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黑池壩筆記

        2022-12-22 00:49:51陳先發(fā)
        湖南文學(xué) 2022年11期
        關(guān)鍵詞:語言

        陳先發(fā)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陳先發(fā)有癖,在詩歌創(chuàng)作,在高古瓷器辨析與收藏。這些我知之甚少,我癖陳先生的詩歌文章,尤其是他的筆記,記心緒日事乃至物產(chǎn)物理與風(fēng)土風(fēng)俗,拉雜渾沌,簡短清淡,不作大塊文章。

        越來越不耐煩大塊文章,人到四十歲,更向往大塊吃肉。

        寫大塊文章的人多,大塊吃肉的不多了。廉頗老矣,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如此食量,如此元氣,元氣浩蕩,真讓人向往。

        舊作寫過:

        長文如湖光山色,起筆冰雪消融,自高處泄下,一路寫來,水波粼粼自指尖間而出。短制是溪水小石歷歷在目。世人求大,我獨戀小,芥子是我的須彌山。蟲唧詠泥土之歌,足音為空谷之響。

        舊作里還寫過——

        問:文章是寫長好還是寫短好?

        答:文章寫好就好。

        先發(fā)制人,陳先發(fā)筆記之好,如制人。制人難在寫生難在取神。陳先發(fā)寫生時有水墨意思,取神時用工筆精神。

        讀陳先發(fā)先生這一組文章,仿佛看人物畫冊頁,有造型準(zhǔn)者,有以形傳神者,有著色人物,也有白描樣式,有潑墨寫意,還有仕女圖、高士畫一類。我讀了只是覺得不可言,妙不可言。

        ——胡竹峰題記

        魚躍

        詩是以言知默,以言知止,以言而勘不言之境。

        從這個維度,詩之玄關(guān)在“邊界”二字,是語言在掙脫實用性,反向跑動至某個臨界點時,突然向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味覺的滲透。見其味,觸其聲,聞其景深。讀一首好詩,正是這五官之覺在語言運動中邊界消融、幻而為一的過程。

        也可以說,詩正是偉大的錯覺。

        當(dāng)魚在水中,河流是完整的。當(dāng)魚躍出,河流依然是完整的。完整是它們對自身的僭越,既有想象的一面,也有倍讓語言生畏的另一面。

        為了把我們喚醒,小魚兒不停從河中躍起。

        魚每躍出水面一次,都會廢掉一個現(xiàn)象界的舊址并帶來一個語言世界的新址。

        自古至今,從河中躍出的都是同一條魚。

        只不過我們不再擁有同一雙眼睛。

        當(dāng)我們看到魚從河中躍出。

        不妨認(rèn)為此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是,整條河流從這條孤立的小魚身上一躍而起,茫然遠(yuǎn)去。

        任何庸常事件背后都有一個逆向的、詩性的空間,為我們空室以待。

        魚躍出河面時,它是一個詩人。整條河流是它的讀者。它們也是各自最終的闡釋。

        讓我們設(shè)想在每一條河中、在不同的時代躍出水面的魚,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為將心中深深的敵意化為積雪,為將一個詞推向一首詩,為了這首詩在人群中的裂變,為了完成語言最深的使命,這條魚必須躍出水面。

        一條魚在家庭主婦古老的菜籃子中淪陷有多深,

        它身上被遮蔽的詩意就有多深。

        當(dāng)魚躍出,它在水中原本的位置既沒有空掉也沒有被填滿。那個位置被定義為回憶。

        魚在完成水底的所有神圣使命后才會躍出水面。

        在我寫魚之時,魚也通過我在寫它自己。

        河面被魚撕破的一瞬,也是我們的前世與多維空間的鐵幕被撕破的一瞬。是魚撕破我們并躍入我們體內(nèi)的一瞬。

        魚躍出水,尋找那亙古不變的參照物。

        三月的河豚躍出水面。僅僅“被看到”的河豚是無毒的。

        我們覺得它有毒,是因為“死者在場”。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河豚,而是別人死亡經(jīng)驗中沖出的符碼。

        是死者分享了我們的觀察、記憶、對立和言說。

        兩岸啊兩岸,

        只是一條魚夢中最脆弱的裝飾。

        從河流干涸之前的最后一滴水中,我仍能看見魚從中躍出。

        當(dāng)魚落下,那原本的河面已經(jīng)撤走。它將落在我語言的第二次形成中。

        每條躍出水面的魚嘴中,都含著一座精美絕倫的語言宮殿。

        當(dāng)魚躍出水面——當(dāng)它被描述,它“可說”的身子將落回我們語言的泡沫之中,它“不可說”的身子在我們語言的匱乏中慢慢冷卻。

        是的,匱乏,正是所有寫作者唯一真正恒定的背景。對它的思考會致更大的匱乏,正如魚必將第二次躍出水面。

        不是魚的第二次躍出,而是我們的心完成了一次偉大的模擬。

        當(dāng)魚躍出河面,是它體內(nèi)飽含的某種拒絕打動了我們。

        我們正是它的仍潛在水下的同類。

        海德格爾說,語言絕不能從符號特性上得到合乎本質(zhì)的思考,也不能從意義特性上得到合乎本質(zhì)的思考。語言是存在本身的既澄明著、又遮蔽著的到達(dá)。

        他有一個核心的詞叫“解蔽”。其實不過是魚躍出水。

        如果我們把魚的概念導(dǎo)向更抽象與更神性的一面,它還有沒有剩余的力氣躍出水面?是我們在它體內(nèi)艱難承擔(dān)著它最為珍視的一些東西。

        作為旁觀者我看懂了:魚的躍起何嘗不是一種迷失?

