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中語文新課改中,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比較新穎而有效的教學方式,它能通過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進入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設身處地地體驗和思考教學內容,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豐富語文知識與能力。本文在分析情境教學法的價值和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了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情景教學法 教學應用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應用情境教學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滿足于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審美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些教育目標,就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適宜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帶領學生讀懂文本,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語文學習的情境當中。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文章的分析講解方面,這種教學方式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導致學生對教學的依賴心理。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需要大量的閱讀,但學生的升學壓力很大,用于閱讀學習的時間有限,因此,運用情境教學法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1.深入自然大課堂,邁上社會大舞臺
語文學科的知識與社會、自然緊密相關,學習語文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認識自然,了解社會。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是相通的,與社會是相融的。大自然與社會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與自然社會的聯(lián)系。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要開展生活化教學,鼓勵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的機會。學生通過學習語文過渡到向自然、社會學習,讓學生細致觀察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養(yǎng)成獨立的社會生活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例如,李鎮(zhèn)西老師在教學時,就將油菜地當作課堂來向學生講授知識,這種進入自然、體驗自然的情境教學,能夠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又如,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詩歌作品,詩歌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許多學生缺乏想象力,不具備良好的感受能力,理解不了詩歌的意境。對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帶領學生去野外欣賞百花綻放、草長鶯飛的美景,感受春意盎然,體驗春天里萬物的生機勃勃。然后讓學生閱讀《江畔獨步尋花》,學生因為有了許多對于春天景象的直觀感受,再學習起來學生自然就能更好地走進文本,感受和理解作品描繪的春天景象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讀表演,再現(xiàn)故事情境
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有著學科 的獨特性,許多內容都有著很強的故事情境。學生在學習時可以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呈現(xiàn)具體的場景或生動的畫面。要想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題,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建與課文相適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直觀感受和真實體驗,促使學生沉浸到文章所營造的氛圍中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及作者的感情。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比較注重向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shù)恼Z文知識,缺少對文章的真實體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能力很難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誦讀,或者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還原文章中的場境,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文章當中,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產生新的認識。
比如,教師在講解《竇娥冤》這篇作品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把劇中的張驢兒、蔡婆婆、竇娥等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到課堂上,學生能夠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真實地進入到情境中去,對其中的人物產生深刻的認識。學生能切身地體會到人物的情感,從而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內涵。真實的情境,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能力。
3.借助多媒體開展情境教學
高中語文教材內包含了各種文學形式的作品,戲劇文學的生活性較強,人物語言也比散文、小說等更為口語化。教師在講解戲劇作品時,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授課。如今,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越來越快,多媒體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它能徹底改變過去課堂教學的沉悶狀態(tài),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氣氛更加生動真實,并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能夠沉浸到學習情境中去。教師借助多媒體手段開展情境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戲劇作品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講解《雷雨》時,可以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等內容,在這些背景知識的協(xié)助下,學生能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內容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更好地了解戲劇的文體特征及本質特征。還可以給學生播放話劇《雷雨》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人物性格的發(fā)展邏輯。在學生在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深入探討作品的內容、人物形象等。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閱讀和觀賞的感想心得與同學進行分享。當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時,教師再帶領學生對作品進行閱讀學習,學生就能深入透徹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4.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氛圍,美文共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適宜的教學情境中真正進入文本,深入分析挖掘文本的深刻內涵。在教學時,教師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在閱讀文本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代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設身處地地思考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脈絡,深刻領悟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的情感,使學生體會作品的思想美、語言美、意境美。
比如,教師在講解《離騷》時,學生很難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進行產生共鳴。此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氛圍,帶領學生一起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讓學生精心聆聽,再伴隨著音樂閱讀文章,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把學生帶到這篇文章所描繪的世界,使學生在音樂的陪伴下體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準確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豐富情感。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離騷》的經(jīng)典誦讀音頻,通過經(jīng)典誦讀的形式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畫面感。學生通過傾聽經(jīng)典誦讀,對文章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師再向學生具體講解文章內容,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仿名家的朗誦,以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誦讀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師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還能鍛煉學生的理解水平,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從而為今后更好地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通聯(lián):甘肅禮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