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芳 黃雪玲 楊莉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yī)院 1.呼吸內科;2.護理部,廣東 廣州 510060)
瘧疾是由人類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傳播,臨床上以反復的間歇性寒戰(zhàn)、高熱及繼之出大汗后緩解為特點。南美洲、非洲、太平洋島國及東南亞等國家流行尤為嚴重[1]。截止2019年,廣東省無報告本地感染的瘧疾病例或輸入繼發(fā)病例,實現了全省消除瘧疾目標[2]。近年來勞務輸出、旅游歸國、高瘧區(qū)人員前來求學及經商,導致輸入性病例不斷增多。如果防控不力和治療護理不當,容易導致爆發(fā)流行,將危害人民的經濟及生命安全。筆者就167例輸入性瘧疾患者的臨床特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并制定護理策略,以期提高疾病治愈率和避免瘧疾播散。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住院的輸入性瘧疾患者167例。納入標準:根據《瘧疾的診斷(WS259-2015)》[3],所有病例符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三要素,全部病例均在顯微鏡下其外周血涂片中檢測出瘧原蟲,抗瘧治療有效。其中,男151例,女16 例,164例來源于非洲,3例來源于東南亞國家。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38.17±10.16)歲。惡性瘧147例(88%),卵形瘧11例(6.58%),三日瘧7例(4.19%),間日瘧2例(1.19%)。
1.2治療 所有患者均給予蒿甲醚肌肉注射治療,部分重癥患者增加蒿甲醚劑量。同時抗感染,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堿化尿液。顱內壓高者予甘露醇脫水,有意識障礙煩躁者予鎮(zhèn)靜處理,肝功能損害者給予護肝治療,腎衰竭者根據情況予血透治療,嚴重貧血和血小板顯著減低者輸注同型血制品。
1.3結果 167例輸入性瘧疾患者,平均住院(8.3±1.2) d,經過臨床治療和綜合護理,165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98.8%)。167例輸入性瘧疾患者中,有12例腦型瘧患者,均為惡性瘧,其中10例患者經治療后好轉出院,2例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
2.1做好消毒隔離 患者入院后安排同病種病房,安裝紗窗及紗門,病區(qū)禁養(yǎng)花草。每個病床掛好蚊帳,派發(fā)滅蚊器,醫(yī)院每周安排滅蚊。病房用紫外線進行消毒,物品表面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醫(yī)務人員穿長袖長褲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做好手衛(wèi)生,進出病房及時關閉紗窗門。告知患者勿離開病房及禁止家屬探視,做好個人衛(wèi)生,控制傳染源。
2.2健康宣教 患者對瘧疾疾病和瘧疾防控缺乏正確的認識。管床護士通過視頻與疾病小卡片的形式給患者講解瘧疾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瘧疾癥狀、治療及預防的認知水平。讓患者了解何種癥狀或體征是病情加重,何種情況下表示病情好轉[4]。同時加強患者對瘧疾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的宣傳指導,使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配合醫(yī)生治療和避免瘧疾播散。
2.3綜合護理 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如血壓、心率、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等。觀察患者神志、瞳孔、尿量、尿色、黃疸、嘔吐物及大便顏色,記錄24 h出入量。發(fā)作期臥床休息。高熱者及時給予物理降溫,寒戰(zhàn)時注意加蓋棉被保暖。保證及時、規(guī)律、足量且足療程使用抗瘧藥。每天補充足夠的熱量和液體,可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尤其應多進食新鮮蔬菜及含鉀高的食物,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5]。血透治療要保持血透管的通暢,注意無菌操作,嚴格消毒,觀察穿刺口有無紅腫及滲液等。輸注同型血制品時應多巡視患者[6],尤其是在輸血開始的15 min內,注意詢問患者的感受,有無出現發(fā)熱、畏寒、瘙癢及蕁麻疹等,如有輸血反應需報告醫(yī)生及時停止輸血。做好心理護理,在無家屬探視的病房,應多與患者交談,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幫助患者克服恐懼、焦慮和孤獨等負面情緒,使患者能順利完成治療。
本組收治的輸入性瘧疾以惡性瘧疾為主,惡性瘧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治和有效護理,易引起高乳酸血癥、代謝性酸中毒,心肝腎功能受損和腦功能障礙[7]。因此,護士對瘧疾的病情觀察和護理過程中需更細心,及時發(fā)現異常,處理并發(fā)癥,從而阻斷和延緩病情進展,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發(fā)生[8],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減少死亡病例。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有外出高瘧區(qū)務工及居旅史,男性中青壯年居多,以惡性瘧為主,與全國近年輸入性瘧疾一致[9]。在全國已經沒有本地感染瘧疾病例的大背景下[2],輸入性病例不斷增多,如何做好輸入性病例的防控,控制傳染源,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加強護士對瘧疾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的認識,掌握瘧疾的護理措施,是必要的護理手段。同時,需加強瘧疾患者的健康宣教,使其配合醫(yī)生治療,提高主動參與防控意識,杜絕輸入性瘧疾引起爆發(fā)流行,維持我國瘧疾消除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