        魚的迷失是為了換取我在語言中對它的充足補償。

        是沒有來由的棒喝讓魚落回水中。清流中有我們耳朵難以盡聽的雷霆。

        魚生百態(tài),禪出百派,花開百樣,言入百折,都只為了聽見。

        詩人應(yīng)該有一種焦慮,那就是對“與集體保持一致性”的焦慮。好的東西一定是在小圍墻的嚴(yán)厲限制下產(chǎn)生的。一個時代的小圍墻,也許是后世的無限地基。這種變量無從把握,唯有對自我的忠實才是最要緊的。魚在第一次躍出水面時并無自我,它作為一個符號在語言中被掏空、被擊碎,又被詩性的力量重塑成形并再躍出水時,它才有自我,它才是活的。

        魚的泫然一躍,與水面靜靜的荷葉呼應(yīng)著。

        獅子吼,與空山呼應(yīng)著?!耙弧焙汀盁o”呼應(yīng)著。

        平衡著這個世界不被察覺的喪失。

        把一個日常問題逼迫到無意義的境地,把一條魚逼迫到八大山人快要枯竭的筆墨中游動,神圣的局面就會到來。

        我牢牢記著一個約定。但忘了要跟誰相會,在哪里。我便日日在這湖邊漫步,日日在這里加速。

        我從一個我散成了一群我。每晚遇見柳樹狀的我、臥石狀的我、睡虎狀的我、無狀僅聞其聲的蟲鳴的我、無狀僅獲其味的花香的我。因我之統(tǒng)攝,這一切物象深深沉浸于漫長的“等”之中。但沒人告訴它們要等誰,要等什么。它們?nèi)杖赵诩铀佟K鼈冋粩鄰奈殷w內(nèi)溢出。像一群魚正苦惱地不斷躍出水面。

        魚躍出水面,是為了看一眼它寄居在人體內(nèi)的同類。或者讓駐足岸邊的詩人看一眼寄居在魚體內(nèi)的人之同類。

        并非是魚而是萬物的詩性掙破了水面。

        是我在河中躍起,是魚在岸上觀望。

        沒有一種真正的感受力是單向的。也沒有一種存在是不可以被“我”這個詞架空的。

        魚因懷疑不長四肢。它不舍晝夜地躍出,只是出于對懷疑的迷戀。

        先于一條魚從河中躍起,遲于它落下。

        這中間奇妙的延時性養(yǎng)育著詩人。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位置的死穴與蓮葉的游戲在移動中對稱著,魚從其間一躍而起。形式主義在一無所為的淡泊中賦予我們最深的慰藉。

        我在幻覺中猶如從清水中躍出的魚,

        我在歷史中猶如從臟水中躍出的魚。

        再單純的事物上也懸著一把語言之鎖,如果我們依賴闡釋而非深深地感受——我們將親手把自己永遠(yuǎn)鎖在它的外面。

        僅被闡釋的魚無力從我的河中躍起。

        我們從世界溢出來的部分去理解世界。也從此處,去瓦解它的既有。這溢出來的部分絕非康德先驗論的殘余,更不是形而上學(xué)在物質(zhì)世界的可笑投影。

        一個世界溢出來的部分,恰是另一個世界缺席的部分。看見了這種致命交叉的唯有詩人,他們緊密地抱成一團,在這部分中舍生忘死地努力著。

        一條魚不是躍出河面,而是溢出河面。

        物象既然是謬誤的源泉,

        我為何要向一條魚求救?

        今日小疾。無腿。無眼。無耳。無嗅覺。無身體。無茫茫然。無悚然一驚。無汗。無入暮之鐘聲。無長亭。河水尚未形成。無往事。無住??鄲灦逃谌?,案牘消于無形。無飲。無別離。無涕下。

        有一躍而無魚。

        沉默是唯一消融于萬物而獨令其表面平滑如鏡的偉大技藝。

        河面收藏著它自古映入的每一張臉,

        魚在破水前秘密進行了無窮的閱讀?

        受辱,是美與道義的起點。換個說法,我還不曾見過哪一個偉大的寫作者能脫離這一起點而完成他語言學(xué)的構(gòu)造。如果在生活中不曾深受,他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真正的受辱角色來置換平庸的自身,然后他不免喃喃低語:瞧,那人就是我。必須是我。

        連一條躍出水面的魚,都被他抓來用于身份的再造。

        將一根繩子變成有生命溫度的絞索,從來靠的不是生存的勇氣,而是語言的智慧。倘置身其中的人,尚有解脫的妄念,那么作壁上觀的人往往會補上“不夠”二字?!安粔颉?,是輕風(fēng)拂面,是自足的根本?!安粔颉笔且粭l積攢了足夠勇氣而尚未擊破水面的魚。

        虛無有著最精確的刻度,

        譬如布滿我全身的魚鱗。

        鮮藻枯魚,恍如一愣。

        這一愣不是視覺的偏差,而是語言的失神。

        世界的豐富性在于,它既是我的世界,也是貓眼中的世界。

        既是柳枝能以其拂動而觸摸的世界,也是魚兒在永不為我們所知之處以游動而洞穿的世界。既是一個詞能獨立感知的世界,也是我們以挖掘這個詞來試圖闡釋的世界。既是一座在鏡中反光的世界,也是一個回聲中恍惚的世界。

        既是一個作為破洞的世界,也是一個作為補丁的世界。這些種類的世界,既不能相互溝通,也不能彼此等量,所以,它才是源泉。

        詩是從觀看到達(dá)凝視。好詩中往往都包含一種長久的凝視。觀看中并沒有與這個世界本質(zhì)意義的相遇。只有凝視在將自己交出,又從對象物的掘取中完成了這種相遇。凝視,須將分散甚至是渙散狀態(tài)的身心功能聚攏于一點,與其說是一種方法,不如說是一種能力。凝視是艱難的,也是神秘的。觀看是散文的,凝視才是詩的。那些聲稱讀不懂當(dāng)代詩的人或許應(yīng)該明白,至少有過一次凝視體驗的人,才有可能是詩的讀者。

        無梁殿

        三月暮晚

        水濁舟孤

        鷺鳥輕白

        影稀墨淡

        虛實交加

        呼吸綿長

        黑池壩是什么?

        一座語言的無梁殿!

