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康 影
[內(nèi)容提要]早就聽說北京有個欣賞銀杏的勝地——五塔寺,這里也是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的所在地。每年深秋,都可以看到攝影愛好者拿起自己手中的“長槍短炮”對準樹影婆娑中的金剛寶座塔精心拍攝。我也想學學如何將銀杏美景拍得出彩,所以我也來到了五塔寺,尋訪銀杏的痕跡。
金剛寶座塔南面
五塔寺原名為真覺寺,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現(xiàn)僅存一座金剛寶座塔和兩棵有600余年樹齡的銀杏古樹。在這座方形金剛寶座上,有五個寶塔塔尖,這五塔即表示五主佛。金剛寶座和五塔四周都有獅子、馬、孔雀、象、金翅鳥王形象的雕刻,據(jù)說這五種動物分別是東南西北中五方主神的坐騎。塔座南面的正中刻有佛的足跡,象征著“佛跡遍天下”。
五塔寺的地理位置比較便利,門前就是南長河,昆玉河游船就從河道中緩緩漂過。隔河對望的就是北京動物園的西北門,游客也可以選擇將兩處景區(qū)結(jié)合在一天之內(nèi)游覽。雖然隔河相望的動物園有大批游客到訪,但是這座五塔寺卻靜靜地立在那里,甚少有人拜訪。這金剛寶座塔算是寺內(nèi)現(xiàn)存的最完整的古建,塔身四周有精美雕刻,雖然歷經(jīng)風霜雨雪,外表已有了歲月的痕跡,但正是這種歷史的厚重感,讓這里生出了濃郁的文化底蘊。
如果是夏季來到這里,坐在兩棵古銀杏樹下,茂盛枝葉遮住了熱辣陽光,只感受樹蔭下的清涼,靜聽蟲鳴鳥叫,細細品味歷史的余韻,也會是難得的愜意體驗。我看到了網(wǎng)紅貓咪“美寶蓮”“二寶”“黑醬醬”,它們悠閑地在場地中散步,也有一兩只安靜地沐浴在陽光中,四腳朝天呼呼大睡,仿佛身邊的一切游客都與它們無關(guān),只顧著享受自己的幸福。但是它們對陌生人還是有些敵意的,我原本在它們活動范圍的2米之外徘徊,想近距離給它們拍照,剛走近兩步,它們就機警地跑開了。以后還是距離遠一點觀察吧,不去打擾到它們的閑適生活。
金剛寶座前矗立著兩棵古老的銀杏樹,它們已經(jīng)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兩棵樹的樹齡已有600余年,均為雌雄同株。銀杏樹又名白果樹、鴨腳樹等。它的生長周期較慢,壽命自然隨之增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jié)果需要20多年,所以也被稱為“公孫樹”。在明清兩代文人的筆墨中也曾記載著兩棵銀杏樹的歷史。明崇禎十六年中進士,后在清朝當了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的王崇簡在游覽五塔寺后,作詩《經(jīng)真覺寺》:“古塔依然煙雨姿,桃花無復出墻枝。板橋細草河邊路,夢得閑行是昔時?!边€有清代文學家洪亮吉的《洪亮吉集》中,收錄了他所作《自御園回半道游五塔寺寺中有古樹二株出檐幾數(shù)十丈花開覆屋寺僧曰銀杏也為賦一律》一詩:“五塔寺邊雙樹奇,馬行迂道款禪扉。高枝似向云中出,落蕊猶能天半飛。清磬幾聲催夕照,疏香十里點朝衣。鄰齋東去春如海,較爾濃蔭覆院稀?!?/p>
金剛寶座塔前的石獅子
銀杏樹旁的石獅子,從不同角度和距離去觀察,感覺它的表情也不盡相同,時而威武時而可愛,若將它當作大樹的陪襯時又感覺小巧得像一個玩具。落葉季節(jié),石獅子身上也會沾上金黃的葉片,又多了一絲活潑俏皮。
五塔寺院內(nèi)有無數(shù)柿子樹,10月正是果實成熟的時節(jié),隨時可能有柿子因成熟而落下。在這里游覽時,看到保潔阿姨清理了兩片掉落的柿子果肉。每棵樹的柿子都很大,直徑能夠達到8厘米,這種北京磨盤柿扁圓形居多,也有一些近似方形,深橘紅色的柿子表面散發(fā)出油脂的光澤,讓我看著就眼饞,盼望著吃到微甜不澀口的大柿子。
走到塔后,這邊的石獅子都比較小巧玲瓏,不像塔前的獅子那么威武莊嚴。其中有一只“望天吼”,肋間有兩翼,上揚的頭顱展示著它的高傲,雖然前肢和頭部有所殘缺,但是可以想見它曾經(jīng)俾睨天下的霸氣。
塔后還有一片灌木叢圍起來的“法帖迷宮”。迷宮內(nèi)展出了館藏《詒晉齋》《敬和堂》帖石的仿制品120方。每走四五步,就可以看到一方帖石,但因為人跡罕至,有些帖石已經(jīng)被灰塵覆蓋,不太看得清楚刻下過什么文字了。我在迷宮中穿行,也要時刻注意腳下,沒有多少游客走過的石板路上經(jīng)常有掉落的柿子和樹葉。石板路非常窄,寬度只有50厘米左右,有的轉(zhuǎn)角處需要側(cè)身前行。雖然我不像10歲孩童的個頭那樣被身高限制無法看到灌木叢頂部,但是由于迷宮交錯復雜,也不能立刻發(fā)現(xiàn)出口在哪里。鉆了幾個死胡同后,才終于從北邊的出口離開了迷宮。
