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珍,余蘭慧,賴 瑤,廖洪斐
蠕形螨是寄生于哺乳動物毛囊和皮脂內的一種小型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體的蠕形螨有兩種,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1]。蠕形螨瞼緣炎由蠕形螨感染瞼緣所致,是眼科常見的眼表炎性疾病?;颊叱0橛醒郯W、眼部刺激及燒灼感,少數患者以眼干、眼澀為主要癥狀,甚至可引發(fā)多種角膜病變,給患者身心帶來多重負擔[2]。雙眼發(fā)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且反復發(fā)作是蠕形螨瞼緣炎的特征,但目前治療此癥的有效藥物較少,故深入開展蠕形螨瞼緣炎的藥物研發(fā)及合理的聯合治療方案對進一步提高該病種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和社會效益[3]。
茶樹精油由單萜(對傘花烴,松油烯-4-醇,萜品油烯,1,8-桉葉素,α-pine烯,γ-萜品烯)、倍半萜烯及醇類(單萜醇)等組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4]。體外殺蟲實驗證實,茶樹精油體外殺蟲效果高于過聚維酮碘,75%的酒精,50%的嬰兒洗發(fā)香波、4%的毛果蕓香堿等[5]。然而,茶樹精油控制引起瞼緣炎的蠕形螨的效果受到濃度的影響,高濃度(50%)擦洗瞼緣的效果最佳,但局部刺激性較強,易引起角膜損傷[6]。而低濃度(5%或以下)的茶樹精油雖安全,但治療效果較弱。因此,在10%~25%濃度區(qū)間的茶樹精油中進一步尋找有效、低(或)無刺激性的茶樹精油濃度用于治療蠕形螨眼瞼炎有重要意義?;诖?,本研究對治療蠕形螨眼瞼炎的茶樹精油濃度進行優(yōu)化,現報告如下。
1.1對象回顧性分析2017-06/2019-06于本院就診的蠕形螨感染所致瞼緣炎患者120例240眼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滿足《我國蠕形螨瞼緣炎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2018年)》[7]中相關診斷標準;(2)入組前未開展過蠕形螨瞼緣炎治療,且無茶樹精油治療史者;(3)均為雙眼發(fā)病。排除標準:(1)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2)急性結膜炎和角膜接觸鏡配戴者;(3)合并眼瘢痕性類天皰瘡及急性瞼腺炎者;(4)入組前有抗雄激素藥物使用史者;(5)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不全者;(6)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不同濃度茶樹精油眼膏配制:100%茶樹精油(50mL/瓶,茶樹精油1mL/mL)與紅霉素眼膏按比例混合。用法:每周2次于表面麻醉下先做瞼板腺按摩、瞼緣清潔,再用不同濃度的茶樹精油擦洗清潔瞼緣,每次茶樹精油在瞼緣存留2h以上方可拭去。每周2次,共治療4wk,每治療2wk后復查并評價療效。
觀察指標:(1)蠕形螨數量:治療前、治療2、4wk后對四組患者蠕形螨數量進行檢測。檢查方法:裂隙燈下每瞼取3根睫毛,雙眼共取12根。置于載玻片上,滴一滴香油,光學顯微鏡下計算蠕形螨數量。(2)臨床癥狀評分[8]:治療前、治療2、4wk后根據癥狀評分表進行評分,臨床癥狀包括眼部癥狀有眼癢、畏光、燒灼感、異物感、眼干、分泌物增多、眼紅、睫毛脫落、針刺感、酸脹感、視疲勞、流淚共12項,每一項按癥狀持續(xù)時間、嚴重程度計算:1)0分:無;2)1分:偶有、不明顯;3)2分:常有,中度不適;4)3分:癥狀大部分時間存在,嚴重影響生活。眼表癥狀積分計算:12項得分總和,0~36分不等,分數越高代表眼表不適程度越嚴重。(3)臨床體征評分[9]:治療前、治療2、4wk后采用于裂隙燈下觀察所有研究對象臨床體征,并根據臨床體征評分表進行評分。臨床體征包括:瞼緣充血水腫、瞼緣毛細血管擴張、瞼板腺開口堵塞、瞼板腺分泌物性狀4項。瞼板腺開口堵塞評分:0分:無;1分:<1/3瞼緣;2分:≥1/3且<2/3瞼緣;3分:≥2/3瞼緣。瞼板腺分泌物性狀評分:0分:清亮;1分:污濁;2分:顆狀或奶黃樣;3分:牙膏狀。瞼緣充血水腫、瞼緣毛細血管擴張評分:0分:沒有;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臨床體征總評分為4項評分的總和,0~12分不等,分數越高表明病情越嚴重。(4)淚膜破裂時間(tear break- up time,BUT):由同一眼科醫(yī)師操作,檢測時間分別為治療前、治療2、4wk后。囑患者眨眼后保持睜眼狀態(tài),熒光素鈉濾紙條染色后在裂隙燈顯微鏡鈷藍光下觀察患者從睜眼開始到出現第一個淚膜破裂斑的時間,BUT<10s為淚膜不穩(wěn)定[10]。(5)角膜熒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由同一眼科醫(yī)師操作,檢測時間分別為治療前、治療2、4wk后。檢測方法:用1%~ 2%熒光素鈉滴于下穹窿結膜囊內,1~2min后觀察角膜上皮缺損的部位有著色情況。正常情況:與結膜相接觸,淚液呈黃綠色,角膜損傷處染色。異常結果:角膜、結膜破損處有嫩綠色著色,上皮完整處不染色。具體評分細則:無染色為0分,有少量散在點狀染色于角膜上為1分,有較多點狀染色于角膜上皮,未融合成片為2分,角膜上皮片狀染色為3分[11]。(6)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Ⅰ test,SⅠt):由同一眼科醫(yī)師操作,檢測時間分別為治療前、治療2、4wk后。檢測方法:用5mm×35mm的濾紙兩條,置于瞼裂內1/3和中1/3交界處,閉眼夾持5min后檢查濾紙濕潤長度,低于5mm則表明淚液分泌減少[12]。