        環(huán)抱著黑池壩的垂柳共有一百七十株。一百七十像一種旋律,莫名的鼓點捶打著我的步子。每一日的暮色我如此熟悉——當(dāng)年它環(huán)抱著一個三十歲的男人,如今它環(huán)抱著一個四十歲的男人。名隨物逝,白堤盡廢。層層細(xì)浪像卷起的窗簾,遮蔽著那不可能的一切。尺度在流轉(zhuǎn),無論是“毫米”還是“光年”。橘紅推土機年復(fù)一年地嗚咽,地下——那曾不被知曉的倉廩露了出來。我的同類日漸稀少,而垂柳仍是一百七十株。當(dāng)它靜靜回旋,如此催人淚下而又無以名狀。

        初冬枯草伏地

        輕霜之上有鞭痕

        壩邊林中,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遒勁雜木,結(jié)硬瘤,有丑陋的瘢疤。

        有一種無名雜木,結(jié)的是淤黑色漿果,聞上去有撕裂的辛辣之氣,但其細(xì)枝卻薄脆易折。在易折的枝下,自古多有淚眼相偎的離人。

        懂得大自然之暗示和深諳別離者,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溪水提在桶中,已無當(dāng)年之怒。”

        我在二十歲時寫下的詩句。今天看來,此怒又至,而溪水顯得過度。

        每逢人世節(jié)日,都要到父親墳頭坐一坐。盛夏剛過,野蒿高過人頭。荊棘蔽路,漿果紅透。肺中滌蕩著無名花、無名草、無名果的沉醉氣息。置身“眾無名”中,一點兒也沒有悲戚,一點兒也沒覺得兩隔。冢上花開曾爛漫,生死無間斷。杜甫寫道: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xì)看。

        夜深無風(fēng)。湖上,波平如不忍。

        正如世間所有的旋律,唯有大病般的沉默是它曲終的良藥。

        九月之暮是真好時辰。雷消炎祛,松靜潭清,街角炒栗子最好吃。雁鳴一二,老葉離枝,味同棒喝之余。不如小坐雜木林,泥息剝皮,莖葉及踝,不知名枯樹最好看。桂樹正磨穿自身牢籠,散發(fā)出犧牲的香氣,仍是那杳如鳧跡的最好聞?;钪墙d而生百變。胡蘭成說“我即一敗”。我們即群敗。河面敗極,秋興大起。

        春日聽雷

        潛魚震醒

        大魚吞舟

        湖邊屋棟狀如灰犀牛

        房中女人都是虛空菩薩

        寂靜的春末

        盲者炙熱

        聾者慌張

        四處花開,沒什么道理可講

        暮晚的巨大雀群重如鉛云轟鳴

        人類容易被集體力量感染的心

        很難長時間凝聚在具體事物之上

        我們誰又真正看清過一只幼雀的眼神?

        榆樹葉。苦楝樹葉。青桐葉。黃櫨葉。梧桐葉。皂角樹葉。櫸樹葉。槭樹葉。烏桕樹葉。心早死了肢體仍在廣場跳舞樹葉。青檀樹葉。檞樹葉。椿樹葉。紅唇女混子扮夜游神樹葉。櫟樹葉。貓尾木葉。黃脈刺桐樹葉。土合歡樹葉。楓樹葉。流蘇樹葉?;睒淙~。尋求一致性并不能擺脫孤獨樹葉。我樹葉。

        午后的陽光。斜坡上的雜木林。隨便我叫出哪一個人名,都有一株灌木答道:在。

        “在”是一種多么好的狀態(tài)。我記得太多的人名,而有關(guān)他們的故事卻已斷斷續(xù)續(xù)地湮滅。曼德爾施塔姆曾寫道:“在嘴形成之前,低語已經(jīng)存在?!笔前。倚枰涣V心甑闹禄脛?。我需要一株永不要與我一呼一應(yīng)的樹木。

        湖畔。枯枝伏在我肩上說:“當(dāng)我還是一個女人的時候,曾像你們一樣熱愛修辭,喜歡解構(gòu),深陷于意義糾集的泥濘。我曾以創(chuàng)造為唯一生趣,從異性軀體上尋找魚水之歡,而且耗盡心機探索世上各種奧秘。如今我醒了。再也不必那么做了。我只自在地呈現(xiàn)?!北姌鋺?yīng)和,默如雷動。湖邊密布著物象的演義、草木的傾訴、烈火的歌吟。

        孤月高懸。心耳齊鳴。見與聞,嗅與觸,出與入,忽高忽低,忽強忽弱。心臟可以摘下來點燈,五官混成一體。

        我若開口,便是陷阱。

        黃葉飄下,亦為教誨。

        秋風(fēng)不是別的,秋風(fēng)是我的原著。

        在第一頁,墨水就耗盡了

        它肆無忌憚地吹著,無數(shù)人的夢境。

        二十歲時喝酒,常從落日樓頭喝到第二天凌晨。喝著喝著,就有人離開了再不回來。喝著喝著,就有人被砍了頭。喝著喝著,座中少女一個不剩了。喝著喝著,唐宋元明都遠(yuǎn)去了。當(dāng)年遙想的白首不相欺,已在眼前。當(dāng)年的敵視成了今天的固守。少年宜群,中年宜獨。如今偶爾群飲,都是太匆匆的酒。潑掉了重來的酒。沒看透的酒。

        傍晚,踢著樹葉回家。我能踢到的樹葉,滿懷喜悅地進入我們的相遇中。在某種預(yù)設(shè)的邏輯中,它甚至是主動的,迎著我的腳就兇狠地?fù)溥^來。

        這種邏輯使我們內(nèi)心的松柏常青。

        過度地依賴間接經(jīng)驗使我們的“觀看”和“傾聽”大大削弱了。我們目睹的月亮上有抹不掉的蘇軾,我們捉到的蝴蝶中有忘不掉的梁祝。蘇軾和梁祝成了月亮與蝴蝶的某種屬性,這是多么荒謬啊,幾乎令人發(fā)瘋。我們所能做的,是什么呢?目光所達(dá)之處,摧毀所有的“記憶”:在風(fēng)中,噼噼啪啪,重新長出五官。

        “炊煙散去了,仍是炊煙

        它的味道不屬于任何人

        這么淡的東西無法描繪”

        天涼了下來。夜間湖邊。每個垂釣者都是王維。

        每棵樹都似心中有千杯萬盞不能溢出。

        夜間燭火黯然的大排檔上,三個人一聲不吭地在吃一頭羊。廢墻頭安靜。老榆樹安靜。自行車安靜。

        遠(yuǎn)處,青山被一只突如其來的畫筆取走。湖水正在形成。

        去年秋天我經(jīng)過黑池壩,看見一個駝背老人,從湖水中往外拽著一根繩子。他不停地拽呀拽呀,只要他不歇下,湖水永遠(yuǎn)有新的繩子提供給他。

        今年秋天我再經(jīng)黑池壩,看見那個駝背老人,仍在拽出那根繩子。是啊,是啊,我懂了。繩子的長度正是湖水的決心。我終于接受了“繩子不盡”這個現(xiàn)實。他忘掉了他的駝背,我忘掉了我的問題。湖水和我們一起懵懂地笑著:質(zhì)疑不再是我的手段。

