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明,劉美秋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寒地水稻是指在北緯43°以北種植的水稻,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圖們市、樺甸以北、內蒙古東北部等稻作區(qū)[1]。該生態(tài)區(qū)氣候異于其他水稻種植區(qū)域,冬季時間長,春季環(huán)境溫度提升較慢,夏季高溫時間相對較短,但秋季溫度下降快,因此,適合該生態(tài)區(qū)生長的水稻均為光、溫較為敏感型的品種[2]。
與其他生態(tài)區(qū)相比,在該區(qū)域種植的品種生育周期較短,后熟更快[3]。因此,該生態(tài)區(qū)的溫光條件是品種適種與否的決定因素。此外,在選擇寒地稻區(qū)種植的品種時更加注重了解品種的抗逆性、抗病性、耐冷性和抗倒伏性[4]。其中,主要的病害類型是稻瘟病,冷害類型是障礙型冷害,這兩種病害直接影響水稻產量。寒地稻區(qū)水稻生產對品種抗倒伏性的要求極高,在寒地水稻結實期,持續(xù)大風和降水天氣易致水稻倒伏,水稻倒伏后影響大規(guī)模機械化收割作業(yè)效率,并導致稻米品質下降和減產。
因此,在水稻生產前,生產者應科學選擇及準備品種和其他生產資料。隨著農業(yè)科技的傳播推廣和機械裝備現(xiàn)代化程度的提高,優(yōu)良的生產資料和農業(yè)裝備迅速普及,選擇適宜的生產資料及農業(yè)裝備是做好水稻生產的前提。目前,農資市場所售商品種類繁多,良莠不齊;更新速度快,質量和特性難以掌握;價格浮動大,性價比估算難;特別是部分商家在銷售時夸大產品功效,甚至虛假宣傳,這增加了水稻生產單位和個人的選擇難度。
綜上所述,選購品種和農藥時需重點考慮當?shù)胤e溫、土壤基礎肥力等情況;計劃的產量目標和水稻生產模式及規(guī)模,在此基礎上擇優(yōu)購買[5-6]。文章介紹寒地稻區(qū)水稻品種選擇的原則,綜述農藥選購的方法,以期為水稻種植戶選購品種和農藥提供參考。
經濟效益是水稻生產的最終目的。因此,在選購水稻品種時,需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綜合考量,重點是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而不是盲目追求產量或強調品質。例如,有的品種個體產量低,但株型收斂,通過適當降低行穴距可以獲得較高的產量,屬于好品種;有的水稻品種產量不高,但米質突出,最終經濟收益甚至高于高產類型品種,屬于優(yōu)質良種;有的品種產量潛力較低,但生育期極短,適宜在全年積溫較短的地區(qū)種植。因此,無論品種特性如何,在選擇品種時,應結合生態(tài)區(qū)氣候特點和種植目標等靈活選擇,實現(xiàn)最大的經濟效益[7]。因此,購種時需明確以下原則。
合理選擇品種應建立在種植目標的基礎上,即所種植的品種需要產量和品質較高、生育期較短、上市較早的稻米品種。明確了種植目標后,結合品種性狀才能選擇適宜的品種。
盤錦市的蟹田水稻,其經濟效益由螃蟹和稻谷兩部分組成,其品種的選擇具備生育期相符、抗倒伏性強且葉片張角小、在當?shù)卦嚪N多年且抗病性強等特征[8]。如在丹東地區(qū),水稻品種需具備強抗倒伏性和強抗病性,主要是防治條紋葉枯病、稻瘟病等。研究表明,株型緊湊的品種在當?shù)馗撰@得高產[9]。
所選擇的新品種,需滿足在當?shù)卦嚪N兩年以上,觀察其豐產性、優(yōu)質性和抗逆性是否穩(wěn)定。這是由于已在當?shù)囟嗄攴N植的品種,其品種性狀較為穩(wěn)定,配套栽培技術更加成熟,利于稻米實現(xiàn)穩(wěn)產和高產。
盡管新種植的水稻品種可能在某些品種性狀上更具優(yōu)勢,稻米產量或品質更優(yōu),但品種性狀的穩(wěn)定性不明確,缺少針對該品種的配套栽培措施,給水稻的安全生產帶來了隱患。
因此,在選擇新品種時,需首先了解其品種性狀,特別是熟期、抗病性、抗冷性和抗倒伏性等性狀,及其是否已在本地試種兩年或以上。一定不要選擇品系等未經官方審定的水稻品種,其品種的熟期、豐產性、優(yōu)質性和抗逆性未經檢驗,盲目種植可能導致減產,增加種植風險。
