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艷斌 劉 敬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66~68頁。
1.回顧舊知,喚醒經(jīng)驗。
師:下面兩幅圖的面積各是多少?說明理由。
生:圖1 包含8 個1cm2,它的面積是8cm2;圖2 是長方形,每行擺了5 個1dm2,能擺3 行,面積是15dm2。
圖1
圖2
師:測量圖形的面積時,可以用面積單位滿鋪,也可以鋪一部分,總之,一個圖形的面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
2.提出問題,激發(fā)需求。
生活中比籃球場地更大的長方形還有很多,有什么簡便方法能得到它們的面積呢?
3.目標引領,成果分享。
師:大家課前進行了分組實踐,也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我們組是用1 個1m2的正方形擺的。先沿著籃球場的長邊擺,擺一次,做個記號,再擺一次,再做個記號……最后發(fā)現(xiàn)長邊能擺28 個;用同樣的方法沿籃球場的寬邊擺,一共能擺15 個。因為每行擺28 個,能擺15 行,所以28×15=420(個),籃球場的面積包含420 個1m2,就是420m2。
生2:我們組和他們一樣,一開始也是這么擺的,但我們覺得比較麻煩,反正要做標記,索性就找體育老師借來了卷尺,先測出籃球場的長是28m,也就是28 個1m,每個1m 可以放一個1m2的正方形,說明能擺28 個1m2。再測量籃球場的寬是15m,就是15 個1m,說明能擺15 行。一共28×15=420(個),籃球場的面積也是420m2。
4.優(yōu)化方法,引發(fā)猜想。
師:觀察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計算方法相同,都找到了每行擺28 個,能擺15 行,都用每行的個數(shù)乘行數(shù)計算了面積單位的總個數(shù)。不同在操作過程,一個是擺的,一個是量的。
師:如果再測量一個更大的長方形面積,你選擇哪種方法?為什么?
生:我選“量”。因為測量出長,就能推想出一行的單位個數(shù);測量出寬,就能推想出行數(shù)。面積單位的總個數(shù)不一定非得靠“擺”,也可以“推想”。
師:通過測量長方形的長和寬,間接推想長方形包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這種方法固然簡單,但在測量別的長方形面積時是不是也適用,我們還要繼續(xù)探究。
1.自主探索,間接度量。
(1)獨立思考。
教師出示《學習單》,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量一量、擺一擺。先測量給定長方形的長和寬,再擺一擺、填一填。
第二,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在方格紙上任意畫一個長方形,再次求證。
(學生獨立操作,自主思考,完成《學習單》)
(2)交流分享。
生1:我先測量了長方形的長是3cm,寬是2cm,然后用1cm2的單位去鋪,每行擺了3 個,擺了2行。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與每行擺的個數(shù)相等,寬與行數(shù)相等。一共有6 個1cm2,總面積是6cm2。
生2:不需要全擺滿,只擺一行一列,也能知道每行擺3 個,擺2 行。
生3:我畫了一個長6cm、寬4cm 的長方形,數(shù)了數(shù)格子,每行有6 個1cm2,有4 行,面積是24cm2。
生4:我也是用長乘寬計算的,我畫的長方形長8cm、寬4cm,每行8 個,有4 行,面積是32cm2,也符合規(guī)律。
師:看來大家已經(jīng)開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了。
(3)解決沖突。
生:我畫的就不符合規(guī)律(如圖)。長方形的長是4cm,每行有3個單位;寬是3cm,卻有4 行。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解決問題)
生:不矛盾,把你畫的長方形橫過來,就對應了。
生:也可以這么想,寬是3cm,對應每行有3 個單位;長是4cm,對應有4 行,總數(shù)量也沒變,也符合規(guī)律。
師:通過測量長方形的長和寬,間接推想長方形包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這種方法是不是具有普遍性,你心里有答案了嗎?
生:這種方法適用于所有的長方形。即使是剛才的特殊情況,這種規(guī)律也成立。
師:今天,我們在實際的面積測量中,主動溝通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每量出一個1m,就對應了1 個1m2,看似測量了兩個長度,實則是在推想面積單位的個數(shù)!這就是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也是大家的活學活用。
2.抽象概括,得出結論。
師:既然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普遍規(guī)律,那你們能試著說說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嗎?
(學生小組討論,有理有據(jù)地推理)
生:長方形的面積就是看長方形包含多少個面積單位。測量出長,就能推想出每行擺幾個面積單位;測量出寬,就能推想出擺這樣的幾行;用每行個數(shù)乘行數(shù)就能知道它的面積。長方形豎起來的情況也符合這個規(guī)律,所以,不管長方形怎么擺,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寬來計算。
師:如果用S 表示長方形的面積,用a 和b 分別表示長方形的長和寬,公式怎么簡寫呢?
生:S=a×b。
3. 聯(lián)系銜接,整體建構。
師: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學面積單位,用1dm2測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時,并不能正好鋪滿,結果取了一個近似值??墒前堰@個問題放在今天這節(jié)課,你是否產(chǎn)生了新的疑問,用長乘寬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這種方法真的正確嗎?
(學生先小組討論,再集體反饋)
生:用1dm2不能鋪滿,就換1cm2來鋪。我們沿著寬擺了18 個1cm2,沿著長擺了24 個1cm2,最后還是可以用長乘寬計算。
生:我用尺子測出數(shù)學書的封面長24cm、寬18cm,就可以推想出和剛才那個組一樣的擺法,還是可以用24×18 來計算面積。
師:看來,大一些的面積單位不能鋪滿,不代表其他面積單位也不能鋪滿,換個小一點的面積單位就可以了,如果還不行,那就換個再小一點的面積單位……這樣我們總能找到長對應的每行個數(shù)、寬對應的行數(shù)。
1.基礎練習。
(學生先自己獨立解決,再全班反饋。反饋時,重點放在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師:第三個圖形是一個正方形,怎么計算它的面積?
生:還是長乘寬,只不過它稍微特殊一些,長和寬都等于6。
生:邊長×邊長,一個邊長可以推想出每行的個數(shù),另一個邊長推想出行數(shù)。
師:大家能利用長方形的面
積計算公式,推理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真好!看起來一樣的
兩個乘數(shù)6,其實表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如果用S 表示正方形的面積,用a 表示正方形的邊長,公式又可以怎樣簡寫呢?
生:S=a×a。
2.解決問題。
師:生活中有很多長方形的面積,并不是畫好了圖形等我們來算的。比如,你能從以下這個題組中找到長方形,并計算它的面積嗎?
(1)一輛灑水車,灑水的寬度是8 米,每分鐘行駛60 米。灑水車每分鐘灑水的面積是多少?
(2)壓路機前輪輪寬2 米,這種壓路機前輪滾動一周大約可前進4 米。壓路機前輪滾動一周壓過路面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反饋。教師在適當?shù)臅r機輔以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圖形運動”背景下的長方形面積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