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郭嵩燾續(xù)娶風波為中心"/>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代士大夫之家的妻妾秩序與門楣維護
        ——以郭嵩燾續(xù)娶風波為中心

        2022-12-25 13:52:34郭玉峰朱玉潔

        郭玉峰,朱玉潔

        (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天津 300387)

        史學界對郭嵩燾的關注由來已久,研究成果頗為豐碩。相關研究大多圍繞郭嵩燾的生平與思想而展開,內容主要集中于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文學、學術、法律、軍事、洋務思想以及外交活動與外交思想等(1)有關郭嵩燾的研究綜述可參見:黃林:《百余年來郭嵩燾研究之回顧》,《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2期;郭漢民:《郭嵩燾生平與思想研討會綜述》,《船山學刊》2000年第1期;鄒芬:《近二十年來郭嵩燾與國際法問題研究綜述》,《船山學刊》2006年第1期;王俊橋:《省思與超越——新世紀以來郭嵩燾研究回顧與展望》,《湖湘論壇》2016年第2期等。,但對郭嵩燾婚姻家庭的關注相對較少。

        郭嵩燾一生共有二妻四妾五子,先后娶正妻陳氏、錢氏,納妾鄒氏、鳳氏、梁氏、李姬。陳氏生一子三女,嫡子郭剛基,早卒;錢氏、鄒氏無子;鳳氏生子郭焯瑩,縣學生;梁氏生子郭立瑛。對郭嵩燾的婚姻關系,士人頗多訾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續(xù)娶風波,二是攜妾梁氏出洋接見外賓。學界對以上“爭議”多有討論,前者成果較為豐富,如曾永玲《中國清代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大傳》(2)曾永玲:《中國清代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大傳》,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王興國《郭嵩燾評傳》(3)王興國:《郭嵩燾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范繼忠《孤獨前驅——郭嵩燾別傳》(4)范繼忠:《孤獨前驅——郭嵩燾別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譚伯?!督返拿髅呐c深沉》(5)譚伯牛:《近代史的明媚與深沉》,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等都有專節(jié)論述。后者文章較少,僅有董佳貝《霓裳、才媛、階層——晚清出使日記中的西方女性(1866-1895)》(6)董佳貝:《霓裳、才媛、階層——晚清出使日記中的西方女性(1866-1895)》,《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和冀滿紅、林廣榮《郭嵩燾與“夫人外交”》(7)冀滿紅、林廣榮:《郭嵩燾與“夫人外交”》,《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7期。兩篇論文。在此,筆者主要以“郭嵩燾續(xù)娶風波”為中心,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相關內容進行重新梳理,以期厘清郭、錢婚姻的前因后果,并借此管窺晚清士大夫之家的妻妾形象與秩序維護。

        一、“風聲”:家風的選擇和政治利益的聯結

        郭嵩燾的正妻有兩位,一是原配陳氏,一是續(xù)妻錢氏,二人皆出身世家。陳氏,名隆瑞,是湘陰陳興塏先生之女。郭、陳兩家相距不遠,世相通婚交好。咸豐十一年(1861年)陳氏亡逝,郭嵩燾作文悼念:“獨掩涕以潛處兮,孰知予心之慘戚?”(8)郭嵩燾:《陳恭人百日祭文》,見《郭嵩燾全集》第15冊,岳麓書社,2012年版,第674頁。可見其悲痛之情以及二人感情之深厚。同治元年(1862年)郭嵩燾授任蘇松糧儲道,在好友馮桂芬等人的介紹下,于同治二年(1863年)即將赴任廣東巡撫時續(xù)娶錢寶琛庶女為妻。

        (一)“嫡庶有別”:士大夫之家的婚姻擇配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濃厚的宗法觀念使得嫡庶劃分嚴格,在蔭襲、祭祀、財產分配上都有所差別。(9)針對嫡庶問題,程郁在其《清至民國的蓄妾習俗與社會變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一文中探討“社會生活中的嫡庶子關系”時,通過數據統(tǒng)計比較了嫡庶子學業(yè)、功名及婚配情況,表明“嫡庶子在科舉功名上并無明顯的差別,嫡庶女的婚配也無明顯的等差”。程郁所選擇的材料來自族譜,其中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一、案例中所涉人員大部分身份、品級并不算高;二、數據擇取多屬江蘇、江浙的南方地區(qū)。因此,我們在考慮嫡庶婚嫁時也需要注重時空的特殊性,從整體而言,嫡庶有所分別。婚姻方面,人們擇婚時也對嫡庶身份有所考慮,清律規(guī)定:“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有殘疾、老幼、庶出、過房、乞養(yǎng)者,務要兩家明白同知,各從所愿。”(10)沈之奇:《大清律輯注》卷6《戶律·男女婚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頁。在清代文學家曹雪芹以自身家族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紅樓夢》中,賈府嫡庶子女們的婚配就清晰地表明了二者的差異。晚清重臣曾國藩也曾言:“京師女流之輩,凡兒女定親,最講究嫡出庶出之分?!?11)曾國藩咸豐元年十月十二日《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見《曾國藩全集·家書之一》,岳麓書社,2012年版,第202頁。曾國藩曾為京官,居京數載,歐陽夫人也隨侍在側,受京中習氣影響較多,對長子曾紀澤的婚姻有此考量也可想見。

        曾國藩為其子擇婚時,安徽廬鳳道周鳴鑾、安徽臬臺常大淳、桂陽李氏等多家高門都有意與曾家結親。面對常家的姻事,他以“常家親事,男因其女系妾所生,且聞其嫡庶不甚和睦”(12)曾國藩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稟父母》,見《曾國藩全集·家書之一》,第166頁。為由拒絕。即使最終選擇云貴總督賀長齡之女為媳,也因查明賀女實為庶出而產生悔婚之意,后因曾父批責而仍與賀家締結婚盟。面對嫡庶聯姻,士大夫家庭較為擔憂的有以下幾點:一是嫡庶子女各自以身份相輕,以嫡娶庶難免生出嫌隙,如曾國藩夫人所言:“為夫者先有嫌妻庶出之意,則為妻者更有局蹐難安之情,日后曲折情事亦不可不早為慮及”(13)曾國藩咸豐元年十月十二日《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見《曾國藩全集·家書之一》,第202頁。;二是對方家庭不睦、嫡庶紛爭難免會波及自身;三是嫡庶子女的教育以及脾性問題等。這些原因都使得士大夫之家將嫡庶出身作為婚娶的重要考慮因素。

