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科偉,汪松健,孫惠清,徐軍,陳思進
東南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江陰醫(yī)院骨科,江蘇江陰 214400
肩袖損傷屬于運動醫(yī)學科常見疾病,該病主要與肩部過度勞損、外傷等因素有關,能夠引發(fā)肩周疼痛,影響患者關節(jié)功能[1]。手術是治療重癥肩袖損傷患者的主要方法,采用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能夠更好地觀察肩袖解剖結構,有助于手術開展,能夠讓修復手術最大化恢復患者的張力,達到生物力學要求,提高預后情況[2]。多項臨床研究均肯定了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開展優(yōu)勢,臨床中也對其肩袖損傷修復效果多有肯定[3-4]?;诖?,選擇2018年1月—2021年3月期間于東南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江陰醫(yī)院骨科行手術治療的40例肩袖損傷患者進行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應用效果研究,旨在論證其開展優(yōu)勢,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40例肩袖損傷患者,均對其實施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男20例,女20例;年齡41~77歲,平均(61.45±8.56)歲;病程1 d~1年,平均(2.42±3.41)個月;按照Cofield分型對肩袖損傷分類:中小撕裂27例,較大撕裂5例,巨大撕裂8例。本研究經(jīng)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納入標準:①符合《運動損傷臨床指南》相關疾病診斷標準;②所有肩袖損傷患者知情同意此次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研究內(nèi)容,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隨訪失聯(lián)者;②手術失敗者;③重度慢性病者;④手術禁忌者。
40例肩袖損傷患者均接受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具體開展方法如下:①引導肩袖損傷患者以側臥位方式接受手術;②對其實施全身麻醉,控制好患者血壓;③使用關節(jié)鏡探查患者肩袖損傷情況,注意清理炎性滑囊,建立手術入路,需要注意,研究人員要測量好肩袖損傷撕裂情況,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④對肩袖損傷患者實施松解復位,注意避免患者組織損傷;⑤手術人員使用抓鉗完成復位牽拉過程,觀察張力情況,確定可以覆蓋足印區(qū)域內(nèi)側;⑥打磨肱骨結節(jié),做好固定準備;⑦縫合過程中主要采用肩袖止點內(nèi)移與解剖原位復位兩種方式;⑧手術人員復位操作過程中注意控制好張力情況;⑨手術人員在肌腱組織邊進行打孔操作,確保錨釘與打孔數(shù)量按照1∶2對應,并且均勻分布在損傷肌腱處;⑩采用SMC方法進行打結處理;?牽拉線尾,并于骨床處;?實施外排錨釘固定操作;?完成其他固定工作;?常規(guī)加壓包扎處理;?術后采用統(tǒng)一護理及康復訓練方案;?分別在肩袖損傷患者術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進行隨訪。
1.4.1 客觀指標(1)時間指標:①手術時間;②住院時間。(2)關節(jié)活動度:①外展活動度;②外旋活動度。(3)長期預后情況:①傷口愈合;②組織感染;③血管并發(fā)癥;④軟組織水腫。
1.4.2 主觀指標①關節(jié)功能評分:由肩袖損傷修復術研究人員使用美國肩肘外科協(xié)會評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關節(jié)功能越好]和Constant-Murley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評分量表(總分0~115分,分值越高則表示關節(jié)功能越好)對肩袖損傷患者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價。
②疼痛評分:由肩袖損傷修復術研究人員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肩袖損傷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總分0~1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疼痛感越高,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③生活質(zhì)量:由肩袖損傷修復術研究人員使用SF-36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表(Short-Form 36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F-36)對肩袖損傷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價,生理功能10~30分、活力4~8分、健康狀況5~25分、社會功能2~1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
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點分別為術前與術后(末次隨訪)。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術前術后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等級資料用[n(%)]表示,行Z檢驗計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肩袖損傷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115.85±26.21)min,平均住院時間為(10.33±3.38)d。
肩袖損傷患者術后ASES評分和Constant-Murley評分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手術前后關節(jié)功能評分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joint function scor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s),points]
