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文|單 敏
【教學目標】
1.讀準“朱”“德”等12 個生字,讀準多音字“難”,會寫生字“扁”“擔”。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懂得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偉大精神。
3.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運用。
【教學過程】
1.聯(lián)系舊知,導入新課。
一年級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講的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出示毛澤東的照片。齊讀課題。)
2.圖文結合,認識“朱德同志”,認識“朱”“德”“志”“澤”等字。
(出示畫作《井岡山會師》)和毛澤東同志握手的這位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位革命領袖——朱德同志。
創(chuàng)境朗讀:他們兩位都為我們的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呼喚他們——“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
3.借助圖片,識“隊伍會師”。
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帶領的隊伍都來到了井岡山。(師畫井岡山的簡筆畫)兩支隊伍在這里會合了,就叫隊伍會師?!拔椤边@個字在這里讀輕聲。(指名讀、齊讀。)觀察圖片,會師以后他們的心情怎么樣?(開心地讀)
4.板書課題。
今天的這個故事就是發(fā)生在隊伍會師之后,題目叫《朱德的扁擔》,看老師來寫一寫。(板書課題)
5.圖文識寫“扁擔”。
(出示扁擔圖片)這扁扁的長竹竿就是扁擔。(出示字卡)看“擔”這個字,放在這個詞里讀輕聲(指名讀、齊讀)。它原本的讀音是四聲。(出示一擔糧食圖)像這樣放滿糧食就可以說“一擔糧食”。我們來寫一寫這兩個字。
先來觀察一下,我們可以通過一看偏旁、二看結構、三看筆畫的方式來觀察。“扁”的書寫要點:上窄下寬,撇要舒展,橫折鉤要向右寫一寫?!皳钡臅鴮懸c:左窄右寬,左高右低,“日”字扁扁的,橫長長的。(生描紅一個寫一個,師指導書寫,評價。)
6.導入課題。
看,這里有一根扁擔,(出示扁擔陳列圖)上面寫著“朱德的扁擔”五個字。這五個字是怎么來的,是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課文《朱德的扁擔》。(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借用了兩張圖片。第一張是著名油畫《井岡山會師》,在這幅畫中引導學生認讀生字、理解詞語、認識偉人,在快樂中高效識字;第二張是扁擔的陳列圖,設置懸念,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p>
1.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長句子多讀幾遍。
2.接讀課文,檢查反饋。
(1)請四位同學來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也可以在心里跟著讀,聽聽他們是不是能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生接讀課文,師相機正音、指導、評價。
(3)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了當時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出示字卡:敵人。指名讀并板貼。)可在當時,除了要粉碎敵人的圍攻,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儲存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的糧食不多,要到山下去挑糧。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的學習重點是識字和朗讀。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初讀課文,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指導,增強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閱讀的能力?!?/p>
1.借助字理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陡”“難”。
(1)挑糧之路是什么樣的?
預設:陡。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就叫作山高路陡??础岸浮边@個字,偏旁是左耳刀,左耳刀就表示山石,腳走在這又高又險的山石上,這個字就是“陡”(指名讀、齊讀)。你走過或者見過陡的地方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并指名說。)山路又高又陡,我們就說山高路陡,你試著讀出它的高和陡。(指名讀)
(2)所以說這里的路非常難走??础半y”這個字,它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讀二聲,你能給它找個朋友嗎?把它放到詞語中讀讀(指名讀、齊讀)。把它放在句子里一起讀。(出示)
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墒敲看翁艏Z,大家都爭著去。
2.聯(lián)系生活,讀出挑糧之路的辛苦。
五六十里路,從我們的學校到西城大約有三十里路,一來一回大約有五六十里路。(引導學生感受距離之遠,生再讀。)
3.學習動賓搭配,聯(lián)系生活遷移運用“戴著”。
(1)面對這樣的挑糧之路,大家不但沒有退縮反而爭著去,朱德同志也爭著去??矗艏Z大軍來了,(出示挑糧圖片)走在挑糧隊伍里的這位就是朱德同志。你觀察一下朱德同志的裝扮是怎樣的。(指名說)
(2)文中又是怎么寫的呢?自己大聲讀一讀。(出示)
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3)你發(fā)現(xiàn)這句中詞語搭配的奧秘了嗎?看我把它們拿出來。(板貼字卡,指名學生上臺對三組詞語進行搭配。)
挑起 斗笠
穿著 扁擔
戴著 草鞋
(4)生搭配完成,教師帶領學生讀這三個短語。
4.聯(lián)系生活,拓展運用“戴著”。
看“戴”這個字,你來觀察一下咱們教室里的同學和老師,他們身上都戴著什么呢?我們來互相找一找。(指名說)
5.朗讀課文,體會語句的生動。
“穿著……戴著……挑起……”,這些短語不僅把朱德挑糧的樣子表達清楚了,讀起來還很好聽,很生動,很有節(jié)奏感。(指名讀后再齊讀)
6.抓住關鍵詞“一塊兒”體會同甘共苦的精神。
(1)繼續(xù)看第3 自然段的前兩句話,有個詞語出現(xiàn)了兩次,請找一找。
(2)自己大聲讀一讀,你從這兩個“一塊兒”中能讀出什么呢?帶上你的感受讀一讀。
(3)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挑糧,一塊兒爬山,一塊兒受苦,一塊兒面對困難,這就叫同甘共苦。齊讀這句話,感受一下這同甘共苦的精神。
7.抓住關鍵詞“常?!薄罢拐埂斌w會同甘共苦的精神。
(1)敵人還在山下,朱德同志的辛苦不止這些。(出示)
白天挑糧爬山,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指名讀)在他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說。引導學生具體說說哪個詞讓自己有這樣的感受。)
預設:“整夜整夜”,(板貼)帶著感受讀讀這個詞。
(2)是偶爾一次兩次嗎?不是,是“常?!?。(板貼:常常)
創(chuàng)境朗讀:朱德同志白天挑糧爬山,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還沒休息,天又亮了,于是他白天——,到了晚上,他又——。
又是一夜沒合眼,第三天天一亮他又——,到了晚上他又——。
(3)小戰(zhàn)士們,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話要和朱德同志說嗎?
(4)體貼的你們都在擔心他。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這就是——(出示詞卡:心疼。指名讀。)
(5)大家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出示,生讀。)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6)原來“朱德的扁擔”這五個字是這樣來的。這時候的朱德已經是軍長了,可是他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這五個字,他想告訴戰(zhàn)士們什么呢?(指名說)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通過字理識字、隨文識字、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式,引導學生借助關鍵詞,了解故事內容,體會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p>
1.借助板書梳理關鍵詞。(山高路陡、非常難走、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糧食、常常、整夜整夜、心疼。)
2.借助課文中的這些詞句,用上“因為……所以……”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大家為什么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了。(指名講述)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借助板書中的關鍵詞語練習表達,培養(yǎng)學生借助關鍵詞句了解故事內容的能力。】
同學們課下可以讀讀《朱德的故事》《井岡山的故事》這兩本書,里面有更多關于朱德同志的故事,也有更多關于紅軍的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圍繞朱德同志的故事推薦閱讀,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事跡,體會偉人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