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番木瓜;未成熟合子胚;胚性細胞懸浮系;體細胞胚發(fā)生;植株再生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23)02-0376-10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是廣泛分布于全球熱帶亞熱帶區(qū)域的重要果樹,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1],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最有營養(yǎng)價值的十大水果之首[2]。隨著消費者對番木瓜認識的提高、消費者保健意識的增強以及番木瓜儲存運輸技術的發(fā)展進步,番木瓜逐漸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成為在中國農業(yè)品種結構調整和鄉(xiāng)村振興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經濟作物[3-4]。然而,番木瓜環(huán)斑花葉病毒?。≒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嚴重限制了番木瓜產業(yè)的發(fā)展,其抗病品種的培育成為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5]。可食用番木瓜抗病資源匱乏,栽培種遺傳基礎狹窄,通過傳統(tǒng)的雜交育種難以培育出抗病品種[5-6];而分子育種技術則可有效地改良品種的抗病性,對PRSV 具有高抗性的華農1 號已成功培育并在我國釋放種植[7]。
建立高效植株再生技術體系是番木瓜分子育種技術研發(fā)的基礎。前人曾較多地報道直接利用番木瓜胚性愈傷組織誘導體細胞胚發(fā)生并獲得植株再生[8-13],但該途徑存在基因型依賴、體細胞胚發(fā)育不同步、胚根端愈傷化導致生根質量差、體細胞胚發(fā)生率和植株再生率低等問題[14],這些限制了轉基因技術的廣泛應用?;诖?,筆者在本研究中旨在建立一種基于胚性細胞懸浮培養(yǎng)的高效植株再生技術體系,提高體細胞胚發(fā)生和發(fā)育的同步性及其植株再生率,以期為番木瓜大量離體快繁、細胞工程育種和分子育種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以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番木瓜種質資源圃中紫暉品種為試驗材料,該品種具有豐產、優(yōu)質且適應性強等特性[15]。定植時采用組織培養(yǎng)兩性株種苗,采用常規(guī)管理辦法,植株生長正常。
1.2 外植體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生長勢旺盛的健康植株,掛牌標記兩性花開花日期。取開花坐果后110~120 d 的果實,參照魏岳榮等[4]的方法對果實進行表面消毒,縱向切開后收集種子,分離未成熟合子胚作為外植體。
1.3 愈傷組織誘導
將外植體接種于裝有30 mL愈傷組織誘導培養(yǎng)基(MCI)的100 mL 錐形瓶中,在(27±1)℃下暗培養(yǎng)。MCI基本組成為:1/2 MS培養(yǎng)基+400 mg·L-1谷氨酰胺+ 60 g·L-1蔗糖+ 7 g·L-1瓊脂粉,pH值5.8。為觀察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2,4-D)質量濃度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本試驗共設1、2、3、4 和5 mg·L-1共5 個2,4-D質量濃度處理,以不添加2,4-D為對照。每個處理接種5 瓶,每瓶接種外植體7 個,3 次重復。培養(yǎng)60 d 后,統(tǒng)計愈傷組織和胚性愈傷組織誘導率。
1.4 胚性愈傷組織的增殖培養(yǎng)
挑選松散易碎的淺黃色胚性愈傷組織團進行繼代培養(yǎng),繼代培養(yǎng)基為MCI基本培養(yǎng)基,并根據(jù)1.3胚性愈傷組織誘導率統(tǒng)計結果添加適宜質量濃度的2,4-D,培養(yǎng)條件與1.3 相同。繼代時剔除褐化、致密組織和非胚性愈傷組織,繼代周期為28~30 d。