        錢氏出身太倉錢家,其父為巡撫大員錢寶琛。錢寶琛有三妻一妾二子五女,三位妻子為一門三姊妹,出自崑山陳家。原配陳氏生一子一女,長子錢鼎銘為其所出,續(xù)娶陳氏生一女,余下一子三女皆出于妾韓氏,嫁與郭嵩燾之錢氏為錢寶琛庶出第四女。(14)錢泰階:《太倉錢氏彭城世譜·第六冊》,www.jiapu.library.sh.cn,1913年,第120頁。學者們在討論郭、錢婚姻時未注意錢氏的庶出身份,只簡單地將錢氏與錢家、錢鼎銘掛鉤。

        既然清代社會嫡庶子女婚嫁有如此憂慮,最初郭嵩燾的好友孫竹堂有意替他說媒寧波徐家,稱:“郡徐氏,大族也,有女美而才,擇配至逾二十六,……為君求配,或當見允?!?15)郭嵩燾:《玉池老人自敘未刊稿》,轉引自郭延以:《郭嵩燾先生年譜(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1年版,第261-262頁??芍炫诩沂?、才情、外貌上皆十分適配。而對于錢氏的庶出身份,郭嵩燾也稍有所置喙:“此女之頑悖,多自其母,必其母死,或少失所憑恃。”(16)俞大綱:《跋郭筠仙先生玉池老人自敘未刊稿》,《史地雜志》1937年第2期。此番言論雖出于錢氏大歸之后,但也不可不謂婚前沒有任何身份芥蒂。其次,相對于“大族”徐家,同治元年的錢家經歷了錢父的亡故與戰(zhàn)亂動蕩已經趨于沒落。面對如此情勢,郭嵩燾又為何會選擇錢氏?對此,他自稱:“吾謂錢調甫之妹,馮景亭為之媒說,尚何查考乎!”(17)俞大綱:《跋郭筠仙先生玉池老人自敘未刊稿》,《史地雜志》1937年第2期。錢鼎銘,字調甫;馮桂芬,字景亭。對錢鼎銘的贊賞和馮桂芬的信任使他做出了續(xù)娶錢氏的決定。而將郭嵩燾同治元年至同治三年間的官宦生涯做一番細密的考察,能進一步解釋其續(xù)娶錢氏背后家風的選擇和政治利益的考量。

        (二)一重:家風選擇與政治利益

        對于郭、錢婚事,郭嵩燾在《玉池老人自敘》未刊稿中有記敘:

        官蘇松糧道,隨傅相駐扎上海,江蘇紳士在營當差數十人,惟錢調甫(鼎銘)儉約質直,能效忠言,來往獨勤。一日與孫竹堂觀察談亂后情事,……時陳夫人早逝,因告以有相安者,幸為媒說。竹堂因言曰:郡徐氏,大族也,有女美而才,擇配至逾二十六,……為君求配,或當見允。逾月出示回信,并催取庚帖。予笑曰:當時亦戲言耳。事端繁重,心更憚之。時馮景亭(桂芬)在坐,顧曰:將謀續(xù)配乎?錢調甫有妹可求也。予聞為錢調甫之妹,自覺稱心,隨告馮景亭:不求美,然不可有破像,不求才,然不可有劣性。景亭極言其佳,言與錢氏姻親,不聞有異議也?!钍鹄砘洆嶂讶肆_麓山劬請赴上海,方諭止之,而已戛然行矣。比至,假黃鶴汀(方)銀千兩,為予行庚,予不知也。同至上海,舉行親迎,甫入門,則多言狂躁,終日叫呶,有類瘋顛,貌更兇戾,眉目皆豎。(18)郭嵩燾:《玉池老人自敘未刊稿》,轉引自郭廷以:《郭嵩燾先生年譜(上)》,第261-262頁。

        歸納該則史料,郭嵩燾婚娶錢氏的原因出于以下三點:一、太平天國之亂后開始考慮續(xù)娶之事;二、錢鼎銘品行端良、行事干練,郭嵩燾對其頗為賞識;三、由好友馮桂芬介紹,極言錢氏之佳。郭嵩燾聽聞錢氏為錢鼎銘之妹便覺稱心,對錢鼎銘贊賞的背后也代表著對錢氏家族、家風的肯定。古代婚姻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別等傳統(tǒng)禮俗導致婚姻前男女雙方互不相識,因此官宦之家在擇姻時更注重對方門第以及親家的品行,如曾國藩二子五女的婚姻,都是基于親家的門第、品行而慎重擇定的。(19)張宏杰:《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曾國藩家書與曾氏家風文化》,岳麓書社,2017年版,第328-347頁。

        錢家雖然趨于沒落,但其聲望仍在,在江浙地方與士紳心中的地位仍舊頗高。錢家世居江蘇太倉,為地方望族。錢鼎銘的父親錢寶琛為朝堂重臣,歷任浙江督糧道、長蘆鹽運使、浙江布政使,官至河南巡撫,于朝堂、地方的政績、善舉頗多,歿后入鄉(xiāng)賢祠,其續(xù)修傳志稱:“寶琛廉以律己,寬以御眾,自通籍至大官,被服儒素,食不兼味,歸里后,以詩文提倡后進者。垂二十年尤留心桑梓,事如楫志,乘輿水利,樹桑育蠶,不憚躬為,倡率鄉(xiāng)里,至今稱之?!?20)錢泰階:《太倉錢氏彭城世譜·第六冊》,第120頁。錢鼎銘為道光舉人,任贛榆訓導,捐戶部主事,并跟隨父親組織地方團練,積累了一定威望。后太平軍進迫蘇常,江浙仕宦之家集于上海,面對地方危亡,錢鼎銘首當其沖前往安徽乞求曾國藩出師援助肅清,時人評稱:“東南大局轉關實系于此。”兩江總督沈葆楨奏言:“鼎銘生平政績昭著,其乞師一事保全危局,恢復全省,厥功至偉?!卞X鼎銘在地方士紳中威望漸隆。后錢鼎銘歿,江浙士紳仍為其臚陳奏請修建祠廟,可見錢鼎銘在江浙地位之高。(21)錢鼎銘:《錢敏肅公(調甫)奏疏》,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56-69頁。對于錢鼎銘冒險趕往安徽乞求曾國藩出兵一事的影響,雖有總結其一生功績時附會的夸大之意,但也可見此事給時人的印象以及對他的認可和褒揚?;诖?,范繼忠先生對郭、錢聯姻的政治聯結有敏銳的察覺,稱:“從在道臺衙門當差的錢調甫來看,錢家有著為富而仁、敦厚儉樸的家風。名紳、高門,與身任蘇松糧道的湖湘名士,互為映襯,十分相得;而錢氏家族的蘇籍背景、錢調甫蘇松道臺的密切關系,也恰到好處,給郭嵩燾鋪設了一種背景,一種氣氛,一個政治與婚姻微妙平衡的從政‘基座’。”(22)范繼忠:《孤獨前驅——郭嵩燾別傳》,第105頁。

