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山的經歷有些不尋常。80后,用10年時間,憑一己之力,將一個只能做粗加工的鑄鋼廠改造成了“智能工廠”。
2012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劉翠山,因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東港市鑄鋼廠有限公司。當時,企業(yè)剛剛投入近千萬元購買了數控龍門五面體銑床等高精度設備,想組建數控精加工車間。除了劉翠山,公司再無別人懂數控技術,全廠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劉翠山沒有逃避而挑起重擔,培訓操作工人、選采購刀具、編排新產品生產工藝……時間緊、任務重,他經常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不合眼。
提起初建數控車間那幾年的苦與累,劉翠山很淡然:“雖然累,但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很有成就感?!边@些年,他帶出20多個徒弟。數控車間從只有他一人懂技術、會操作,最多只能開兩臺機器,發(fā)展到如今10臺機器同時開工。
數控車間的成功創(chuàng)建,也使公司加工能力向前邁出一大步,極大地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劉翠山身上的工匠精神使他成績斐然,目前已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兩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完成鑄造分廠130 余套金屬模具的設計制造。他說:“敬業(yè)、認真、嚴謹,這是我對工作、對技術,也是對人生的態(tài)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