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斷奶犢牛是指斷奶后至6月齡左右的犢牛,此時犢牛消化器官發(fā)育迅速,養(yǎng)殖場戶要提高飼養(yǎng)管理意識,制定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方案,提高犢牛生長發(fā)育速度,降低疫病發(fā)生率,保障養(yǎng)殖經濟效益。該文主要論述斷奶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
關鍵詞:斷奶犢牛;生理特點;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2.011
Technical Points of Weaning Calves
ZHU Jinfen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ies Industry Center of Gaotang County,Gaotang Shandong 252800,China)
Abstract:Weaned calves refer to calves after weaning to about 6 months of age.At this time,the digestive organs of calves develop rapidly.Farmers shoul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feeding management,formulate scientific feeding management plans,improv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ate of calve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s,and ensur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breeding.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weaned calves.
Keywords:weaned calves,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eeding management,technical essentials
0" 引言
犢牛飼養(yǎng)管理成功與否,直接影響?zhàn)B殖效益乃至養(yǎng)牛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犢牛斷奶是養(yǎng)牛中一個重要關卡,斷奶后犢牛較為脆弱,若斷奶后飼養(yǎng)管理不當,極易導致牛犢生長發(fā)育不良,影響?zhàn)B殖效益,做好斷奶犢牛飼養(yǎng)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犢牛早期斷奶管理
1.1" 早期斷奶優(yōu)勢
犢牛早期斷奶,指的是在犢牛出生后4~8周齡時停止哺乳。生長至4~8周齡的犢牛,其瘤胃發(fā)酵精飼料和粗飼料的能力明顯改善,瘤胃產生揮發(fā)性脂肪酸的組成、比例接近于成年牛,此時犢牛日采食量超過1~1.5 kg即可斷奶。一般情況下,上半年出生的犢牛建議在6周齡時斷奶,下半年初生的犢牛建議在8周齡時斷奶。犢牛應用早期斷奶技術,可極大縮短哺乳期,減輕母牛母乳負擔,縮短母牛空懷期。通過早期補飼的方式,可促進犢牛瘤胃、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降低瘤胃疾病以及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率[1]。研究表明,適時早期斷奶的犢牛,其料肉比、成活率、成產性能明顯高于其他犢牛,因此當前我國規(guī)?;銎毡椴捎脿倥T缙跀嗄碳夹g。
1.2" 斷奶時間確定
犢牛生長至4周齡時,其瘤胃容積約占全胃容積的50%,生長至8周齡時,瘤胃重量約占全胃凈重的60%。此時犢牛瘤胃功能和消化功能之間接近與成年牛,可有效消化各類飼料,所以在犢牛生長至8周且日采食量達到1~1.5 kg時為最佳斷奶時間。
1.3" 斷奶期飼喂