1.5 胚性愈傷組織的液體培養(yǎng)、篩選和均質胚性細胞懸浮系的建立
取優(yōu)質胚性愈傷組織約2 g,加入到裝有30 mL液體培養(yǎng)基(ML)的100 mL 錐形瓶中,在黑暗條件下,(27±1)℃、110 r ·min-1振蕩培養(yǎng)。ML組成為胚性愈傷組織繼代增殖培養(yǎng)基成分去除瓊脂粉,pH值5.8。初次懸浮培養(yǎng)7 d 后,參照魏岳榮等[16]的方法對培養(yǎng)物進行篩選和繼代培養(yǎng),濾除大顆粒愈傷組織、細胞團和體細胞胚,直至獲得細胞分散且穩(wěn)定增殖的均質胚性細胞懸浮系(embryogenic cell system,ECS)。后期ECS 繼代過程中,每次取5 mL ECS 加入25 mL新鮮培養(yǎng)基中,繼代周期為21 d。
1.6 體細胞胚的誘導和成熟培養(yǎng)
取繼代培養(yǎng)后第10 天的ECS 5 mL,靜置后去除培養(yǎng)液,加入體細胞胚誘導培養(yǎng)基(MSI) 30 mL,MSI 組成為1/2 MS鹽+MS維生素+50 mg·L-1肌醇+400 mg·L-1 谷氨酰胺+30 g ·L-1 蔗糖,pH 值5.8,110r ·min-1振蕩培養(yǎng)21 d。將誘導的體細胞胚轉移至裝有20 mL體細胞胚成熟培養(yǎng)基(MSM)、表面鋪有一層濾紙的培養(yǎng)皿(直徑9.0 cm) 內,在(27±1)℃、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30~45 d,期間每15 d 更新一次培養(yǎng)基。MSM組成為MSI +5 g·L-1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4.0 g·L-1凝膠,pH值5.8。
1.7 體細胞胚的萌發(fā)和生根培養(yǎng)
挑選發(fā)育正常的子葉期體細胞胚,在加有萌發(fā)培養(yǎng)基(MG)的培養(yǎng)皿(直徑9.0 cm)中萌發(fā)培養(yǎng)。MG基本組成為MS+30 g·L-1蔗糖+7 g·L-1瓊脂粉,pH值5.8。為觀察6-芐基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和AC組合對體細胞胚萌發(fā)和生根的影響,試驗共設MG1(0.4 mg · L-1 6-BA+0.02 mg · L- 1 NAA)、MG2(0.1 mg · L-1 6-BA+0.1 mg · L-1 NAA+5 g · L-1AC)、MG3(0.4 mg · L-1 6-BA+0.02 mg·L-1 NAA+5g·L-1 AC)、MG4(0.4 mg·L-1 6-BA+0.2 mg·L-1 NAA+5 g ·L-1 AC)、MG5(0.1 mg·L-1 NAA+5 g ·L-1 AC)和MSM共6 個處理,在(27±1)℃、12 h/12 h 光周期條件下培養(yǎng),光照度54 μmol·m-2 · s-1。培養(yǎng)21 d 后統(tǒng)計體細胞胚萌發(fā)率、生根率、同步萌發(fā)和生根率及愈傷化比率。
1.8 植株再生和馴化培養(yǎng)
挑選正常萌發(fā)和生根的體細胞胚,轉移到植株再生培養(yǎng)基(MR)促進地上部和根系發(fā)育。MR組成為1/2 MS+0.1 mg·L-1 6-BA+2 mg·L-1吲哚丁酸(3-Indolebutyric acid,IBA)+10 g·L-1活性炭+30 mg·L-1蔗糖+7 g ·L- 1 瓊脂粉,pH 值5.8,培養(yǎng)條件與1.7 相同。30 d 后統(tǒng)計植株再生率。輕輕拔出再生小植株,移栽到含有2/3 泥炭土+1/3 蛭石(體積分數(shù))的基質營養(yǎng)杯中,在溫室大棚中進行馴化培養(yǎng)45~60 d,當植株生長發(fā)育至15 cm后即可移植到田間生長。
1.9 統(tǒng)計分析
各試驗處理均設置3 次重復,使用SPSS 15.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Duncan’s 多重比較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測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外植體未成熟合子胚的分離獲取
