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財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國有大桂山林場,廣西 賀州 542899)
閩楠(Phoebe bournei)為樟科楠屬常綠高大喬木,珍貴用材樹種,國家Ⅱ級野生重點保護植物。閩楠樹干通直,樹皮灰黃色或淡黃褐色,呈不規(guī)則縱裂,片狀剝落,木材結構緊密,紋理通直,呈淡黃色,有香氣,不易變形,經久不腐,為建筑、工藝雕刻和高級家具理想用材[1-2]。閩楠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常見于海拔1 000 m 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蔭,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長良好,現(xiàn)已成為我國南方重要造林樹種[3-6]。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傳統(tǒng)經營樹種主要為桉樹、杉木和馬尾松,經營方式主要是營造大面積純林以及連栽,造成了立地衰退、木材產量低和病蟲害問題,且日趨嚴重。為此,林場自2016 年開始,選擇經濟價值高、市場廣闊的珍貴用材樹種閩楠營造人工林,豐富了樹種結構、改善了林地土壤、提高了林分的穩(wěn)定性和林地的經濟效益。文章主要研究了閩楠育苗技術、造林技術和撫育管理等關鍵技術,以期為閩楠育苗和造林成功提供技術支持。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賀州市八步區(qū)境內,東經111°20′5″~111°54′39″,北緯23°58′33″~24°15′25″,屬于低山丘陵地貌。林場位于廣西東部,最高極端氣溫為39.7 ℃,最低極端氣溫為-2.4 ℃,年平均氣溫為19.9 ℃,日照1 587.3 h,年均降水量為2 056 mm,年均蒸發(fā)量為1 275 mm,無霜期299 d,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降水量充沛,無霜期長,為閩楠這一珍貴鄉(xiāng)土樹種提供了有利的天然生長條件。該林場是廣西重點林區(qū),適宜發(fā)展林業(yè)。
種子是育苗的基礎,采集種子在育苗工作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選擇廣西閩楠種源試驗選育的優(yōu)良采種母樹林——富川縣閩楠采種母樹種子(良種編號:桂-SSPB-001-2021)的母樹林采種,確保幼苗能夠穩(wěn)定遺傳母樹林的優(yōu)良性狀,為閩楠育苗奠定遺傳基礎。因每年的氣候條件不一致,閩楠種子的成熟期也存在差異,一般于11 月上旬至12 月中旬成熟,太早則種子未成熟,太晚則種子過熟掉落林地發(fā)霉腐爛或被鳥類食用。當果實由青色轉為烏黑且有光澤時,表明閩楠種子已成熟,可進行人工采種。通常選擇20 年生長健壯的母樹,人工爬樹采收或者用高空枝剪、竹竿進行采種作業(yè)。果實采收后,將其裝入簸箕或紗網袋,搓去果皮果肉,去除雜質及發(fā)育不良的干癟種子,保留飽滿的種子。因閩楠種子失水后喪失發(fā)芽能力,不能用太陽曬干的方式進行脫水,要用清水漂洗雜質后置于通風處稍陰干,即可用于運輸或用沙藏法短暫貯藏,一層沙子一層種子交替填放,保持沙床的含水量在5%左右。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采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2 h,用清水多次漂洗至無色,徹底去除種子上殘留的高錳酸鉀溶液,將種子平鋪于沙床上并覆蓋一層細沙,加蓋薄膜保溫及有效防止水分蒸發(fā)。催芽期間需時刻注意沙床濕度,當表面沙子干燥時需要噴水保濕,同時加蓋細鐵絲網,可以預防老鼠等動物為害閩楠種子。
閩楠是中亞熱帶天然林分的建群樹種,其更新能力強,在林冠下可進行更新。野生閩楠苗木生長緩慢,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成材,而經過人工優(yōu)選的優(yōu)樹種子培育的苗木生長迅速,表現(xiàn)出一定速生性。在育苗期間加強水肥管理,可促進閩楠苗期生長,提高閩楠出圃率。
由于使用閩楠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生長較差、造林質量差,因此應采用兩步法培育兩年生閩楠大袋苗。第一年,培育1 年生小袋苗。采用規(guī)格為8 cm×10 cm的無紡布袋進行育苗,育苗基質為黃心土(40%)+菌渣(40%)+塘泥(19.5%)+鈣鎂磷肥(0.5%),將基質充分混勻,用塑料薄膜覆蓋,充分發(fā)酵后裝入育苗袋。將閩楠種子催芽后,解除種子休眠,點播于無紡袋育苗袋中,每天淋水并觀察發(fā)芽情況。播種后20~30 d,閩楠種子即可破土發(fā)芽,當芽苗長出3~5 片真葉,苗高為5~6 cm 時即可進行移苗作業(yè)。
