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北方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對!蒙古族。說到他們,大家都會想到“風吹草低見牛羊”??墒?,現實的生活中內蒙古大草原的冬天,真的可以說是天寒地凍!有時候,方圓幾里地就有一個蒙古包,想想都冷。
說怎么這么冷?刮著風,夾著雪,鉆心透骨皮肉疼。風雪交加,就在大草原上孤零零的一個蒙古包前,傳來蒙古人激烈的吵架聲。
“把孩子放下!他是我們的!”
“這孩子,今天我必須帶走!”
“你敢!”
“你看我敢不敢?”
“哇—額吉!”
一時間,大人吵,孩子哭,亂作一團。您聽剛才這孩子一邊哭一邊喊“額吉”。額吉,什么意思?這是一句蒙古語,娘的意思。難道說這是人販子和父母搶孩子嗎?就見這個年輕的蒙古姑娘,抱起這個哭咧咧的小男孩,二話沒說就往馬鞍上放。這姑娘是孩子的母親嗎?可看她年紀輕輕,也就才十幾歲,懷里這個衣著破舊的孩子至少五六歲了。這少女怎么會是孩子的媽媽呢?
說話的工夫,蒙古族姑娘抱著孩子上了馬。這可了不得了!馬下的蒙古族夫婦,都生得人高馬大,身材魁梧,膚色黝黑,死死地抓住這個年輕姑娘不放手。一邊往回拖,一邊喊著:“你不能搶走我們的孩子!”“這孩子我必須帶走,你們這樣對待孩子不成!”
說著話打馬揚鞭,帶著孩子,走了!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個事兒還要從頭說起——20世紀50年代末,剛剛建國不久,自然災害嚴重,種種原因疊加,讓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兒院里聚集了大量孤兒,這些孩子因為缺乏食品物資,每天面臨疾病和死亡。說白了孩子們沒有奶喝。要讓這些小生命先活下來,先得讓孩子們有口奶喝。周恩來總理直接安排內蒙古自治區(qū)要把這3000多名孤兒想盡一切辦法養(yǎng)活下來。就這樣,3000多名江南的孤兒,從遙遠的南方來到了內蒙古草原。這些孩子沒有親爹親媽,就被牧民們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孩子”。
四子王旗也接到了任務。誰來照顧這些可憐的孤兒呢?四子王旗在全旗內優(yōu)中選優(yōu),都貴瑪,這個19歲的蒙古族姑娘因為念過書、做事認真,被選為保育員。她就是咱們書中開頭說到的那個年輕的蒙古族姑娘。年輕的姑娘要做保育員,都貴瑪心里是真沒底呀?!鞍??要我照顧28個孩子?我才剛19歲,還沒結婚,更沒有照顧過孩子。我行嗎?”
就這樣,都貴瑪獨自一人帶著這28個孩子來到腦木更蘇木保育院。說叫保育院,其實只有一個蒙古包。在蒙古包里,都貴瑪把孩子們的床擺成圓形,自己的床擺在中間,這形狀像不像一個溫暖的太陽?到了晚上,不論哪個孩子哭醒,像太陽一樣溫暖的都貴瑪媽媽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照顧他們。觀眾朋友們,時下的咱們也都為人父母,說真的,一個家庭經常是五六個人照顧一個孩子還累得人仰馬翻。人家小姑娘都貴瑪呢?10個月過去了,28個體弱多病的孩子都適應了牧區(qū)的生活,后來又都被健康地送到養(yǎng)父母家中。神了,都貴瑪照顧的孩子“接一個,活一個,活一個,壯一個”。大伙都說,這姑娘神了!真有法術嗎?如果這世上真有法術,我想這個法術叫作—愛!母愛!
孩子們送到養(yǎng)父母家里,都貴瑪也不放心,經常一家一家去探望, 看看孩子們過得好不好。這不,這一天,都貴瑪想著有個孩子叫扎拉木吉,手上的凍瘡天一冷就會犯,她就想著給孩子送點藥??祚R揚鞭,快到時天上飄起雪花,都貴瑪心里開始激動起來,“我都幾個月沒看見小扎拉木吉了。今年他差不多得6歲了,肯定又長高了。今天這么冷,他一定是在蒙古包里喝著熱奶茶呢。別說孩子了,就是我到了他家也要喝上兩碗,天兒可太冷了?!?/p>
遠遠地看到小扎拉木吉養(yǎng)父母家的蒙古包了。風雪中就見一個黑點兒掄著一個大錘,一下一下艱難地加固著蒙古包。都貴瑪心里想這家男人還真勤快,大雪天還在干活。到跟前下了馬,都貴瑪上前去打招呼,干活兒的人一轉身,都貴瑪都驚呆了,原來那個小黑點一樣的身影是小扎拉木吉!孩子在干活!就見孩子在這么冷的天穿了一件破絨衣,小臉凍得通紅,再看一雙手凍得像個大蘿卜一樣。一看到都貴瑪,小扎拉木吉放聲大哭:“額吉,我想你······”都貴瑪的眼淚刷地一下就流下來了,要知道28個孩子對她來說,都像親生的一樣。太不像話了,怎么能舍得這樣對待孩子呢?這是想領養(yǎng)一個孩子,還是想要一個不要錢的小勞動力?