本試驗以紫暉坐果后110~120 d 果實種子(圖1-A)的合子胚為外植體進行愈傷組織誘導。觀察發(fā)現(xiàn),110~120 d 齡果實種子為未成熟種子,外層為白色肉質外種皮,內層中種皮仍為白色,尚未硬化。將種子置于超靜工作臺面的無菌濾紙中央,剝離外種皮后,以手術刀背面按壓種子中部,使內層種皮輕微破裂,然后輕輕按壓種子基部至中部,即可擠壓分離出完整的未成熟合子胚(圖1-B)。
2.2 愈傷組織誘導
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yǎng)基3 d 后,未成熟合子胚開始膨大。15 d 后,含有2,4-D的所有處理中未成熟合子胚開始愈傷組織分化,不含2,4-D的對照處理則未見愈傷組織形成。在愈傷組織誘導過程中,可觀察到淺褐色海綿狀愈傷組織(圖1-C a)、白色粉狀愈傷組織(圖1-C b)、淺黃色透明狀愈傷組織(圖1-D)和淺黃色松散易碎的胚性愈傷組織(圖1-E)。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部分胚性愈傷組織表面可觀察到叢狀體細胞胚(圖1-E a)的發(fā)生。
誘導培養(yǎng)60 d 后,統(tǒng)計愈傷組織和胚性愈傷組織誘導率。結果表明,1 mg·L-1 2,4-D 處理愈傷組織誘導率為41.90%,2~5 mg·L-1 2,4-D 處理均能誘導50%以上未成熟合子胚形成愈傷組織,其中4 mg·L-12,4-D處理可獲得92.38%的最高愈傷組織誘導率。就胚性愈傷組織誘導率而言,4 mg·L-1 2,4-D 處理效果最好,可達62.86%;其次為3 mg · L-1 2,4-D 處理,兩者無顯著差異。當2,4-D 質量濃度增加至5 mg · L- 1 時,胚性愈傷組織誘導率下降至38.10%(表1)。
2.3 胚性愈傷組織的增殖培養(yǎng)
為提高胚性愈傷組織質量,增加胚性愈傷組織數(shù)量,挑取胚性愈傷組織團,剔除褐化組織及非胚性愈傷組織,轉移至含4 mg·L-1 2,4-D的MCI培養(yǎng)基中進行增殖培養(yǎng)。3 個繼代周期后可獲得大量松散易碎的優(yōu)質胚性愈傷組織(圖1-F)。
2.4 胚性愈傷組織的液體培養(yǎng)、篩選和均質胚性細胞懸浮系的建立
優(yōu)質胚性愈傷組織被轉移至液體培養(yǎng)基后,在搖床的振蕩作用下,愈傷組織團較易散開,無褐化現(xiàn)象。繼代過程中,使用不同孔徑的篩網(wǎng)濾除體積較大的愈傷組織團塊、大細胞團和已形成的體細胞胚等培養(yǎng)物。5 個繼代周期后,可獲得由大量單細胞和小細胞團組成的均質的胚性細胞懸浮系(圖2-A~B)。
2.5 體細胞胚的誘導和成熟培養(yǎng)
均質胚性細胞在液體體細胞胚誘導培養(yǎng)基中經1 個繼代周期(21 d)的培養(yǎng)后,可形成大量球形胚(圖2-C)。將球形胚轉移到含有5 g·L-1 AC的半固體體細胞胚成熟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30~45 d(圖2-D),可逐步發(fā)育為成熟的子葉期體細胞胚(圖2-E),該過程中體細胞胚發(fā)生和發(fā)育的同步性較好。
2.6 體細胞胚的萌發(fā)和生根培養(yǎng)
挑選成熟的子葉期體細胞胚接種于含0.4 mg·L-16-BA+0.02 mg·L-1 NAA體細胞胚萌發(fā)培養(yǎng)基MG1中培養(yǎng)(圖3-A),3 d 后可見體細胞胚開始萌發(fā),7 d后可見到萌發(fā)的綠色子葉(圖3-B),同時體細胞胚根端開始出現(xiàn)愈傷化。培養(yǎng)21 d 后,萌發(fā)的體細胞胚已具備完整的下胚軸、子葉和芽(圖3-C),萌發(fā)率97.58%,但胚根端愈傷化嚴重,愈傷化比率為95.48%,有少量生根,同步生根率為18.18%(表2),根系數(shù)量少且質量差。該途徑萌發(fā)的芽可用于增殖,但均表現(xiàn)出基部愈傷化(圖3-D),生根難度大。
基于此,為改善番木瓜體細胞胚的萌發(fā)和生根質量,筆者在本試驗中比較了不同質量濃度6-BA和NAA組合及AC的作用效果(表2)。結果表明,與MG1 培養(yǎng)基比較而言,5 g·L-1活性炭的添加,可有效促進成熟的子葉期體細胞胚萌發(fā)和生根同步進行,同時顯著降低愈傷化程度。MG2(圖3-E)、MG3(圖3-F)、MG4(圖3-G)和MG5(圖3-H)培養(yǎng)基中體細胞胚的同步萌發(fā)和生根率分別為80.47%、92.62%、84.05%和66.19%,愈傷化比率分別為55.95%、33.10%、74.76%和66.43%(表2),其中含0.4 mg·L-1 6-BA+0.02 mg·L-1 NAA+5 g·L-1 AC的MG3 培養(yǎng)基促體細胞胚萌發(fā)和生根效果最佳。綜合以上結果分析,不同質量濃度的6-BA和NAA的添加會導致萌發(fā)體細胞胚根端及根系的愈傷化,而AC的添加可顯著降低愈傷化程度。
