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 東,郝加杰,楊發(fā)超
(1.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616;2.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西 柳州 545007;3.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安全和環(huán)保是汽車技術的重要發(fā)展方向,輕量化是實現(xiàn)汽車安全和環(huán)保的重要手段[1-3]。作為輕質材料,塑料及其復合材料在汽車內飾零部件上得到了廣泛應用[4-5]。改性聚丙烯(PP)因密度低、價格低、加工性能好等優(yōu)點,成為汽車內飾塑料零部件(如儀表板本體、門飾板、立柱飾板等)中使用最多的材料[6-7]。為滿足內飾零部件的力學、成型和使用性能等要求,改性PP中通常會添加增韌劑、增強劑和各類助劑[8]。但各種填料尤其是增強填料(如滑石粉、碳酸鈣等無機物)的添加,使得材料的密度有所增大,不利于輕量化。同時受到聚合物自身和填料的影響,傳統(tǒng)改性PP存在的氣味性較差、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VOC)較多等問題逐漸顯現(xiàn)出來,因此開發(fā)低密度、環(huán)保、氣味性好的汽車內飾新材料,具有較好的工業(yè)應用價值。
植物纖維復合材料是秸稈、麻、木材、竹子等植物纖維與聚烯烴塑料共混改性后,擠出制成的一種材料,具有成本低、力學性能好、氣味性好等優(yōu)點,在飛機、高鐵、汽車內飾零件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9-10]。Takagi等人[11]的研究表明,蕉麻纖維的含量為29%~72%時,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呈近乎線性增加,最大值可達到200MPa。Feng等人[12]將劍麻纖維(SFs)、甘蔗渣纖維(SEBFs)與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復合材料混合在一起,研究結果表明,纖維含量相對較低時,纖維可以均勻地分散在樹脂基質中。Liang等人[13]研究了洋麻纖維(KF)含量對KF/PBS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結晶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KF添加量為30%時,KF/PBS復合材料的拉伸模量提高了53%。Deng等人[14]研究了偶聯(lián)劑種類對KF/PP復合材料機械性能的影響,馬來酸聚丙烯(MAPP)可有效改善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張建、朱碧華等人[15-16]研究發(fā)現(xiàn),水稻秸稈纖維與PVC樹脂之間的結合較好,內部缺陷較少,因此秸稈纖維復合材料具有較佳的力學性能。周松等人[17]的研究表明,BF/PP復合材料抗沖擊強度的增幅高于純PP。
但植物纖維的界面特性復雜,其主要成分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中,含有大量的極性羥基和酚羥基官能團,化學極性強,吸水性強[18],使得植物纖維復合材料注塑產品的收縮率高,成型精度較差。添加無機填料可有效改善復合材料的產品成型收縮率,但同時也增加了材料密度。采用微孔發(fā)泡工藝制得的注塑制品,內部具有致密均勻的微孔,密度低,強度韌性較好,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19]。其中的化學發(fā)泡工藝是在聚合物中加入化學發(fā)泡劑,發(fā)泡劑在高溫樹脂混合熔體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氣體并融入熔體中,當熔體進入模腔時,由于壓力降低,氣體從熔體中逸出而在制品中形成微孔[20]。李春艷等人[21]研究了材料組分對PP發(fā)泡材料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含量適當的改性組分可以提高泡孔成核率,促進發(fā)泡。王濱等人的研究表明,發(fā)泡劑含量增加時,微發(fā)泡復合材料的密度降低,泡孔結構變差,制品表面會產生缺陷。Bledzki等人[22]研究了植物纖維含量對微發(fā)泡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微觀結構的影響,指出放熱型發(fā)泡劑可以改善泡孔的微觀結構,提高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Tugiman等人[23]制備了PP/稻草微發(fā)泡復合材料,研究結果表明,稻草含量為20%時,泡孔結構較好。