        同治元年(1862年)李鴻章保奏郭嵩燾為蘇松糧儲道,其意皆在于餉。(23)郭廷以:《郭嵩燾先生年譜(上)》,第240頁。初到江浙辦理厘捐,郭嵩燾感到無力,稱:“江蘇漕務急待清厘,情形與江西、湖北迥別。以他省之漕,弊在浮收而已,江蘇之漕所以浮收,則弊在大戶之折收。以江蘇大戶之眾多,其力足以陵壓州縣,州縣不敢校也,一切浮費,皆取給于小戶,其源實由于額征過重,民弗能堪,積漸以成大戶之把持?!?24)郭嵩燾同治二年四月初二日《致曾國藩》,見《郭嵩燾全集》第13冊,第105頁。地方士紳把持漕稅,對郭嵩燾征收厘捐多有掣肘。旋即郭嵩燾升遷兩淮鹽運使,在任十月,南臺欠餉一例還清,援助皖餉一萬,并以許次蘇、李昭壽鹽運事件,積累資金甚多。

        咸、同之際,太平天國戰(zhàn)亂進入轉折階段,湘軍亟需財政物資。浙江餉源以鹽務為大宗,兩淮鹽課更是富足。時太平軍攻克杭州、江蘇,唯兩淮仍為完善之區(qū)。郭嵩燾于該任上的政績,為其奉任署理廣東巡撫奠定了基礎。他在自敘中稱:“嵩燾官蘇松糧道,由合肥傅相保奏,而愧未能為傅相盡錙銖分才之力。僅及兩月,擢兩淮鹽運使。運使專城經理鹽務,無同官之牽掣,稍得自效其力?!?25)郭嵩燾:《玉池老人自敘》,見《郭嵩燾全集》第15冊,第762頁。郭嵩燾擁有此份政績,在于“無同官之牽掣”,且有曾國藩、李鴻章的全力支持以及馮桂芬、錢鼎銘等人的輔助。由于錢家與錢鼎銘在江浙士紳中頗有聲望,郭嵩燾與錢家聯姻的消息,如“風聲”般迅速而廣泛傳開,令江浙士紳、官宦有所耳聞,為郭嵩燾在江浙順利開展厘捐活動奠定了基礎。

        清代士大夫擇姻大多選擇家鄉(xiāng)戚友之女或是駐官地士紳之女,是一種官紳、官官的政治利益選擇和聯結。譚伯牛在《近代史的明媚與深沉》中討論郭嵩燾為何沒有選擇徐氏,認為其原因在于:“孰料嵩燾自覺報國任重,何暇家為,抑或有歧視小家碧玉之心”。(26)譚伯牛:《近代史的明媚與深沉》,第194頁。這句推論根據郭嵩燾自敘中的言辭得出,也可算作其推托之詞。在筆者看來,根據上文的探討,郭嵩燾選擇錢家而非徐門,更在于政治利益的權衡。從當時郭嵩燾任蘇松糧儲道、兩淮鹽運使之職的政治背景來說,徐氏雖為大族但已于寧波克復后返居,錢家以及錢鼎銘的聲望與價值遠高于徐家。同時,相對于好友孫竹堂,馮桂芬在郭嵩燾心目中地位似乎更勝一籌。

        (三)二重:媒人的“好友”“同僚”雙重身份

        《詩經·齊風·南山》曰:“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笨v觀“六禮”的全過程,從納采、問名到親迎,其間每一步驟都有媒人的參與?;榧s沒有媒人為禮法所不容,同時媒人對于婚約亦負一定責任,可知古代婚姻中媒人的重要性。吳存浩、程瑋在探討古代媒人時,將該群體劃分為“親友為媒”“師為媒”“官為媒、君為媒”“官媒為媒”“媒婆為媒”“婢女與丫環(huán)為媒,尼姑與道姑為媒”六類,可見婚姻體系中媒人身份的多樣與廣泛。(27)吳存浩、程瑋:《媒人》,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46頁。史學界對于媒人的研究也頗多,但較多集中在女性,對男性媒人較少討論。筆者在閱讀晚清日記的過程中,注意到士大夫家庭間聯姻多以友朋作為媒人,多是士人階層,且同婚配雙方家庭在平日交往與政治互動上較為頻繁與密切,其身份與作用有類于吳存浩分類中的“親友為媒”“官為媒、君為媒”的整合體。這樣一種“好友”兼“同僚”的媒人身份雙重性,使得夫婦二人及背后家族間的關系更為穩(wěn)定,而且也讓三方的政治、友情交往進一步加深,馮桂芬、郭嵩燾、錢鼎銘三人之間的關系即類此。