應用早期斷奶技術的犢牛,應喂足初乳,從初乳中獲得豐富的免疫蛋白等營養(yǎng)物質。哺乳前3周保持正常的哺乳量,3周后逐漸遞減,讓犢牛及早建立免疫抗病功能。犢牛出生后約1周,要訓練其采食代乳料,代乳料由豆餅、玉米、燕麥、魚粉、糖、苜蓿草粉、油脂、無機鹽、維生素等多種物質組成,要控制好比例,將其調配成顆粒狀或者粉末狀喂食犢牛。犢牛生長至3周齡時,即可喂食剁碎的菜葉、新鮮青草以及粉碎粗飼料,然后逐漸增加喂食量,確保在斷奶時犢牛的日采食量能達到1~1.5 kg[2]。
1.4" 斷奶注意事項
犢牛斷奶時,應留意天氣狀況,若氣溫變化大應適當推遲斷奶時間;犢牛斷奶期禁止接種各類疫苗,禁止去角,禁止長途運輸和分群;針對體弱的犢牛,應適當延長哺乳時間后再擇機斷奶;犢牛斷奶后應飲用溫水;犢牛斷奶后4周內,禁止更換飼料,防止產生應激反應;應用早期斷奶技術的犢牛,斷奶后短時間內會生長發(fā)育緩慢,此時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可及時恢復良好生長狀態(tài)。
2" 斷奶犢牛飼養(yǎng)管理
2.1" 合理飼喂
犢牛斷奶后,胃腸道脆弱,體質下降,此時要高度重視飼喂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飼喂計劃,控制飼喂量和次數(shù),幫助犢牛盡快恢復體質。犢牛斷奶后前3天,不可喂食過飽,而是要讓其有饑餓感,進而保持良好食欲,降低對母牛、母乳的依賴。同時,斷奶后的犢牛在飼喂時,應遵循“少喂勤添,定時定量”的原則,斷奶后1周內,每天飼喂4~6次,隨著牛犢對草料、食物的不斷適應以及消化能力的不斷提升,每天將飼喂次數(shù)降至2~3次,隨著日齡的增長,逐步增加每次精飼料和粗飼料的喂食量,當犢牛長至3~4月齡時,每天精飼料飼喂量應達到2 kg,同時讓其自由采食優(yōu)質青干草。4月齡前的犢牛,要盡可能的少喂或者不喂青綠飼料,4月齡后改喂育成牛精飼料。犢牛斷奶后,應結合犢牛月齡、體況差異制定科學的日糧配方方案,飼喂飼料時,可再額外補充優(yōu)質的青飼料,可讓犢牛平均日增重達到600 g以上。
2.2" 及時分群
犢牛斷奶后,分群是一項重要工作。養(yǎng)殖人員要合理控制好分群時間,建議犢牛斷奶后繼續(xù)在原牛舍飼養(yǎng)1~2周后再分群飼養(yǎng),減輕斷奶和分群雙重應激影響。分群時,要綜合考慮犢牛日齡、體況、性別、食欲等多方面的因素,控制好每群數(shù)量及密度,避免過度擁擠。建議斷奶后的犢牛每5~8頭一欄,確保欄中犢牛月齡、體重等相近,每只占地面積約3.6 m2左右,滿足犢牛正?;顒印⑸L發(fā)育需求。需要注意,犢牛分群時,要遵循個體差異,針對體質差、體重輕、患病的犢牛,應單獨飼養(yǎng)一段時間,好轉后再入群。不可同時進行斷奶、轉群兩項工作。犢牛饑餓狀態(tài)下禁止轉群,避免產生不良應激;轉群前可適當飼喂維生素、黃芪多糖,減輕應激反應。準群后密切留意犢牛狀況,若發(fā)現(xiàn)有異常應及時處置[3]。
2.3" 做到“三足”
首先,犢牛斷奶后要保持足夠的運動。尤其是在規(guī)?;犸曫B(yǎng)殖模式下,犢牛每日活動時間、活動量有限,不利于生長發(fā)育。所以養(yǎng)殖場戶應重視對運動場的設置,讓犢牛在運動場上自由活動,每日運動時間控制在3~4 h,避開高溫時間段和陰雨天,避免中暑或著涼。每日保持充足的運動,有助于提高犢??共×ΑF浯?,斷奶犢牛每日應保持充足的光照,選擇晴天上午8:00—10:00和下午15:00—17:00讓犢牛戶外運動,促進犢牛骨骼發(fā)育和對鈣元素的吸收,降低佝僂病的發(fā)生幾率。最后,保證有充足的飲水,飲水要潔凈衛(wèi)生,禁止飲用污水、死水、化工廠排泄水,以飲用自來水、泉水、井水等為宜。
2.4" 環(huán)境衛(wèi)生
犢牛日常飼養(yǎng)時,做好為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工作意義重大。首先,及時更換墊草,要確保墊草舒適柔軟,剔除其中的尖銳異物,避免造成損傷。其次,要確保牛舍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風條件,最后,要定期擦拭犢牛體表,一方面能保證皮膚清潔,及時發(fā)現(xiàn)并除掉寄生蟲,另一方面能加快犢牛血液循環(huán),提高抗病能力。建議每周擦拭2~3次,控制好力度,以犢牛舒服不反抗為宜。
2.5" 定期消毒