夏星蘭[24]研究了材料組分對秸稈纖維/PVC微發(fā)泡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秸稈纖維與 PVC的配比為 3∶7時,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最佳。Babaei等人[25]研究了納米黏土(NC)含量對HDPE/麥草粉(WSF)復合材料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NC可以減小泡孔尺寸,增大泡孔密度;隨著NC的含量增加,拉伸強度先升高后降低,彎曲強度則逐漸降低。Lee等人[26]以木纖維和高密度聚乙烯為原料,研究了NC含量對木纖維/HDPE微孔發(fā)泡材料的泡孔尺寸和分布的影響。結果表明,NC在復合材料內部充當了異相成核劑,含量適合的NC可使泡孔尺寸減小,分布均勻性較好。
綜上所述,改性PP材料的成本低,力學性能好;秸稈纖維的成本低且環(huán)保,秸稈植物纖維復合材料的氣味性好,VOC含量低;微孔發(fā)泡材料的密度低,耐沖擊性能好。為此本文以秸稈纖維/滑石粉/PP微孔發(fā)泡復合材料為研究對象,基于正交實驗方法,研究各組分對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并得出復合材料體系的優(yōu)化配方。
聚丙烯PP(牌號K7726H),秸稈纖維/PP母粒(50% PP,0.178mm),偶氮二甲酰胺(AC,A80),滑石粉(Talc,0.15mm)。
101A-1型干燥箱,SHR-10型混料機,SHJ-20型雙螺桿擠出機,CMT6104型電子萬能實驗機,GDHSX-010A型可編程式恒溫恒濕試驗箱,XJUD-5.5型懸臂梁沖擊強度實驗機,JSM-IT3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HDX50型單螺桿注塑機。
按不同的質量配比,將實驗原材料在85℃下干燥2h,再高速混合5min后,在雙螺桿擠出機中擠出造粒。擠出機的工藝條件:機頭溫度185℃,Ⅰ區(qū)溫度 190℃,Ⅱ區(qū)溫度 195℃,Ⅲ區(qū)溫度 195℃,Ⅳ區(qū)溫度 195℃,喂料機轉速 5r?min-1,主機轉速5.5r?min-1。
造粒后的復合材料置于恒溫干燥箱中烘干2h后,按一定配比與AC發(fā)泡劑在混料機中混合5min,然后在注塑機中進行閉模微發(fā)泡注塑成型,制備測試所需的標準樣條。
材料的力學性能分別按GB/T 1040?2006、 GB/T 341?2008、GB/T 2843?2008 的規(guī)定進行測試。
以滑石粉、秸稈纖維、發(fā)泡劑的質量含量及注塑溫度為正交實驗的實驗因素,設計4因素4水平正交實驗表如表1所示。
表1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
根據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確定的實驗方案,按照相同的實驗過程,完成16組試樣的制備及性能測試,得到的正交實驗數據如表2所示。對正交實驗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求得相應的K、k及R值。其中K值和k值反映了該因素對這項性能指標的影響趨勢,R值則反映了該因素對這項性能指標的影響程度,R值越大則該因素對這項性能指標的影響程度越大[27]。
表2 正交實驗數據
對正交實驗結果分析后可知,各因素對拉伸強度的影響順序為:發(fā)泡劑含量>滑石粉含量>注塑溫度>秸稈纖維含量。根據不同內飾零件的性能要求,以拉伸強度為優(yōu)選指標時,最優(yōu)配方為A4B2C4D1。各因素對彎曲強度的影響順序為:滑石粉含量>秸稈纖維含量>發(fā)泡劑含量>注塑溫度,以彎曲強度為優(yōu)選指標時,最優(yōu)配方為A3B3C2D1。各因素對沖擊強度的影響順序為:注塑溫度>滑石粉含量>發(fā)泡劑含量>秸稈纖維含量,以沖擊強度為優(yōu)選指標時,最優(yōu)配方為A4B2C3D1。
基于影響曲線的分析方法,做出各因素對拉伸強度、彎曲強度、沖劑強度的影響曲線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滑石粉含量與復合發(fā)泡材料的各項力學性能指標呈正相關的關系,即隨著滑石粉的含量增加,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總體上也在提高。
圖1 力學性能指標的影響曲線圖
圖2是滑石粉質量分數分別為0%和10%的PP復合材料的斷面SEM圖。由圖2可知,未添加滑石粉的PP發(fā)泡材料,其斷面上的泡孔孔徑較大,泡孔形狀不規(guī)則,泡孔密度較小。含有10%滑石粉的PP復合材料,其泡孔密度較大,說明滑石粉起到了成核作用,在PP基體中均勻分散的滑石粉成核劑周圍,形成了孔徑較小、分布均勻的微孔,從而提升了材料的力學性能。
圖2 PP/Talc復合材料的微觀分析圖