正在這時,蒙古包里走出來一對蒙古族夫婦,他們走了出來,一看是都貴瑪,滿臉堆笑,“喲,這不是保育員嘛,快請進來喝碗奶茶吧!” “你們還好意思喝奶茶?你們在蒙古包里熱熱乎乎地喝奶茶,讓這么小的孩子干這么重的活兒,太給草原人丟臉了!”這對夫婦被都貴瑪說得滿臉通紅:“我們是鍛煉他!”“不用說了,我要把孩子帶走,你們不配收養(yǎng)他?!闭f著都貴瑪抱著孩子,翻身上馬。
這才出現了書中開頭的那一幕。都貴瑪把小扎拉木吉帶回了自己家,調理身體,直到政府為小扎拉木吉找到了另一家養(yǎng)父母。都貴瑪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覺得這對夫婦善良溫和,才同意把小扎拉木吉送到他們家。這之后的幾年里,都貴瑪還經常到小扎拉木吉家,看到他真的是快樂成長,她才算“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些像小扎拉木吉一樣的28個兄弟姐妹,這一輩子都把都貴瑪當親媽一樣對待,永遠都叫她“額吉”。這些孩子每年都會跑很遠的路來看都貴瑪,直到他們都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一年一年,風霜遮蓋容顏,都貴瑪從蒙古族姑娘變成了草原上的小老太太??墒呛⒆觽冞€是年年來看自己的額吉。這不,今年扎拉木吉又來啦。
“額吉,這是今年的新土豆,可甜了?!?/p>
“扎拉木吉,額吉對不起你!”
“額吉,您怎么啦?這是怎么了?發(fā)生什么事兒了啊?”
“我老了。兒啊,額吉對不住兒?。∧戏絹硇艃毫?,你們的親爹親娘想找你們??墒琴Y料里,你們的漢族名字,額吉記不得啦。額吉年輕時文化低,識字少,沒能記住你們的漢族名字。扎拉木吉,額吉不能給你找到親生爹娘。兒啊,娘對不住你?。 ?/p>
“額吉,說啥呢?我就是您的親兒啊。親生的爹娘也沒有您待我好。扎拉木吉這輩子要是沒有您,哪有我呀?”
多親的兒子?。≡炯墓适轮皇?8個孩子中的一個小故事, 28個孩子,哪一個都是都貴瑪的心尖兒。他們的故事還有很多。為了這些孩子們,都貴瑪一生未婚,一生沒有自己的親生孩子,可是她是草原母親都貴瑪,是大草原上最美麗的額吉。都貴瑪贏得了好多贊譽,“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感動草原—十杰母親”“最美奮斗者”“全國道德模范”等。2019年9月29日,都貴瑪被授予“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但是這些稱呼都不是她最愛聽的,這輩子她最喜歡聽她的28個孩子叫她一聲“額吉”!因此,咱們今天說的是—草原上二十八個孩子一個娘的故事。
這正是:草原母親都貴瑪,二十八子暖人心。不是親生勝親生, 額吉比那親娘親!
賞析:
“聽書聽扣兒,聽戲聽軸兒?!薄抖藗€孩子一個娘》開篇的場景便設置了一個“扣兒”,風雪中,草原上,一個十幾歲的內蒙古姑娘和一對夫妻發(fā)生激烈爭吵,為的是要帶走一個叫她“額吉”的小男孩。五六歲的男孩為什么要叫十幾歲的姑娘為“額吉”,姑娘因何要帶走孩子,夫婦為何又要阻攔……扣人心弦的懸念一下抓住觀眾的好奇心,成功拴扣激活了觀眾緊張與期待的心情。
前有“拴扣”,后必有“解扣”。作者通過層次分明、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了“釋懸”。內蒙古姑娘都貴瑪在接到照顧28個孤兒的任務后,傾盡心血呵護孩子,體弱多病的孩子在她的細心照顧下變得健康強壯,后陸續(xù)被牧民們領養(yǎng)。誰成想文中的小男孩卻在養(yǎng)父母家中處境堪憂,去看望孩子的都貴瑪揪心不已,并堅持將孩子帶回。由此便發(fā)生了作品開頭的一幕。
該作品彰顯了曲藝作品“有人有事有情”的特征:一是“有人”,主人公都貴瑪作為“書膽”貫穿全文,不足20歲的小姑娘本應還是天真爛漫、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齡,卻憑著瘦弱的身軀成為28個孤兒的“額吉”,一位堅韌不拔、充滿母性光輝的女性形象躍然眼前;二是“有事”,作品故事性強,敘事清晰流暢,情節(jié)鮮活生動,始終圍繞都貴瑪和孩子們發(fā)生的故事展開,并從事中見人,逐步豐滿人物;三是“有情”,一個年輕姑娘撫育28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這在常人看來,有點像天方夜譚,然而都貴瑪做到了,其間有著多少難以想象的困難,她都以堅強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克服了,她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這群孩子,用真情付出詮釋了大愛無疆,不能不令人為之欽佩動容。
“說書唱戲勸人方。”該作發(fā)揮曲藝優(yōu)勢,用觀眾喜聞樂見的評書形式,傳遞道德模范的榜樣力量,致敬道德之美,相信通過演員的精彩演繹,觀眾也必然會在曲藝的藝術魅力中感受到一場“潤物細無聲”的道德洗禮。
(賞析:本刊編輯部)
(責任編輯/陳琪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