        錢、郭婚事的媒人馮桂芬為道光二十年(1840年)進士,同治元年(1862年)與錢鼎銘在江蘇圍攻案中配合默契,共同挽救江南大營地區(qū),亂后因功加三品銜,“及粵賊陷蘇州,避居上海。時大學士曾國藩治軍皖疆。蘇州士大夫推錢鼎銘持書乞援,陳滬城危狀,及用兵機宜,累數千言,其稿,桂芬所手創(chuàng)也”(28)趙爾巽等:《清史稿》卷486《馮桂芬傳》,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3437-13438頁。。后郭嵩燾隨李鴻章駐滬與馮桂芬相識,二人無異于李鴻章的“左右手”,且工作配合默契、志趣相投。二人學習西方科技,曾一起到上海的沙利洋行參觀機器生產并合力設立廣方言館,可見馮桂芬與錢鼎銘、郭嵩燾之間的親密關系。郭嵩燾娶錢氏,以馮桂芬做媒,使得郭嵩燾與錢鼎銘的關系聯結得更為緊密,同時也保證郭嵩燾與錢氏的婚姻關系不易破裂。后來郭嵩燾在決定將錢氏遣回娘家時,先寫信告知馮桂芬此事的原委,可見馮桂芬在其間作為媒人的重要性。而這樣一種婚姻形式——士大夫家婚姻多由士大夫親友推介、做媒而成婚,屬于士大夫之間的聯合,有利于保持婚姻關系的穩(wěn)定。士大夫家庭的婚姻,正妻地位的穩(wěn)固性和權力的不容侵犯性出自夫妻家族的門當戶對,扮演主婚人角色的友人的地位、責任與名譽皆關涉其中——也造成郭嵩燾無法與錢氏完全脫離關系而且備受旁人的非議。

        二、“雷聲”:禮學社會的譴責

        同治二年(1863年)郭嵩燾休棄錢氏,時人對此事的看法分為兩方:一方為郭嵩燾辯解,如曾國荃稱“筠公理學文章堪冠賢流,而至粵后以續(xù)弦大歸,亦頗有議之者。甚矣,做人之難也”(29)曾國荃同治三年正月初九日《復伯兄》,見《曾國荃全集》第5冊,岳麓書社,2006年版,第228頁。;王闿運稱當年情事“去以夫人之禮,初何嘗有幾微譴斥,毫發(fā)參差?既而翩帳共歸,拂衣永訣,群言交責,觀聽驚疑,于是有還書之事”(30)王闿運:《湘綺樓日記》,同治十一年七月初一日,岳麓書社,1997年版,第330頁。;另一方則以禮制批判嵩燾,此方背后有著深刻及變動的政治糾葛。

        (一)禮法社會下的妻妾失衡

        郭、錢二人婚后本應相敬如賓,但在成婚伊始,郭嵩燾即有休妻之意,并請托好友順帶錢氏返滬,二人不及一個月即仳離。(31)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2卷,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2頁。此事鬧得人盡皆知,遭到友人及士大夫群體“雷聲”般的責難與譏訕。郭嵩燾摯友曾國藩知曉此事后,在其日記中表露不滿:“傍夕至幕府一談,黃南坡來久談。聞郭筠仙續(xù)弦錢氏之女為繼配,由滬帶至廣東,竟以不合而大歸,良用憂駭”。(32)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日記之二》,同治二年十二月廿四日,第496頁。王闿運更是稱郭、錢之事“為通國所知”(33)王闿運:《湘綺樓日記》,同治十一年七月一日,第330頁。,可見郭嵩燾休棄錢鼎銘之妹已廣為知曉。

        時人議論郭、錢分離之事,王闿運稱“媵妾侍奴,不能委曲”(34)王闿運:《湘綺樓日記》,同治十一年七月一日,第330頁。;趙烈文日記中記載曾國藩對此事的評論:“婦始入門,其老妾命服相見,為婦堂下坐,而妾居上,此豈知禮者所為乎”(35)趙烈文:《能靜居日記(二)》,同治六年七月初五日,岳麓書社,2013年版,第1077頁。;近代史家在探討這一問題時也認為“(郭嵩燾)中歲納妾有寵,夫妻竟反目,故家居亦鮮樂事也”(36)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傳(上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頁。,將郭、錢分離的原因歸咎于郭嵩燾對妾鄒氏的越位寵愛。

        清律例注:“妻者齊也,與夫齊體之人也,妾者接也,僅得與夫接見而已,貴賤有分,不可紊也。妾者,側也,謂得侍乎側也。妻則稱夫,妾則稱家長,明有別也?!?37)《大清律例》“妻妾失序”條,轉引自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上海: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社會調查部,1934年,第80頁。妻子與丈夫地位平等,經由“六禮”納聘,承擔祭祀、繼嗣、內助職責。妾則多以金錢論價取得,“實猶牛馬田宅”,可以贈與、典賣、借貸、交換(38)陳鵬:《中國婚姻史稿》,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723頁。,可見妻妾地位的懸殊。同時,傳統(tǒng)禮法規(guī)定妻妾區(qū)別嚴格,從婚葬、名位、封贈到日常衣食起居和法律處置都截然不同,妻妾之別還關系到各自生育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權利,通過各種規(guī)范標明“妻貴妾賤”理念的不容侵犯。(39)王紹璽:《小妾史——妾制陋習的歷史沿革》,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頁。在這樣的社會理念下,錢氏以妙齡嫁與中歲的郭嵩燾,嵩燾卻以妾位居妻上,這樣看來她有終日喧鬧之舉甚而大歸也屬無可非議。郭嵩燾在日記中稱錢氏“一切舉動似非純良”“喧哄類瘋癲”等語似是僅出于郭嵩燾個人在不滿情緒下的發(fā)泄之語。(40)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2卷,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九月初四日,第127、129頁。

        清代士大夫家庭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妻的自信來源母族的支撐,甚而有母族權勢高過夫家的情況,這樣一種政治聯姻、家族對等的婚姻行為,使得妻與夫的地位相對平等。同時禮法社會所規(guī)定的“妻貴妾賤”的家庭地位,也保證了妻的地位穩(wěn)固。郭嵩燾在迎娶錢氏入門即以妾室位居其上,甚而做出休妻之舉,這對士人而言實屬“驚駭”。然而郭嵩燾于同治二年赴任廣東辦理厘捐,鑒于錢家僅存名望以及僅有幕僚身份的錢鼎銘在晚清政治中的低微地位,他休棄錢氏似是無可忌憚,不過這卻恰恰成為郭嵩燾在粵任期間遭受謗議的導火線。

