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是我的愛人,也是空軍某部軍官。2007年3月,我從安徽蕪湖隨軍赴京,我們結束6年的兩地分居,把家安在了北京。2014年7月,我所在的小學與北京市八一學校合并。他是守護八一軍旗的忠誠衛(wèi)士,我也成為守護“八一”課堂的軍嫂教師。
北京市八一學校歷史悠久,是一所從烽火硝煙中成長起來的紅色學校。在小學與“八一”合并之初,我興奮之余也有些緊張,總是問老徐:“我能教好課嗎?我會成為八一學校的好老師嗎?”老徐會很平靜地鼓勵我。
平時,老徐常常給我講他在部隊的故事,當年背著書包報名參軍的往事是他最引以為傲的。作為一名服役30年的空軍上校軍官,他熱愛軍營,熱愛他的崗位。只要接到命令,哪怕剛剛進家門,哪怕凌晨兩三點鐘,他都會義無反顧地立刻返回崗位。他總說:“人活著需要信仰,需要有熱愛,確保每一次飛行安全,比我的生命更重要?!崩闲鞓s立過三等功,獲得過空軍表彰,2009年他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有幸在人民大會堂聆聽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教誨。
為了讓我更快融入“八一”,老徐精心給我準備了七節(jié)內容豐富的思政微課。第一課就是向我介紹北京市八一學校的紅色文化。他說:“只要你永遠不忘初心,永遠想著自己還能為學校、為學生做些什么,選好目標,然后堅定不移地做下去,你就會是八一學校的一名好老師?!?/p>
在八一學校工作的第一年,我擔任一年級年級組長。我思索著:如何把八一學校的紅色傳統(tǒng)、“十二人才基因”,更好地融入孩子們心中呢?經過反復思考,我決定大膽嘗試——把相關內容編成兒歌和小故事,既讓懵懂的孩子們學得有趣,又能讓他們潛移默化地接受八一學校的品質教育。
通過年級組12位老師一起交流、研讀,我們很快就編出了20多首兒歌。2014年9月開學后,我們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帶著孩子們一起唱、一起跳。沒幾天,孩子們自發(fā)地給兒歌配上了各種各樣的插畫;又過了幾天,在擅長音樂的家長熱心的幫助下,兒歌被配上了好聽的曲子;國慶節(jié)剛過,我們排版、打印的“繪本”“小故事集”也逐步“問世”了。孩子們將冊子捧在手里,內容也記在了心里。
在學校品質文化的熏陶下,孩子們對八一學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八一,不僅是校名,而且寄托著自己對未來、對成長的美好向往。
一天放學時,楊楊的媽媽悄悄對我說:“陳老師,您幫我勸勸楊楊,他晚上睡覺都舍不得脫下校服,他說穿著校服覺得特別光榮。”
還有一天早晨,學生升升的爸爸發(fā)了一條微信朋友圈:“有時候,我們大人也要向孩子學習。送升升上學剛到校門口,國歌響起來了,孩子立刻停下來,站直身體向國旗行注目禮。在他心里,國旗就是祖國!”
多么可愛的孩子,八一學校的文化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滋養(yǎng)他們慢慢長大。
2015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即將來臨,孩子們要入少先隊了,送給他們什么樣的成長禮呢?
有位愛做手工的家長給我建議,組織全年級的學生收集廢舊瓶蓋,自己動手制作大型?;?。在自己制作的?;涨按魃硝r艷的紅領巾,多好的創(chuàng)意!
活動一經公布,學生、家長、老師們紛紛行動起來。那段時間,學生們想盡辦法回收廢品、收集瓶蓋,老師和家長幫忙設計制作圖紙。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大家攢到了近5000個瓶蓋,并開始進行手工制作。
5月29日下午,學校禮堂里熱鬧非凡。每個孩子手拿一個印有自己小照片的瓶蓋,走到約兩米高的背景板前,鄭重其事地把自己的瓶蓋粘在上面……背板上的祥云和長城圖案映襯著每一個孩子的笑臉,大家齊心協力匯聚而成的?;战K于“誕生”了,也把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
入隊儀式當天,我們召開了一節(jié)特殊的年級學生會,重溫了八一?;盏暮x,重溫了八一學校的紅色傳統(tǒng)。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在你們的校服上,也有?;?。?;沾淼氖且环N品質、一種精神,代表著將來你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記自己是“八一人”。今天,我以“八一”為榮;明天,“八一”以我為傲!
