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全性(1925—2019),著名電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有“建議恢復高考第一人”之稱。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二屆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組專家。
十年磨一劍。高考,是中學生涯的終點,也是成人世界的起點。把高考當作終點,只會收獲更多的迷失,把高考當作起點,才能以平常心出發(fā),憑力遠航。當高考最后一科結束的鈴聲響起、監(jiān)考老師收拾好試卷,拼搏的日子暫時告一段落。高考,是一場特殊的成人禮。
可能少有人知道:1977年,有一個人讓剛剛復出的鄧小平一錘定音:當年就恢復高考!
這個人就是時任武漢大學化學系副教授的查全性。在他看來,自己當時提出恢復高考制度,“并不是因為我特別有創(chuàng)見,只是我有機會說幾句真話。而我敢于說,主要是覺得說了可能會解決問題”。說這話時,他的語氣顯得很平淡。
“在參會(全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前,我和大部分大學老師一樣,對于大學招生現(xiàn)狀是不滿的。倒不是說對工農(nóng)兵上大學有意見,只是大家普遍覺得,政府讓工農(nóng)兵上大學的初衷雖不壞,但是由于入學沒有考試,學生的文化程度就沒有辦法控制。有的學生各個方面很強,有的又差得很。由于沒有分類、分級,同一班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彼械慕虒W工作都是按照文化水平最差的學生來進行的?!斑@樣一來教學水平根本沒有辦法保證,而且你沒有辦法控制,你不知道他什么會、什么不會。有些學生甚至連小學的知識都不會,你要讓他不掉隊,大家就都得等他,大學就變成中學、小學了?!睂@些情況,許多高校教師與查全性一樣都很了解,也十分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那次座談會 (8月4至8日)的大部分的時間里,鄧小平基本上是聽,偶爾問一兩句具體事實,或者一些聽不清楚的內容。他不作指導性的發(fā)言,或者表示希望大家談哪一方面,他就聽大家談,很少插話”。這種氣氛讓大家意識到,“小平同志很有誠意,是想解決一些問題”。
扔這個“炸彈”之前,查全性也不是沒有顧慮。因為取消高考、實行推薦上大學,自1966年4月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座談會后,已經(jīng)實行了十余年。但他最后還是決定將真實意見說出來。
“如果說了,興許會起一定作用,冒一點風險還是值得的;如果不說,錯過這種機會太可惜了。小平同志聽了之后拍板說,今年就恢復高考。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小平同志倒也不是預先帶了一個框框要在這個會議上公布恢復高考,他的確是聽了大家(的意見)以后,根據(jù)這個情況馬上作了這個決定,而且是效果非常重大的這么一個決定?!?/p>
當場拍板的這個決定收獲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很多學者熱淚盈眶。不出兩天,全北京城就知道了這個消息。8月13日,鄧小平下達指示后,教育部又召開了第二次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一年內召開兩次高校招生工作會議,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根據(jù)鄧小平指示制定的《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文件規(guī)定:廢除推薦制度,恢復文化考試,擇優(yōu)錄取。
關閉了11年的考場再次敞開大門,一個可以通過公平競爭改變個人命運的時代回來了!
四十多年來,高考和高等教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20世紀80年代上大學是公費讀書、畢業(yè)分配工作,到90年代末的高校并軌、擴招、學費增加、自主擇業(yè),再到21世紀初的分省命題、自主招生,高考一直牽動著億萬人的神經(jīng),在爭議中前行。
“目前考生被高校錄取的概率越來越高,選擇學校與選擇專業(yè)的靈活性也顯著提高。今天的考生要比當年的考生幸運多了。然而,高等教育畢竟不是全民義務教育,高考的選拔功能將長期存在,總有人在落榜。即使成績合格,也還要經(jīng)受不同學校與專業(yè)的挑選。因此,考生和家長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對待高考與高考結果,就特別值得關注?!辈槿哉J為,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發(fā)揮自身水平迎接挑選,并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考試和錄取結果。要相信高考是公平的——大多數(shù)人發(fā)揮出了實際水平,考試是公平合理的,就體現(xiàn)了“人人平等”。如果刻意追求“超水平發(fā)揮”,則往往背上沉重的心理壓力,產(chǎn)生考試焦慮,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只要大多數(shù)考生考出了實際水平,高考成績就是平時教學狀況準確、客觀的反映,由此決定的高校和專業(yè)選擇,也許就是考生的“最合適的位置”。因此,查全性生前曾建議家長在考前不要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而要幫助孩子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實力,設定符合實際的奮斗目標。而考生自己也不要去相信什么“超水平發(fā)揮”?!俺桨l(fā)揮”不是經(jīng)常有的,也不會發(fā)生在每一個人身上。
查全性說,對高考落榜也要有顆平常心。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有時不可避免,原因也多種多樣。一次失敗,不是一生失敗,更何況成功的路有千萬條。這是古今中外人才成長規(guī)律的正確概括。汲取教訓,重新再來,也不失為一種選擇。高考競爭是人生面臨的許許多多競爭的一種,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高考,就一定能平和地面對人生的許多考驗。
對于如今的高考,查全性曾說,高考肯定要改革,但到底該怎么辦還是應該聽專家的意見。他認為,“一考定終身”肯定不是好辦法,理想的高考制度是:大家參加統(tǒng)一筆試,再加上學校推薦和面試。這樣就可以對一個人得出比較準確的評價。不過,實行這個制度的前提是社會風氣要好。
“如果高校能實行‘寬進嚴出’的招生辦法,則會更好?!辈槿栽诎⒏⒌牟家酥Z斯艾利斯大學考察,發(fā)現(xiàn)該校每年招生10萬,第二年只剩2萬,最后畢業(yè)時不到1萬。通過逐步淘汰,學生質量得到了保證,被淘汰者學到了一定的知識,也不太痛苦。他認為,“可惜的是,我們目前的社會風氣不允許這些東西。相對而言,目前的高考讓大家都經(jīng)過一個相同的檢驗過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公正的,仍是一個比較好的制度”。
針對現(xiàn)在越來越激烈的高考競爭,查全性認為,社會要改變“唯有上大學才能成才”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教育背景、不同的優(yōu)點和特點、不同的興趣和智力水平,應該有適合自身的發(fā)展道路。
“多年過去,再回憶高考,其實本質上沒有考得好與差的說法,重要的是所有年輕人在一起做份試卷,然后決定去哪座城市、做什么工作,今后和誰相知、和誰一起旅行、和誰走一輩子?!币晃贿^來人曾如此感嘆。高考后,不管結果怎樣,都是與一段絢麗青春的告別,而另一段多彩人生即將開場。
高考是莘莘學子人生道路上的一次特殊“成人禮”,但一定不是全部。不論高考結果如何,查全性說,希望每一位考生青春無悔、夢想成真、未來美好,“成大器”。
(摘自天地出版社《大國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