證高職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4]。同時,學校要與社會各界密切聯(lián)系,號召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實踐教育在高職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為高職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搭建平臺,提供充分的實踐崗位與機會,在參與實踐過程中給予指導與引領,為高職學生政治意識的養(yǎng)成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三,創(chuàng)新實踐育人方式,組織開展豐富的實踐教育活動。高職院校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的實踐教育活動,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本地特色,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建設的責任感。比如說,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地處黃岡,可以充分利用黃岡紅色文化資源,組織參觀紅安烈士陵園、陳譚秋故居,傳承紅色基因,參觀我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心;引導學生對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等進行走訪和調研,組織學生進行暑期調研,集中組織學生去羅田、英山等地調研鄉(xiāng)村振興實施情況、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情況;疫情當下,號召學生積極參與抗疫志愿服務,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等等。在組織開展實踐教育活動中,從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自覺把專業(yè)學習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yè)相結合,為政治意識的養(yǎng)成指明方向。
[1]張卓婭,翦俊偉.高職院校學生政治意識的 現狀與對策分析[J].科教導刊(下旬),2019(36).
[2]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Z].人民 出版社,2017.
[3]洪曉暢,鄭傳娟,李魯靜.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優(yōu)化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6).
[4]王明磊.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實踐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4(19).
On Rol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Zheng Yumei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sprouting and healthy on the whole, but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s not mature enough and the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i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media, the self-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so o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s influenced by the lack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influence of unfavorable factors and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not only theore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practical education, which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education;Practic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G412
A
1672-1047(2022)04-0053-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4.13
2022-07-10
鄭玉美,女,湖北黃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侯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