        在“故鄉(xiāng)”這個詞上,蒙汗藥似的小河流,有著相似的緩慢。

        一大群人在廣場晨練。我看見一只深綠的網(wǎng)球在玩弄著兩個擊球的人。那個花白的老頭猛地躍起,咧著缺牙的嘴巴斷喝道:“狗屎!”并揮拍向球擊去,但——仍然沒有擊中。他茫然地怔在了那里。

        一旁,安徽省計算器廠退休女工在跳集體舞,嘩嘩地抖動手中血一樣的紙扇子。

        傍晚。我聽見樹上一只鳥,對另一只說:“來吧,來吧!撲滅我身上這場大火?!睙o數(shù)次,我聽過這聲音:孔子游說、老子長默、喬達(dá)摩割肉飼虎,乃至荷爾德林赤腳橫穿歐陸、玄奘刺血寫經(jīng)、八大哭之笑之,再至黛玉葬花、張生翻墻、梁?;?,想說的無非都是這句。來吧,撲滅我心中這場大火。

        同一句話。在同一句話中無盡翻滾的這世界,這鮮活而哀傷的河面。

        果子熟透了,會自己從枝頭掉下來。在此之前,空著手才是王道。無論是取的手,還是舍的手。以前我覺得詩歌正是這種空,對俗世的報復(fù)。而現(xiàn)在,作為武器的文學(xué)已被揮霍完畢,作為對象的文學(xué)正在到來。是柴米油鹽、犬馬聲色對“空”的一次絕地反擊。

        我們正是在此處,慢慢恢復(fù)原形。

        果熟畏枝。花紅忘言。

        父母命令我殺雞。我不能拒絕這個被生活縛定的使命。我提著刀立于院中,茫然地看著草坪上活蹦亂跳的死雞。我在想,我殺它的勇氣到底來源于哪里呢?我為什么要害怕呢?突然間想起了戊戌刑場上的譚嗣同,一種可怕的理想沖至腕中。是啊,我使出當(dāng)年殺譚嗣同的力氣殺了一只雞。這無非是場景的變換,正如當(dāng)年的劊子手殺譚嗣同時,想到的不過是在殺一只雞。相互的解構(gòu),無窮的挪動,從具體之物的被掏空開始了。

        沉默的湖水。湖水中有我們臆想的蛟龍和麒麟。對一些人而言,沒有這些臆想物,他們就會死掉。而對另一些人而言,湖水中什么也沒有,湖水是空的。這正是生存的矛盾之處,也是波浪形成的原因。

        人既不能固守自身,又有何事不能釋懷呢?

        有一座需要眼睛來辨認(rèn)的黑池壩。在這座小湖的里面,內(nèi)置著一座座需要靠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來辨認(rèn)的黑池壩。哪一座,才更為充沛?這要看是一個生者,還是一個深埋在它之下的死者在感受它;是哪一個我在感受它:是正閑坐陽臺聽著一段古洞簫曲的我,還是在黑暗中輾轉(zhuǎn)不眠的我;是我的哪一種形態(tài)在感受它:是幻化成了墻角一枝黃花的我,還是在湖邊枝丫間正苦苦筑巢的我……

        我已搬離湖畔多年。當(dāng)我遠(yuǎn)離了它,一座已在視覺系統(tǒng)中被徹底掏空的黑池壩降臨時,單一感官無法獨自達(dá)成的、無礙無顧的心靈游歷,才真正到來了。

        每年冬末,遍地枯藤,欲迎初雪。

        隔著散布浮冰的湖面說話,聲音沉不到水下去??傆腥瞬桓市?,想說清些什么。夜間,破冰之聲輕而凜冽。

        有一種確切的忍受。是一年中最好的時辰。

        美即有用動身前往無用。

        盛夏的湖面蛾蠓翔集。對黑池壩而言,它們是數(shù)量最為龐大的原居民。蛾蠓視力很差,時而撞了我一臉。它們聽力似乎也差,怎么吆喝也驅(qū)不散。是什么樣的密令,統(tǒng)一了它們同起同落的驚人節(jié)奏?微如冥靈的小翅膀如此一致地?fù)]動,群聚群散,黑焰般起舞。像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圍繞失眠展開的,那些令人窒息又無限迷人的段落。

        在如此緊致密結(jié)的隊列之中,個體生命的孤獨,又該如何傳遞呢?

        每天用一段時間高度浸入一個詞

        到這個詞的內(nèi)在空間散步

        在這粒微塵內(nèi)建一座寺院

        不是受控的行動,而是自由的行動

        不是止息于詞的邊界,而是凝神于自我的呼吸

        風(fēng)涼湖闊,舊人如蟻

        我們棄絕之物與我們吮吸之物在共用一個根系

        每個人都是自我的醫(yī)生,

        藝術(shù)基本上是這種自我救治失敗的產(chǎn)物。

        寫作最基礎(chǔ)的東西,其實是擯棄自我憐憫。

        詩最核心的秘密乃是:將上帝已完成的,在語言中重新變?yōu)椤拔赐瓿傻摹?,為我們新一輪的進入打開缺口。停止對所有已知狀態(tài)的贊美。停止描述。伸手剝開。從樺樹的單一中剝出:“被制成棺木的樺樹,高于被制成提琴的樺樹”的全新秩序。去愛未知。去愛枯竭。去展示僅剩的兩件武器:我們的卑微和我們的滾燙。

        瞌睡

        下午。漫長的書房。我在酣睡。而那些緊閉的舊書中有人醒著,在那時的樹下,在那時的庭院里,在那時的雨中顫抖著。一些插圖中繪著頭蓋骨。那些頭蓋骨中回響的鄉(xiāng)愁,仍是今天我們的鄉(xiāng)愁。

