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亢晟栗
會議開了33天,決定大力開發(fā)西北石油資源,盡快恢復東北人造石油工業(yè)。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油品匱乏至甚。1949年底,全國原油產量12萬噸,其中天然原油7萬噸,人造石油5萬噸。底子薄,基礎差,發(fā)展石油工業(yè)的出路何在?
抓住時機,重振石油經濟,成為共和國開創(chuàng)者們的英明決策。1949年6月,我國最大的工業(yè)城市上海解放。軍管部門立即對中國石油有限公司實行軍事管制,徐今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9月25日下午,玉門油礦獲得新生,康世恩為油礦軍事總代表,張守瑜、張俊、焦力人先后任軍事副總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高瞻遠矚,10月19日正式設置了燃料工業(yè)部,陳郁任部長。
1950年3月26日,古都北京依然春寒料峭。燃料工業(yè)部根據中央指示和國內油品的緊迫情況,為打石油翻身仗,遍請“諸葛”,運籌帷幄,由燃料部勘探組技術負責人孫健初召集,邀請了在京的國內30多位地質專家和燃料部機關領導進行座談,就我國石油資源的前景和勘探方向征詢意見。
●新華社報道全國石油工業(yè)會議在京召開的消息。
座談會由杜博民主持,管時勉記錄,副部長李范一首先發(fā)言。座談會上,專家們把憋了一肚子“中國貧油論”的憤懣一股腦兒地發(fā)了出來。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氣氛熱烈。絕大多數專家認為:除已知的陜、甘、青、新、川的油氣資源以外,我國的東北、西南、中南和華北廣大地區(qū)具有生油條件,蘊藏著石油,需要進行勘探。考慮到國家財力、物力的實際情況,應該把原有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qū)作為鉆探重點。同時,要有計劃地進行廣泛的地質調查和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座談會開了5天。其間,相關人員還同蘇聯專家交換了意見。專家們的意見,為我國第一次“全國石油會議”如何確定工作方針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1950年4月13日,“全國石油會議”在北京紫禁城東南側的東交民巷燃料部招待所正式開始了全體大會。從玉門,從延安,從四川,從東北、從上海等地出發(fā),來自各油氣產區(qū)、煉化等代表齊聚北京,聚攏在中國石油大旗下。正式代表中,還有政務院、中財委、全國總工會等中央部門的15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科學院的數十名教授、學者作為來賓到會,燃料部系統(tǒng)、重工業(yè)部100多人列席了會議。
在此之前,開了22天的分組預備會議。預備會議期間,徐今強提議,并獲會議籌委會通過,增補康世恩、楊拯民、柏映群、鄒明為籌委。這表明,中國石油的杠桿已向大西北傾斜。
會議規(guī)模近200人,不能說大,氣氛卻非同一般。新華社、人民日報、工人日報記者們的熒光燈閃個不停?!叭珖凸I(yè)會議”的會標高懸在主席臺上方,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的畫像掛在主席臺中央的帷幕上,會場的四周貼上了標語。
這次會議前后開了33天。其中,正式全體大會11天,會議分別由陳郁、李范一、王林主持。會議期間,朱德到會講了話,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到會做了有關國家工業(yè)經濟恢復及發(fā)展形勢的報告。到會做報告的還有全國總工會的領導李立三和蘇聯專家。
朱德對石油工業(yè)特別重視。石油和國防的關系,在他心目中處于同等的重要。北京石油學院創(chuàng)建之初,朱德就寫了賀信。師生們十分愛戴朱德,曾請求教育部以“朱德石油學院”命名校名。因中央有規(guī)定,不得以領導人的名字命名街道名和校名,師生們無奈只好遵從。
代表們未曾想到,朱德親臨會議。年近古稀的他步履穩(wěn)健,興致勃勃,迎著暴風雨般的掌聲走到麥克風前,向石油會議的代表揮手致意,并發(fā)表了熱情洋溢地講話。
朱德說:“石油是中國很缺乏然而很需要的東西,每年進口數字很大。如不很快地發(fā)展,我們不可能成為強盛的國家。這責任負擔在各位的肩上,我們的問題不是幾十萬噸,而是幾千萬噸才能解決問題。有希望么?希望很大。新疆、甘肅、青海、西藏石油儲量很多,東北還有油頁巖,新疆的油頁巖更多更好,出幾千萬噸是可能的。”
朱德又說:“參加石油工作的同志,不要因為人才少,而自覺居奇,而自覺驕傲,要多多學習,要在崗位上堅持下去,不要掉隊。尤其是大西北,那是國家的寶藏,歡迎人去開發(fā),最好連家都搬去?!?朱德接著說:“希望大家加強團結,努力把這建設國家的光榮任務擔任起來!”
朱德還對中蘇合組石油公司的做法表示肯定。他認為,“這是基于平等的友好精神訂立的條約”,表達了鼓勵引進外資,對外開放的思想。
陳郁走向講壇,以堅毅的話語做了《中國石油工業(yè)方針與任務》的報告。他在回顧了舊中國石油工業(yè)凄凄慘慘的發(fā)展史之后,著重展現了解放后石油工業(yè)的現狀;1949年,中國石油職工約1萬人,其中技術干部約700人,管理人員600多人。在技術干部中從事石油地質的干部僅20余人,鉆井工程師10余人,地球物理、采油的技術人員只各有幾人。
在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下,陳郁預計1950年全國石油產量只能滿足需量的10%左右。這份報告在提交大會之前,根據現時情況和國家關于經濟上重點恢復的要求,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論證,又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見,從而實事求是地提出了新中國石油工業(yè)發(fā)展的總方針和緊迫的任務。
陳郁在報告的最后,代表中央提出了石油工業(yè)的方針和任務。他說:“我們已確定了新中國石油工業(yè)的基本方針:在三年之內恢復現有基礎,發(fā)揮現有設備效能,提高產量,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勘探與建設工作,以適應國防、交通、工業(yè)與民生的需要?!薄瓣P于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具體任務,即要大力開發(fā)西北石油資源,同時盡快恢復東北人造石油。要有計劃地向兩地區(qū)調送大批優(yōu)秀干部,同時要大力培養(yǎng)和訓練石油工業(yè)干部?!睍h期間,中央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云以及宋邵文、孫越崎等都到會聽了報告。
1950年4月24日,寫有總方針和任務的《第一次全國石油工業(yè)會議決議》獲得大會通過。為了保證總方針的實施和任務的完成,加強對石油工業(yè)的領導力量,會議提出并報政務院批準,在燃料部設石油管理總局,由徐今強任代局長,唐克、劉放、嚴爽為副局長。
除此之外,會議決定在石油管理總局之下,設置西北石油管理局;建議教育部在高等院校設立石油科系;號召從事石油工業(yè)的技術人員歸隊,重返石油戰(zhàn)線。會議期間,康世恩到清華大學做了演講,動員青年學子奔赴新的戰(zhàn)場,投身于國家的石油工業(yè)建設。
點評
標定目標 踔厲奮發(fā)
在苦難的舊中國夾縫中求生的石油幼苗,外受西方侵略勢力的阻撓排擠,內受當朝層層官吏的左右和低下生產力的制約,風雨無常,慘淡經營,油品匱乏至甚。新中國的奠基者無不強烈地意識到,人民共和國要像巨人一樣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絕不能是“貧血巨人”。標定目標,踔厲奮發(fā)。陣陣鼓角,催人出征。第一次全國石油工業(yè)會議確定的工作方針,點亮了找油人心中的一盞明燈,與會代表莫不為中央在石油問題的正確決策而歡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