將成熟的子葉期體細胞胚接種于含5 g·L-1活性炭的不含任何激素的MSM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圖3-I),3 d 后即可見到體細胞胚下胚軸膨大伸長和基部生根,5 d 后根部出現(xiàn)大量根毛(圖3-J),14 d 后體細胞胚萌發(fā)率為97.86%( 圖3- K),同步生根率為88.33%,其中已萌發(fā)但未能生根的體細胞胚基部表現(xiàn)為輕度愈傷化,愈傷化比率為11.67%(表2)。培養(yǎng)21 d 后,萌發(fā)生根的體細胞胚表現(xiàn)為下胚軸伸長、根系伸長且數(shù)量增加,未見愈傷化比率升高情況出現(xiàn)(圖3-L)。
2.7 植株再生和馴化
將萌發(fā)和生根的體細胞胚移植到含0.1 mg·L-1 6-BA+2 mg·L-1 IBA+10 g·L-1AC的植株再生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30 d 后,可獲得具有6~8 枚錐形小葉、根系發(fā)育良好的健康植株(圖4-A~B),植株再生率為81.36%。將上述植株輕輕拔出并清洗干凈根系附帶瓊脂,移植到透氣基質中,在前期加強保濕的情況下,經45~60 d 馴化培養(yǎng),可獲得具8~10 枚真葉的種苗(圖4-C),并移植到田間進行性狀觀察。
3 討論
3.1 番木瓜未成熟合子胚的有效分離獲取及其胚性發(fā)生效果
番木瓜未成熟合子胚體積較小,長約3 mm,常規(guī)分離方法是在體視顯微鏡的輔助下進行剝離,操作難度較大,速度慢,效率低,且合子胚完整性差。筆者在本試驗中采用肉眼分離法,通過擠壓方式可有效分離獲取未成熟合子胚。該方法無需體視顯微鏡的輔助,簡單易操作,速度快,且分離的合子胚完整性好,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由體細胞啟動間接器官發(fā)生的過程包括胚性誘導和形態(tài)建成2 個階段,其中體細胞脫分化形成胚性愈傷組織的誘導階段非常關鍵,直接決定了后期形態(tài)建成和植株再生的成敗與效率,而胚性愈傷組織的誘導跟外植體材料密切相關。自1980 年Litz等[17]開展番木瓜體細胞胚性誘導研究以來,使用的外植體類型包括子葉[9,11,18- 19]、下胚軸[12- 13,19- 21]、葉片[18-19,22]、葉柄[22]、莖尖[11,18]、莖段[18,23]、幼根[18,23-24]、胚珠[25-26]、合子胚等[4,8-10,12,14,19,27-29]。綜合文獻結果及項目組前期研究數(shù)據(jù)(未公開發(fā)表)分析,以子葉、葉片、葉柄、莖和根為外植體時,愈傷組織誘導率可達50%~95%,但胚性愈傷組織誘導率低,體細胞胚發(fā)生能力較弱,且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間差異顯著;而下胚軸、胚珠、合子胚則具有較高的胚性發(fā)生潛力,胚性愈傷組織誘導率可達到30%~77.5%,體細胞胚形成效果好,植株再生率高。被利用的合子胚可分為90~120 d 果實未成熟合子胚和成熟合子胚2 種,綜合比較而言,本試驗采用的110~120 d 的未成熟合子胚胚性誘導效果更佳,是番木瓜間接器官發(fā)生和高效植株再生的理想外植體材料。
3.2 不同質量濃度2,4-D對番木瓜未成熟合子胚胚性誘導的影響
體細胞脫分化受多種物理和化學因素的影響,其中生長素在體細胞向胚性狀態(tài)的轉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染色質修飾和激活特定轉錄因子來誘導相關基因表達[30-32]。就番木瓜胚性誘導而言,前人曾報道2,4-D是最佳化合物[8],并在后續(xù)相關研究中被廣泛應用[9-13,27]。基于各種試驗材料的基因型、外植體類型、外源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組合效果等差異,2,4-D處理質量濃度介于1~10 mg·L-1之間,胚性愈傷組織誘導效果差異顯著。其中以10 mg·L-1 2,4-D +250 mg·L-1 Carbenicillin 處理馬來西亞番木瓜品種Eksotika 90~100 d 齡果實合子胚,胚性愈傷組織誘導率最高可達到77.5%[27]。