寒地稻區(qū)氣候獨特,溫光資源有限,因此,適宜的熟期是品種選擇的前提。所選品種的熟期應在當?shù)赜行Хe溫范圍內,這直接關系到水稻的最終產量和稻米品質。符合當?shù)胤e溫的水稻品種能夠更為充分地利用該生態(tài)區(qū)的光溫資源,避免由于低溫所造成的延遲性冷害和障礙性冷害對水稻生長發(fā)育造成負面影響。一般情況下,水稻品種的熟期隨主莖葉齡的增加而延長,若在積溫較低區(qū)域種植葉齡數(shù)較多的品種,可能受到延遲性冷害的影響,不能正常成熟導致減產,此為越區(qū)種植;但在積溫較高區(qū)域種植主莖葉齡數(shù)較少的品種,浪費有限的溫光資源,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此外,品種間主莖葉齡數(shù)相同,其成熟所需積溫亦可能相差很大。因此,在選擇品種時應首先考慮積溫狀況,此為優(yōu)質高產的前提。
寒地稻區(qū)常見的是低溫冷害,低溫冷害是指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水稻正常生長發(fā)育必需的臨界溫度時,水稻遭受低溫脅迫導致的生理性損傷,使其不能維持正常的生長,并對籽粒產量產生影響[10]。水稻在芽期、苗期、孕穗期和開花灌漿期易遭受冷害,其中孕穗期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最大。在寒地氣候條件下,主要發(fā)生的冷害類型為延遲型冷害、障礙型冷害以及混合型冷害[11]。
1)延遲型冷害主要發(fā)生在水稻營養(yǎng)生長時期(分蘗期),導致水稻生育緩慢,影響葉齡進程。插秧后(3.5 葉期左右),當環(huán)境溫度持續(xù)低于12.5 ℃時,水稻生長延遲甚至不生長,其抽穗和開花時間隨之延遲。水稻的開花和授粉等生理活動正常,但灌漿過程和質量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無法適期成熟,并降低產量。
2)障礙型冷害主要發(fā)生在水稻生殖生長期(即孕穗期左右)。在水稻穗分化至抽穗和開花時,若環(huán)境溫度低于17 ℃時,極易發(fā)生障礙型冷害。遭受障礙型冷害會破壞水稻花器生理功能,從而導致穎花不育,降低結實率。
3)混合型冷害是指在一年內既發(fā)生延遲型冷害又發(fā)生障礙型冷害。即在分蘗期遭遇持續(xù)低溫,發(fā)生延遲冷害,延緩生育進程;在孕穗至抽穗期又遭遇小于17 ℃的環(huán)境低溫,導致水稻不育,影響正常成熟,導致水稻大幅減產。在寒地稻區(qū),低溫冷害在水稻的整個生育期都有可能發(fā)生,因此,不同生育階段的冷害對水稻的影響不同。冷害可分為前期冷害、中期冷害、后期冷害,即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時期均能遭受冷害,謂之混合型冷害。這些冷害類型均能影響水稻的光合作用,使其呼吸功能受阻,降低植株對養(yǎng)分的吸收及其在體內的轉運,并降低水稻的產量。
因此,在寒地稻作區(qū),抗寒性是其重要品種特性,可以極大地降低冷害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不利影響,確保水稻安全生產。這就需要以水稻安全抽穗期為核心指標,明確所選品種的生育界限,按照計劃栽培的要求進行田間栽培管理,有效利用光溫資源,保證水稻適期成熟。因此,在寒地稻區(qū)應選擇比所屬地年平均積溫少100~150 ℃,并由國家審定推廣的品種[12]。
在寒地水稻標準化種植體系中,對品種的耐寒性和抗倒性均有較高要求。已有研究表明,遭受低溫脅迫時,耐寒性強的水稻品種仍能保持較高的發(fā)芽率,秧苗正常生長,保苗率高,其根系活力強,不易發(fā)生早衰情況。在生育后期,水稻籽粒灌漿期和成熟期受到的影響小,結實率更高。
為適應規(guī)?;蜋C械化收割作業(yè),種植的品種需具有較強抗倒伏能力。與高稈品種相比,矮稈品種的基部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更短,但其莖壁較厚,且機械組織更為發(fā)達。葉鞘包裹節(jié)間,其抗倒性更強,在高肥水平下亦能正常收獲,并能抵抗較大風雨,且承載較大的穗重而不倒伏[13]??共⌒允侵杆镜钟疚敛【秩镜哪芰?。在稻瘟病易發(fā)年份,此類品種不易染病或染病率較低。在寒地稻區(qū),應選擇抗性(田間抗性)強的品種[14]。
品種的豐產性是指在年份間能夠持續(xù)高產,并因此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此類水稻品種具有優(yōu)良的株型和穗部性狀,表現(xiàn)為莖稈粗壯、葉片直立且厚,這些性狀提高了水稻對光能的利用率;此種株型的成穗率一般較高,大穗每穗粒數(shù)多且結實率高,具有較高的產量潛力[15]。