        我在古老的方法中睡去。

        永恒,不過是我的一個瞌睡。

        醒悟正如空著手走下山坡。

        散步。抬頭忽見弦月。很奇怪的感覺,仿佛此生第一次見它。就這么站了很久。又被風(fēng)吹醒了。萬物已如此完美,這正是我的困境。

        一切糟糕的藝術(shù)有此共同秉性,即把自身建筑于對他人審美經(jīng)驗的妥協(xié)上??謶钟诓槐焕斫?,先行瓦解自我的獨立性。這絕非是對閱讀的尊重,而恰是對溝通的戮害。難道一株垂柳揣摩過我們是否讀懂它么?它向我們的經(jīng)驗妥協(xié)過么?然而我們將至深的理解與不竭的閱讀獻給了它。人之所創(chuàng),莫不如是。

        不孤則不立。

        一個人可以同時是猛虎又是騎在虎背上的人。而一個人不可能既是磅礴的落日又是個觀看落日的人。

        下午在咖啡館,為老父的絕癥而渾身發(fā)抖——此刻卻一字難成。閱讀和寫作不能令人完善,日復(fù)一日的語言練習(xí)激起的漣漪,只在一個封閉的杯中旋轉(zhuǎn)。這旋轉(zhuǎn)與杯子外圍的閱讀,兩種痛苦是分裂的。語言中的結(jié)構(gòu)遠(yuǎn)非這顆心的結(jié)構(gòu),雖然它們終會合而為一?;蛟S信仰能夠令我完善,但信仰——遲遲沒有貫注到我愚鈍頭頂。我無法跳起來撞擊到信仰的精鋼,唯剃光腦袋在星下呆立——我的天靈蓋上為它留有一個迎接的缺口。

        秋天來了。荷爾蒙越埋越深。面具越來越美。能夠分享的人越來越少。

        散步的人在落葉中小于一。

        結(jié)構(gòu)的空白,正是思想的充盈之處。

        剝開那空白。赤腳去突破語言的障眼法。

        詩的意志力無法確立在炫技的沖動之上。炫技及其五彩斑斕的心理效應(yīng)不能充分補償它在詩歌內(nèi)部意志力上形成的缺口,但我們也不妨認(rèn)為,炫技并非導(dǎo)致藝術(shù)窘境的根源。愈是空洞的時代,在與它對應(yīng)的寫作鏡像中,就會涌現(xiàn)愈多的偏激天才,以炫技作為必要的手段,投其勇敢之心維系著那個時代本質(zhì)上荒涼無收的勞作。

        語言于詩歌的意義,其吊詭之處在于:它貌似為寫作者、閱讀者雙方所用,其實它首先取悅的是自身。換個形象點的說法吧,蝴蝶首先是個斑斕的自足體,其次,在我們這些觀察者眼中,蝴蝶才是同時服務(wù)于夢境和現(xiàn)實的雙面間諜。

        我知道明晰的形象應(yīng)盡展其未知。詩之所求,不應(yīng)是讀者的通感,不應(yīng)是某種認(rèn)知的再次確定,而正應(yīng)是未知本身。好詩一定是費解的。它迷人的多義性,部分來自于作者的匠心獨運,部分來自于讀者的枉自多解。好的詩人是建構(gòu)匠師,當(dāng)你踏入他的屋子,你在那些尋常磚瓦間,會發(fā)現(xiàn)無數(shù)折疊起來的新空間。當(dāng)你第二次進入同一首詩,這空間仍是嶄新的,仿佛從未有別的閱讀打擾過它。

        看到街上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在跑動。哦,他跑得那么地快。我想:他一定餓了,會撲向街角那個炸麻雀的油鍋??墒恰]有撲向它。這里面的真正玄機是,我餓了。饑餓的感覺從胃中升起,而且它蛻皮了:“餓了”這個詞出現(xiàn)。詞在跑動。

        但在我的語言譜系中,“餓”這個詞從不撲向“飽”這個詞。

        河上。

        干巴巴的枯枝伸向河面。它對流水的多變與低回毫不理會,也不會將它們吸收。此枝的“干巴巴”,正是詩意所存。讓語言的樂趣上升為語言的智慧。

        我極目遠(yuǎn)眺其實一無所見。

        鞋子破了,

        千山萬水僅用于點燈。

        臨死前,凡·高說“悲傷永恒”,弘一寫道“悲欣交集”。這——就像同一時間的同一只鳥兒在毫不相干的兩棵樹上打著盹。

        一覺醒來,如同另一個人在“我”之上形成。

        醉心于一元論的窗下,看雕花之手廢去,徒留下花園的偏見與

        花朵的無行。有人兇狠,筑墳頭飲酒,在光與影的交替中授我以

        老天堂的平靜。謝謝你,我不用隱喻也能活下去了,我不用眼睛

        也能確認(rèn)必將長成絞刑架的樹木了。且有嘴唇向下,咬斷麒麟

        授我以春風(fēng)的不可控,在小鎮(zhèn)上,盡享著風(fēng)起花落的格律與無畏。

        “谷物運往遠(yuǎn)方,養(yǎng)活一些人。谷物中的戰(zhàn)栗,養(yǎng)活另一些人”。

        詩人正是被谷物中的戰(zhàn)栗養(yǎng)活的那些人。

        一個經(jīng)典作家或詩人,并非人類精神領(lǐng)域匱乏感的解決者,而恰是“新的匱乏”制造者。制造出新的匱乏感,是他表達(dá)對這個世界之?dāng)骋獾姆绞?。換言之,也是他表達(dá)愛的最高方式。而且,他對匱乏的渴求,甚于對被填飽的渴求。

        唯心論是一塊讓人挨餓的地方。它提供了太多的食物和更多的消化器官。

        每一種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的密碼。中午,一朋友來訪,相談甚歡。吃完一碗鹵蛋面條后,湖邊漫步。水面上,柳條抱著倒置的古塔。風(fēng)來,柳絲拂動,而塔影不動。遂指水面說:這就是我們的密碼。