表1 患者手術前后關節(jié)功能評分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joint function scor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s),points]
時間術前(n=40)術后(n=40)t值P值ASES 47.70±4.50 62.28±4.63 709.323<0.01 Constant-Murley 34.20±3.04 92.45±2.66 969.488<0.01
肩袖損傷患者外展活動度和外旋關節(jié)活動度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手術前后關節(jié)活動度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joint range of mo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表2 患者手術前后關節(jié)活動度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joint range of mo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時間術前(n=40)術后(n=40)t值P值外展活動度86.38±12.45 132.50±8.24 69.285<0.01外旋活動度44.25±5.61 60.63±3.95 62.407<0.01
肩袖損傷患者術后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情況低于術前,輕度疼痛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手術前后疼痛情況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patients'pai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n(%)]
術后所有肩袖損傷患者傷口愈合情況較好,40例(100.00%)一 級愈合,0例(0.00%)組織 感染,0例(0.00%)血管并發(fā)癥,0例(0.00%)軟組織水腫。
肩袖損傷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zhì)量對比[(),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points]
表4 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zhì)量對比[(),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points]
時間術前(n=40)術后(n=40)t值P值生理功能4.11±0.13 9.11±2.11 15.971<0.001身體疼痛8.15±0.12 10.16±0.28 79.452<0.001活力4.15±0.13 7.45±0.21 260.888<0.001健康狀況5.16±0.07 7.44±0.11 360.500<0.001情感職能4.12±0.36 5.21±0.12 18.167<0.001精神健康10.12±2.32 16.12±1.32 63.246<0.001生理職能4.36±0.11 5.31±0.03 75.104<0.001社會功能6.12±1.32 8.12±0.12 10.541<0.001
根據(jù)臨床調(diào)查研究顯示,肩袖損傷多見于中老年群體,如果治療不及時容易導致關節(jié)攣縮、功能障礙[5-7]。肩袖損傷較為嚴重患者需要及時接受手術治療,避免關節(jié)功能進一步退化,甚至使其失去關節(jié)功能,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8-9]。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是近年來治療重度肩袖損傷的主要手術方法,借助關節(jié)鏡對于相關組織生物解剖結構的優(yōu)勢,能夠提升修復手術開展效果[10-11]。樊立波[12]在相關研究中認為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可以方便手術人員更好地觀察局部損傷情況,在手術探查、手術操作等多個步驟均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中可以得知:①肩袖損傷患者術后關節(jié)功能評分高于術前,主要是因為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操作十分精細,可以最大化避免修復手術開展后對局部組織張力的影響,修復效果更好,所以患者在多項關節(jié)功能評價中相關分數(shù)更具優(yōu)勢[13-14];②肩袖損傷患者術后關節(jié)活動度明顯高于術前,主要是因為肩袖損傷患者關節(jié)前屈、外展度均受限,對其實施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對組織造成的手術損傷小,方便手術人員觀察組織損傷情況,提高醫(yī)生手術操作精準度,從而更好地完成探查、松懈、固定等步驟,提高手術效果[15-16];③肩袖損傷患者術后疼痛情況低于術前,手術不良預后事件少,主要是因為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能夠提升手術人員對肩關節(jié)解剖組織的把控能力,降低手術操作損傷,在長期預后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患者恢復更快、疼痛評分低、不良預后少[17]。本次研究中肩袖損傷患者術后ASES評分(62.28±4.63)分、Constant-Murley評分為(92.45±2.66)分,高于肩袖損傷患者術前ASES評分(47.70±4.50)分、Constant-Murley評 分(34.20±3.04)分(P<0.05)。盧 敏等[18]在相關研究中肩關節(jié)鏡組肩袖損傷患者術后ASES評分(93.6±4.7)分、Constant-Murley評分(92.4±4.0)分,高于肩袖損傷患者術前ASES評分(72.7±4.0)分、Constant-Murley評分(70.2±2.4)分(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均認同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對于肩袖損傷患者的關節(jié)修復效果,研究可信性高。
綜上所述,肩袖損傷患者接受關節(jié)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能夠有效改善關節(jié)功能情況,提高其術后預后情況,減少術后疼痛感,使肩袖損傷患者生活質(zhì)量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