五塔寺和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在同一個院落中。這里珍藏的一些石刻藝術(shù)精品也是值得觀摩了解的。這里收藏的石刻所涉及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形式多樣、工藝精湛。有質(zhì)樸恢弘的摩崖、蕩氣回腸的碑碣墓志、莊嚴大氣的門題殿榜、鴻篇巨制的房山石經(jīng)、文人騷客的法書帖石……在數(shù)以萬計的石刻之上,能工巧匠將他們世代相傳的雕刻技術(shù)運用得爐火純青,將精美的草書、隸書、篆書等書法作品永久保留在石頭之上。
“火成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這些大自然的巖石堅固易得、加工便利,早在原始人類的生活中已經(jīng)得到大量應(yīng)用,這些也可以稱為早期石刻。因為人的改造和利用,將樸素的石頭變?yōu)槭蹋祟惖氖止に嚺c科技水平不斷進化發(fā)展,逐漸產(chǎn)生了平面石刻、立體石雕、藝術(shù)石刻等不同的形式。這些承載著人類藝術(shù)活動痕跡的石頭,或具有獨立造型,或為多件組合,構(gòu)成了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在浩瀚的藝術(shù)領(lǐng)域大放異彩。
孫中山先生奉安紀念碑
傅恒宗祠碑
在五塔寺景區(qū)內(nèi)的“貞石永固——北京石刻藝術(shù)歷史文化展”有很多刻石,有“平則門”石額、清納蘭(性德)室盧氏墓志銘、王時邕墓志、雕百子圖石洗等。
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在這里看到了“孫中山先生奉安紀念碑”。這是一尊曾立于頤和園東宮門外的“方尖碑”,高度達到185厘米,底部的長和寬均為29厘米,頂部為菱錐形。碑陽銘文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奉安紀念碑”。此碑為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葬事籌備委員會派員來北京迎櫬時所立。它靜靜地矗立在這里,讓我心里產(chǎn)生了一些敬仰。孫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qū),致力國民革命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的自由平等。他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樣偉大的革命者,對中華民族在精神上的巨大影響,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為祖國的獨立和富強而斗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感謝英雄的引領(lǐng),讓我們現(xiàn)在擁有平安順遂的美好生活。
在戶外的石刻展覽區(qū)我看到了富察傅恒的宗祠石碑、顯親王富綬石享堂、御制廣寧門外石道碑等。
傅恒宗祠碑現(xiàn)位于金剛寶座塔東側(cè)的祠墓碑刻區(qū)域,這座碑高度接近6米,而其他王公大臣的碑比這座要低1米多,它比康熙朝的重臣索尼的碑還要高,而且還帶有基座。石碑分為五部分,分別為碑首、碑身、副座、龜趺座、海墁。碑首為螭首,額篆“敕建”二字。碑文滿漢文合壁,記述了傅恒在大小金川戰(zhàn)役中的功績。龜趺座兩側(cè)采取高浮雕的方式,各雕有麒麟臥松、獅子祥云圖案。傅恒宗祠碑上雕刻有團龍,足可見這座碑的等級之高。而且最獨特的是,大多數(shù)宗祠碑都是在碑主人逝去后才可修建,這座石碑卻是在傅恒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亂后,皇帝為其修建的。傅恒勤勉好學、文武雙全,并不像其他皇親國戚花天酒地、囂張跋扈,雖然因自己的姐姐——乾隆皇帝的孝賢純皇后的關(guān)系與皇帝有親緣基礎(chǔ),但是他也憑借自己的能力立下卓絕的功勛,作為賢才得到了皇帝的器重,才有資格獲得如此雕刻精美的高規(guī)格石碑,這塊傅恒宗祠碑就是他們君臣深厚情誼的真實見證。