        美并不在“我見孤峰”,也不在“我見之孤”。美是一種自足清靜且不自知的“峰在其孤”。

        此境與我,可以兩兩相托。

        藝術(shù)的精妙在開合之道。開,則靈視八極,神游萬仞;合,能于瞬間凝神斂翅,輕松地厘清眼前一物。正如“詩中最艱難的東西/就在你把一杯水輕輕/放在我面前這個動作里”(陳先發(fā):《白頭鵯鳥九章·繃帶詩》)。鮑照在《舞鶴賦》中說:“輕跡凌亂,浮影交橫”,意馳則形遠(yuǎn),意住而神清。所以禪定中能見“烏鴉似雪,孤雁成群”。在形與意之間,需要一種極致的專注力始終在場。開而不合,恒河流沙。合而不開,頑石一塊。開合之妙,正是詩中之凝視。

        “少女”與“骷髏”是兩個詞。但骷髏從來就不是少女的身外物。

        這句話的要義在于:我們從不向自身哭訴別離。

        流星砸毀的屋頂,必是有罪的屋頂。我是說,我欲耗盡力氣,把偶然性抬到一個令人敬畏的底座上。

        世界早已逼仄到:真正的寬容和真正的敵意,都只能在同類屬性的人之間才會產(chǎn)生。寫詩,本質(zhì)上也是歸集同類的召喚。當(dāng)阿赫瑪托娃寫道,河面橫斜的枯枝,像茨維塔耶娃寫來的一封信。需攬這枯枝入懷:我所說的“歸類的饑渴”,既是寫作者最可憐又最雄壯的愿望,更是上帝在語言中一種最驚險的設(shè)置。

        枯草上頂著雪,魚嘴上爛泥巴孤單地響著,在衰敗的鄉(xiāng)村寂靜上呈現(xiàn)出語言難以到達(dá)的萬古愁。

        天氣清新得像一場大病初愈。

        愛真乃世間第一等枯燥之事。我甚至覺得唯有最古板、最端肅無趣之人才能體會得。世上的聰明人,因嘗遍了適時與多變之樂而排斥了它不動、不變的本性,又因過度沉浸于“愛的相似物”而愈加遠(yuǎn)離了它。這些相似物是:趣味、柔情、對美這一概念的種種幻覺、性交和誓言。

        真正的愛,一定包含某種敵意。不解得這種對立之妙的人啊,爾之情感就是一攤無味的淤泥。

        好詩常有一種遺書的氣質(zhì)。這股子狠勁卻不知要拋向誰。不確定的讀者才是真正的讀者。一首詩在無盡暗處擁有它涕泗滂沱的兒子。當(dāng)它先行,它知道有這一刻。

        遺書氣質(zhì):當(dāng)一草一木盡皆肅靜的良知。何物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何物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就是封最通俗的遺書。

        我從不覺得一頭巨鯨的躍出比一只針尖般幼魚的躍出,在語言中更具力量。中年之后,我們寄身于世所需的體積越來越小了。

        杜甫說,波瀾?yīng)毨铣伞?/p>

        在這個唱和聽已經(jīng)割裂的時代,

        只有聽,還依然需要一顆仁心。

        一首詩往往最早失敗于對直覺的不信任。

        語言向自身索取動力的機制是神秘的,時而全然不為作者所控??傆幸恍┰~、一些段落仿佛是墨水中自動涌出的,是超越性的力量在渾然不覺中到來。仿似我們勤苦的、意志明確的寫作只是等待、預(yù)備,只是伏地埋首的迎接。而它的到來,依然是一種意外。沒有了這危險的意外,寫作又將寡味幾許?

        范寬之繁、八大之簡,只有區(qū)別的完成,并無思想的遞進。二者因為將各自的方式推入審美的危險境地,而迸發(fā)異彩。化繁為簡,并非進化。對詩與藝術(shù)而言,世界是赤裸裸的,除了觀看的區(qū)分、表象的深度之外,再無別的內(nèi)在。遮蔽從未發(fā)生。

        弱者最醒目的標(biāo)識是,不能釋懷于他人的不認(rèn)同。

        或者說,一個弱者身上總是依附著眾多的弱者,他更需要共識的庇護。

        這其實是在同一類盲視之下,一個人無數(shù)次路過他自己。

        博納富瓦在談?wù)摬咛m時說:“不蒙上雙眼,就看不清楚?!?/p>

        確實,真相與真正的纖毫之末,是心靈視域內(nèi)的東西。誰來蒙住一個詩人的眼睛?他甚至比別人更容易被自身的感官所蠱惑。

        好詩的基本特性是,它提供的不是內(nèi)容的恒量而是變量。對單純的人來說,它是單純的。對復(fù)雜而挑釁的閱讀者,它是多義的、多向的、微妙的。

        寫作中最扣人心弦的時刻,是我們覺得深深被羞辱卻無以說出的時刻……是語言在它自己體內(nèi)尋找著一條羞愧而僻靜的出路的時刻。

        當(dāng)代新詩最珍貴的成就,是寫作者開始猛烈地向人自身的困境索取資源——此困境如此深沉、神秘而布滿內(nèi)在沖突,是它造就了當(dāng)代詩的豐富性和強勁的內(nèi)生力,從而顛覆了古漢詩經(jīng)典主要從大自然和人的感官秩序中捕獲某種適應(yīng)性來填補內(nèi)心缺口以達(dá)成自足的范式。是人對困境的追索與自覺,帶來了本質(zhì)的新生。

        見枯

        枯坐一隅。讓室內(nèi)的每一件物體說話。

        讓緊裹著這些物體的大片空白說話。

        從墻縫過來的風(fēng),在赤裸滾動:它比我擁有更少,它應(yīng)當(dāng)說話。詩并非解密和解縛。詩是設(shè)密與解密、束縛與松綁同時在一個容器內(nèi)誕生。

        讓這個緘默的容器說話。

        你有亂紛紛,我有不言語。你有浮世一座,我有白發(fā)三根。

        只有離枝的鳥兒,還記得枝頭那微弱又微妙的彈性。

        唯其微弱,我們才去寫作。唯其微妙,我們的語言才有可無限延展的彈性、可隨意移位的充足空間。從近百余年的漢語言史角度,我記得白話文出現(xiàn)之前的那美妙的舊枝。我已飛離,但我的腳仍一刻不停地恢復(fù)著那彈性。

        我的心臟長得像松、竹、梅。

        這既是一種遺傳,也是一種迷失。

        所謂孤獨,是指你與這個世界患的不是同一種病。

        鮑照說:“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泉。”