        (二)政治生涯的挫折先聲

        郭嵩燾的仕途經歷過三次低谷:第一次是在咸豐九年(1859年),英人犯津沽,郭嵩燾隨僧格林沁幫辦防務,后遭僧格林沁參奏,郭嵩燾被降二級調用;第二次是在同治五年(1866年),郭嵩燾任廣東巡撫,后因同僚傾軋罷官回籍;第三次是在光緒四年(1878年),郭嵩燾卸任駐英、法公使回國,稱病歸辭,此后再無入仕。其中后兩次對郭嵩燾影響甚深,也是他名譽備受訾議的兩個事件。學者們探討郭嵩燾在廣東巡撫任上被黜落的原因,認為大抵有三條:一、官僚傾軋,郭嵩燾與毛鴻賓、瑞麟以及左宗棠之間的爭端;二、郭嵩燾在粵不得人心,施行重刑,搜刮厘捐過多,民人稱他“地皮刮盡,但余澗沼沚之毛”;三、郭嵩燾對洋人的態(tài)度。(41)汪榮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中華書局,2006年版)、熊月之《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郭嵩燾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等著作中都有討論。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郭嵩燾與錢氏事件也是造成他在粵名望受損的原因之一。對此,曾永玲指出:“曾國藩把郭嵩燾的家庭風波與勸捐相提并論,認為這是造成民怨沸騰的兩大基本原因?!?42)曾永玲:《中國清代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大傳》,第151頁。范繼忠也認為,“流言足以殺人,而郭嵩燾的無視人倫體面,公然將妻妾一體對待,甚至反妾為妻,則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于是,奚落和中傷,抨擊和咒罵,更像是直沖目標的利箭,支支射在靶心上。當‘不通人情’‘不顧禮法’的責難與他‘勸捐’辦厘的詆毀夾纏在一起時,其殺傷力無疑十分巨大。心懷不滿的商界也夾雜鼓噪,郭嵩燾陷入了‘人情’與‘禮法’的漩渦之中”(43)范繼忠:《孤獨前驅——郭嵩燾別傳》,第110頁。。

        郭、錢事件隨著郭嵩燾赴任廣東展開厘捐而被廣為人知,這反過來也影響了郭嵩燾在廣東政務的開展。郭嵩燾達廣東之初,使在粵人心中留下違背禮制的不良印象,這給他在廣東的政治生涯埋下了隱患。曾國藩在與友人討論此事時稱:“比至粵官,與夫人、如夫人用綠轎三乘入署。第二日夫人大歸,第三日即下勒捐之令。持躬如此,為政如彼,民間安得不鼎沸?”(44)趙烈文:《能靜居日記(二)》,第1077頁。將兩件事聯動譴責。其次,郭嵩燾與錢家的關系惡化。當時郭嵩燾的姻親雖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但郭嵩燾與左氏交惡面臨罷黜窘境,曾、李二人自顧不暇,郭嵩燾失去錢家支援,毋寧說是失去江浙民心。當此之時,郭嵩燾因休妻之舉遭時人譏諷,再加上朝堂對其支持的力量較為單薄,可以說郭嵩燾與朝堂政治中心的離心實始于此。

        同治五年郭嵩燾離任,但人們對其情事的議論仍未停歇,同治九年議論之聲再起,但此時的風向已有所不同,勸和之聲成為主流。王闿運在其日記中寫到:“筠仙未嘗棄妻,而眾人欲故意難之”(45)王闿運:《湘綺樓日記》,同治九年十月一日,第133頁。;王文韶、李鴻章等人則替其思慮如何迎回錢氏,王文韶多次與友人談及此事并拜訪郭嵩燾,希望替他周旋(46)王文韶:《王文韶日記(上冊)》,同治九年三月二十九日、六月四日,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97、205-206頁。;李鴻章亦以書信致嵩燾,商量先將錢氏接到王闿運家中觀察,寄望二人合婚。(47)王闿運:《湘綺樓日記》,同治十一年七月初一日,第330頁。這一風向的轉變與此時郭嵩燾與錢鼎銘政治地位的變化不無關系。

        三、情與理的糾纏:郭嵩燾的實際主張與自我辯白

        (一)輿論變動:錢家權勢日盛、鄒氏病逝與友人勸郭、錢復合

        自錢氏大歸后,郭嵩燾對鄒氏更是于禮有加,同治七年(1868年)為鄒氏求領八品誥軸(48)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2卷,第514頁。妾室獲得封誥較難,只有當妾室有特殊貢獻時才可以得到,“特殊貢獻”可來源于貞孝和子女。,并開始稱鄒氏為“夫人”“病妻”(49)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2卷,第569、592頁。。同治九年(1870年)鄒氏病逝,郭嵩燾為其治棺斂殯,率男媳曾氏以下易衰服(50)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2卷,第596頁。,儼然正妻規(guī)格。

        就禮法而言,妾的身份低賤,以妾為妻為歷代所禁止,官宦士大夫對妻妾秩序顛倒之舉持有譴責態(tài)度。清律“妻妾失序”條輯注:“或妻不在,而以妾為妻者,罪應稍輕,仍改正?!钡鋵嵡迥τ谄薏辉跁r以妾為妻之事即已盛行,稱之為“扶正”(51)《大清律例》“妻妾失序”條,轉引自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第92頁。。當然,要想讓妾上升為妻,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妻已去世或被休,二是妾生子嗣,三是妾有守貞、殉節(jié)之舉。同治二年錢氏大歸,士大夫對此都有所耳聞,并認為二人已經離婚。在“無妻”的情況下,郭嵩燾將妾鄒氏抬為夫人并為她求取封誥之身也為社會所認可。然而,隨著同治九年(1870年)鄒氏的病逝以及錢鼎銘在政治場上的顯露,時人對郭、錢之事又舊事重提。學者們對于郭、錢事件的探討忽略了世人的非議和友人的勸和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也忽略了同、光年間錢鼎銘的身份變化以及錢家門楣的攀升。(52)應該注意到的是郭、錢兩家聯姻,受益方不僅是郭嵩燾。錢鼎銘借助郭嵩燾的人脈圈,成功將郭、錢兩家的政治網絡進行整合與融入,錢鼎銘、曾國藩、李鴻章三人的關系由此進一步緊密和突顯,這也不乏成為日后仕途高升的鋪墊。總而言之,錢鼎銘以自身江浙地位、軍事才能,借以與曾、李二人攀親帶故之關系以及郭嵩燾休妻之輿論,成為其步履青云之條件,而這樣一種局勢也影響、主導著世人對郭嵩燾婚姻的評判以及郭嵩燾的政治生涯和個人意愿。