本試驗中,以自主選育番木瓜新品種紫暉為試驗材料,利用110~120 d 齡果實的未成熟合子胚為外植體,在不添加其他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情況下,1~5 mg·L-1 2,4-D處理均能誘導形成胚性愈傷組織,其中4 mg·L-1 2,4-D 處理效果最佳,能誘導62.33%的外植體獲得質量良好的淺黃色、松散易碎型胚性愈傷組織。鑒于胚性誘導階段2,4-D的添加可能會導致體細胞胚異常和無性系變異的發(fā)生[17,30],在實際應用中,不同品種和試驗體系中2,4-D處理質量濃度與無性系變異發(fā)生之間的關系仍需驗證,應根據(jù)具體試驗目的進行綜合考慮和選擇。
3.3 番木瓜均質胚性細胞懸浮系建立的作用與重要性
誘導獲得的淺黃色、松散易碎型胚性愈傷組織可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中得到有效增殖,生長速度適中。隨著繼代時間的延長,在胚性愈傷組織表面可形成叢生狀體細胞胚。在筆者及前人的研究中,通常直接利用胚性愈傷組織進行體細胞胚的誘導和成熟培養(yǎng),從而獲得植株再生,但該途徑均表現(xiàn)出體細胞胚發(fā)育不同步、植株再生率低的特點[4,11-12]。ECS 具有增殖率高、培養(yǎng)物同步的優(yōu)勢[33],本試驗經5 次繼代篩選培養(yǎng)后,可建立由生理狀態(tài)較一致的單細胞和小細胞團富集組成的均質ECS,體細胞胚誘導和成熟同步性好,可同時獲得大量發(fā)育成熟的子葉形體細胞胚,為后續(xù)體細胞胚的同步萌發(fā)和生根奠定了基礎。因此,均質ECS的建立成為番木瓜高效植株再生技術的關鍵。
3.4 番木瓜體細胞胚萌發(fā)和生根的同步化培養(yǎng)
目前番木瓜間接器官發(fā)生過程通常是先誘導成熟體細胞胚萌發(fā),然后再誘導生根。在體細胞胚萌發(fā)過程中,往往添加6-BA、NAA等一些生長調節(jié)劑來促進萌發(fā)[8,25]。然而,目前的技術體系中最大的瓶頸在于萌發(fā)的體細胞胚胚根端極易出現(xiàn)愈傷化,并抑制有效根系的形成[10]。這是因為番木瓜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對生長素類物質極為敏感[34],體細胞胚具有結合生長素的能力,這些生長素在隨后的分化過程中排入培養(yǎng)基,從而產生愈傷組織[35]。本試驗體系進一步驗證了該問題的存在,0.4 mg·L-1 6-BA+0.02 mg·L-1NAA組合在促進97.73%體細胞胚萌發(fā)的同時,導致95.45%的體細胞胚根端出現(xiàn)愈傷化,有效根系少,大大降低了植株再生率和存活率。補充添加5 g·L-1AC則可有效促進93.33%體細胞胚萌發(fā)和生根同步進行,同時顯著降低愈傷化比率至33.37%。同時,筆者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成熟的子葉期體細胞胚在含有5 g·L-1 AC、不添加任何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體細胞胚成熟培養(yǎng)基中可實現(xiàn)同步萌發(fā)和生根,同步萌發(fā)和生根率可達88.53%,且愈傷化程度輕,愈傷化比率僅11.47%。由此可見,就番木瓜發(fā)育成熟的子葉期體細胞胚的萌發(fā)和生根而言,6-BA和NAA并非必需因素。AC對番木瓜體細胞胚萌發(fā)和生根的積極效果與在櫟樹、衛(wèi)矛上的報道相似[36- 37],這可能與AC具有吸附發(fā)育組織釋放的生長素類物質和次級代謝產物的作用密切相關[38-40]。
4 結論
以紫暉110~120 d 未成熟合子胚為外植體,最佳的胚性愈傷組織誘導培養(yǎng)基為1/2 MS 培養(yǎng)基+4 mg · L-1 2,4-D+400 mg·L-1谷氨酰胺+ 60 g ·L-1蔗糖。經5 次繼代篩選培養(yǎng)后,可建立由生理狀態(tài)較一致的單細胞和小細胞團富集組成的均質ECS。最優(yōu)體細胞胚發(fā)生方案為ECS 經液體培養(yǎng)方式誘導球形胚形成,在含1/2 MS鹽+MS維生素+50 mg·L-1肌醇+400 mg·L- 1 谷氨酰胺+30 g ·L- 1 蔗糖+5 g ·L- 1AC的培養(yǎng)基中促進體細胞胚的成熟及后續(xù)的同步萌發(fā)和生根,可有效緩解胚根端愈傷化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