2.1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按照使用茶樹精油濃度10%、15%、20%、25%將患者分為4組,每組30例60眼。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四組患者治療前后蠕形螨數量比較四組患者治療前后蠕形螨數量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組間=5.232,P組間=0.002;F時間=213.179,P時間<0.01;F組間×時間=4.521,P組間×時間=0.005)。治療前,四組患者的蠕形螨數量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983、0.173、0.123、0.562、0.418、0.767);治療2wk后,10%茶樹精油組蠕形螨數量多于15%、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15%茶樹精油組蠕形螨數量多于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20%茶樹精油組蠕形螨數量多于25%茶樹精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8),且四組患者的蠕形螨數量均少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治療4wk后,10%茶樹精油組蠕形螨數量多于15%、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15%茶樹精油組蠕形螨數量多于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20%茶樹精油組蠕形螨數量多于25%茶樹精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8),且四組患者蠕形螨數量均少于治療前和治療2wk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4wk后vs治療前:均P<0.008;治療4wk后vs治療2wk后:均P<0.008),見表2。
表2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蠕形螨數量比較 只/每瞼)
2.3四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四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組間=39.044,P組間<0.01;F時間=367.983,P時間<0.01;F組間×時間=15.373,P組間×時間<0.01)。治療前,四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37、0.604、0.817、0.716、0.603、0.841);治療2wk后,10%茶樹精油組臨床癥狀評分均高于15%、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15%茶樹精油組高于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20%茶樹精油組高于25%茶樹精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8),且治療2wk后四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治療4wk后,10%茶樹精油組臨床癥狀評分高于15%、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15%茶樹精油組高于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20%茶樹精油組高于25%茶樹精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8),且治療4wk后四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和治療2wk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4wk后vs治療前:均P<0.008;治療4wk后vs治療2wk后:均P<0.008),見表3。
表3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分)
2.4四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體征評分比較四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體征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組間=81.690,P組間<0.01;F時間=1020.535,P時間<0.01;F組間×時間=43.857,P組間×時間<0.01)。治療前,四組患者臨床體征評分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56、0.268、0.453、0.561、0.185、0.336);治療2wk后,10%茶樹精油組臨床體征評分均高于15%、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15%茶樹精油組高于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20%茶樹精油組高于25%茶樹精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8),且四組患者的臨床體征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治療4wk后,10%茶樹精油組臨床體征評分均高于15%、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15%茶樹精油組高于高于20%、25%茶樹精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20%茶樹精油組高于25%茶樹精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8),且四組患者的臨床體征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和治療2wk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4wk后vs治療前:均P<0.008;治療4wk后vs治療2wk后:均P<0.008),見表4。
表4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體征評分比較 分)
2.5四組患者治療前后BUT比較四組患者治療前后BUT比較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時間=141.964,P時間<0.01),組間和交互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組間=2.050,P組間=0.111;F組間×時間=2.235,P組間×時間=0.088)。治療2wk后四組患者BUT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治療4wk后四組患者BUT均高于治療前和治療2wk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4wk后vs治療前:均P<0.008;治療4wk后vs治療2wk后:均P<0.008),見表5。
表5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BUT比較
