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高頻詞語,有關“偶像”的話題每天都會在熱搜榜上滾動。但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偶像”呢?比起那些靠嘩眾取寵牟取利益的“偶像”,我們更需要能夠振奮精神、鼓舞人心、催人上進的“偶像”。這樣的“偶像”深入人心,我們才能浸潤在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環(huán)境中。
我們需要知識淵博、有過人本領的“偶像”。華中師范大學的教授戴建業(yè)——這位教授很特別,他憑借幽默風趣的講課方式為大眾熟知,成為“頂流”。他說賀知章喝醉酒后堅持騎馬掉入井中,是“典型的酒駕”;夸贊李白“狂得要命,浪漫得要死”;調侃陶淵明“種豆南山下”,別人以為他種得蠻好,下一句就是“草盛豆苗稀”……可這位教授絕不是嘩眾取寵,他的幽默建立在自己對詩歌、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深入了解之上,他用一種有趣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古代詩歌,愛上學習詩歌。
我們需要堅守夢想、追求真理的“偶像”。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經歷過新中國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深知“吃飽飯”的重要性。挫折、失敗不斷向他襲來,但袁隆平始終堅持自己的研究。最終,他培育出了雜交水稻,解決了14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因為有夢,因為要圓讓中國人吃飽飯的夢,所以他始終堅持,不斷追求。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發(fā)揚。今天,我們不正需要這樣的偶像嗎?
我們需要繼承傳統(tǒng)、勇于創(chuàng)新的“偶像”。2012年,單霽翔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院長,開啟了守護和傳承故宮文化之旅。從上任后擴大故宮開放面積,增加文物展出量,再到不斷推出文創(chuàng)產品,單院長把故宮打造成了活力四射的“生活館”。宮墻依舊,但每一座宮殿,每一間展館,都變得青春而平易近人。單院長作為故宮的“看門人”,在傳承中守護,在守護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弘揚,讓優(yōu)秀文化遺產融入現代人的生活,讓人們感受到了豐富文化遺產的魅力。這樣的“偶像”誰能不喜歡呢?
此外,一些明星作為偶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精神訴求與情感需要,也具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和精神;但也有某些“明星”,不肯磨煉本領,只通過炒作、營銷獲取大量財富,無疑會在社會上引起不良的風潮。
網絡上五花八門的資訊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但各種信息良莠不齊,我們應該學會明辨是非,清楚意識到什么樣的人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偶像”——那就是為建設美好中國無私奉獻的人,能夠振奮精神、鼓舞人心、催人上進的人!我們應當從這些“偶像”身上學習過硬本領,感悟精神品質,不斷汲取精神力量。
【江蘇無錫市安鎮(zhèn)中學】
升格點評
1.觀點鮮明突出。
升格后的作文抓住“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振奮精神、鼓舞人心、催人上進的‘偶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列舉戴建業(yè)、袁隆平、單霽翔的事跡和某些明星沒有真實本領,一味炒作的例子,點面結合、正反對比,主旨突出,論證充分。
2.素材典型新穎。
升格后的作文刪去了陳舊的素材,增添了對典型人物、事跡的論述,觀點更鮮明,論據更新穎,說服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