移苗應選擇小雨天或者陰天、氣溫約20 ℃時進行,移栽時用竹簽緩慢撬動并輕拔起幼苗,避免根系受損。用竹簽在容器中間部位插出一個與芽苗根系相當?shù)男】祝瑢⒂酌缭灾灿诳變炔⒘芏ǜQ棵缫圃院?,? d 澆水1 次,使容器保持濕潤狀態(tài),當苗齡為8~9個月時,苗木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需要加大淋水和施肥力度,確保苗木的水分和養(yǎng)分供給。
閩楠苗期具有耐陰性,不宜長時間暴露在強光下,因此選擇苗圃地時盡量選擇地勢較高的半陽坡或陰坡地塊,為排水提供便利。夏季需加蓋遮陽網,一般采用50%透光度的黑色遮陽網遮蓋,早上和晚上揭開遮陽網進行透光,中午至下午陽光直射期間需要關上遮陽網進行遮陰,防止陽光暴曬。日常早晚進行淋水,每15 d 用0.3%~0.5%復合肥進行淋施。幼苗生長期間,需避免雜草競爭養(yǎng)分和水分,除草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將苗床、過道和容器中的雜草清理干凈,同時進行追肥,促進幼苗生長。若采用噴施方式,需要在施肥后用清水噴淋葉片。
莖腐病是閩楠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病癥為幼苗葉片黃化至干枯,根部發(fā)黑腐爛。持續(xù)高溫多雨的天氣容易造成土壤積水,濕度大,增加莖腐病發(fā)生概率。及時做好苗床排水工作,防止積水,降低土壤溫度,是預防莖腐病的重要手段。發(fā)病時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1 年生苗苗高25 cm 以上為合格苗。
第二年早春,將1 年生小袋苗移入大袋中,再培育1 年。采用規(guī)格為16 cm×18 cm 的無紡布袋進行育苗。育苗基質較為粗放,將黃心土、菌渣混合,比例依管理水平及造林地交通條件而定,通常按7∶3 比例混合。水肥管理方便,造林地交通不便,可適當增加輕基質比例,反之則應降低輕基質比例。幼苗移植完后,將其擺放整齊,淋足定根水。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與培育1 年苗相似,稍粗放,但是需要做到晴天每天淋水,以基質濕潤為標準,雨天可不淋水,但需注意不積水。苗期施肥需低濃度少量淋施,忌高濃度直接淋施,以防燒苗。水肥種類一般以復合肥為主,濃度一般為30~45 kg/hm2。9 月后停止噴施純氮肥,以免影響苗木的木質化及休眠、封頂。兩年生苗苗高65 cm 以上為合格苗。
林地選擇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閩楠造林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一般在海拔1 000 m,土層厚度為40~80 cm,表土厚度小于20 cm,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腐殖質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紅壤和黃壤的中山、低山及丘陵的山谷,半陽坡山腰部位的中下部以及山谷地的林地上生長良好。造林前需對林地進行清理,改善造林地的環(huán)境和土壤的物理性質。林地整理不僅有利于造林施工,還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造林質量。
整地前,需要清理采伐跡地上的雜草、灌木和采伐剩余物。提倡不煉山整地,減少除草劑的使用,維護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腐殖質和枯枝落葉在煉山時容易被燒毀,造成養(yǎng)分流失、林地裸露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態(tài)問題。因此應采用沿等高線進行水平帶狀整地方法,挖明坎,規(guī)格50 cm×50 cm×30 cm,去除草根、樹根和石礫,并打碎土塊。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以利于表土回心,每穴施基肥0.25 kg 磷肥,并回少量表土拌勻。