這一年,我們?yōu)⑾铝诵燎诘暮顾?015年7月,我們一年級組也光榮地被評為海淀區(qū)“青年文明號”!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母??赐鞍艘弧睅熒?。
活動啟動會上,北京市八一學校黨委書記牛震云給將參加座談會的全體師生上了一節(jié)生動的思政大課。隨著她的娓娓道來,我更懂得了“八一人”的情懷。在解放戰(zhàn)爭中,學校的前身為晉察冀軍區(qū)榮臻子弟小學校,誕生于河北省阜平縣向陽莊。時至今日,北京市八一學校已經連續(xù)30年開展“阜平尋根”活動,讓紅色血脈代代傳承。“我管,我管好;我管,我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正嚴實愛的校風、培養(yǎng)具有中國精神的品質公民的目標,在八一學校愈久彌堅。幾代“八一人”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八一學校和每一個“八一人”的自豪!多么幸運,在這支偉大而光榮的教師隊伍里,也有我!多么幸福,我是參加9月9日當天座談會中的一員!
9日上午10點鐘左右,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會場。我凝望著總書記和“八一”老教師一一握手,認真記下總書記“四個引路人”的諄諄教誨……每一個字都是火紅火紅的、滾燙滾燙的。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深感自己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爸J?,承校風,明己任,擔未來”是學校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而制定的德育主題,也成為我孜孜不倦育人的方向。
活動結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總書記的囑托依然在耳邊回蕩。
暮色中,我和老徐并肩站在家中窗前。夜航戰(zhàn)鷹騰空翱翔。老徐說:“你聽,這轟鳴聲多么令人振奮!你在總書記的母校工作,我全力保障飛行安全。我們工作的內容不一樣,但我們都是黨員,信仰是一樣的!今天,八一學校給了你這樣的舞臺和莫大的信任,你也要承擔起你的使命和責任?!?/p>
2017年12月,我作為老徐所在單位唯一的家屬代表,參加了上級表彰總結大會。那一天,營區(qū)禮堂燈火通明,那一天,總書記的題詞熠熠生輝。在八一軍旗下,我望著老徐穿著筆挺的軍裝走上領獎臺,“優(yōu)秀基層干部”的榮譽證書映照著他胸前的黨徽,我也把八一榮耀裝在心底。
2020年9月,在學校的培養(yǎng)下,已經成長為北京市八一學校學生發(fā)展指導中心副主任的我,仍選擇留在一線語文課堂。
站在一年級7班教室門口,班級里38雙亮晶晶的眼睛望向我。他們是眼下學校里最小、最嫩的種子,他們也是“八一”未來的希望。我又想起牛震云書記對我說過的話:“小學部的教學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qū),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要率先垂范,敢于亮身份,勇于迎難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和教學特長?!?/p>
看著語文書上一首首童謠和韻文,想到八一學校深厚的詩教文化傳統(tǒng),我的教育教學方法有了新的定位——借助童詩教學,充分汲取傳統(tǒng)詩教的養(yǎng)分,發(fā)揮詩教的德育、智育、美育功能,凈化學生的情感、思想,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于是詩教成為班級學科特色,每個孩子都自己準備了一個小詩本。
每天上課前5分鐘,我都會給孩子們讀童詩,一天、兩天……每周我都會在他們的小詩本上貼上打印出來的小詩,一首、兩首……
國慶節(jié)過后,家熠同學悄悄送給我一首小詩:
我聞到陳老師護手霜的味道
好像一朵花兒開放
于是
教室里
春天來了
我把這首小詩讀了又讀,打印出來貼在孩子們的小詩本上。第二天,更多的孩子為我送上他們新寫的詩。
然然說:“陳老師,我為我家的倉鼠、小貓、小狗各寫了一首詩,我還要繼續(xù)寫下去。”
夏夏說:“昨天晚上,我突然想到了一首詩,立刻就寫下來了,送給我崇拜的爸爸?!?/p>
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從讀詩開始,去傾聽、去想象、去表達,有風吹過,有雪飛舞……7班的四季里,我就這樣牽著38個娃娃的小手,嘰嘰喳喳、蹦蹦跳跳地一路走著。孩子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小天使,在他們的小詩里,思念如云朵一般柔軟,毛毛蟲是一列列小火車,大樹會微笑,就連腳趾頭也是一座座架起的小橋……
我還在年級組成立向陽花童詩社團,和家委會家長共同整理學生詩集,我們向《東方少年》雜志、“天下語文”公眾號和學校記者站積極投稿,讓孩子們的詩與更多讀者見面。一切是多么美好!潛移默化中,孩子們藏在童詩里的智慧、胸懷和人生信念,在“八一”校園里盛開、盛開。
八一,不僅是一個校名,更代表一種精神和文化,代表著傳承和奉獻、血性和擔當。在八一學校工作的每一天,我都牢記我和老徐共同許下的承諾:同在八一下,共愛中國紅!
編輯/吳萍霞
陳瑋漢族,安徽蕪湖人,1976年10月出生,1997年7月參加工作?,F為北京市八一學校學生發(fā)展指導中心副主任、語文教師。曾獲海淀區(qū)學科帶頭人、區(qū)青年先進教育工作者、區(qū)教育系統(tǒng)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
丈夫徐幸福,空軍某部測報主任。
感言:生活的模樣,取決于我們凝視它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