消毒是犢牛飼養(yǎng)時的一項關鍵性工作,養(yǎng)殖場戶要提高消毒意識,消毒時,要正確、合理選用消毒劑,目前市面上的消毒劑種類繁多,不同的消毒劑的效果不同。優(yōu)先選用廣譜、高效、性質穩(wěn)定、無味無臭、對人畜無害的消毒劑,如:牛舍地面和糞尿溝,建議用5%熱堿水、3%苛性鈉等消毒;墻面建議用20%生石灰奶粉涂墻消毒;飼養(yǎng)用具、牛欄、牛床,建議用5%來蘇爾溶液消毒;運動場建議實施生石灰消毒;糞便建議采用生物熱消毒法;污水建議用漂白粉消毒;舍內無牛時,建議用福爾馬林蒸熏消毒。
2.6" 免疫接種
犢牛飼養(yǎng)管理時,要明確免疫接種的重要性,這是目前防治各類疫病最為簡單、經濟、有效的手段。所以養(yǎng)殖場戶要提高免疫接種意識,結合犢牛日齡及時落實免疫接種工作。犢牛斷奶后,應重點做好對偽狂犬病弱毒凍干疫苗、口蹄疫滅活疫苗、副傷寒疫苗、牛瘟、肺疫、丹毒三聯(lián)疫苗、病毒性腹瀉疫苗、魏氏梭菌苗、牛出血性敗血病氫氧化鋁疫苗的免疫接種。需要注意,接種疫苗時要確保免疫方法、劑量準確,并檢查疫苗質量。
2.7" 加強保健
加強斷奶犢牛保健,是促進犢牛生長發(fā)育,降低疫病發(fā)生率的重要舉措。養(yǎng)殖場戶要制定完善的犢牛保健方案,發(fā)揮出中草藥的功能優(yōu)勢,將中草藥應用于犢牛保健中。如在飼料中添加黃芪、白術、松針粉、酸棗仁、槐葉粉等多味中草藥,可提高犢牛消化機能和料肉比;在飼料中添加麥芽、山楂、陳皮、青皮、蒼術等中草藥,可起到理氣、消食、益脾、健胃的功效;在飼料中添加射干、大青葉、金銀花、板藍根等中草藥,可起到抗病毒作用;在飼料中添加柴胡、黃芩、水牛角等中草藥,具有抗熱應激的作用。與此同時,還應重視對益生菌的應用,如乳酸菌可有效抑制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菌的繁殖和生長,增加犢牛腸道中有益菌數(shù)量,降低犢牛腹瀉類疾病的發(fā)生概率。再例如:芽孢桿菌,可調控犢牛瘤胃微生態(tài)平衡,改善犢牛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免疫器官發(fā)育完善,提升犢牛的免疫能力。
3" 常見病防治
3.1" 犢牛流感
流感是斷奶犢牛常見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尤其是在秋冬季節(jié),是該病的高發(fā)期,特別是在晝夜溫差變化大、忽冷忽熱時,該病的發(fā)病率會進一步升高。牛流行性感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較快的傳播速度,其病原為流行性感冒病毒,患病牛及帶毒牛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疾∨8邿?1~42 ℃,咳嗽,流鼻涕,磨牙,雙目流淚閉眼,結膜潮紅,耳尖及角尖發(fā)涼,炸毛,精神狀態(tài)差,不愿活動,發(fā)病后2 d跛行,食欲下降,嚴重的食欲食欲廢絕,糞便干燥,小便少且發(fā)黃,犢?;疾『髽O易繼發(fā)肺水腫、病毒性肺炎等疾病。
患流行性感冒的病牛,要及早隔離治療,選用敏感性藥物,如:肌注鹽酸林可霉素,按照0.1 mL/kg劑量使用,1次/d,連用3 d;肌注柴胡注射液,按照0.05 mL/kg劑量使用,1次/d,連用3 d;肌注板藍根注射液,按照0.2 mL/kg劑量使用,1次/d,連用3 d;高熱牛可肌注肌注復方氨基比林30 mL或安乃近20 mL;跛行牛靜脈注射5%葡萄糖鹽水500 mL+10%水楊酸鈉50 mL;為預防繼發(fā)感染,可肌注青霉素300萬IU+鏈霉素200萬IU+黃芪多糖注射液0.1 mL/kg,1次/d,連用3 d。
為降低犢牛流行性感冒的發(fā)病率,要認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牛舍有冷風侵襲;疫病高發(fā)期要做好衛(wèi)生消毒工作,殺滅細菌病毒,防止流感的發(fā)生;提高疫苗接種意識,建議接種牛流感分離株血清疫苗,降低發(fā)病率;加強飼養(yǎng)管理,禁止讓犢牛露天過夜著涼患病;每天保持適當運動,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3.2" 犢牛肺炎
犢牛肺炎,也被稱之為支氣管肺炎,是2~4月齡犢牛常見病,其病原較多,病毒、細菌、支原體等均可引發(fā)。犢牛斷奶后體質虛弱,再加上牛舍過于擁擠,光照通風差,陰暗潮濕,均會增加犢牛肺炎的發(fā)病率。