2.6四組患者治療前后FL比較四組患者治療前后FL比較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時間=359.660,P時間<0.01),但組間和交互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F組間=5.248,P組間<0.05;F組間×時間=1.472,P組間×時間=0.226)。治療前,四組患者FL兩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852、0.741、0.963、1.051、0.845、0.461);治療2wk后,四組患者的FL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但四組患者FL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1.269、1.035、0.937、0.864、0.774、0.631);四組患者治療4wk后的FL均低于治療前和治療2wk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4wk后vs治療前:均P<0.008;治療4wk后vs治療2wk后:均P<0.008);但四組患者FL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854、0.743、0.598、0.536、0.165、0.531),見表6。
表6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FL比較 分)
2.7四組患者治療前后SⅠt比較四組患者治療前后SⅠt比較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時間=188.177,P時間<0.01),但組間和交互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F組間=11.746,P組間<0.05;F組間×時間=2.056,P組間×時間=0.110)。治療前,四組患者SⅠt兩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1.216、1.039、1.874、0.857、0.953、0.748);治療2wk后,四組患者SⅠt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8);但四組患者SⅠt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1.395、0.963、1.074、0.385、0.746、0.298);治療4wk后,四組患者SⅠt均高于治療前和治療2wk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4wk后vs治療前:均P<0.008;治療4wk后vs治療2wk后:均P<0.008);但四組患者SⅠt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936、0.734、0.871、0.689、0.935、0.807),見表7。
表7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SⅠt比較
2.8四組患者治療后安全性比較10%茶樹精油組、15%茶樹精油組無過敏或不良反應,20%茶樹精油組出現1例眼部皮膚發(fā)紅、1例流淚,25%茶樹精油組出現2例眼部腫脹、1例眼部發(fā)熱、1例眼刺痛。10%茶樹精油組、15%茶樹精油組、20%茶樹精油組和25%茶樹精油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0、0、6.7%、13.3%,四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蠕形螨是瞼緣炎常見的病原體,一方面蠕形螨的分泌、排泄及死亡產生的代謝產物可堵塞瞼板腺,引起毛囊擴張,使腺體和導管過度角化;且蠕形螨在毛囊腫會吸食角質蛋白和上皮細胞,導致睫毛根部壞死,睫毛脫落[13-14]。另一方面蠕形螨死亡后可誘發(fā)機體產生遲發(fā)型超敏發(fā)應及局部炎癥,并且,蠕形螨在瞼緣活動時易將病原微生物帶入組織中,加重上述病變[15]。臨床發(fā)現蠕形螨不僅可引起瞼緣炎,還可誘發(fā)結膜及角膜炎,影響患者視功能[16]。盡可能早的發(fā)現并治療蠕形螨瞼緣炎對避免嚴重并發(fā)癥,改善其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目前,蠕形螨瞼緣炎的治療需以局部藥物殺螨為主,局部抗炎、對癥治療為輔。但臨床實踐發(fā)現,部分患者診斷后給予抗生素、人工淚液、激素類眼高等治療后,癥狀依然無法有效緩解,且無法根治[17]。茶樹精油是第一種被發(fā)現的具有可以快速有效的從眼睛中去除變形蟲能力的物質,可減少鱗屑產生,并誘導螨蟲遷移出毛囊,其中存在的松油烯-4-醇等化合物對多種微生物的生長有抑制作用[18]。Lam 等[19]研究顯示,茶樹精油對降低螨數,減輕蠕形螨引起的相關癥狀,以及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有積極作用。同樣的,Sarac等[20]發(fā)現,利用含有茶樹精油的眼瞼擦洗劑可有效治療蠕形螨瞼緣炎。本研究結果顯示,利用茶樹精油治療后,各組蠕形螨數量、臨床癥狀評分、臨床體征評分、BUT、FL、SⅠt等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表明茶樹精油治療蠕形螨瞼緣炎療效確切。但是,臨床面臨高濃度的茶樹精油刺激性大,而低濃度的茶樹精油療效低這一問題。因此有必要在10%~25%濃度區(qū)間的茶樹精油中進一步尋找有效、低/無刺激性的茶樹精油濃度用于治療蠕形螨眼瞼炎。
本研究按照使用茶樹精油濃度將患者分10%茶樹精油組、15%茶樹精油組、20%茶樹精油組、25%茶樹精油組,結果顯示,在治療2、4wk后,蠕形螨數量、臨床癥狀評分、臨床體征評分、BUT、FL、SⅠt改善程度均以20%茶樹精油組和25%茶樹精油組最佳。而安全性研究發(fā)現,15%茶樹精油組無明顯不良反應,20%茶樹精油組和25%茶樹精油組均出現不同程度眼部發(fā)紅、腫脹、流淚、眼刺痛等不良反應,因此為保證安全性,臨床應用茶樹精油時可選用15%濃度進行治療。接觸性皮炎、過敏反應和眼刺激是茶樹精油治療的并發(fā)癥,這些癥狀多數是由于不適當的擦洗引起的[21]。Koo 等[22]認為,患者依從性是減輕茶樹精油治療不良反應的關鍵,因此臨床還需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
綜上所述,與10%茶樹精油相比,15%濃度的茶樹精油可有效驅螨、緩解蠕形螨瞼緣炎患者臨床癥狀和眼部體征,且安全性高于20%、25%濃度茶樹精油,可作為抗蠕形螨瞼緣炎茶樹精油的首選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