        我曾有句:須殺人以謝大雪的孤獨。

        無數(shù)根枯莖伴著無邊的湖水,一個我

        捂住葦管中另一個我的嘴巴,

        只留下薄霜的聲音純白的壓迫的寧靜。

        一根枯葦在翠鳥振翅起飛時

        雙腿猛然后蹬的力中,顫動不已

        這枯中的振動,這永不能止息,正是我的美學(xué)

        晚飯后步行至荒郊。一首詩以枯葦為食,

        以枯葦?shù)妮p輕拂動為食。

        以路兩側(cè)建筑工地的廢墟為食。

        以小理發(fā)店昏沉的燈光

        為食。

        以無名無姓為食。

        推窗看見落葉了。

        枯萎不是愛在遠(yuǎn)去,而是愛在來臨。

        枯,賦予人的“盡頭感”中蘊藏著情緒變化與想象力來臨的巨大爆發(fā)力。此時此地,比任何一種彼時彼地,都包含著更充沛的破障、跨界、刺穿的愿望。達(dá)摩在破壁之前的面壁,即是把自己置于某種盡頭感之中:長達(dá)十年,日日臨枯??菟鄯e的壓制有多強勁,它在穿透了舊約束之后的自由就有多強勁。

        枯是詞語的一種通道,但它并非一條可以自由攫取的渠道,或者說多數(shù)寫作者沒有能力和動力去直接面對某種枯境。

        枯是詩之肉體性的最后一種屏障。它的外面,比它的生長所曾經(jīng)歷的,儲存著更澎湃的可能性。對枯之美學(xué)的向往,本質(zhì)上是求得再解放的無盡渴望。

        每一株新芽、每一滴露珠這些新生之物中留置著它曾經(jīng)的枯跡:這不是某種強行注入的豐富性,而恰是它面向自我的全然敞開。也不妨認(rèn)為,枯是借助新芽在展示自身的神韻。

        策蘭寫道:“只說一半,依然因抽芽而顫抖。”

        經(jīng)歷了枯之體驗的寫作者,都不可能全身而退——人不可能自外于肉身對死亡或時間流逝的驚懼,但較之這種必然而又庸常的深味,枯所獲取的不再是隱喻,而是在伴隨著毀滅的一種目擊道存。它產(chǎn)出的不是“新的對象物”,不是巴赫金所謂的“視覺的余額”,而是新我本身。

        不是一個人穿透了枯,也并非枯的力量擊穿了一個人:審美層面的枯,不是單向的議題,它更宜成為結(jié)構(gòu)性議題——最好的體驗,當(dāng)然是建立在語言經(jīng)驗和生命體驗之上的雙向擊穿,甚至是多向擊穿,類似一種“語言的旋渦”。

        穿透了枯,并不一定保證某種新生。更多的人是“在枯中枯去”。對新生的訴求,需要更多難以言明的、復(fù)雜糾纏的力量參與。新生,也需要某種運氣的推動。

        從心理層面,枯可以是單一的,是一個概念,但需要眾多的“我”圍攻這個黑暗的硬核。

        枯,貌似一個沒有“現(xiàn)代性”特征的蒙面人:作為一種審美對象它由來已久,但它毫無疑問地又是以過度生產(chǎn)與過度消費,以“速度追逐”為核心的當(dāng)代社會最為本質(zhì)的特性之一。

        枯被語言之力撕裂或洞穿后,它立即體現(xiàn)為不可預(yù)知的“彼岸”景象,而非“石榴枯后再生石榴之芽”這樣線性的“歸位”。它解除的是既有的宿命,爆破的是已知的穩(wěn)定性——將有“另一種現(xiàn)實”和“另一種構(gòu)成”,前來迎接我們。既有返照、重臨之喚,更有“新位置”的動蕩與迷人,所以它是攝人心魄的。

        我們對同一源泉存在著無數(shù)次的喪失:

        對枯的理解與解構(gòu),也不會是一次性的。

        我在詩中布置大片的空白,是容納別人在此處的新生。

        或者說我在此處的枯,是他者永不可知的肥沃土壤。詩人的身份,令我樂于做這樣的“旁觀者”。

        “見枯”是一種語言能力,或者說對枯的反應(yīng),可以鑒別一個詩人。當(dāng)枯是一種現(xiàn)象場時,它需要成為更為錯綜多變的語義場,才能美妙地轉(zhuǎn)換成詩的力量。

        作為一種起源,也作為一種目標(biāo):枯,對那些有著東方審美經(jīng)驗的人似乎更有誘導(dǎo)力。與其說多年來我嘗試著觸碰一種“枯的詩學(xué)”的可能性,不如說,作為一個詩人我命令自己在“枯”這種狀態(tài)中的踱步,要更持久一些——倘若它算得上一個入口,由此將展開對“無”這種偉大精神結(jié)構(gòu)的回溯???,作為生命形式,不是與“無”的結(jié)構(gòu)耦合,而是在“無”中一次漫長的、恍然若失的覺醒。對我而言,這也足以稱之為詩自身的一次覺醒。

        枯,不僅是一種形象更是一種渴念。

        更關(guān)鍵的是,它會進化為一種強悍的自我期許。

        枯,因包含“絕境的美德”而成為起死回生的古老祈望中深沉不息的回響。

        但一切緘默,都不是枯。

        審美趨向的過度一致、精神構(gòu)造的高度同構(gòu),是一種枯。消除了個體隱私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之過度透明,是一種枯。到達(dá)頂點狀態(tài)的繁茂與緊致,是一種枯。作偽,是一種枯。沉湎于回憶而不見“眼前物”,是一種枯。對生活中一切令人絕望的、讓人覺得難以為繼的事件、情感、現(xiàn)象或是寫作這種語言行動,都可以歸類到“枯”的名下進行思考,但對枯的思考,并不負(fù)責(zé)厘清表象:枯是這所有事物共有的、不可分割的核心部,也是從不迷失于表象的,或者說是根本就沒有面孔的“蒙面人”。

        扎加耶夫斯基問道:是鏡,還是燈?

        此句式最宜重現(xiàn)于此時。枯,是鏡,還是燈?