患病犢牛精神狀態(tài)差,食欲差,嚴重的食欲廢絕,體溫升高至40~42 ℃,心跳和呼吸頻率加快,腹式呼吸,流膿性鼻涕,前期干咳,后期咳嗽有痰液,叩診胸肺部呈濁音,運動后、清晨咳嗽加劇。
犢牛肺炎治療時,可肌注磺胺嘧啶鈉,按照0.1 g/kg體重劑量使用,早晚各1次,連用3 d;肌注恩諾沙星,按照0.05 mL/kg劑量使用,早晚各1次,連用3 d;肌注卡那霉素,按照15 mg/kg體重劑量使用,1次/d,連用3 d;肌注硫酸新霉素,按照4 mg/kg體重劑量使用,早晚各1次,連用3 d;重癥牛應靜脈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1 000 mL,補充水和電解質。
犢牛肺炎預防時,要盡可能的降低應激反應,采用科學的斷奶方法,避免產生應激;保持牛舍溫度適宜,做好防寒避暑工作,減輕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犢牛應及早吃上初乳,提高免疫力;重視衛(wèi)生消毒,營造健康的環(huán)境;長途運輸、移群混群時,可使用黃芪多糖、維生素、抗生素減輕應激反應,防止突然發(fā)?。槐3秩占Z營養(yǎng)均衡,提高犢牛抗病力。
3.3" 犢牛粘膜病
犢牛粘膜病,也被稱之為病毒性腹瀉,在冬季、春季有著較高的發(fā)生率。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研究表明,2~6月齡的小牛發(fā)病率更高,尤其是犢牛斷奶后,受到強烈的斷奶應激,抵抗力明顯下降,斷奶犢牛是高發(fā)群體,任何品種以及性別的牛均可感染。病毒主要經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途徑傳播。
患粘膜病的犢牛,死亡率極高,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高燒至40~42 ℃,咳嗽,流鼻涕,雙目流淚,呼吸頻率快,精神狀態(tài)差,口腔粘膜糜爛、潰瘍,進而出現(xiàn)腹瀉,糞便呈稀水狀,夾雜著一些粘膜、血液,有惡臭味,若沒有及時治療,病牛1周左右死亡。剖檢后可發(fā)現(xiàn)食管、口腔以及胃腸粘膜等部位水腫、糜爛。耐的住的犢牛轉為慢性型,主要表現(xiàn)為間歇性腹瀉和口腔粘膜壞死、潰瘍等,生長發(fā)育遲緩,建議及早淘汰。
犢牛粘膜病治療時,首先要進行止瀉,建議口服0.1%高錳酸鉀4 L,早晚各1次,或口服溫水2 L+木炭屑150 g,或口服鞣酸蛋白20 g+次硝酸鉍10 g+碳酸氫鈉40 g+淀粉漿1 L;其次要進行消炎,建議口服磺胺脒50 g+碳酸氫鈉50 g+溫水1 L,早晚各1次,或口服黃連素5 g,同時肌注青霉素200萬IU+鏈霉素150萬IU。
犢牛粘膜病預防時,要做到堅持自繁自養(yǎng),盡可能的降低引種的頻率,防止引入患病牛導致疾病的大面積傳播;及時落實免疫工作,建議接種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滅活疫苗(1型,NM01株),可預防粘膜病的發(fā)生;加強對斷奶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加強營養(yǎng)補充,減輕斷奶應激反應;若發(fā)現(xiàn)有病牛,應及早隔離診治,限制其活動,并進行全面徹底消毒,避免疫病擴散。
4" 結束語
犢牛斷奶養(yǎng)殖是牛犢飼養(yǎng)時的重要一環(huán)。養(yǎng)殖人員要合理控制犢牛斷奶時間、方法,斷奶后加強飼養(yǎng)管理工作,結合牛犢狀況制定科學完善的飼養(yǎng)管理方案,明確犢牛斷奶后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在確保犢牛科學斷奶的同時,保證牛犢健康生長,有效降低各類疫病的發(fā)生概率,提高養(yǎng)殖經濟效益,推動養(yǎng)牛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牛國強.犢牛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J].當代畜牧,2017(5):38-39.
[2] 張兆順,魯建民.乳用犢牛規(guī)范化飼養(yǎng)管理技術[J].畜禽業(yè),2017(1):45.
[3] 陳昭禹.斷奶犢牛飼養(yǎng)管理措施[J].養(yǎng)殖與飼料,2019(1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