選用良種以及培育壯苗是提高閩楠造林質量的基本保障。采用無病害、頂芽飽滿、根系無機械損傷的健壯Ⅱ級以上的2 年大杯苗木,在2 月中下旬或3 月初,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進行栽植。移栽時將苗木放入定植坎中間,并去除育苗袋,回填表土后再填心土至苗木基部,輕輕踏實,再回填心土至稍高于穴面5 cm 處,防止積水,移栽要做到苗正,分層踏實。定植時剪去部分葉片,減少苗木的蒸騰作用,從而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30 d 后,對閩楠苗木開展全面檢查,對缺苗、死苗的穴進行及時補苗。苗木的根系完整、維持水分平衡是造林后苗木成活的關鍵,因此在起苗和栽植過程中,需保護苗木根系完整,避免在起苗、運輸?shù)冗^程中因不正確操作損傷苗木根系,做到隨時起苗隨時移栽。如不能及時造林,應做好假植,盡量縮短各環(huán)節(jié)時間,將苗木的損傷降到最低,保證造林成活率。
閩楠初期生長緩慢,需要加強除草灌溉、施肥等撫育措施,為幼林生長提供保證。造林前3 年每年撫育3次,2 次鏟草,1 次擴坎,以不影響幼樹生長為標準。每年第一次除草撫育后可開展合理的施肥工作,確保養(yǎng)分供給。施肥時間應在抽梢結束后15 d 內進行,施肥量為0.25 kg/株,距幼樹樹冠最外緣滴水線下方開弧形施肥溝,規(guī)格為40 cm×20 cm×30 cm,將肥料均勻撒施于溝內并回土覆蓋,保證肥料覆蓋嚴實。造林第一年冬季進行除草、擴坎撫育,沿坎周圍向外擴50 cm,深30 cm,促進閩楠生長。
閩楠幼林期的蟲害主要為蛀梢象鼻蟲、灰毛金花蟲、鱗毛葉甲和樟巢螟等。防治手段主要是在蛀梢象鼻蟲產卵期用25%滅幼脲1 000 倍液進行噴灑,成蟲期用621 煙劑防治,施用量為15 kg/hm2。鱗毛葉甲與灰毛金花蟲均為食葉害蟲,防治方法與蛀梢象鼻蟲成蟲方法一致,均可使用621 煙劑進行防治,用量為7.5kg/hm2。
桉樹是主要的短周期速生用材樹種,主要用途為纖維材和膠合板,長期以來桉樹人工純林出現(xiàn)了較多生態(tài)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樹種結構進行調整。眾多學者對桉樹混交林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7-9]。基于此,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選用閩楠作為桉樹純林改造的混交樹種,探討桉樹與閩楠混交林的生長效應,為桉樹純林改造及混交林營造提供借鑒。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于2017 年采伐桉樹林,按帶寬2 m,采伐剩余物堆積2 m,清理采伐跡地。帶上挖穴,規(guī)格為50 cm×50 cm×30 cm,株行距為4 m×3 m,密度為833 株/hm2,栽植閩楠兩年生大袋苗。密度300~450 株/hm2均勻保留桉樹萌條。連續(xù)撫育3 年,撫育方法與閩楠純林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因桉樹萌條生長速度較快,會爭奪閩楠幼林的光照和養(yǎng)分,因此在閩楠生長過程中需適時對桉樹進行疏伐,保證閩楠生長環(huán)境。
自2017 年起,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營造閩楠人工林超過200 hm2,3 年生閩楠純林平均樹高超過3 m,桉樹×閩楠混交林3 年閩楠樹高近3 m,達到廣西閩楠速生豐產林地方標準,幼林生長良好。大桂山林場適當保留桉樹,林間栽培閩楠,為桉樹純林改造找到新方法。
營造混交林的核心問題是樹種選擇和混交比例,國內許多學者對閩楠與其他樹種的混交林進行了一定研究。劉國昌等(2017)[10]報道了閩楠與馬尾松混交林的經營效益較好;劉媛等(2021)[11]報道了大花序桉和閩楠混交林的生長量均高于其純林模式,其中以桉閩比例為9∶3 效果最好;吳載璋(2005)[12]報道了楠木杉木混交林對楠木生長有促進作用,楊優(yōu)其(2014)[13]認為營造杉木與閩楠混交林的經濟產出高于純林。這些研究結果均表明閩楠與其他樹種混交能協(xié)調樹種種間關系,是營建混交林較為適宜的樹種之一。
大面積營造人工純林雖然能夠緩解木材緊張的局面,但存在較多問題[14]。由于不同樹種的生長特性不一致,營造混交林由原本的純林單層結構變?yōu)閺蛯咏Y構,提高林分的穩(wěn)定性和林地的利用率??垢蓴_性和活力性是混交林發(fā)展的理想結構,有利于提高林地的利用率[15]。閩楠作為我國南方的珍貴鄉(xiāng)土樹種,其木材價格昂貴,是營造混交林的適宜樹種。因此應做好宣傳工作,通過營造示范林、舉辦培訓班等多形式開展閩楠造林技術的宣傳,解決林農難題,充分調動林農造林的積極性,同時對試驗林進行監(jiān)測,摸清閩楠生長節(jié)律,為我國閩楠產業(yè)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