        一座森林和一脈草莖在枯的意義上是等量的,因為兩者所蘊藏的以及對生命力的喻示從無二致。

        漢樂府和李白均有“枯魚過河泣”詩。八大山人畫脫水之枯魚。

        魚在枯去,河在虛化。撇開本義,離根而活,枯干即正自由的達(dá)成。

        蘇軾所謂“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是破壁者之呢喃。

        木與舟,恍然同一矣。

        所有面向枯的思考,本質(zhì)上都是語言與個人生命狀態(tài)的奇異互動??荩旧砑词且环N特別的語言態(tài),它逼迫我們對曾經(jīng)的激情、挫敗及對這兩者的諸多表達(dá)進行再審視,對“如何建立一種新開端”這種問題進行必要的深思,這種思考植根于人性及生活本身,讓人誕生出“終結(jié)一個過程”的勇氣——因為這種勇氣曾在我們盲目延續(xù)某種慣性的途中喪失殆盡,理所當(dāng)然地應(yīng)獲得更深的珍視。

        對生而言,死只是其背面,

        而枯是一種登臨。

        雖然看上去,枯與生之青蔥、生之煙火氣之間,充滿視覺的張力和情緒的張力,但它是生與死互為拯救、兩相融匯的地帶。

        枯,并不依賴與生的沖突來成全自身的詩性。

        枯是一種自足體。蘇軾說:“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鼻宕鷧菤v在論畫時說:“畫之游戲枯淡,乃士夫之脈。游戲者,不遺法度。枯淡者,一樹一石,無不膄潤?!笨葜幸酂o機鋒,它是生之意氣用盡。枯中自有另一番驟雨打新荷。

        枯舊日以容新時,枯老巢以納新泉。每種枯,都有一個演變的過程,但并不存在任何可逆的流程再造。每種枯都有一張僅屬于自己的新面目。

        所有必枯之物,仿佛生著同一種疾病,但它帶來的治愈卻千變?nèi)f化。面對某種枯象,我們在內(nèi)心很自然地喚起對原有思之維度、原有的方法、原本的情緒的一種抵抗,我們告訴自己:這條路走到頭了,看看這死胡同、這盡頭的風(fēng)景吧,然后我需要一個新的起點。

        所有面貌已經(jīng)煥然一新的人,都曾“在枯中比別人多坐了會兒”。

        當(dāng)你筆墨酣暢地恣意而寫時,筆管中的墨水忽然干涸了。

        你重蘸新墨再寫時,接下來的流淌已全然不同。

        枯是截斷眾流,是斷與續(xù)之間,一種驀然的喚醒。

        或許我們并無能力思考死亡,對枯之思便自然而然地來了。但枯之思,并非對死亡之思的前奏。死亡是一個過于依附想象力的、僵硬而缺少彈性的主題,只有嚴(yán)密的枯之思,才讓我們更像個生氣蓬勃的活人。

        人類的知識、信條、制度或感性經(jīng)驗,都須經(jīng)受“枯之拷問”。有多少廢墟在這大地上,多少典籍在我書架上沉睡:托克維爾的臉上蒙塵多深?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我案頭又荒棄多久了?在某個時刻,某種特定機緣下,我將在他們的枯中有新的驚奇與發(fā)現(xiàn):仿佛不是我生出新眼,而是他們的枯中長出了新芽。

        我對這枯中的新見理應(yīng)心懷感激,它讓我們再做一個嬰兒,如同這枯中洋溢出一派天真。

        曹丕寫道:“生居天壤間,忽如飛鳥棲枯枝?!敝Σ豢?,則境不出。

        在杜甫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中,枯是活著的,是一種必須延續(xù)的生活。但這枯中其實無苦無澀,不滯不止,反倒有了明代潘之琮在《書法離鉤》中所說“神之所沐,氣之所浴,是故點策蓄血氣,顧盼含性能,無筆墨之跡,無機智之狀,無剛?cè)嶂?,無馳騁之象,若黃帝之道熙熙然,君子之風(fēng)穆穆然”的端肅莊重氣息。

        枯是全然地裸露自己:它傳遞的是語言純粹的質(zhì)地本身。它似乎對它所能顯示的任何意義都透著不信任。構(gòu)成“此枯”的所有物的材料、形式、色彩等等,都與它所表達(dá)的內(nèi)容完全契合,“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沒有一絲一毫的溢出。從審美的角度看,它是極度無聊的又是唯一杰出的完美表達(dá)。

        茨維塔耶娃自縊后,遺書中有一句:“請別活埋我。檢查仔細(xì)點兒?!?/p>

        王船山則是另一番景象,他說:“七尺從天乞活埋?!币粋€恐于活埋一個請求活埋,都是斷腸人語。

        過冬的榛樹林,呈現(xiàn)刪除之美。湖上,一只野鴨子伸長脖子孤零零叫著。仿在呼喚另一只。細(xì)想來,世上所有的“另一只”,都深浸于虛無,都不過是另一幅被弄臟的自我的鏡像。為何我們總放不下系在“另一只”上的一顆心?

        因我們放不下,刪除才顯得那么美。

        只活幾秒的飛蠓,一生就在這幾秒中漫游。這幾秒中有開闔的山水,也有無垠的別離。這幾秒中有人慢慢,慢慢地白了頭。我在夜間公園漫無目的走著。一邊寫下一邊忘卻?;蛘邚奈磳懴拢矎奈赐鼌s。風(fēng)兒撲面如大夢初醒。我在這里,也在那里。

        多么好聞啊,到處是枯草焚毀的氣息。到處是露珠剛剛誕生的氣息。

        猜你喜歡
        語言
        詩之新,以語言創(chuàng)造為基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1:28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日常語言與播音語言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4
        語言技能退化與語言瀕危
        我有我語言
        論語言的“得體”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6
        Only Words慎用你的語言
        久久99精品免费国产| 国产美女69视频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深夜福利|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成人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情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网址|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欧美|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久久不射av| 国产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18久久久白浆|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二区三区视频| 91亚洲欧洲日产国码精品| 又爽又猛又大又湿的视频| 青青草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 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视频|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无码精品色午夜| 91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亚洲本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下载| 欧美日韩a级a|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日本做受120秒免费视频|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少妇人妻无奈的跪趴翘起|