        先梳理一下郭嵩燾與錢鼎銘在同治年間政治地位的變化。錢鼎銘在曾國藩和李鴻章的重用下,其政治地位不斷攀升,同治八年(1869年)升任直隸布政使,同治十年(1871)擢河南巡撫。郭嵩燾在同治五年罷官回籍后,一直在長沙城南書院和思賢講舍講學,直至光緒元年(1875年)經軍機大臣文祥舉薦入總理衙門才重新出仕。且在此期間,鄒氏去逝,種種情形表明郭、錢有望復合。早在同治九年就有友人致信嵩燾勸其與錢氏復合,如王文韶“訪郭筠翁論通志局事,談次以圓鏡勸之,為述前事顛末,雖未遽允諾,而詞意不致決絕,或可設法轉圜也”(53)王文韶:《王文韶日記(上冊)》,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第197頁。;王闿運也“欲筠仙公言迎婦,婦必不至,則樹倒胡孫散耳。若婦果至,必能相安,使老夫無妻而有妻,尤快事也”(54)王闿運:《湘綺樓日記》,同治九年十月一日,第133-134頁。。同治十一年(1872年)此事又起,王闿運、徐仁山、李鴻章都力勸郭嵩燾迎回錢氏,王闿運甚至為郭嵩燾準備好說辭,稱同治二年錢氏離開郭家時是以夫人之禮歸家,對其不曾有過嚴厲譴斥之語,休妻實系群言謠傳。如今迎回錢氏是因為她八年持貞,過思己錯,性子愈發(fā)溫順,且郭、錢兩家以往交情篤好,現今應當消恨了,甚至想徑直將錢氏接來(55)王闿運:《湘綺樓日記》,同治十一年七月初一日,第330頁。,這一切似乎都在為迎歸錢氏營造風聲。另一方面,從旁人的言詞之間可以看出郭嵩燾于此時也有迎歸錢氏之意。不久,郭嵩燾與錢鼎銘互通書信成為二人的破冰之舉;光緒元年郭嵩燾的再次復出也可謂與復合“風聲”有關。

        鄧小南先生在其《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朝信息渠道研究為例》中談到制度史的動態(tài)性,稱:“制度都是有特定目的的,這些目標是在出發(fā)點的‘彼岸’,因此就需要觀察通向彼岸的路徑。路徑上有若干節(jié)點,就像我們看到的橋梁,它有若干橋墩,若干節(jié)點組成一個單元,若干單元就構成了這一路徑。”(56)鄧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朝信息渠道研究為例》,閻步克等:《多面的制度:跨學科視野下的制度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1年版,第100頁。士人對郭、錢婚事的評判有如“橋梁”,不同時段的議論則像是“節(jié)點”,分析這些“節(jié)點”,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橋梁的走向,也有利于我們了解橋梁的盡頭是政治利益的主導。光緒元年錢鼎銘歿,然而錢家仍處興盛不衰之勢,錢鼎銘與錢鼒銘子孫中任知縣、知府、賞戴花翎者不乏其人。(57)錢泰階:《太倉錢氏彭城世譜·第六冊》,第120-127頁。面對此種情形,勸和之聲直至光緒十七年(1891年)郭嵩燾病逝前夕也不曾停歇。郭嵩燾去世后,其同僚、友人為其撰寫的墓志銘中,無一例外都提到了錢氏的正妻身份;而對郭嵩燾生前寵愛有加的鄒氏,在墓志銘中要么根本不提,要么僅作為妾室,如李鴻章為郭嵩燾撰寫的墓志銘中說:“公娶陳,繼娶錢,先后封夫人,妾鳳、梁?!蓖跸戎t也說其“夫人同邑陳氏,繼室太倉錢氏,妾周氏(應為鄒氏)、鳳氏、梁氏、李氏”;黃嗣東寫道,郭嵩燾“子三,剛基,配陳夫人出,早卒;焯瑩,鳳孺人出;立瑛,梁孺人出。繼配錢夫人無出”(58)郭嵩燾:《玉池老人自敘》,清光緒十九年養(yǎng)知書屋刻本,第12、15、19頁。墓志銘對于妻妾的記載,若是存在妻妾改嫁、妾未生育子嗣等因素,可以不記其人。鄒氏一生未生育子嗣,李鴻章將她缺記也在情理之中。??梢姡倩率看蠓蛲ㄟ^各種途徑極力維護妻妾有序的家庭秩序與仕宦之間的政治聯姻,而郭、錢事件則破壞這一規(guī)則。

        在友人的勸和、錢家權勢日盛以及錢氏守貞不嫁的情形下,光緒十三年(1887年)郭嵩燾曾請托同僚姚岳望去打探錢氏近況,當得知錢氏庶母韓氏仍健在的消息后,他便打消了迎回錢氏的念頭。在他去世后,子孫將錢氏迎歸湘鄉(xiāng)奉養(yǎng),俞大綱在《跋》中稱:“細審先生內咎自訟之言,知夫人不負先生,而子孫迎養(yǎng)之舉,要亦出于先生遺志,用踐三事相約之不以無義處其守義之一事耳”。(59)俞大綱:《跋郭筠仙先生玉池老人自敘未刊稿》,《史地雜志》1937年第2期。

        (二)妻妾形象的重新塑造:文本記憶的曲筆與“閨范”化

        郭嵩燾在晚年有意迎歸錢氏之舉動,重新彌合著他與錢家的政治聯結。而作為“理學賢流”,郭嵩燾是道光年間的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與曾國藩、劉蓉等理學名士深交,受理學思想及友人的影響很深,亦非常注重“修身”“齊家”對于事功的進階性。(60)他對“禮學齊家”“以禮經世”的認識也與曾、劉相同,提出“齊家、治國皆須有教”“如語言行動,必依于理,自是成教之本。教成于身,而父子、兄弟、尊卑、上下之則,由家以推之國,無二理也。故曰:不出家而成教于國”(郭嵩燾:《大學章句質疑》,見《郭嵩燾全集》第2冊,第746頁)。郭、錢情事將威脅到其理學士大夫身份、名譽及政治地位,他又將如何彌合這一身份裂痕呢?