由圖1可知,隨著秸稈纖維的添加量增大,材料的各項力學性能指標呈現(xiàn)出先增大后減弱的趨勢,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及沖擊強度均在B2、B3(分別對應秸稈纖維質量分數中的5%、10%)時達到最大值。圖3是秸稈纖維質量分數分別為0%和10%的PP復合材料的斷面SEM圖。由圖3可知,加入秸稈纖維后,復合材料的泡孔分布均勻,密度較大,泡孔孔徑較小,表明秸稈纖維對復合材料的發(fā)泡具有促進作用。但泡孔并非只存在于秸稈周圍,說明秸稈纖維對于泡孔形核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完全是形核作用。另外,秸稈纖維的分布并不均勻,因此秸稈纖維含量過大可能會導致秸稈纖維團聚,造成力學性能下降。
圖3 PP/秸稈纖維復合材料的微觀分析圖
由圖1可知,隨著AC的質量分數增加,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沖擊強度總體上呈增長的態(tài)勢,拉伸強度在C4(對應發(fā)泡劑AC質量分數為6%)時達到最大值19.9MPa,沖擊強度在C3(對應發(fā)泡劑AC質量分數為4%)時達到最大值10MPa。彎曲強度的變化趨勢則有所不同,隨著發(fā)泡劑AC的質量分數增加,復合材料的彎曲強度總體上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其最大彎曲強度出現(xiàn)在C2(對應發(fā)泡劑AC質量分數為2%)時,為28MPa。
圖4為不同AC含量下復合材料試樣的斷面SEM圖。由圖4可知,AC的質量分數為2%時,材料的泡孔孔徑較大,分布不均勻,泡孔密度較小,泡孔形狀以橢圓形為主;AC的質量分數為4%時,泡孔的孔徑尺寸減小,泡孔分布比AC含量為2%時更加均勻,泡孔密度增大;AC質量分數為6%時,泡孔的孔徑尺寸最小,泡孔密度大,泡孔分布十分均勻,泡孔形狀十分規(guī)則,以圓形泡孔為主。發(fā)泡劑AC的使用量增多,泡孔隨之增加,相鄰泡孔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限制了各自泡孔孔徑的擴張,因此復合發(fā)泡材料的泡孔孔徑很小,分布密集,發(fā)泡效果很好。當復合發(fā)泡材料受到外界拉伸或沖擊作用時,材料內部存在的泡孔結構可以有效地鈍化材料產生的裂紋和缺口,泡孔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緩裂紋和缺口向材料中心區(qū)域進一步發(fā)展的趨勢[28]。但隨著泡孔增多,泡孔壁變薄,材料的剛性下降,彎曲強度下降。
圖4 PP/Talc/秸稈纖維復合材料的微觀分析圖
由圖1可知,隨著注塑溫度升高,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及沖擊強度都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各項性能都在實驗方案設定的最低注塑溫度180℃下達到最高值,分別為 18.8MPa、26.6MPa、11.5MPa。圖 5 為不同的注塑溫度下復合材料的拉伸試樣,由圖5可知,隨著注塑溫度升高,試樣的表面顏色逐步加深,注塑溫度為240℃時,試樣表面已出現(xiàn)發(fā)黑現(xiàn)象。原因是秸稈纖維的耐溫性比較差,注塑溫度較高時,秸稈纖維在注塑機螺桿內熔融時已出現(xiàn)部分焦化情況,從而影響了秸稈纖維與樹脂基體的結合,導致注塑出來的樣品的力學性能較差。
圖5 不同注塑溫度下的試樣對比
本文采用正交實驗,研究了材料的組分對汽車內飾用微孔PP/秸稈纖維/Talc復合材料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并確定了以不同的力學性能指標為目標的優(yōu)化配方組合,得出了以下結論:
1)各因素對拉伸強度的影響順序為:發(fā)泡劑含量>滑石粉含量>注塑溫度>秸稈纖維含量,以拉伸強度為優(yōu)選指標時,最優(yōu)配方為A4B2C4D1。對彎曲強度的影響順序為:滑石粉含量>秸稈纖維含量>發(fā)泡劑含量>注塑溫度,以彎曲強度為優(yōu)選指標時,最優(yōu)配方為A3B3C2D1。對沖擊強度的影響順序為:注塑溫度>滑石粉含量>發(fā)泡劑含量>秸稈纖維含量,以沖擊強度為優(yōu)選指標時,最優(yōu)配方為A4B2C3D1。
2)在復合材料的配方體系中,隨著滑石粉的含量增多,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總體上也在提高。滑石粉起到了成核作用,使得微孔復合材料的泡孔增多且分布均勻。
3)在復合材料的配方體系中,隨著秸稈纖維的添加量增大,各項力學性能先增加后降低。秸稈纖維對復合材料的發(fā)泡具有促進作用,但并非完全是形核作用。
4)隨著AC的質量分數增加,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沖擊強度總體在增加,但彎曲強度下降。
5)秸稈纖維的耐溫性較差,注塑溫度較高時易發(fā)生焦化,導致力學性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