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情境教學法是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符合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理念,能夠豐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營造生動、想象的教學環(huán)境,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發(fā)揮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巧設情境,將語文理論知識與情感相融合,構建高中語文快樂課堂。
關鍵詞 情境教學 高中語文 快樂課堂
在新課改不斷發(fā)展的進程中,“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催生了情境化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巧設情境,將課堂內容與學生的思維認知緊密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立體化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并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教師巧設立體化的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提升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構建高中語文快樂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的課堂被廣泛應用。語文教師可以篩選豐富、高質量的網絡信息資源,引入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視頻、動畫、圖片等,將課文中的時代背景充分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形象地展示語文學科的魅力,還可以向學生傳遞富有年代氣息的內容,創(chuàng)設立體化的教學情境,縮短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學生對作者通過寄情于景的手法所傳達的情感很難理解到位,在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的時候,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通過直接講解的方式將課文內容分析剖析得學生聽,但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往往比較低下,學生即使聽了教師的講解,也不定能夠準確地理解文章描繪的荷塘月色與作者朦朧的內心世界的關系。面對學生的學習難點,教師應在教案設計和課堂導入時,為學生播放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讓學生在音樂背景的配合下,對文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為學生營造出一片月光朦朧、荷香縹緲的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篩選符合課文的音樂,像古箏曲《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等,利用這些音樂背景,為學生營造與課文內容與情感相宜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品蘊藏著的美好意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體驗和感悟。在生動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文,深刻體會文章所創(chuàng)造的語言美和畫面美。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方式有很多,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通過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能夠利用音樂、視頻和各種網絡信息,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有效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深化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期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構建快樂的語文課堂。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高中語文快樂課堂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問題中展開自主學習,以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水平。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提問,創(chuàng)設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
在學習《我與地壇(節(jié)選)》時,講解前,學生對作者史鐵生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較熟悉作者的其它作品,如《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務虛筆記》等,初步了解作者的寫作習慣和寫作風格。因此,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中展開自主學習,同時結合文本內容和寫作手法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問題,以促進學生有目的地深入閱讀文本。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特征,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將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進行合理的搭配,以保證小組間的學習水平均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工作,通過有效的提問幫助學生深入文本,如“作者是怎樣對‘古園’進行具體而細膩的描寫的?”“地壇與母親給了作者怎樣的生命啟示?”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尋找出問題的答案,并在小組內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對于大家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學生之間可以展開討論,直到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遇到障礙時,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幫助和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既能夠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及其表達的情感,從而提升語文能力。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嘗試去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到思考的快樂,并積極地融入到語文快樂課堂中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語文學科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文化歷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在構建快樂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盡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體驗情境,為學生設置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例如,學習楊成武的《長征勝利萬歲》,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深入理解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苦、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長征精神。但是,文章描述的故事離學生的生活距離遙遠,學生理解起來存在著較大的障礙,更無法深入體會偉大的長征精神。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紅色紀念館或革命歷史博物館,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的故事和人物,親眼看到紅軍長征穿過的衣服、草鞋,使用的水壺和武器,讓學生真切地感受長征的偉大歷史。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特殊的節(jié)日,帶領學生去烈士陵園,了解那些犧牲了的革命英烈的壯烈故事,感受革命烈士的偉大犧牲精神,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在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體會作者在紅軍長征勝利以后的喜悅和自豪。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以“長征精神”為主題的朗讀比賽和寫作比賽,通過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樹立學生的語文學習信心,增加語文課堂教學和學生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并在學習中有效地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在構建快樂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體驗式的實踐活動情境,為學生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巧設活動情境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生成和發(fā)展。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的教學方式,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能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巧設情境,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的積極作用。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立體化的教學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堂,從而構建高中語文的快樂課堂。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泰州市興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