        通過日記、書信的文本記憶重塑錢氏、鄒氏的形象,使其達到形象的固定化和身份的合理化,是郭嵩燾維護自身和家庭門楣的選擇。晚清日記、書信的出版和傳閱可謂常見,郭嵩燾日記中即記載“伯寅信可人。閱其日記,得詞二闕,并錄存之”(61)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1卷,第306頁。,“孟辛日記載趙惠甫與李壬叔、王蘭卿書”(62)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2卷,第55頁。,“見示曾劼剛日記一本,譏刺鄙人凡數端”(63)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3卷,第901頁。等。他深知私人日記、書信公開的可能性,因此有意識地在日記中書寫和塑造妻妾形象,以此消解士大夫群體對他的偏見,并使自身行為合理化,以符合儒家傳統(tǒng)禮學的規(guī)范。(64)郭嵩燾的手寫回憶錄《玉池老人自敘》,身后由兒子輩公開出版(光緒十九年,1893年)——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單行本,《郭嵩燾詩文集》(1984年)亦未收入——但是,手稿有一節(jié)專講與錢氏的婚事,刊本卻經刪節(jié)。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俞大綱在《史地雜志》公布了這段文字;1960年代初,黎澤泰也披露了這段文字(《玉池老人自敘校勘記》,《湖南歷史資料》1979年第1輯),二者皆自手稿抄出,錄文略有異同,不害文義。郭嵩燾的兒子輩為什么要刪略錢氏部分?后人對于前人著作的修改有時候是為了維護前人的名譽,修正其形象,郭嵩燾的子孫是否有這樣的意向?且在清末中西思想碰撞之時期,士人如康有為、梁啟超等逐漸認識到郭嵩燾思想的先進性,將其贊譽為先進者,對于郭嵩燾的人生污點令人置喙之處有所刪節(jié)或是修改也無可厚非。此外,在俞大綱先生為《玉池老人自敘未刊稿》所作跋中談及郭嵩燾去逝后,錢氏與郭嵩燾三位妾室的關系,稱里人皆知錢氏委屈,妾室對錢的侮辱與刁難。如此看來,母親對兒子的影響,意欲丑化錢氏的形象也大略可知。

        郭嵩燾通過對錢氏的丑化和鄒氏的美化,以凸顯鄒氏柔順、貞德。梳理郭嵩燾日記可以發(fā)現,盡管他納鄒氏的時間在咸豐六年(1856年),但“鄒氏”首次出現在日記中的時間卻是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四日。(65)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2卷,第129頁。注意到郭、錢成婚于同治二年八月,可見鄒氏在日記中出現較錢氏為晚,可以說鄒氏的出現是由于郭嵩燾不滿錢氏的結果,他將這段婚姻擬作“人倫之奇變”“覆水之難收”(66)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2卷,第596頁。。郭氏稱自己娶妻的原則是:“不求美,然不可有破像,不求才,然不可有劣性?!?67)郭嵩燾:《玉池老人自敘未刊稿》,轉引自郭廷以:《郭嵩燾先生年譜(上)》,第262頁。在迎歸錢氏后,他極力貶斥錢氏的相貌和品行。然而錢氏是否如郭嵩燾所言那么不堪?為什么馮桂芬又極言錢氏之佳?雖然古代男女婚前不得相見,但并不意味著對女子的外貌無從得知。俞大綱的母親后來去湘陰探訪過錢氏,稱她“嚴謹不茍言笑,賢婦人也,殊非先生所述近于瘋癲者流”(68)俞大綱:《跋郭筠仙玉池老人自敘未刊稿》,《史地雜志》1937年第2期。。由此可見,或許錢氏確有令郭嵩燾不滿之處,但他所言實有對錢氏詆毀之嫌。而在郭嵩燾的筆下,錢氏“瘋癲”“終日喧哄”,甚至痛詈丈夫,這不僅不是賢婦之舉,反倒像悍婦一般的形象。(69)郭嵩燾:《郭嵩燾日記(二)》,第131頁。筆者在前文曾有解釋錢氏為何會有終日喧鬧之舉,似是出于郭嵩燾個人厭惡之情下的片面之詞。在郭嵩燾與他人的信件往來中,由于他對錢氏的負面刻畫,使得外人真的以為錢氏就是瘋癲之人,如李鴻章在回復郭嵩燾的信中寫道:“調甫之妹(錢氏——筆者),猝得瘋痰,不得以出妻為不經,吳人責望,聽之而已?!?70)李鴻章:同治二年十月十七日《到郭筠仙中丞》,見《李鴻章全集》《信函(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74頁。這或許僅僅是朋友間的寬慰之語,也可能李鴻章真的相信了郭嵩燾的一面之辭,但之后隨著真相的顯露,李鴻章轉而勸郭、錢復合。

