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叔河
被學(xué)者黃裳稱為絕代散文家的張岱,生于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死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其晚年自題小像云:
功名耶?落空(kòng)。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在古人的文章中,這算是明白如話的了。但我仍不怕挨批,還想將其既不“信”又不“達(dá)”當(dāng)然更不“雅”地來“今譯”一下:
理想呢,早已無影無蹤。事業(yè)呢,成了逝去的風(fēng)。為國捐軀最好,卻怕打沖鋒。也想下田種地,腿腳又抽筋。寫書寫了二十年,只留下廢紙若干斤。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家看吶,中不中?
從明朝的人成了清朝的人,還說自己沒有做忠臣是因?yàn)榕峦?;在某些人看來,寫這幾行東西的人,若非反動派賣國賊,定是投降派寄生蟲,也得送往某群島,或者趕到巴黎等什么地方去,才得眼中清凈,天下太平。
其實(shí),張岱說他砍頭怕痛,所以沒有做忠臣,這只是一句反諷。他本來并沒做過明朝的臣,只是個大少爺,對于明朝政治軍事的失敗和亡國,他是沒有責(zé)任也負(fù)不起這個責(zé)任的。因?yàn)橐呀?jīng)寫了十七年的有明一代史書《石匱書》尚未寫完,他才“披發(fā)入山”“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在貧窮中堅(jiān)持著述,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妒瘏T書》和他的《瑯?gòu)治募贰短这謮魬洝?,都是漢文學(xué)的瑰寶,而絕不是如他所說的“僅堪覆甕”的廢紙。在這里,他不過是自嘲,開開玩笑罷了。
米粒//摘自《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