陵墓石刻區(qū)有一尊清代時期的石雕“顯親王富綬石享堂”。這座石雕實物較大,漢白玉質(zhì)地,石仿木結(jié)構(gòu)。須彌座式臺基,共有12根盤龍柱作為支撐,每一個柱子上都雕滿云紋和蛟龍出水的圖樣,蛟龍在云中穿行,栩栩如生;每一間都有六抹雙扇門對開;在檐邊有如意形狀的卷邊。最令我驚奇的是房檐下的斗拱結(jié)構(gòu)也都被雕刻得精致奇巧,和真實存在的房間幾乎沒有差別。
一尊北魏太和造像曾經(jīng)全身著彩,但今時今日已經(jīng)剝蝕殆盡。這尊背屏式、高浮雕的造像,主尊釋迦牟尼為“等身像”高165厘米,又稱“閻惠端造像”。正面雕一佛二菩薩,背面雕化佛124尊。經(jīng)過了一千多年歲月的洗禮,這些石刻上的佛像仍舊精致,讓人感嘆。
“薛仁貴征東”故事的嵌墻刻石分為五屏,每屏為一個單元,上下共四欄,上面三欄是故事情節(jié)描寫,最后一欄都是朝向不同方向的獅子造型。背部鐫刻的是詩文兩首。提及的故事包括“薛禮白袍”“九天玄女”“唐太宗”“淤泥河救主”等。唐太宗為了收復遼東,統(tǒng)一天下,曾三次出兵征討高句麗。薛仁貴等率兵攻下平壤城,俘虜高句麗王高藏,高句麗滅亡。這組石刻將故事的前因后果表達得清楚明白,能夠讓人了解到這一段歷史的梗概。
金剛寶座上的佛像石刻
金剛寶座塔的水中倒影
瀏覽了金剛寶座塔和石刻展覽,我又回頭看了看滿院的銀杏樹。
五塔寺中銀杏的最佳觀賞期為每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觀賞期相對比較短暫,前來拍照的游客比較集中,最好錯峰游覽。
沒想到這里也有文創(chuàng)冰棍兒售賣,是五塔和銀杏的樣式,不過秋天天氣漸涼,沒敢品嘗。見有人拿著拍照,是個奶白色的冰棍兒,我猜可能是香草味道的吧。
通過不斷尋找角度,試驗出了幾個比較優(yōu)質(zhì)的拍照角度。第一,透過銀杏的葉片去拍攝五塔,塔實銀杏虛,或者塔虛銀杏實,是兩種不一樣的對焦角度,可以突出不一樣的主體,收獲不一樣的感覺。第二,在地面潑水或是橫放手機用屏幕當反射源,讓塔倒映在水中或手機屏幕上,再用相機拍攝,可以得到五塔的倒影,也可以在構(gòu)圖時選擇拍攝一半屏幕一半建筑。第三,可以身旁其他游客的寫生作品當前景來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機打開攝影頭,手機拍景觀后,再使用相機拍手機,兩個景別虛實交纏,也有特別的美。
我在塔前空地處看到了一對母女正在往地上潑水拍攝五塔倒影,站在旁邊和她們閑聊兩句。聽她們說一周前就開始來這里拍攝了,那時正好趕上天氣降溫幅度較大,北風呼嘯,沒兩天樹葉就開始變黃了,但此時樹葉沒有全部變黃,還比較茂密,她們認為最適合看全黃銀杏的日期是在10月25日前后,那時的銀杏葉基本全部變黃,也會有一大批樹葉掉落,銀杏果會成熟落地。跟著她們的鏡頭,我也嘗試著體驗了一下拍攝銀杏和五塔的倒影,效果真的很不錯,陽光下的水面反射出塔尖和樹葉的風采,不時有輕風吹皺了平靜的水面,讓古樹與古塔也一起微微浮動起來。
臨走之前體驗了一下具有人文關(guān)懷的衛(wèi)生間。這個景區(qū)的衛(wèi)生間有溫熱水洗手,洗手間內(nèi)干凈明亮,空氣流通無異味。衛(wèi)生間的設(shè)置是否能讓游客舒心,是衡量一個景區(qū)能否走得長遠、是否擁有完善設(shè)施質(zhì)量的標準之一。這里的衛(wèi)生間質(zhì)量很不錯,能夠讓人在潔凈的環(huán)境中身心舒暢。
五塔寺會收取門票費用,20元的門票并不算昂貴,而且每逢周三,還有前200名游客免票的優(yōu)惠活動,如果趕上周三沒什么事情,來這里薅門票的羊毛,體驗一回石刻文化也是很值得的。深秋季節(jié),前來拍銀杏的游客很多,我在早上8:40到達五塔寺門口,前方已經(jīng)有接近100人在排隊等待了。由于這里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一家國家三級博物館,所以周一會閉館(節(jié)假日另行通知),游客切記不要撲空。而且需要提前1~7天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進行預(yù)約,現(xiàn)場檢票時要出示預(yù)約碼核銷。
走出五塔寺,再舉著門票與“真覺寺”牌樓合影一下吧。很多精美的石刻也許就出自我們熟悉的北京的某個地段;很多文物需要我們靜下心,慢慢地解讀。
真覺寺(五塔寺)牌樓與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