        鄒氏又是否如郭嵩燾所言那般賢良淑德?郭嵩燾在《鄒夫人家奠文》中稱“羌恩斯而勤斯,非夫人兮焉閔”,認為鄒氏賢惠可人,并記述她甘于陋室,勤勞料理家中各項事務,提攜兒女,雖非己出卻視如己出。(71)郭嵩燾:《郭嵩燾日記(二)》,第596頁。從相關記載來看,鄒氏在世未有一兒半女留存。此外,在郭嵩燾日記的記載中,鄒氏主動為郭嵩燾納妾馮氏(72)郭嵩燾:《郭嵩燾日記(二)》,第535頁。,這的確符合古代男性對“賢妻”的期待,即自己未有生育則替丈夫主動納妾延續(xù)后嗣。在郭嵩燾的筆下,他將閨范賢良女性所有的品德都附會于鄒氏。但筆者通過整理其他士大夫的日記、書信,卻從中注意到鄒氏的“另一面”。郭嵩燾嫡長子郭剛基與曾國藩第四女曾紀純成婚,郭剛基早逝,曾紀純與鄒氏的關系不太融洽,寡居生活略顯慘淡。(73)曾紀純同治五年(1866年)嫁與郭剛基,曾紀芬(曾紀純之妹)在其自傳中稱:“姊于歸后,與筠仙先生之側室不相容洽?!?曾寶蓀、曾紀芬:《曾寶蓀回歸錄·(附)崇德老人自訂年譜》,岳麓書社,1986年版,第13頁。)當時郭嵩燾除同治二年娶進錢氏,之后郭、錢二人就處于仳離狀態(tài),他的身邊僅有鄒氏一人,另兩位妾室鳳氏和梁氏分別于同治九年、十年納娶。因此,曾紀純所言“側室”當指鄒氏。對此,曾紀純之妹曾紀芬在其自訂年譜中提到:“日食至粗之米,唯以萊菔為肴,月費一緡亦吝而不與。”(74)曾紀芬:《崇德老人自訂年譜》,第13頁??梢娻u氏對兒媳曾氏似有嚴苛之嫌。郭嵩燾的弟弟郭昆燾也曾對鄒氏頗有微詞,郭嵩燾在同治九年的日記中說:“接意城信,詆鄒氏甚力?!?75)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2卷,第611頁。可見鄒氏并非如郭嵩燾所描述的那般完全符合傳統(tǒng)家族閨范的女性。

        結語:政治聯姻與門楣維護是清代士大夫之家婚姻的本質特征

        學界對于清代士大夫婚姻的探討有許多,但大多是一種靜態(tài)、完成時的結論,郭嵩燾續(xù)娶風波一事則帶有動態(tài)的呈現,給讀者展現更為復雜的士大夫之家婚姻與生活。通過梳理郭嵩燾續(xù)娶事件的前因后果,我們可以了解清代士大夫之家婚姻政治聯結的本質,以及禮法社會對家庭秩序的維護。

        晚清蓄妾之風盛行,納妾多出于才、色、繁衍子嗣和彰顯地位的需求。相對于妻的守禮與家族地位,夫對妾具有較大的掌控權,對于妾的寵愛多于妻也屬常見。趙烈文晚年納俞氏姊妹為妾,納妾規(guī)格超出以往,歡床、新制衫裙一箱,先后致聘洋銀六百圓,規(guī)格頗盛?;楹笊詈兔?,俞氏妹妹“終日給侍”,趙烈文稱“雖萬戶候不易矣”(76)趙烈文:《能靜居日記(四)》,第2109、2113、2243頁。。王闿運對于妾室六云的寵愛也比正妻多,經常令她隨侍身旁并多有思念之語??梢?,現實生活中寵愛妾室、冷落妻室的士人比比皆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士大夫對待妻妾的平常態(tài)度下,郭嵩燾與錢氏的離異既然已成定局,有抬妻、封誥之舉也無可厚非。但與郭嵩燾不同的是,士人一般不會做出休妻的舉動,甚而在他們的書信、日記中也多描寫妻妾和諧、妻貴妾賤不可逾越的一面。如趙烈文要求妾室必須以婢女姿態(tài)遵循家內禮節(jié)侍奉主妻(77)趙烈文:《能靜居日記(二)》,第1226頁。,王闿運在回復友人如何處理嫡庶矛盾時稱:“余以正言告之,當自屈以尊夫人,以慰妾,則得之也。其相譏也,小則不過問,要無使妾勝嫡,則自立于無過,而妾不敢怨……余雖言之,仍當還問夫人,以決是非,故特記之?!?78)王闿運:《湘綺樓日記》,第239頁。尊妻抑妾才是妥善處理家庭關系的關鍵所在。

        在傳統(tǒng)士大夫道德觀念的維持下,士大夫家庭內部的上下尊卑禮數明確,這也是士大夫之家認為門楣得以維持的重要表相之一。士大夫通過日記、書信等文本的書寫,塑造閨范的妻妾形象以及井然的家庭秩序,以此彰顯其士大夫身份以及高節(jié)門楣。程郁對于士大夫文本書寫的妻妾形象也有論述,主要揭示了“以貶為主的妾形象”,如低賤、風流、陰謀家等形象。(79)程郁:《蓄妾習俗及法規(guī)之變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61-267頁。觀郭嵩燾及其他士大夫日記、書信中的妾形象,妾往往具有傳統(tǒng)閨范女性的一面,如郭嵩燾的鄒氏、曾國藩的陳氏、趙烈文的俞氏和王闿運的六云等,可見士大夫對于妾室的理想選擇是貞順、美貌、才情兼?zhèn)渲?。關注到此點,也可知曉對妾的選擇和妾在文本記憶中的形象塑造,也成為士人維護其身份與門楣的方式之一。

        從郭嵩燾情事的反復波動中,可窺見士大夫之家的婚姻以“門當戶對”相尚,究其本質實為政治利益的考量與聯結。在這樣一種婚姻形式下,禮法社會的規(guī)范和家族利益的聯結使得妻的身份得到保障,但對男權社會而言,夫對于妻的休棄與迎歸又體現了男權家庭中女性地位的卑微,郭、錢事件凸顯了晚清士大夫之家婚姻禮法與現實之間的割裂與矛盾。只是,相對于平民而言,士大夫聯姻所結成的政治利益關系網更為廣大和復雜,這層關系網也在主導著家庭內部的夫妻關系。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狠狠噜狠狠狠狠丁香五月|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视频白浆免费| 国产女主播强伦视频网站|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亚洲中文无码久久精品1|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有尤物 | 尤物9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精品999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美腿在线视频| 欧美最猛黑人xxxx|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好看有码|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天堂|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6 |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观看|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 十八岁以下禁止观看黄下载链接|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人妻蜜桃日产一本久道综合在线|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抖射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精品无码久久久九九九AV| 免费av在线 国产精品|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 挑战亚洲美女视频网站| 丰满的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富婆| 亚洲黄色尤物视频| 亚洲最大不卡av网站| 亚洲欧美牲交| 最新国产三级| 日韩激情av不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