有效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和千粒重是水稻的產量構成因素。因此,這些性狀優(yōu)良的品種通常有豐產潛力。具有緊湊的株型、較厚的葉片、挺立的葉片品種,其群體的通風透光性好,可利用光能,使其豐產。眾所周知,水稻產量與群體光合效率有密切關系,即具有較高光能利用率的品種是高產型品種。在寒地稻區(qū),由于光溫資源匱乏,水稻產量為10 500 kg/hm2,其在劍葉完全展開后的葉面積指數(shù)值應達到5.5~6.0。值得一提的是,不是葉面積越大產量越高。當葉面積過大,導致群體的通風透光性不好,會降低其光合作用,使籽粒不結實或倒伏,高溫高濕天氣還會發(fā)生稻瘟病,嚴重影響最終產量[16]。
稻米價格取決于品質的高低。優(yōu)質稻米的價格通常更高,而且更易出售。優(yōu)質稻米的出米率高,稻米更為整齊均勻,光澤度好且飽滿,外觀堊白小,口感好。
選擇優(yōu)質稻米品種需著重考慮其產量潛力及其在逆境中的產量表現(xiàn)。這關系到最終經濟效益。有學者對黑龍江省建三江稻作區(qū)不同水稻品種的產量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品種之間的差異性較大。在主莖10 葉、11 葉和12葉品種中,三江1 號、墾稻17 和墾鑒稻6 號最高,增產10.9%~12.8%。
綜上,需實行良種良法配套的生產方式。在寒地稻區(qū),影響稻米品質的因素有品種、溫度、氮肥、大米的新鮮度、秧苗素質、種植密度等,購種時應予以重視[17]。
農藥選擇首先是依據(jù)病蟲草害的特性,選擇功效相符的農藥。這就要求購買前明確農藥的種類、性質、施藥方法、劑型、施藥時期和氣候、生態(tài)條件以及抗藥性等,這些均對農藥的防治效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而言,乳劑和水劑等農藥采用噴霧方式施藥,顆粒劑農藥常采取表層或深層撒施。嚴格規(guī)定施用時期,例如夜間為害的害蟲應在晚間施藥。施藥時需注意天氣,大風、降水或高溫高濕天氣會嚴重影響農藥效果。近些年,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關注,種植者在選擇農藥時需避免使用毒性強的農藥[18]。
在一項關于種植者選擇農藥的調查中,超過80%的種植者選擇低毒農藥。北大荒集團在最新制定的《北大荒水稻種植技術》標準(Q/BDHZZ 0001—2020)中明確提出了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的選擇需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19-20]。
在寒地水稻生產中,為快速和直觀地判斷農藥產品質量,可通過采取以下3 種方式進行判斷。
1)農藥包裝。農藥商品的關鍵信息均在包裝上體現(xiàn),包括商品名稱、有效成分和含量、注冊商標、產品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廠家等基本信息。應仔細查看產品三證,包括農藥登記證號、批準證號、產品標準號。嚴禁購買和使用三證不齊全的農藥產品。在使用時,需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操作。
2)商品外觀。農藥產品外觀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其質量。如果商品發(fā)生粉劑、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結塊,或藥劑表現(xiàn)混濁、乳油劑不透明,或顆粒劑中粉末過多等不可購買,這些現(xiàn)象表明此種農藥可能已經失效或質量不符合標準。
3)商品名稱。有些農藥可能存在一藥多名或一名多藥的情況。例如一遍凈、撲虱蚜、吡蟲啉等商品都是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產品名稱為稻蟲凈的農藥,可能是殺蟲丹與BT 復配劑,也可能是菊酯類的農藥、有機磷農藥的復配劑以及幾種有機磷農藥的混劑。盡管這些農藥的名稱相同,但有效成分則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